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3年11月18日,一个阳光灿烂的初冬。我们24位原上铁工程五大队修配厂的“73届”老同事们欢聚一堂,纪念和庆祝我们进单位50周年,共同回忆和缅怀我们走过的这50年的人生历程和曾经的青春岁月。</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50年前的1973年的秋天,一群风华正茂,家里大多有哥哥姐姐去了外地“上山下乡”,属于“硬档工矿”,被上海人俗称为“73届”的中学生毕业跨出校门,分配来到了位于上海铁路北郊站北侧围墙外,被一片农田包围着,门口挂着“场中路1500号”和“上铁工程五大队修配厂”门牌的工厂,成了一名受人羡慕端着“铁饭碗”货真价实的铁路工人。之后,又陆续从其他单位补充或调来了一部分73届青年,我是1979年底从铁路施工现场调来修配厂的。厂里“73届”人数最多时达到40余人。“73届”的到来给当时的修配厂带来了一股新生力量,壮大了修配厂的队伍和实力,使全厂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青春活力。让这个小小的修配厂每天都是机器轰鸣马达震天,焊花飞溅车床飞转,天天都是热火朝天紧张繁忙的生产景象,生产和修理了大量的铁路工程施工器材装备和各种机械设备,为企业的发展和铁路建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们这群“73届”们开始踏上了社会,开启了自己新的人生,也融入了社会和企业的大家庭。我们在这里愉快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在这里得到了进步、锻炼和成长,也在这里遭遇到了人生的各自困难、挫折和挑战。在这里付出了青春和汗水,也品尝到了进步和成功的喜悦,也有的人在这里收获了甜蜜的爱情。</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学徒到满师,从可以独立工作到成为生产骨干,有人还带了徒弟,我们经历了很多,在不断成长。后来,随着社会、企业和每个人的不同发展和变化,我们每个“73届”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有的人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和管理能手,有的人进步成长得到提拔或重用,也有的人被调离输送到其他单位,每个人都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不一样的人生。而原来毫不起眼被农田包围着的修配厂也随着社会发展和企业改革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从一开始的上铁工程五大队修配厂变为上铁三公司修配厂,然后又先后变身为机械经租站、钢结构分公司。又从铁路企业转变为路外建筑施工企业,直至几年前被撤销关闭,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原厂现也不复存在,原厂址上建造了其他建筑。真可谓世事变化沧海桑田啊。 </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们这批当年的“73届”都是快70岁的人了,岁月在我们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也赋予了我们跨时代不一样的人生。50年后我们再聚首,仿佛又回到当年的青春洋溢热火朝天的修配厂,大家有说不完的知心话,聊不完的当年往事,诉不尽的离别情绪。回首50年前的往事和一路走来的人生风雨历程,大家有太多的感慨,太多的回忆。大家把酒言欢,畅所欲言,互诉思念,合影留念,定格和记忆这美好的瞬间,相约下一次再相聚。</p><p class="ql-block"> 聚会中,今年已经80多岁高龄的原修配厂老领导王忠祥发来了微信祝贺,让“73届”们很受感动,大家感谢他们老一辈对我们的关心帮助,也衷心祝愿他老人家身体健康生活幸福!</p><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还有一部分“73届”同事因各种原因没能参加,大家既感到遗憾,也表达了无比的思念之情,成了聚会中说不完的话题。</p><p class="ql-block"> 为了办好此次活动,董国强、左根生、马根亮等同志做了大量精心准备工作,确保了活动的圆满完成,大家深表感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视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