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 冬意渐浓,时光清浅,岁月静好,撷一束光阴,抚过心间,唯有教研的芳华沉香流年,在最美的冬季,共赴一场有温度的教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 新一轮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所以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六年组教师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教研主题,深入学习新课标,共同备课,研课,开展了“我是新课标践行者”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常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体验。</b></p> 《确定起跑线》——执教潘静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 潘静老师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和宽松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性的数学活动。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独辟探讨蹊径,放手让学生探究,在过程中感知新知,体验情感,并注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开课之初,设计了一场不公平的选拔赛,让学生在自己发现了比赛中存有的问题,并且提出问题。学生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发现与直道无关,就把直道拿走,只留下了左右两个弯道,再将左右的弯道合成一个圆,从而找出问题的结果。这样的设计层次清楚、鲜明,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b></p> 《圆的周长》——执教王燕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教学设计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整节课中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王燕老师大胆放手,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活动,从而对圆周率的得出有了实践性的体验,自然导出有关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学生既掌握了知识点,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智慧,很自然的突破了教学重点。在教学中,王燕老师始终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学生“兴趣点”上激疑、质疑,时时刻刻鼓舞学生的探知、求知的精神,使学生真正理解、消化、吸收本课难点内容,为此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孩子学会学习。</b></p> 《数与形》——执教李敏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李敏老师课堂思路清晰,语言精炼,铺陈有序,张弛有度,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和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和求新、求异意识。"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之不如乐知者。"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李老师设计了多样的教学环节,适时抛出有探究性的问题,放手让学生独立发现、同桌讨论、小组交流,引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进而发现规律,唤醒学生对数形结合的感悟。比知识重要的是方法,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思想。正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数无形时少直观,形无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李老师让孩子们与数学家产生共鸣,强化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和其重要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b></p> 《圆的认识》——执教王丹阳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本节课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时, 并没有强加给学生圆的科学概念,而是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 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而且, 各个教学环节始终将学生自主探究的理念贯穿其中。如通过问题情景让学生自主探索, 让学生小组合作对圆的特征进行自主探究等, 力求使学生崭露出他们的个性和潜在的创新意识。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课的开始,王丹阳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 通过让学生“寻找举例生活中的圆、欣赏生活中的圆”,由此引出数学问题,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中使学生爱上数学。 课的结尾让学生解释 “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这一实际问题, 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实际问题,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需要, 同时也体现了数学来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b></p> 《圆的认识》——执教金玉石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金玉石老师以学生为本,正确把握教学起点。 圆的认识是一节概念教学课。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这节课要让学生了解圆的概念以及直径半径等的概念与特征。金老师从一个简单的游戏,引出圆周上的点到中心点都一样长,这就是学生对半径的特征的直观感性认识,所以本节课教师没有再绑住孩子的手脚从而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以学生的起点为教学起点,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尝试、验证等活动加深对圆的认识。再比如,用圆规画圆,学生早已经尝试过,所以上课时老师就把它定位为画圆的注意点,讨论怎么样把圆画好。而关于圆的直径、半径等的特征,学生也并非一无所知,老师就放手让学生通过折、量、画、比等活动自主探索、发现,符合客观实际,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感悟,并最终理解掌握。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经历观察、操作类比,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b></p> 《圆的认识》——执教刘慧杰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刘慧杰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独立操作、独立思考、独立学习,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教学方式新颖。教师采用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目标明确。刘教师通过直观教学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理解在同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教学效果好。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提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最美的风景,不一定在远方;精彩的课堂,就在我们身边。”通过集体教研备课,荟萃新课标,融创新实践,六年组的老师们深挖教材、巧妙设计,以娴熟的教学技艺,丰富的教学经验,展示了一堂堂高水平的数学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前路漫漫亦灿灿,笃行步步亦驱驱,教学好比是无涯之海,而行者无疆,唯有积跬步,方能致远。六年组教师将上下求索,潜思精研,砥砺深耕,聚力“新课标、新理念”,落实核心素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教研之花在凌冬绽放!</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