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前几天几个朋友在一起闲聊的时候,随意间谈起了有关吃饭的一个现象。早在十几年前,你在家里做菜招待亲朋好友,朋友不一定高兴,总感觉去外面饭店招待比在家待客之道更高、更有面;如今呢,很多的朋友,反而不想去饭店了,更想在乡村家里支个大锅,炖点排骨、猪头、羊肉、鸡鱼之类的东西,再做个豆沫菜或豆腐脑,或者烀个猪肉白菜、牛肉萝卜,感觉这样让朋友在家里吃饭,更有面、更舒服。</p><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临近过年,家里老人就收拾东西做豆腐、蒸馒头发糕、烙煎饼,用自家产的麦子、豆子、大米用水淘洗,泡好、晒好、磨好,在锅屋里用柴禾做好,刚出锅的食品,颜色鲜亮,香气四溢,吃上一口,唇齿流香,那滋味、那感觉绝简直就是人间至美了……可以说,这种味道就是小时候的味道、妈妈的味道,是带着妈妈和家人的感情一张张、一个个、一块块做出来的。现在很多食品都是工业化生产、批量加工、流水作业,确实是方便了、价格也不贵,但是有很多时候却感觉吃起来味同嚼蜡,没有了那种香香的味道。还有市场上卖的各种小饼子,规模化生产,买过一次,难吃,就再也不想着会去买了。对这个现象,朋友说了一句:各类美食小吃工业化生产,失去了灵魂,已不是那个味道!可谓是一语中的,美食是有灵魂的!</p><p class="ql-block"> 前些日子和蔡老等人一起交流的时候,他说了一句颇具哲理的话:胃肠是有记忆功能的,并且列举了生活中的体现。众人一听,纷纷赞同。“握十次手不如喝一顿酒,见十次面不如吃一顿饭”看来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这也许是对胃肠具有记忆功能和感情色彩的最佳说明。还正如一个朋友所言“怀念不如相见,好久不见不如好酒相见”。我听过一句话想想也是有道理的:生活里的开心,60%建立在美食上,还有40%建立在一起吃饭的人上。</p><p class="ql-block"> 人生离不开朋友,生活中离不开美食。日子是用来过的,不是用来熬的。美食,绝不仅仅是简单的一餐,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一定会和回忆、故事、体验、心情都丝丝相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