旅顺日俄监狱 不堪回首的人间地狱

逐影

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位于中国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向阳街139号。该博物馆分为旧址展览与特别等两大部分,旧址场景陈列由全景沙盘、检身室、东侧牢房、安重根牢房、暗牢、看守休息室、戒护系、刑讯室、看守台、遗物展、教诲室、西侧牢房、西部检身室、一工场、三角地、北大门、医务系、绞刑场、墓地复原区等19个区域组织。 <br>  原监狱是1902年由沙皇俄国始建,1907年日本扩建而成。原监狱围墙内有各种牢房275间,可同时关押2000多人;原监狱围墙外,有强迫被关押者服苦役的窑场、林场、果园、菜地等。许多中国和朝鲜、日本、俄罗斯、埃及等国家的人民曾被囚禁和屠杀于此。 <br>  截至2016年,该博物馆占地面积为2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521平方米,是中国保存完整、内涵丰富、规模较大、具有国际性的遗址类博物馆。1971年7月,监狱旧址经过修复后,作为陈列馆向社会开放;1988年,监狱旧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监狱旧址博物馆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称号。2006年被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授予“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称号。 这座深灰色的欧式楼房是沙俄殖民当局1902年所建的监狱办公楼。牢房分东、中、西呈放射状分布,青砖部分就是沙俄修建的。后来日本又用红砖在这基础上扩建,牢房增加到253间,同时还在院内设置15座工场。监狱可同时关押2000多人,被关押者不仅有中国人,还有反对日本侵略战争的朝鲜人和日本人等其他国家人。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这座监狱彻底解体。1971年7月,监狱旧址经过全面修复向游人开放。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任典狱长都是带着血的名字 典狱官里面最坏最坏的叫田子仁郎。日本已经投降两天了,他还在这里面疯狂的折磨那一些他认为该死的人,在他任期之内,总共被处死的有七百余位。日俄监狱到后期的时候,每天要处死大量的囚犯。 最后一任典狱长田子仁郎,在任15个月,因其滥施酷刑和毒辣虐待,死亡者超过100人,1945年8月16日即日本宣布投降的次日,他还亲自指挥绞杀多人,可就是这样一个刽子手,1956年8月被中国政府特赦回国,又活了31年,1987年83岁寿终正寝。<br><br> 导游小姐介绍道:旅顺监狱在日本驻伪满大使直接控制下,狱中设典狱,后来改为所长。组织机构设七个系(课),即:有管理职员和在押者档案、收发文件和统计关押人数的庶务系;有管理财经和职员开资,保管在押者私人金钱和衣物的会计系;有从事宗教活动和进行奴化教育,保管书刊的教务系;有支配管理服务,从事技术监督,联系对外加工订货和统计作业收入的作业系;有管理粮食和其他物资供应的用度系;有负责身体检查和治疗的医务系;还有管理押送、执行刑罚、检查信件的戒护系。各系有系长、部长、看守、雇员等。狱中管理人员有120人,除少数朝鲜人外,大都是日本人。但也有部分中国人充当押丁、翻译、使役和车夫等。 旅顺日俄监狱是俄国、日本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国土上建造的一座法西斯监狱,它的历史就是近代帝国主义侵华史的一个缩影。 今天的日俄监狱旧址宁静而古朴,仅看外表还以为是哪座欧洲古城的中世纪建筑,可谁又知道,这古朴的建筑里发生过多少惨绝人寰的往事,多少冤魂还在这宁静的上空飘荡。 监狱周围是四米高、七百二十五米长的围墙,岗哨林立,戒备森严,是一座阴森森的人间地狱。直到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战败投降,旅顺监狱才彻底解体。 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就是国家不够强大,贫穷落后,清政府腐败无能,对内残酷镇压,对外屈膝投降,割地赔款,美丽的旅顺港被日俄先后占领,为了对中国人民进行残酷镇压和统治,他们建起了一座灭绝人寰的人间地狱-----旅顺监狱。 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创伤是永远也抹不平的,他们对中国人民的侮辱、折磨、殴打行为是令人发指的。他们把对他们所谓不忠的中国人民关在昏暗潮湿的地下室里,七八平米的房间里,关押着十几个所谓的犯人,没有床,他们躺在冰凉的地上,吃喝拉撒全在里面,过着非人的生活,没有自由,不能呼吸新鲜的空气。 一楼的牢房阴暗潮湿,每间牢房通常关押七八个人,多时十几个人,吃、喝、拉、撒,睡都在这个房间里,卫生条件十分恶劣,夏天许多人传染上疾病又得不到医治而悲惨的死去,就算饶幸,过了夏天,到了冬天一条棉被不足两尺长,又有许多人会被活活冻死。 在这每间长五点六米,宽二点七米,面积仅十五平方米的牢房里,通常要关押七八个人,里面放着食具、水桶和便桶,门旁有一个方形小孔,是往牢房里送饭的地方。 严重违反狱规的人都要关押到暗牢,每间暗牢2.5平方米,四间单人牢房,阴暗潮湿,不透一点光线,仅有一个外小内大的观察孔,看守查牢房才能打开,他们遭受毒打后,被带上特制的刑具皮铐子,少则关三五天,多则一个星期,有的人因终日不见阳光,突然被阳光照射造成双目失明。 这个是检身室,是为防止被关押者藏暗器而设置搜身的场所,共有3座。这里的囚衣都是被关押者穿过的,囚衣的颜色不一样,代表犯人在监狱的地位和所从事的劳动是有等级分化的,穿红色囚衣的是表现不好的,他们住的吃的最少,干的最多,要不了多久就会被折磨至死。 监狱里面有专门折磨中国人的审讯室,什么老虎凳、钉竹签、带几十斤重的镣铐等等让人永远难忘。更有甚者,他们把所谓的犯人绑在柱子上,强行往嘴里灌水,然后用凳子挤压肚子,直到肚子里的水从七窍流出为止,活活把人折磨死。这里还有更残酷的绞刑,把一个人送上一个高台,用绳子套住脖子,然后猛地把他推下,活活吊死。 看守把囚犯衣服剥光躺在“火”字形的老虎凳子上,把囚犯四肢用皮带勒紧。看守站在两侧,用灌了铅的竹条抽打。为了不让受刑人喊叫,看守事先用湿毛巾把他嘴堵住,或者强迫咬住特制的小枕头,待看守把人打得皮开肉绽才拖回牢房。由于打完后得不到医治,有的囚犯伤口腐烂化脓,甚至生蛆。 伪满洲国成立后,日本在长春设立关东局,直接控制这座法西斯监狱,并于1934年更名为“关东刑务所”。同年于监狱东北角修建一座二层楼式的秘密杀人场“绞刑室”。日本殖民当局还进一步严密了劳役、教诲、监管、行署等司狱法规,这一切象一条条绞索套在旅大人民的身上。直到1939年,监狱最后定名为“旅顺刑务所”。 当我们一行来到绞刑室时,导游小姐介绍道,狱中最残酷的是绞刑,绞刑室位于监狱的东北角,是一座二层楼房式的秘密杀人场,但由于当时原绞刑室设备简陋,于是一九三四年又在监狱的东北角隐蔽处,增设了这座占地九十平方米的特殊建筑。楼上北部是宣判庭,当刑务所长宣布“执行死刑,立即执行”时,看守用白布蒙住死刑者的面部,把人强行按坐在活板上,脖子被套上绞索进行绞杀,经过医师验尸后,便由押丁把尸体蜷曲塞进木桶钉上盖,抬到墓地埋掉。 我们在二楼看见专门为杀人设的一个秘密的“绞刑室”。在“绞刑室”里,他们让囚犯坐在活板上,脖子被套上绞索,一动机关,将人吊起来,再动一下机关,人就从二楼板口掉到一楼。这时狱医把囚犯的腰用刀割断,然后头脚相对放进特制木桶里,之后从围墙小门抬到后山埋了。 回忆我目睹的实物和白骨,更加增加了我对法西斯侵略者的仇恨,对抗日志士、爱国同胞的敬仰。我们要用这血的事实激励子孙后代发扬为国献身的民族精神,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强大。 墓地位于监狱的东山坡。据导游小姐介绍,当年在东山坡那片三亩多地的荒野里,挖出了五条九十多米长的壕沟,壕沟里装着尸体的木桶一个挨着一个,一排接着一排。据说,这片荒野里的尸体经过几年腐烂以后,在看守监视下再让被关押者把白骨挖出来扔掉,然后继续埋人。所以,仅仅三亩多地就埋葬了数以千计的抗日志士和爱国同胞。   法西斯侵略者在这里杀害了无数革命先烈、爱国抗日志士和平民百姓。仅1930年----1940年受刑人数达44.3万人次,重刑残死的就有一百五十多人,特别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捕人巨增,用刑频繁,伤残或致死不计其数。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侵略者投降前夕,在狱中进行秘密的大屠杀,装尸体的木桶改成活底,把尸体倒进坑里后再将木桶抬回来再用,后来干脆把尸体扔到墙外的荒沟里。 导游小姐边走边介绍,看守一般按照被关押者的表现和劳动强度,把饭量分成七等,七等量最少,每顿饭仅一两高粱米饭。菜是萝卜叶加咸盐水,如果被“罚饭”,那量就更少了。讲解员介绍在这所法西斯监狱里,严刑酷罚名目繁多,最常见的是“罚饭”(减食),“罚饭”后还得照常做苦役。一天一个年轻人因劳动强度大,吃了别人的剩饭,结果挨到看守毒打十几次。放风时他在院中掐棵野菜充饥竟被看守用木棒打的满嘴是血,牙被打活了,带血的菜团也被逼吐了出来。 一九六五年的时候,监狱在进行修缮的时候,发现后面有大量这样的木桶,木桶里面就有大量的中国人的尸骨。这里面关押的最赫赫有名的人就是朝鲜义士识安重根。一九零九年在哈尔滨火车站刺杀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在关押的五个月期间,他在这儿写下了两本著作,其中就有《狱中记》。可以说,日俄监狱的条件极差,但是还是有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做下了囚歌。共产党人志气雄,狱中磨炼自从容。仰天叱出腔中血,染上红旗旗更红。 1909年11月3日,刺杀了伊藤博文的安重根与禹德淳等人一道,被日本警察押送到旅顺关东都督府监狱署。在这里,安重根度过了一生中最后的144个日日夜夜。 今天在展的文字中,仍能看到安重根所书的“一日不读书,口中生荆棘”“人无远虑,难成大业”“志士仁人,杀身成仁”“丈夫虽死心如铁,义士临危气似云”等书法。从文到字,无不洋溢出豪迈的气概 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于1909年10月26日在中国哈尔滨火车站击毙日本枢密院议长、首任驻朝鲜统监伊藤博文后被俘,也被关押在这里。1910年3月26日,在狱中就义。 在击毙了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之后,安重根就被关押在这里,在狱中,他写下了无数的诗篇,创作了无数的书法作品,在临刑前,他大义凛然,穿上母亲亲手缝制的白色韩服,坚定的走向绞架,面无惧色走向了生命的尽头。安重根,你的义举注定将被世人铭记,而不会因为肉体的消亡而湮没在历史尘埃中。 1909年末,新民会为了反抗日本对朝鲜的残暴统治,派出其骨干成员到中国东北创建反日独立运动基地。李会荣六兄弟卖掉全部家产,携带家眷,背井离乡来到吉林省柳河县三源浦邹家街,建立反日独立运动基地。1912年7月,李会荣在通化县哈尼河建新兴学校,对朝鲜青年进行民族主义教育和军事教育。1915年以共理会为基础,建立扶民团,对移居的朝鲜族民众实行有效的管理。李会荣为建立东北地区朝鲜人反日独立运动基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安重根在监狱中书写的书法。 临走出这所监狱的监区时,一幅巨大的忏悔留言格外引人注意——留字迹者是日本人古贺初一,他1944年5月至次年7月在监狱里当过医师。他在回忆录里写道:“我在任职期间看到监狱共执行20名囚犯,有一次执行五名死刑犯,惨!真惨!我必须把绞刑后沾满血迹和分泌物的死者胸间扒开用听诊器听心音,心脏会在一二分钟后停止跳动……我忘不了那些鲜血,我十分痛恨自己担任的职业是多么的不幸,那些过去的记忆令我难以忍受……”<br><br>  1999年10月7日,84岁的古贺初一又重新来到旅顺日俄监狱博物馆,旧地再现,老人满脸泪水,写下:“抚今追昔,浮现在眼前的全是泪水”的忏悔文字。<br><br>   参观这座监狱的心情是沉重的,无论是牢房、审讯室、行刑室、处决室,无不让人感觉到喘不过气来。很难想象,我们的同胞是怎样熬过那段艰苦岁月的,估计连呼吸都不自由吧。同时,对于今天的安宁,我们也应倍加珍惜。面对西方所谓的文明国家,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它们曾经对中国人所犯下的罪行,永远也不能忘记。 白玉山塔是日军于旅顺口留下的侵华建筑之一,是见证日本侵略者殖民中国东北罪证的重要物证。该塔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白玉山顶,塔高66.8米,塔内有螺旋形阶梯273级,塔尖为弹头形状,建造目的为纪念日俄战争中日军的“亡灵”,以炫耀“战功”,美化日本军国主义和对华殖民活动。始建于1907年6月,1909年11月竣工。1945年旅顺口解放后称为“白玉塔”,1952年,“纳骨祠”拆除,1985年,白玉塔作为“日俄战争遗址和帝国主义侵华物证”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依山更名“白玉山塔”。 旅顺口,这里历史悠久,风光迤俪,气候宜人,地处渤海咽喉,它是京津的海上门户,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东北辽东半岛的最南端。旅顺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所以近百年来曾经多次遭受列强的侵略,并长期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是我们中国近代史上饱经忧患的军事要塞。至今仍然保存完整的“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就是历史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