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光掠影看胡同

羊头羊尾

<p class="ql-block">  来到京城,除了著名的旅游景点外,胡同是最令人意欲探究的地方了。据历史记载,自元明朝建城定都后,胡同就开始出现了。但随着历史发展,现今存在仍称得上是胡同的,大约只有八百多条了。因此,到胡同溜溜,感受几百年历史的变迁,就成为了不少来京游客选择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能走马看花浅游了几条胡同,取其些许掠影共享。</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历史文化和故事交织的史家胡同</p><p class="ql-block"> 这是史家胡同博物館,该博物馆前身是民国才女凌叔华的故居,保留了老北京四合院的风貌,还展出很多历史旧物。浏览下来,对北京老胡同的了解增添了不少知识。</p><p class="ql-block"> 凌淑华出身官宦和书画世家,自小爱好书画,出版有《女人》、《凌淑华选集》等文著,也有不少著名画作。其丈夫陈西滢曾被民国政府派往联合国任教科文大会代表。史家胡同24号是其祖居,凌淑华逝世后,祖居捐献给国家,2013年建成博物館,开放给人们参观。</p> <p class="ql-block">  博物館內有介绍凌叔华故居的图画及说明。</p> <p class="ql-block">  凌叔华的部份画作及书籍作品。</p> <p class="ql-block">  凌淑华先生陈源(陈西滢)出任联合国教科文大会代表的任命书。</p> <p class="ql-block">  博物館还有很多反映史家胡同历史的各类展品。</p> <p class="ql-block">  旧胡同的老门牌。</p> <p class="ql-block">  简约而又有古式风味的过道园门。</p> <p class="ql-block">  小巧別緻的花园。</p> <p class="ql-block">  我们去的时候,刚好是史家胡同博物馆开館十周年纪念日,免费发放明信片。可惜迟了一步,明信片已发放完毕,幸而还可以盖上几个纪念戳,留作纪念。</p> <p class="ql-block">  史家胡同还有其他的观赏点,如傅作义故居,人艺大院等等,因时间关系,我们没有逐一游览了。</p> <p class="ql-block">  史家胡同虽然较小,但号称“一条胡同,半个中国”,值得一游。</p> <p class="ql-block">  二、被称为最文艺范的五道营胡同。</p><p class="ql-block"> 五道营胡同前身是明朝屯兵地,称武德卫营。清兵入关后,逐渐变成一条平民胡同,取其谐音改名为五道营胡同。近几年活化改造,不少旧宅改为各类特色商铺、小歺厅、咖啡轻食店等,吸引了不少追逐潮流的青年人前来聚会,形成了一条颇有风味的胡同。</p> <p class="ql-block">  胡同内仍保留着一些充滿老北京风味的四合院。</p> <p class="ql-block">  时移物转,在近几年的发展中,老胡同也換上新颜。不少旧居改造成新潮的小店,引入了各异的特色风格,成为了市民及游客休闲的又一𠆤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门前布帘画上萌猫图画,很得年轻人的喜爱。</p> <p class="ql-block">  墙上的装飾,又很象外国的小镇店舖。</p> <p class="ql-block">  这个屋顶,好有特色呵。</p> <p class="ql-block">  走在胡同里,装飾风格各异的小店,令游人如同置身于不同的地域,既可按其喜好打卡拍照,又可品尝各种风味美食,优哉悠哉渡过假日。</p> <p class="ql-block">  门前的小犬也引人。</p> <p class="ql-block">  颇有创意的小招牌。</p> <p class="ql-block">  新潮的美食、啡厅、手工作坊,是众多小文青喜爱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竹篱笆上的红叶,透出些许秋天浪漫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  胡同里川流不息的游客,显示出五道营胡同的诱人之处。确实不失为网红打卡的一条著名胡同。</p> <p class="ql-block">  三、明星胡同——南锣鼓巷。</p><p class="ql-block"> 南锣鼓巷从元大都时已建有,明代称锣锅胡同,清代改称锣鼓巷。胡同呈南北走向,以锣鼓巷为中轴,两旁共有18条横向胡同,形似蜈蚣,所以又称蜈蚣巷。南锣鼓巷据传是现今唯一保存完整的棋盘式传统胡同民居小区。曾被美国时代周刋评选为亚洲最好玩的地方之一。因此,来北京逛胡同,很多人首选就是南锣鼓巷。</p><p class="ql-block"> 近几年,南锣鼓巷进行了活化改造,整治交通,规范商业飲食经营管理,已成为京城众多胡同中熠熠生辉的明星。</p> <p class="ql-block">  南锣鼓巷有几条胡同,也是很有名气的,如帽儿胡同、雨儿胡同、蓑衣胡同、黑芝麻胡同等等,里面既有皇族、达官贵人、军阀及名人大师住过的大宅,也有平民百姓挤迫居住的四合院,闲步逛逛,了解历史社会风情,确是值得一游。</p> <p class="ql-block">  左上图片是清朝末代皇后婉容的祖居。</p><p class="ql-block"> 左下是旧清朝皇族的学宫,现是黑芝蔴胡同小学。</p><p class="ql-block"> 右下是齐白石故居。</p><p class="ql-block"> (以上图片为2017年初拍摄)</p> <p class="ql-block">  街内保存的旧典当行墙体及旧胡同牌子等物品。</p> <p class="ql-block">  早期的百货店,现仍继续营业。</p> <p class="ql-block">  不要以为这是一尊塑像,其实是一位帅哥化妆扮演的,真可以骗过不少游客呢。</p> <p class="ql-block">  旧式四合院改造的食店遍布整条胡同,这里已成为京城新兴的小吃美食街之一。</p> <p class="ql-block">  各种诱人的京城小食。</p> <p class="ql-block">  街中还有不少吹糖人、画像、捏面人等手作摊挡,也令不少游人驻步观赏。</p> <p class="ql-block">  穿过南锣鼓巷,就到了北锣鼓巷。这里比南锣鼓巷稍清静些,但仍有旧胡同的风味,路面窄小,两旁有旧四合院、平房,当然,也有不少旧宅改造成食肆、咖啡店、手信店等,但在这金秋时节,最引人的是白蜡木的黄叶,金灿灿的黄叶与青砖旧宅相互影衬,又成为了醉人的美景,因此,也有不少人前来拍照打卡呢。</p> <p class="ql-block">  四、清新气息的斜街——杨梅竹斜街。</p><p class="ql-block"> 北京的胡同,依城而建,大多呈南北走向,但也有些胡同,因地形市况及百姓活动的实际,走出了弯曲的斜街。杨梅竹斜街就是这样的平民胡同。</p><p class="ql-block"> 杨梅竹斜街据说曾有一杨姓媒婆,因而被称为杨媒斜街。清代取谐音改为杨梅竹斜街。</p> <p class="ql-block">  不要小看这条斜街胡同,民国期间这里曾聚集了众多书局,如世界书局、大众书局、广益书局等十几家书局,其中有不少地方是文人大师聚脚的地方。 如沈从文、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鲁迅、梁实秋等人都曾在斜街居住或聚会。旧时称为“文化出版一条街”。</p><p class="ql-block"> 青云阁,简单的三层楼建筑,是清末民初北京四大商场之首,集飲食、娛乐、商业一身,曾是达官贵人,文人雅士的乐土。据说是北京十八栋古旧建筑之一。有传蔡锷曾在此认识小凤仙呢。</p> <p class="ql-block">  街内还保留有一些旧式洋楼等建筑物,内中也有不少值得探究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亦有不少平房旧宅。</p> <p class="ql-block">  这户人家的门囗很別緻呢。</p> <p class="ql-block">  杨梅竹斜街的改造,是把部份民居改为一些特色小店,旁边仍有居民住户,因此,走在街上,潮流小店与旧民居互相交集,新与旧的气息令人感到很接地气。</p> <p class="ql-block">  不少的咖啡店,保留着原来的模样,但里面清新整洁,在这样的环境里,休闲地叹一杯可口的咖啡,整个人放松舒适,简直是一种惬意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  街上游客也不多,不似那些景点,人潮湧湧、挤迫难受。</p> <p class="ql-block">  现存为数不多的手工作坊。</p> <p class="ql-block">  经营各类怀旧物品的小店。</p> <p class="ql-block">  憩静的茶室。</p> <p class="ql-block">  漫步杨梅竹斜街,感受不一般的胡同气息,也是不错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  五、最长和最短的胡同</p><p class="ql-block"> 东交民巷据说是京城最长的胡同。以前曾是卖米之处,原称江米巷,后称东江米巷。清光绪年间,取谐音改为东交民巷。</p><p class="ql-block"> 鸦片战争后,成了外国驻京的使館区,1900年,八国联军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把东交民巷列为外国使館界,中国政府不能管治,中国人也不能进入。1950年北京政府收回管理,1959年使館迁往建国门外,结束了这段使館历史。现东交民巷内仍保留有不少具有西洋特色的建筑,漫步走走,可以领略另一种风情。</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圣弥额尔天主教堂,是现仍存的古老教堂之一。</p> <p class="ql-block">  古旧建筑的外墙,展现了沧桑岁月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冬雪时节的东交民巷小景。(摄于2022年)</p> <p class="ql-block">  那么,京城最短的胡同在哪呢?据说叫一尺大街,就是在杨梅竹斜街与琉璃厂东街连接的一段胡同,即从琉璃厂梓铜胡同口至樱桃斜街北口的路段。很短小,约三十米长,街两旁曾经各有三间舖面,北面三间为刻字店,南面三间分別是酒舖、铁匠舖和理发店,被称为北京胡同的缩影,后已损毁,现一尺大街已并入杨梅竹斜街了,只在路面留有一铜牌标志。</p> <p class="ql-block">  六、商业气息浓厚的胡同</p><p class="ql-block"> 大栅栏胡同是京城最古老的胡同之一,建于明朝永乐年间(1420年)原叫廊坊四条,后于明朝弘治年(1488年),为防盗贼,在胡同口设置了栅栏,因栅栏由众多商贾出资兴建,比其他胡同的栅栏要大,故市民称为大栅栏,沿至现今。它与邻接的前门大街、鲜鱼口胡同等一众街巷,聚集了不少商贸、飲食、手工作坊及旅館等行业的老字号,2015年被国家住建部和文物局公布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现已是众多游人到京的必游地点。</p> <p class="ql-block">  老字号商舖的门口,昔日的辉煌依旧。</p> <p class="ql-block">  到大栅栏胡同一带游览,给人的印象就是三多:一是老字号商舖多,二是小吃手信店多,三是游客多。另外街区的不少胡同,都有着各自的历史文化故事,如杨梅竹斜街、胭脂胡同、石头胡同等八大胡同,要逐一探究,沒有耐心和体力,往往会使人感到疲惫不堪。</p> <p class="ql-block">  当然,个中有不少古旧的建筑、老店、手工坊等等,认真探究,或许也会了解个中不少故事及变化发展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胡同,可以说是凝聚了不少老北京人难言的情结,甜酸苦辣,个中滋味繁杂,但它始终是老北京人心中的家。</p> <p class="ql-block">  近年随着城市的开发建设,不少胡同活化改造,一些旧四合院、民居改头换面,成了潮流之地,而一些未改造的四合院,也成了不少游客探究之地。其实,光鲜的背后,未改造的四合院等民居,环境并不是那么风光的。</p> <p class="ql-block">  时代的发展,伴随着老北京人的胡同,也逐步因应实际,或是微改造,或是拆迁重建,面貌得到了很大改变,路面平整了,环境清洁了,居家装修靓丽了。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胡同将会以一种全新面貌,成为吸引人们从中了解历史和当地风土人情,又有新鲜气息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京城的胡同,确实令人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本图取自明信片翻拍)</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