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冬意渐浓,时光清浅,聚而论道,收获情暖。为了落实国家“双减”政策,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践行新课程标准理念,搭建教师成长和学习平台,全面提升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艺术和水平,11月18日-19日,迁安市小学语文研修团队成员赴唐山实验学校参加了第十五届“聚焦新课标,引领新课堂”观摩研讨活动。此次活动大咖云集,专家阵容非常强大,与会老师潜心向学,感悟教育智慧。</p> <p class="ql-block">上午,由宋连海、陆宇晨、彭霏三位老师带来三堂精彩课例和张立军专家的点评分享。</p><p class="ql-block">第一节《四季之美》执教者,宋连海,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北京市语文骨干教师。宋老师通过多种方式创设情境,虚拟为清少纳言朋友圈留言的情景为驱动,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景物的动态美,在品读、梳理中发现作者表达的特点,唤起学生内心对自然景物得独特感知,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善于表达对自然的喜爱之情。这样的教学既体现了单元语文要素,又清晰地安排了各个教学环节。</p> <p class="ql-block">第二节《王戎不取道旁李》执教者,陆宇晨,北京市顺义石园小学优秀教师。被北师大聘为“统编教材资源研发项目”专家,顺义区学科带头人。陆宇晨老师的课堂教学通过三个学习活动展开,首先是基于单元导语页,提出思辨话题。之后再正音识字、读通读顺、了解大意,落实语文要素的同时,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表达特点。随后在师生对话中探究王戎的才智超群。最后通过关联阅读,品悟魏晋风骨与文人志士的处变不惊,亲近传统文化。</p> <p class="ql-block">第三节《青山不老》执教者,彭霏,北京市东城区优秀教师,区语文学科教学带头人。本堂课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展开。第一层以学习提示中第一个任务驱动学生粗读文本,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二层让学生研读文本,体会课文为什么要以“青山不老”为题。引导学生运用“有目的地阅读”的策略展开阅读交流,先关注作者对“奇迹”的感性印象。再关注具体介绍“奇迹”的部分,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彭老师在突破:老人是在什么条件下创造了这样的奇迹?这一难点时利用表格梳理,抓关键语句,生生之间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思维碰撞的火花在课堂上熠熠生辉。任务驱动二的完成以“村口道别的场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聚焦全文的最后一句。通过联系上下文,对比如今绿风荡漾的小院和昔日大风肆虐的晋西北的险恶自然环境,对比城里自在悠闲的晚年生活和山沟里艰难困苦的种树日子,体会“青山”和“不老”。引导学生结合上文理解,“青山”表面上指老人创造的奇迹,实际上更象征着老人的执着精神像青山一样充满生机,赞颂了老人的高贵品质;“不老”则是说老人虽然会离开人世,但他种下的这片青山以及他崇高的精神会世世代代流传下去,永远“不老”。结合这两层意思,让学生理解,“青山不老”是这篇散文的“文眼”,既深化了文章主题,又使主题形象鲜活起来,让原本相对抽象的人物精神变得具体可感。还可以让学生感受,这句“青山不老”,包含了作者对“造林英雄”的感谢、敬佩和祝福。</p> <p class="ql-block">下午第一节《田忌赛马》执教者,崔英华,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教学主任,北京市语文学科骨干教师。《田忌赛马》,是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主题为“思维的火花”的第二篇,崔老师通过推演对阵图,再现思维过程,学习用恰当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崔老师在设计中把第二阶段赛马获胜的必备条件有哪些?作为重点突破,让学生与文中对话中使思维过程再现,张立军老师对崔老师这样的设计也是给予肯定。本堂课崔老师就是这样引导学生先大致了解本文讲述的主要事件及其结果;接着通读全文,厘清故事的发展脉络,并关注文中的关键信息;然后重点理解孙膑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最后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崔老师紧扣本单元语文要素,实现了“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重要转变,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p> <p class="ql-block">下午第二节《慈母情深》执教者,李铜北京小学教学副校长,北京市骨干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设定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李老师重点引导学生借助“我”的视角,感受到这份母亲的特别之处以及“我”在其中的成长,在学生自主认读、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厘清层次,初步把握课文内容,然后找到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细细品味,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如母亲转过身来的描写,李老师带着孩子们仔细斟酌,将一连串的动作分解、细化、像慢镜头一样出现,聚焦,虽然是短短的一瞬间,画面却十分清晰,刻骨铭心,通过朗读,动作,想象等方式体会作者看到劳碌的母亲转过身来的惊讶、酸楚。最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中令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写一写,进行了课后“小练笔”。</p> <p class="ql-block">19日上午第一节《圆明园的毁灭》主讲教师:于松建北京市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小学语文教研员,北京市骨干教师。《圆明园的毁灭》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篇文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于老师课堂伊始聚焦课题“毁灭”二字,反推作者王英琦写这篇文章的结构,课文先写损失,再写辉煌,最后写毁灭,接着组织学生结合课后第二题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强烈的对比,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于老师借助给视频配音的情景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看辉煌读辉煌,看毁灭读辉煌,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读出课文情感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第二节《只有一个地球》主讲教师,黄祥昀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语文教师,海淀区骨干教师曾获海淀区“四有教师”称号。黄老师以谜语导入,初读课文,聚焦课后习题第一题引导学生自主读悟并交流讨论,通过批画关键句方式读懂每一段的主要意思,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梳理课文层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的每个部分,理清每个部分间的前后逻辑关系。自主研读时引导学生从宇航员视角,抓住颜色,形状等特征描写了地球的美丽,体会列数字 举例子,做比较等说明方法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生动性。在合作探究每个部分间的逻辑关系,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让学生梳理出“美丽渺小”“资源有限”“无法移居”“保护地球”之间因果相关的内在逻辑,层层递进,水到渠成的得出了“地球只有一个”保护地球不仅重要,而且必要的结论。</p> <p class="ql-block">第三节《司马光》主讲教师:程润,北京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海淀区“四有”教师,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语文教研室兼职教研员。《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程老师的课堂上以讲故事为明线,渗透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先让学生回顾此前知道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引发阅读期待,再引导学生,读好字音读好停顿。在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通过小组合作,古今对照讲故事,提供语言支架,出示邮票,展开想象讲故事等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下午第一节《父爱之舟》执教者,黄祥昀,北京大学附属小学语文教师,海淀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黄老师让学生初读课文后,说说初步感受,整体感知课文伤感的情感基调,借助课后第一题,找出作者梦中的场景,按照场景呈现的顺序,引导学生用完整、通畅的句子表述每个场景的大意,交流印象深刻的场景,学生在感受到整篇文章所表现的浓浓的父爱之后,结合课后第三题,引导学生关注“小渔船”在文章出现的次数,作者报考和上学总是离不开小渔船,父亲在小渔船上摇橹、做饭、缝补棉被,这一切都是为了省吃俭用供作者上学。这也是父亲对作者的支持和期望。父亲和小渔船的形象在作者记忆中融为一体,永难磨灭,让学生明白这也是作者以“父爱之舟”为题的真谛所在。</p> <p class="ql-block">下午第二节《书戴嵩画牛》主讲教师:何小青,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海淀区兼职教研员,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艺术之美”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侧重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从不同角度展开想象,进入课文的情景,感受艺术的魅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何老师在教学时,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通过品读重点句,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加深理解。然后结合人物对话和表现人物动作、神态、心里等细节展开想象,对课文进行补白,丰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故事。</p> <p class="ql-block">张老师对执教老师们的课给予点评,提出读书要“三心二意”即三心:入文中人物内心、入作者内心、入读者内心。二意:读出文章言下之意,读出文章言外之意。对于文言文的教学要长文短教,薄文厚教,讲究文言阅读情境化,文言阅读丰厚感,文言阅读的单文与群文的联结。强调语文核心素养思维的可视化,引导学生认识思维过程强调思想辩在课堂上的重要性。把静态的知识转化成鲜活的知识。以真实情境激活知识,让学习者与知识建立亲近、亲切的关联,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热情。把片面的知识转化为整体的知识。把零碎的知识转化为结构化的知识,将新知有机地融入已知,并为未知敞开大门。要关注认知图式的建构,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丰富、优化知识。</p> <p class="ql-block">此去听课的老师们认真的书写笔记。学习气氛浓厚。</p> <p class="ql-block">两天的学习短暂充实,德高鸿儒博学,望重英雄豪杰。各抒精彩己见,令人拍案叫绝。与会老师们通过此次学习收获颇丰,力争将本次学习与教学实践相机结合。归来衫袖有天香,把专家名师的观点,理念带到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学工作当中,在专家的智慧引领下,潜心修炼、积极实践,不断反思,静心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精彩高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