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妈妈

阿厚知天地

阿婆一生的平凡事 <p class="ql-block">不知曾几何时,也不知这念头的起因何在?早已有了打算,打算去一个距离不算太远的大山上,去一个行程离家相隔大概160公里的大山深处,去一个海拨定格在1380米的高山人家,去洗净人生中走过三十年的尘埃旧事,去静静地看看那山上的风景是否依旧,去感受一番千辛万苦后的人间灯火……</p> <p class="ql-block">时间的推移总是巧合在一个以年代变迁的结点上完成一次次的轮回。三十年前我有幸走进这座大山,从此与这座大山结下不解之缘,也由此变成了我人生阅历中永远抹不去的经历和回亿。</p> <p class="ql-block">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有幸娶走了这座大山上的最美仙姑做了妻子,故名妻叫阿仙。那时,我每来一次这座大山走家探亲还可深情的除了喊一声岳父岳母外,还赶上了年纪近百岁的爷爷奶奶们的健在。当我们为父为母还能带上孩子与老人们五代同堂相聚在一起, 杀猪宰羊共同吃年饭,那是令多少人家望而止步的奢望,又该是多少人报恩报德化来的赐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这是阿婆吃了30多年的一汪井水,一年四季不干枯,清澈如镜山中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阿婆的家无法用镜头纳入,只能用拼图组合成一个全景。</span></p> <p class="ql-block">置身于大山深处,在这夜幕天黑来临之际,用我们拾来的干柴火点燃一盆人间烟火,就坐火堂边,在火光的烘烤照射下抵御严寒, 倾诉那过去三十余年一路走过来的日日夜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大山里的猫很少有食物,和阿婆在一起冷暖相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阿婆说:用火烧出来的开水才会有味道,用这个有年代的口缸喝水,才不会忘记过去的苦。</span></p> <p class="ql-block">寒雨纷飞的里布戛天空时时飘下一阵阵云雾参杂的雨花,如临仙境把这已经饱受寒冷的山地冻得瑟瑟发抖。好在有大山土屋的包容、有燃烧火焰的凶猛澎湃、还有妈妈无微不至如母鸡护儿的温暖;一个温馨备至的氛围里,在一个没有任何外来的杂音中,母女婿三人在这宁静的山夜娓娓而谈叙述着这家的味道。岳母是我的丈母娘,也是我孩子们的阿婆,此时喊一声妈妈格外的亲热,因为这三十年我们已逝去了多位的家亲和长辈,能叫一声爸爸妈妈都是一种难得的幸福,是多少次梦里都没能做到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阿婆给子女们的爱,如同母鸡在寒冷中护儿养子的伟大。</span></p> <p class="ql-block">阿婆今年87岁了,比起她的岁数我们要少吃了近三十年的饭才会长大。说起家常,阿婆神志清晰,络绎不绝。阿婆讲了好些阿婆的阿婆及再阿婆的故事,阿婆也讲了身在大山深处三十余年的人间灯火,讲了刀耕火种开慌盘地。在讲述中回到了从前,在聆听中释放了亲情的重要。</p> <p class="ql-block">阿婆说:现在里布戛由来的今天还得从七十多年前开始。那是上世纪中叶的五十年代初,居住在距里布戛更远更高的山顶上的一个赛子叫王崩村,隶属于今日的保山隆阳区蒲缥镇。因那时国家物资战备的需要,全村人民迁移到了能盛产绵花的怒江沿岸边,集体落户到了今天的潞江坝江岸以东的澡塘村。由于历史缘故,里布戛这地方又隶属于当时的潞江坝道街公社管辖区域,虽山高路远没有交通,但里布戛一带在早期也就有人居住并已行成了村落,后期也是为了响应当时的国家号召基本上也迁移到了潞江坝江边的澡塘村,由于人口一时密集激增也就行成了一个生产大队,后再分为了八个生产小组,所以阿婆的家就定格在现在的澡塘村四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三人共用一个盆,洗脸洗脚洗灰尘,三人同住一个屋,没有无拘与无束,这似乎是一种现代人在听天书的过程。</span></p> <p class="ql-block">光阴的故事总是要往前行而无后者,后来者只是追溯中去诠释剧情的过客。</p> <p class="ql-block">据阿婆讲,我的岳父丈人(孩子的外公)五一年大龄去报名参了军,十三年兵龄后转业到了保山地区林场工作,由于自己对革命工作的高度信仰和崇敬,一直到了80年代中期60岁才从一个领导的岗位上光荣退休回到里坝子澡塘村的家中。当听到此刻,我打岔了阿婆的叙述,我问妈,老爹他读过书吗?阿婆说读过小学,那阿婆您也进过学校念过书吗?阿婆说我家爹妈(我们的外公外婆)生下了好多娃娃,我又是家上姊妹中数大的,也去过两次小学课堂读书听课,但都是背着最下的弟妹去学校念书,由于背着的弟妹不得吃哭泣不休,后而被老师劝退回家领弟妹,也就这样不明不白读过两天的书。</p> <p class="ql-block">说起岳父杨朝庆,为人忠实可信。他退休后回到家乡为家乡的付出和奔波是全村民众都认可的,他的所做所为,为澡塘村的改变贡献在当地传下了不少佳话,迎得了村民和百姓们对他的尊敬和爱戴。岳父退休在家养生的生活中让他敏锐的发现家乡的落后面貌,在他的用心策划和带动下,全村群众积极响应号召,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亲自指挥动手修桥建路掀起波澜,为寨子上建好了第一座用钢架搭建的致富小钢桥,从而改善了全村人民出进寨子的交通运输,让有车的人可把车开回家,让盘田种地的农民种出的水果蔬菜搬上车拉出拉进,极大的方便了村民出入的便利。</p> <p class="ql-block">在我记忆犹新乃至刻骨铭心的十年前,也是我岳父大人的病故日。在他还没去逝的几天前,在他还有最后一口气的那一刻,他用垂危的语气和我们讲了告别人间之前的家训和后话。岳父说:一个家要像一把筷子一样紧紧捆住,任人撇不易断,意思要有家庭观念团结在一起才有力量。一堆包谷一个人剥要几天,一家人剥只需一时,意思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讲到最痛点还是要提一下岳父的崇高人格品德,他视死如归的精神展现。他说他要走了,也要清清秀秀的走,他叫了村里的一位退休老师来家上帮他理了一个发,并风趣的和这位理发的杨国华老师讲,杨国华这也许是你最后一次机会给我免费理发了,字句中我情不自禁眼睛已染红。在那个死亡响应火化号召的年代,完全可以选择土葬的岳父胸怀信念,要用最后的余生感化后人,发辉自己是一名党员该有的带头作用,留下了坚定火化的诉求。在他最后还能讲一句话的时候,他最深情的不是说死了就走,或是天堂没有痛苦。而是用那病弱羔羊的身躯驱动着那双冰冷瘦弱憔悴的双手从衣袋上掏出的一百块钱,讲了一句叫大家要坚定信仰,要相信党,并叮嘱子女把这一百块钱要交给党组织作为他一生最后一次交纳的党费……我是一个普通人,也从未去想过变成什么样的人,那一刻间我已头昏眼花热泪盈眶。说起我的岳父大人谈不上什么功成名就,也没有什么可歌可泣的丰功与伟绩,只能说他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以上这些都是我们打理行囊准备回家时无意中见到岳父留下的遗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阿婆夸张的说:里布戛的土是天干一把刀,见雨一包糟。</span></p> <p class="ql-block">这次来到大山上的里布戛,是听说阿婆在做活收包谷时不小心扭伤了身子,所以匆匆冒着初冬寒雨驱车而到,心想哪怕是一次山路十八弯,道路泥泞狭窄颠簸坎坷也要去看望自己的妈。当邂逅与等待相遇,当妈妈亲眼见到自己的闺女和女婿亲自来到这大山上,也不知把阿婆乐成什么样子。阿婆说:她见到我们已不相信眼前,她的心激动得砰砰直响!平静下来后阿婆还是激动的帮我们拉进屋。尽管这里大山上的条件有限,但还是拦不住我们尽情在一起感受亲人相见与家的温暖,一见如初有讲不完的话题,有道不尽家常,有久久不愿入睡的心灵跳动,感人之处连天都降下了泪水,在这寒冷的冬季下起了连天雨,也是乎苍天都希望我们能多找点时间陪陪老去不再会年轻的妈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看着阿婆深情的背影,似乎不愿离开这多情的里布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阿婆手指的方向背靠东方,这座巍峨的大山与里布戛大山遥遥相望,每天日出东方望日落就从这座当地人叫的崖羊山上翻下去。</span></p> <p class="ql-block">在大山里的日日夜夜,由于雨水过多无法走出住所帮助老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寒冷让我们天天与火为伴,除了饭吃睡觉烤火成了唯一的活动,烤火也成了能暖身子的最佳能量。相聚几天我们与阿婆同吃共住,享受在青山环抱的大山中的小山屋上,用心温暖小屋,用情抗衡寒冷,有阿婆在严冬不再冰凉。阿婆的小屋里格外的火房常年受烟火熏烤,所以光线不足,如果深山能见太阳我们就可以粘点太阳的光芒,阿婆的太阳能灯就可以照亮我们的眼睛,如果太阳再猛烈一些我们还可以利用太阳能为手机解决充电问题,如愿熬夜写生待鸡犬叫鸣的安静,只可惜天宫不愿意让我行我素。在漆黑的火房里完全是靠不足的光线和燃烧柴火映射的火光,靠熟悉的双手施展自己煮饭做菜生活的本能,那是没有顾忌的生活,哪怕盐巴不够咸,酸醋不够酸都是一种别样的味道。看着母女儿二人形影不离一起烧火做饭,吃住一同,整天一起忙呵的样子不知让老妈不止重服了多少遍你们来我真是想不到,把我乐坏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我稍微睡了一下懒觉,阿婆早就把地里种的菜捡了回来。</span></p> <p class="ql-block">在不足10平方米的小土屋房里放有两张用竹子搭建的简易床铺,老妈说这篱笆床还是早期搬来时你们老爹自己砍竹子来现加工呢。我留意了一下屋顶还有几处漏光的石棉瓦片,朝天上的方向没顶棚遮栏,只是一张陈旧破损的塑料布随意遮档一点下落的尘灰,再小的老鼠也许都不敢从这天花板过路;中间墙壁留有个凹型土方框用于摆点平时用得上的药物日用,由于都是泥巴墙,所以用一点塑料布遮挡一下随意而放,下面摆了一个小双门柜子存一点衣物和用具。就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我安然的躺了下去,熟睡在我岳父曾经睡过的床,靠他曾经靠过的枕头,用他冬暖夏凉的背子盖在身上。而女儿出嫁三十年又能回到和自己亲爱的妈妈睡在一张床铺,这本也是人间最大的幸事,也该是四代人共筑一床的梦想睡在一起,感叹母女情长叙述人间万象,人生何处还可寻得这番风景的再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山里的橄榄特别多,这里的橄榄回味特别甘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天色渐晚,夜幕来临。阿婆饲养的山鸡也回家了!</span></p> <p class="ql-block">在没有任何喧嚣地静的夜晚,在和阿婆的交淡过程中时常提起从澡塘村子又搬上里布戛大山的中老年人的经历故事。困难时期因为里布戛有地种,在这片土地上可养家糊口,也可以为有更多儿女的家庭创收减轻经济负担,因此部分人家也就毫不犹豫的又由坝区搬上来开荒耕种,这些人群中大都是60岁上下的中老年人。据阿婆讲:当时搬上来最多时还是有十多家二十多个老人,在此分山分地,盘山耕种并安营扎寨。转眼间三十多年光阴眨眼就过去了,现在只有五个老人还守候在这没电缺水交通不便的地方生活,活着的人都是七八十甚至快九十岁了,有老伴的可能还会留下有个相互照应多呆一段时间,也许以后再也没人来此山中居住了。阿婆还说:等我种下的这些包谷收完了我也打算回坝子了,我和你爹已在这山上住了近四十年了,你爹这一走十年多了,我自己也在这山上又守了这么多年,该是回家养老的时候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这些阿婆栽种的山地水果和土特产是她给我们的最大心意,当我假装客气时,阿婆说:也许以后等我下了山再也没机会栽种食物送给我们吃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临行告别阿婆的时候和老人留下一张影,得知我们要回家了,远在百米开外阿婆的老友老邻居也来送我们一程路。</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写在后面,阿婆我的丈母娘大名刘美珍,在和我岳父共同组建家庭的这些年里共生长了一男五女(由于过去医疗条件落后和家庭困难无钱就医,小的时候就相继失去了两个子女)。在她们的身上无处不释放着一个真正农民的本色,有着崇高的爱情思想品德和境界!她们之所以能志同道合相依相护,互尊互敬,从不为家庭琐事而顶嘴争吵,尊老爱幼,热爱生命,与左右邻居和睦相处,是一家平易近人朴实无华的好家庭,值得后人去深思。</p><p class="ql-block"> 阿婆本是大老人了,身子骨也到处疼痛都不好使了,做为儿女最能抚慰老人心情的办法唯有多关心,多陪伴,让老人开心健康安度晚年。对了我忘了一样提笔,我的阿婆年轻时也是一个有信念、做事担当、是个优秀有作为的妇道之人。在前年的建党节时还收到了最高级别《在党五十年》的特别勋章。作为书写者,也算是儿子或女婿,我也为有这样的一个妈妈而深感自豪,为大山里的妈妈点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