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化屋村

苍龙

<p class="ql-block">  今年元月26日的春节期间,我与老婆来过化屋村。今天陪赵总,一位在餐饮行业摸爬滚打二十多年,且已成就斐然的企业家,来到黔西县潘家村考察原生态绿色健康食材,顺便陪赵总再游览黔西县4A景区——<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化屋村</i></b>。</p><p class="ql-block"> 早上8点从遵义市区出发,经过两个多小时行驶,到达了黔西县大关镇潘家寨,一个非常偏远、大山深处的寨子。 </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赵总父辈中早年搬迁到这里定居叔叔的后代,她堂兄三哥、四哥等一大支系的家族后人。</p><p class="ql-block"> 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现在又在搞生态养殖,有鸡、猪、牛、鱼等。由于环境适益,养殖的产品生态环保,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养殖规模逐渐扩大。</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小赵的四哥家吃了午饭。热情质朴的四哥四嫂放下手中农活,邀上三哥家正休假、已在当地派出所上班帅气英武的侄儿赵小波一道,陪赵总游览化屋村。</p> <p class="ql-block">  进入景区,先在2021年2月3日习总书记视察贵州毕节市化屋村时,面对壮丽的百里乌江画廊留影的地方,我们一行也拍照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我与四哥中间脚下的位置有一颗五角星,就是当年习总书记留影的地点。</p> <p class="ql-block">  习总书记当时面对乌江画廊的百里长卷、碧波荡漾的江水,也被壮丽的山河深深震撼,发出"<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真是一幅天然山水画,乌江不愧是贵州的母亲河</i></b>"的感叹。</p> <p class="ql-block">  从高从俯瞰,这里两河(鸭甸河、六圭河)千里奔袭,破壁交汇,形成奔腾的乌江,养育了几百万贵州各族儿女后,带着灿烂的笑容,汇入中华儿女的母亲河——长江。</p><p class="ql-block"> 你看,这里多象长江三峡中的夔门?</p> <p class="ql-block">  赵总,非常低调,让我们她称呼"小赵"。</p><p class="ql-block"> 小赵与她非常尊重的四哥、四嫂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站在总书记曾经站过的地方,我只能感叹:<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i></b></p> <p class="ql-block">  化屋村的文化广场,很有苗族人的文化特点,"<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太阳</i></b>"是光明、是希望的象征;"<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牛</i></b>"是他们敬重的神物,农耕必备的帮手;"<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罗盘</i></b>"是他们千里迁徙、躲避仇家追杀的定向器;"<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大刀</i></b>"是他们狩猎、护身的法宝;"<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棒槌</i></b>"是他们用于编织苗绣的原材料纺线工具;"<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芦笙和木鼓</i></b>"是他们庆祝丰收、祭祀祖先的必备物,这些都是他们崇拜的农耕图腾。</p><p class="ql-block"> 那年总书记来时,就在这个地方和当地百姓载歌载舞,欢度新春佳节</p><p class="ql-block"> 春节我和老婆来时,这里游人如织,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p><p class="ql-block"> 今天安静了,但游人还是不少,车场里摆满了客人们的车辆,江上的游轮一船接一船,正接送游江览胜的客人。</p> <p class="ql-block">  上次我们来时,没有在此留影,今天补上。</p> <p class="ql-block">  壮阔的江景,干净的江水。与其说是人在景中,不如说人在画中。</p><p class="ql-block"> 听小波说,这个水质已达到二类标准,可以直接饮用。这就是"<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大美贵州、醉美贵州</i></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i></b>"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  面对此景,真有"<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i></b>"的感慨。</p> <p class="ql-block">  第二次再游化屋村,老婆的游兴明显比第一次高很多。</p> <p class="ql-block">  独立寒秋,乌江东去,赵总又在规划自己企业发展的新思路。</p> <p class="ql-block">  到此游览,除了乘船观百里画廊,体验高峡平湖的壮美,还可乘座直升机俯瞰江流婉转的百媚千姿。</p> <p class="ql-block">  上次来时,由于对当地的景点不熟悉,走马观花一下就回去了。</p><p class="ql-block"> 这次由小波作向导,带着我们来一次深度、沉浸式的游览。</p><p class="ql-block"> 游完江景后,首先来到了"大白菜"的山脚下,当地人称为"笋子山"。</p><p class="ql-block"> 孤峰屹立,大自然神工鬼斧之作。</p> <p class="ql-block">  走进山脚下、移民搬迁此地苗族同胞们的村寨。干净、整洁的街面上有村民从河里拾得奇石售卖,游人看后,喜欢的可以买走。买回家,可以作为园林景观的材料。</p> <p class="ql-block">  村里有非遗物质"苗绣"的培训、制作,以及直播售卖的工作室。</p><p class="ql-block"> 当地属于苗族中"歪梳苗"的一支,即苗族妇女多在耳畔发髻上斜插一把木梳,由此得名。</p><p class="ql-block"> 这支苗族后裔,勤劳、心灵、手巧,她们的服饰很有特色。其他苗族后裔主要是冶炼技术很强,即首饰打造有较高的工艺水平,而"歪梳苗"的强项是针线活厉害,"苗绣"是她们独创的品牌之一,现在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当年习总书记来到化屋村,走进村民赵玉学家里,并和赵玉学夫妇一道包小黄糕巴过年。</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赵玉学一家的小洋楼的外景,干净、整洁,很有特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其他村民的房子和赵玉学家的大小、建筑风格差不多。</p><p class="ql-block"> 村里不仅有文化、体育、休闲设施,还有"苗绣"制作工作坊,是当地政府移民搬迁建设的新村落。</p> <p class="ql-block">  挂在堂屋墙上、最显眼的位置照片,就是当年赵玉学夫妇教总书记包年糕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  赵玉学一家是幸远的,我们一行也感叹不已,是什么力量造就了总书记与他们那次的相逢?</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也与赵玉学夫妇合影,分享他们一家的快乐和幸福。</p> <p class="ql-block">  单独来一张,沉浸式体验。</p> <p class="ql-block">  历经风雨,摸爬滚打几十年的四哥,一看就是有故事的男人。闯荡半生回到家乡,搞起养殖,终于开发出自己的潜力。</p><p class="ql-block"> 相信这次走进赵玉学的家,相互交流后会有新感悟,创业的思路会更加清晰和精准。</p> <p class="ql-block">  赵玉学夫妇给我分享总书记来到他们家时,当时的情景,以及后来他家生活上的改变。</p> <p class="ql-block">  赵玉学一家先后接待了很多政要,还有外国元首瑞士总统等人。</p><p class="ql-block"> 有幸来到这个地方,也与赵玉学他本人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赵玉学一家不仅开设了农家乐,还以赵玉学的头像申请"<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玉学年糕</i></b>"的专利商标,生意都很不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黔西的小黄糕巴,与播州区南北镇的黄糕巴有相似和不同的地方,小赵买了几袋"<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玉学年糕</i></b>",分给我们一行,提前感受年的味道、年糕的味道、旅行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挂在赵玉学夫妇嘴边的话,就是共产党好、政策好、政府好,感谢党恩!</p> <p class="ql-block">  小波还带我们拜谒了一位叫王中强老人最后的安息地。</p><p class="ql-block"> 王老是云南益良人,49年黄埔军校毕业不久,就参加部队起义,后转业到当地,将毕生的学识和收入都投入到当地的教育事业,为改变当地落后的文化面貌,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王老是二四年出生的人,活了九十多岁。他的美德一直在当地传颂,深受当地百姓爱戴。</p><p class="ql-block"> 这栋土楼,就是王老用自己收入创办的小学,叫"<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扇子岩小学</i></b>"。因为校舍前面就是扇子岩悬崖,三百多米的绝壁下,就是幽深的江水,故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  取之于当地的石材,用石灰和沙子作为粘合剂建筑的教室,现已废弃。</p><p class="ql-block"> 房屋已经垮塌成为危房,操场已长满杂草,但用水泥作为柱子的篮球架还坚挺地屹立在哪儿。</p> <p class="ql-block">  操场边的石牌上,刻有"<b style="color:rgb(237, 35, 8);"><i>好好学习,天天向上</i></b>"毛主席语录及"<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扇子岩公门园</i></b>"等的字迹。</p><p class="ql-block"> 斯人已逝,这些断壁残痕,在默默地叙述和见证王老为当地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所作的不朽业绩!</p><p class="ql-block"> 功德无量,王老千古!</p><p class="ql-block"> 可以告慰王老的是,未尽的事宜,在当地党和政府的关心下,扇子岩小学已搬迁到更安全的地方,校舍和设施已焕然一新,教师都是师范院校毕业的专业人才,完全能满足当地孩子就近入学的需求。相信当地的孩子会源源不断走出大山,学成后在民族复兴、乡村振兴的伟业中贡献力量!</p> <p class="ql-block">  站在扇子岩壁,远眺乌江,烟波浩渺,如梦如幻。</p> <p class="ql-block">  扇子岩,就象是神奇力量,将一块块条石堆积而成。站在半壁,看着岩底深蓝的江水,双腿发软。</p> <p class="ql-block">  从高处看大白菜,它又像蘑菇。真是"<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见高低各不同</i></b>"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小波的导游下,短短的一天,我们差不多将化屋村的主要景点游个遍。有深度,感受真不一样。</p><p class="ql-block"> 此时已是傍晚6点钟,本来想邀请四哥一行去乌江镇吃乌江鱼后再分别,可他们惦记家中几十头生畜还在嗷嗷叫唤,只好在此作别。</p><p class="ql-block"> 感谢四哥一家真诚接待、小波一路用心地解说、全天候陪同。</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真挚、善良、质朴</i></b>"的四哥一家,永远值得铭记,衷心祝愿他的养殖产业兴旺红火、越做越强!</p> 醉美山水、最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