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的秘密——气象与植被

蜜蜂家

根据2022版新课标的要求,“遇见”地理实践力社团经过精心筹划携手践行知GEO社团在河南省实验中学校园进行一场跨学科的主题学习探究活动。 从日晷出分小组、讲探究任务,提出问题。问题是:观测日影夏半年和冬半年的观察面,学生需要从太阳升起的位置进行判断! <p class="ql-block">走进香樟路,提出问题,亚热带的香樟为啥能在这里生长?</p> 围绕在气象站周围,给孩子们介绍我校六要素气象设备,自动观测仪器及其工作原理! 从风向、风速将其,讲到气象数据的收集、统计和发布,孩子们啧啧称奇。原来我校竟然是气象局的真实观测点,自豪之情悠然而生! 气象数据可视化,我校气象站有气象数据的的现实电子屏幕,每一分钟都在更新数据!因此这里才是自动气象观测站! 在气象站附近,耿珣老师带领孩子们观察校园缤纷多彩的树叶,带领大家调用所学知识解释树叶“变色”原理。叶黄素、胡罗卜素、光照、温度、化学变化、生物环境的适应反应。一下子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刘园老师给大家讲解植物形态,要求大家在校园找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从理论的现象寻找证据。 大家在找雪松的种子!现场学习气氛浓厚! 刘园老师利用校园小竹林给社团孩子介绍单子叶植物!天天的见的竹子竟然大有“玄机”! <p class="ql-block">王老师安排测量不同“地面”——草地、草地中的台地、水泥地等温度和适度的差异。分小组测量,汇报测量结果,找到影响气温和湿度的影响因素。王老师带领亲自利用温湿度和风向、风速仪器严重孩子测量结果。</p> 同一个校园,不同的“小环境”。通风、光照、朝阳、背阴、建筑、树木布局、下垫面的差异导致气温、降水、风速等“差异”。这些“差异”导致校园植被特征、形态、颜色的差异。这就是我们观察探究的气象与植物的关系的主要考虑。 最后一个探究活动在银杏路,探究两排银杏路两排叶子变黄的现象和测量。详细测量了两侧温度、适度、风速。留给学生探究问题:哪些因素影响了学校奇观“阴阳银杏树”。一周后,根据资料和观测结果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证据,形成探究报告! 意外发现,枇杷开花了。经过耿老师的讲解才知道,这个季节就是它的“花期”,真的是“涨知识”呀! 楝树是我们认识气候特点和方向的主要工具,学生现场观察和体验后,兴奋不已! 最后阶段展示的是古人重要发明——“窥机”。这个小小仪器提升郭守敬等科学家修订历法的准确度! 参加活动的师生的大合影!阳光明媚,探天问地,观测气候无常,植被形态,小小校园大有乾坤! 三位导师,精心设计课程,耐心指导探究过程,期待孩子精彩报告!

探究

校园

气象

测量

我校

风速

差异

孩子

气象站

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