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芙罗拉成长学院周一晨会,由楠楠抛出的困惑引出关于“活得像个孩子还是大人”的思考:</p><p class="ql-block">➕当我们对于自己的孩子状态满意的时候,会有“我这样多好,你们那样多累”的优越感,甚至会有“我要怎样影响你、改变你”的念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我们对自己的孩子状态不满意的时候,或者感知到别人对此不满意的时候,又会有“为什么…”“你们凭什么…”的防御和对抗,这时的“我偏就这样”只是策略,而非做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自卑或得意、痛定思痛或咬牙切齿的状态里,“做自己”大抵是一种自我保护或过度补偿,是策略。鸡汤好喝,骨头难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放下一把抓的执念,回归芙罗拉成长学院的学期制课程和定制作业,小步走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你越来越完整地看见自己的时候,你就不会有“像孩子好还是像大人好”的非黑即白,你就是在做自己,没有对抗的对象。并且事实是:你必然是一个大人,你也始终可以选择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大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你越来越完整地看见自己的时候,你也不会有“你们那样多累”的比较,也没有“我要怎样改变你”的优越,而是会看见别人的路径、别人的风格、别人的体验,也就是更多的社会兴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