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提到“早茶”,一般人都会想到两个“州”——广州和扬州。可偏偏在浙江也隐匿一个地方,它打破了早茶江湖的平静,这就是位于兰溪的游埠古镇的游埠早茶。</p> <p class="ql-block">江浙一带,名镇众多,游埠古镇实在算不得有名。所以当我在我们的旅游计划表上看到出游的第二天早上去游埠古镇吃早茶时,我并没有因为早茶而期待,而是对古镇一如既往的感兴趣。</p> <p class="ql-block">清早,驱车去游埠古镇的路上,导游一路介绍,游埠也是江南地区的一大重镇,因为在明清时期商贾云集,店铺林立,舟楫如梭,所以当时就是大名鼎鼎的“钱塘江上游第一埠”。在以船运为主的年代,龙游的兰溪堪称浙江水路交通网上的一大枢纽,由此溯江而上可进入闽赣,顺江而下可至太湖流域,每日都会有数千艘船舶靠岸投宿。而游埠是龙游县下游的商埠,故得名“游埠”。据出土文物及古遗址考证,它在东晋兰溪建县之前成为埠头,明万历年间已经为“镇”,以后建制多变。游埠曾是浙中商埠的中心,所以才会称之为“钱塘江上游第一埠”。</p> <p class="ql-block">古镇多桥,自古连接着南来北往的客商。当时游埠就设有前街埠头、大街桥埠头、白鹭园埠头、柴市桥埠头、双溪埠头、太平桥埠头等共11座埠头,是浙赣闽皖交界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当地务工人凌晨搬运货物结束便喜欢聚在一起吃早餐休憩。兰溪的商人们为了交流商机,也会一早坐在熟稔的茶馆,天南地北聊不停。人们休憩果腹的需求渐渐演变成了此地特有的早茶文化。岁月经年,码头的繁盛早已不复存在。但喝早茶的习惯却在游埠古镇上保留了下来。千百年来,人声鼎沸才是游埠古镇的生活常态。</p> <p class="ql-block">照导游这样说起来,游埠的早茶还真是有点来头的。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解说,我对游埠早茶的兴趣骤升。</p> <p class="ql-block">导游一路还介绍着游埠最有名气的几款早茶,让我们一定要品尝一下,而我则是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我相信眼见为实,自己一眼看上的才会有食欲。</p> <p class="ql-block">到了游埠,我拉着二姐一路直奔早茶街,不一会儿就脱离了我们的“大部队”。其实我并不是为了早点品味早茶,而是想抓紧时间把看到的,听到的用我的时间记录下来。</p> <p class="ql-block">走进古镇,怎么说呢?我觉得和其他江南古镇不同,其他江南古镇一般以“粉墙黛瓦”打开第一印象,但游埠不同,它的打开方式别具一格,那就是早茶,早茶让这儿人声鼎沸,升腾的蒸汽又平添了许多的烟火气。我们到的时候还算早,但是游埠的早茶一条街已经人头攒动。这条街,两侧尽是茶馆。据说早上4点就开铺,6点人群涌动。不少店家卸下门板当长桌,沿街一摆,茶水一泡,小巷、青砖、茶气就在浓郁的烟火气中蔓延开来。</p> <p class="ql-block">游埠当地人不挑茶馆,沿街的门板长茶桌磨得锃亮,不管认识不认识,有位子就落座。要是来得慢了,坐在石墩子上也毫无怨言。不同于广州早茶的“一盅两件”,也没有扬州早茶的温润细腻,游埠古镇的早茶自成一派江湖,不讲究小盏慢饮,游埠人都喜欢用大杯泡茶,茶叶也无需精细,泡得严严实实最好,喝的就是生活的本真。</p> <p class="ql-block">“肉沉子”是游埠当地很有名的一道特色祖传小吃。它底汤清甜、鸡蛋滑嫩、肉末鲜美。烹饪它的师傅有着绝佳的,能在生蛋黄塞猪肉末的手艺。我沿街看了好几个店家坐在门口做肉沉子,水平好的人在一个蛋黄里要塞一两多肉。</p> <p class="ql-block">它做起来非常费精力。据说早年物质不充裕的时候,只要上门女婿拜见丈母娘时,丈母娘将肉沉子作为家中最具有营养的菜肴招待新女婿。婚后女儿回门时,它又是一片母亲的拳拳爱女之心。为了显示对女婿的尊重,也期待他真心善待女儿,丈母娘再次往家中土鸡蛋中加肉末,作为精心准备的点心招待小夫妻。</p> <p class="ql-block">豆腐汤圆,则以老豆腐为皮,肉料为陷,放入淀粉里一滚,再入铁锅,待豆腐汤圆像乒乓球一样上下翻滚,便可捞出待客。豆腐汤圆外表光滑晶莹,口感细腻柔软。老街上有一家专门卖豆腐汤圆十几年的老店,老板自信地说,她家用的是兰溪最好吃的豆腐,汤底是每日凌晨便开始熬煮的排骨高汤,她每天只用20斤豆腐做汤团,一片匠心都奉献给了游埠这道在地小吃。</p> <p class="ql-block">鸡子粿,其实就是鸡蛋馃,通俗地讲就是我们熟悉的鸡蛋饼。“鸡子”是婺州方言鸡蛋之意,皮薄且脆,小葱与鲜肉打底,再磕一个鸡蛋,顺着饼皮的小口子,注入馅料中。鸡子馃的外皮焦脆、薄如寸纸,肉馅与鸡蛋的双重口感令人回味无穷。一口咽下去,鲜美多汁混合着小葱与香油的复合香气。</p> <p class="ql-block">游埠的馄饨也非常惹人,馄饨皮裹得薄如蝉翼,包入捶打好的馅料,冲好一碗葱花汤底,放入猪油和刚捞出的馄饨,那鲜香味能迷醉一片人。</p> <p class="ql-block">在当地一直有这么一句俗语:“婺酥饼数兰溪,兰溪酥饼看游埠”,可见游埠酥饼的酥饼名气有多响。</p> <p class="ql-block">游埠那些街头巷尾的手工早茶每一道都别具风味。都说游埠庙小,只有区区63.5平方公里,却“大肚”,容得下100多样早点,拥有连扬州都没有的“江南第一早茶”的称号。</p> <p class="ql-block">我急匆匆的在早茶街走了一圈拍了一圈,就忍不住拉着二姐找合适的店家预品早茶了。我看见早茶街的一面临水,沿河而居。所以确定要找一家沿河有露天餐桌的店家,这样可以一边早茶,一边看景。意想不到,我们误打误撞走进了朱兰庆的李渔茶馆。茶馆和这条街的其他茶馆没有什么差别,我看中的是穿过店堂可以直达河边露台。河边露台也不大,只有两张长条桌,一桌已经坐了六七个人,另一桌靠河边的一角也坐了一对年轻的小夫妻。看到我和二姐进来,正在跟客人们说着什么的哪位中年女子热情的招呼我们:有座的,和他们俩拼桌就行了。小夫妻也挪动了一下身子,指着桌子的另一边对我们说:这儿可以坐。看来,在游埠吃早茶拼桌已习以为常。</p> <p class="ql-block">我们应声坐下,点了名气最大的肉沉子和豆腐圆子,梅干菜肉饼。他们上早茶的速度也非常快,我们刚坐稳,几样热腾腾的早点已经放到了我们的面前。</p> <p class="ql-block">肉沉子沉甸甸的,里面的肉坨的确很大,吃口算不得最好,但是论个头和营养绝对没得说的。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豆腐圆子,豆腐的软和肉的香+淀粉的丝滑完美结合。而二姐更喜欢梅干菜肉饼。</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边品尝早茶,一边听着哪位中年女子有啥意思我的说着。进门时我误以为她是邻桌那六七个人的导游,后来才知道她是李渔茶馆的老板娘。这位老板娘无论从姿色还是口才绝对算上称,在她的介绍中我了解到我们误打误撞进的是这条街的网红打卡店,许多名人都来过这里。而这位老板娘曾经是江浙旗包秀比赛的冠军。</p> <p class="ql-block">我这才发现阳台边飘着的“帅旗”,看来我们这趟来的值得。赶紧和老板娘合个影,也许今后还会来游埠品早茶,可以拿着这张照片寻故地……</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团队进了这条街就三三两两的走散,各自吃的不同的早茶,再次聚在一起,除了相互交流吃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在早茶街打卡留念。</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游埠就是来吃早茶的,其实古镇还有许多地方值得走走看看,但是我们的时间匆忙,都只是走过路过。</p> <p class="ql-block">要说我对这条老街的印象,那就是此地依河成街,街桥相连,马头墙与黛瓦白墙相互辉映,古宅沿水而建,拱桥百步可见,纵横交织巷子让人仿佛走在迷宫。炊烟从烧得通红的锅炉中袅袅升腾而起,时间一下子放得缓慢。</p> <p class="ql-block">整条老街上的茶馆大多带有岁月的痕迹,它们保留着当年朴素的装修。由门板拆下来拼凑起的茶桌、锈迹斑斑的老茶壶、店内斜歪歪的木梁木柱,仿佛都在诉说这里曾经的故事,虽然没有一间奢华的店铺,但是非常接地气,因此烟火气十足。</p> <p class="ql-block">我觉得小吃街的名气应该是一传十十传百,“江南第一早茶”的名头越叫约响,加上镇上现在搞起了旅游开发,“游埠早茶”开始逐渐走向繁荣。即便是疫情的时候,听说游埠早茶也听热闹。现在游埠这条500米的小小古街上,平日里都有五六千人,节假日更是有上万游客。</p> <p class="ql-block">可以说游埠不疾不徐,以她独有的姿态展现,她是最原始、最现代、也是一个充满乡俗烟火气的古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