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

深海

<p class="ql-block">  不看兵马俑不算真正到过西安,可是来到西安,偏偏天公不作美,正逢连续几天降雨,与同行几人合计好后,打车前往临潼,冒雨去参观“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p> <p class="ql-block">  秦始皇陵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p> <p class="ql-block">  到了兵马俑景区,为了更深刻了解兵马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找了个导游进行专业讲解,导游小姐姐告诉我们参观兵马俑要“三分看七分听”,跟着她,梦回大秦,捡起时间的碎片,见证历史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兵马俑的起源</b></p><p class="ql-block"> 古代有殉葬的制度,奴隶主死后会有陪葬的物品和殉葬的人畜,凸显生前墓主人的尊贵地位。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但是自周朝开始人殉制度开始受到抑制,秦献公元年(前381年)“止纵死”,秦国正式废止人殉制度。</p><p class="ql-block"> 人殉废止后,出现以俑殉葬,即用陶木俑等来代替人殉。秦兵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顶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  </span><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兵马俑的“前世”</b></p><p class="ql-block"> 秦俑之所以在规模、写实程度上达到如此的高度,除了工匠的智慧之外,还与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的意志分不开。历史上,兵马俑属于秦始皇这个强大的帝王,如今兵马俑属于灿烂的中国文化遗产。一代帝王的象征,在埋没于土壤中2000多年的今天亮相于世,向世界展现了兵马俑独有的气魄。</p><p class="ql-block"> 若谈到古代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军队,那一定是秦国的军队。在秦始皇的带领下,秦国先后战胜了六国,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完成中国大一统的王朝。作为一个当时无人能战胜的军队,秦始皇早在13岁登位时,就开始了建设为他殉葬的浩大工程。该是一个志向多么坚定,气魄多么雄大的君王,创造了这个史无前例的奇迹——兵马俑。</p><p class="ql-block"> 在封建制度下的秦王朝,动员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为秦始皇修建陵墓,这是一个气魄雄伟、具有鸿鹄之志的君王才能享有的。他凭借着这份魄力打下了江山,创造出了那个时代的辉煌,不禁让人感到惊叹。中华民族千年的瑰宝,真是让人甘愿臣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兵马俑的“今生”</b></p><p class="ql-block"> 1974年3月,在距秦始皇帝陵1500米的临潼西杨村,当地村民在村南(一号坑的东南角)抗旱打井时,忽然挖出了和真人大小相仿,形象逼真的陶俑。对于这些样式古怪、叫不出名字的“瓦片”,大家不知所措,后来给它们起名“瓦盆爷”。至此,沉寂已久的兵马俑终于重见天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俑坑结构建筑</b></p><p class="ql-block"> 兵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结构建筑,即从地面挖一个深约5米的大坑,在坑的中间筑起一条条平行的土隔墙。墙的两边排列木质立柱,柱上置横木,横木和土隔墙上密集地搭盖棚木,棚木上铺一层苇席,再覆盖黄土,从而构成坑顶,坑顶高出当时的地表约2米。俑坑的底部用青砖墁铺。坑顶至坑底内部的空间高度为3.2米。陶俑、陶马放进俑坑后,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门道,门道内用夯土填实,就形成了一座封闭式的地下建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兵马俑的分布、排列</b></p><p class="ql-block"> 秦始皇陵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坑里有8000余兵马俑,四面有斜坡门道。一号俑坑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称二号坑和三号坑。</p><p class="ql-block"> 整体来看,三个俑坑呈品字形排列,构成一个面积二万多平方米约有八千个陶俑兵马、车步骑混合编组,部伍严整,排列有序,气势宏伟的军阵体系。</p><p class="ql-block"> 此外,考古人员在1996年第二次挖掘时发现了四号俑坑,里面空空如也,但已经开具形制,有的专家认为是因为当时陈胜吴广燃起抗秦烽火,所以这个坑匆匆填埋没有放置,也有专家认为四号坑本来的作用仅仅是为了取土而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一号俑坑遗址</b></p><p class="ql-block"> 进入一号坑遗址,我们看到的是庞大的地下军团,一号兵马俑坑以车兵为主体,车、步兵成矩形联合编队。军阵主体面向东,东面前三排武士为先锋,在南、北两侧边廊中各有一排武士不是朝东站的,而是面贴着墙壁向外站着,这分别是部队左、右护翼,后面还有三排兵马俑还在地底下还没有挖出来,那是部队的后卫。前锋、后卫,左右护翼守护着中间的三十八路纵队。这个方阵可退、可进、可守、可攻,是四方为绳的主力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兵马俑破损和武器丢失</b></p><p class="ql-block"> 当秦始皇兵马俑坑的面纱刚刚被考古工作者揭开时,人们看到的是陶俑身首异处、腿断臂折,隔墙上的棚木被烧成黑色的焦炭,就连隔墙本身也被烈火烤成了赤红色……秦兵马俑这个奇迹既然被大规模地制作出来,又为什么遭到了焚毁呢?</p><p class="ql-block"> 还有,看着这些站立的兵马俑,你可能会好奇他们手中好像是在握着什么,没错,握的是兵器,据说当年兵马俑手握的武器是戈,矛剑等,全是真的,但现在这些兵马俑的手上都是没有武器的,那么,这些兵马俑的武器去哪里了?</p><p class="ql-block"> 据史书记载,项羽攻入关中后对秦朝宫殿以及秦始皇陵进行洗劫和大规模破坏,不仅火烧阿房宫,摧毁了陵墓的地面建筑,还捣毁了兵马俑,搜走了所有的兵器和财宝。</p><p class="ql-block"> 兵马俑坑里没有一件完整的俑,全都支离破碎。墓坑里挖出来的残件,碎片由修复人员一片片拼接起来。后排的兵俑身上都发黑了,这也是项羽的军队放火烧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二号俑坑遗址</b><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 二号俑坑目前尚未全面开挖,每天晚上都会有工作人员在坑内工作。它的平面呈曲尺形,东西长124米,南北宽98米,据现地表深5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从试掘的情况推断,二号兵马俑坑内埋藏陶俑、陶马1300余件。二号俑坑较一号俑坑的内容更丰富,兵种更齐全。</p><p class="ql-block"> 至于二号坑为什么没有全面开挖,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开挖难度最大(最复杂、最壮观、兵种最复杂),清场至少需要5到7年时间。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我们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不发达,就以目前挖掘出来的俑举例,这些兵马俑刚挖出来时色彩非常鲜艳,但是没过多久便立刻在空气中氧化,迅速褪色,因此完全看不出刚被挖掘出来的颜色,为了更好的保护这些文物,很多科学家也已经放弃继续挖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三号俑坑遗址</b><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 三号坑位于一号坑西端北侧,与二号坑东西相对,南距一号坑25米,东距二号坑120米。规模较小,东边有斜坡门道,东西长28.8米,南北宽24.57米,距现地表深5.2~5.4米,面积约为520平方米,整体呈凹字形,由南北厢房和车马房组成,车马房中有一辆驷马战车及四件兵马俑,三号坑共可出土兵马俑68个。</p><p class="ql-block"> 从三号坑的内部布局看,应为一二号坑的指挥部。三号坑是三个坑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大火焚烧过的,所以出土时陶俑身上的彩绘残存较多,颜色比较鲜艳。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战争规模的增大,作战方式的变化,指挥者的位置开始移至中军。秦代战争将指挥部从中军中独立出来,这是军事战术发展的一大进步。三号秦坑是世界考古史上发现时代最早的军事指挥部的形象资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唯一完整的秦俑——跪射俑</b></p><p class="ql-block">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里有一个“镇馆之宝”,它的名字叫做跪射俑,这个跪射俑的只有1.2米高,比普通的跪射俑矮60多厘米,可它却是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岁月流转,在众多的陶俑中保存最完整,唯一未经人工修复的。</p><p class="ql-block"> 秦兵马俑坑至今已出土清理各种陶俑1000多尊,除跪射俑外,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人工修复。跪射俑何以能保存得如此完整?导游说,这得益于它的低姿态。首先兵马俑坑都是地下道式的土木结构工程,当坑顶塌陷,土木俱下的时候,高大的立姿俑首当其冲会受到伤害,而低姿势的跪射俑受到的伤害会相对少一些。这就是俗话说的“天塌了有个儿高的顶着”。另外,跪射俑的蹲跪姿势呈三角形,支撑着上体。右膝、右足、左足三个支点,使其重心在下,增强了整个身体的稳定性,不容易倾倒和破碎。也因为这样,它才能掩埋了几千年还得以完好无损。</p><p class="ql-block"> 跪射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头顶左侧绾一发髻,左腿曲蹲,右膝着地,双手置于身体右侧作握弓弩待发状。跪射武士俑的塑造比起一般的陶俑要更加精细,对表情神态和发髻、甲片、履底等的刻画生动传神,并且文物原本的彩绘保存状况极好,真实表现了秦军作战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震惊世界的艺术瑰宝</b></p><p class="ql-block"> 兵马俑的塑造,基本上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手法细腻、明快。所有陶俑、陶马,与真人、真马大小比例相仿,形象生动、细节精巧,每个陶俑的装束、神态都不一样。人物的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面部的表情更是各有差异。从他们的装束、神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总体而言,所有的秦俑面容中都流露出秦人独有的威严与从容,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p><p class="ql-block"> 兵马俑雕塑采用绘塑结合的方式,虽然年代久远,但在刚刚发掘出来的时候还依稀可见人物面部和衣服上绘饰的色彩。在手法上注重传神,构图巧妙,技法灵活,既有真实性也富装饰性。正因为如此,秦兵马俑在中国的雕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已整理出土的一千多个陶俑、陶马来看,几乎无一雷同。</p><p class="ql-block"> 漫漫岁月里,兵马俑经历过种种不为人知的过往,又与一次次的灭顶之灾擦肩而过,终于在这个时代逐渐露出真面目。1979年10月1日,建立在兵马俑坑原址上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开馆,开馆以来,参观的中外人士络绎不绝。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发掘,弥补了这个断裂文明的缺失。对于研究封建帝王的埋葬制度,秦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雕塑艺术,青铜铸造技术等方面特别珍贵。</p> <p class="ql-block">  秦兵马俑丰富生动地塑造出一个又一个鲜活人物形象,他们面容各异,极富艺术感染力,是我国古代塑造艺术逐渐成熟的标志。兵马俑不仅将战国以之后的陶塑传统发扬光大,而且还为唐代塑造艺术的辉煌而奠定基础,因此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以及、“人类古代精神文明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照片拍摄于2023年9月1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