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金沙地形图</p> <p class="ql-block">昔日的团结桥</p> <p class="ql-block">六十年前我和兄妹合影</p> 记录沧桑岁月见证过眼云烟 <p class="ql-block"> 读了“夜航船上”最近发表的“扁担巷、辕门弄、臭沟头、……老金沙那些有趣的街巷地名”而有感,使我情不自禁的勾起儿时对老金沙一些粗旷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有着数千年历史文化的金沙镇让人骄傲,金沙街上里街后弄,各种名称的由来非常有趣耐人寻味。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过去的曾经如过往云烟,然而,追忆一段历史,求证它的前世今生,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痴心不改的乐趣。</p><p class="ql-block"> 我家原来就住在虹南街,我记得一夜功夫,政府有关部门以雷厉风行的恣态和摧枯拉朽的手段,就将从臭沟头至虹桥头街北边一侧的河房全部拆光,拆完后我家隔河正好在金沙人民剧场对面。对河西侧一点,住着一家李姓老皮匠,他家常年养着几头巨大的老母猪,也许靠饲养小猪猪出售来补充维持生计。我家的老街坊有徐国忠、高德怀、李俊、开老虎灶的王纪安等等。我家东隔壁是豆腐店的吴宗汉家,西隔壁是五金厂的单宗德家,紧邻他家的是刘宝书,他们依靠做纸元宝纸钱为生。我印象深刻的是刘奶奶裹的一双小脚,她时常洗脚时,我看到她因裹脚而变的奇形怪状的脚时,感到很是惊讶和好奇,很不理解过去为什么要将妇女的脚,用老长老长的布条,刻意的裹成三寸金莲呢。刘宝书家有个儿子叫刘文海,身高1米95,长手长脚的,年轻时也和邮电局的杨文奎一起打过篮球。但他一直是个娃娃嗓子,天生象个太监一样,金沙话叫杏花客人,找过两个老婆都未生育离了婚。但再婚后就生了两三个。刘文海毛笔字写得好,在花圈组做花圈时,写挽带留下的都是他的笔迹。 </p><p class="ql-block"> 我家门前的虹南街,是从西边经过虹桥到镇中心的必经之路,人来人往煞是热闹,我家西边有条弄子,直通金沙小学,原名叫铁店弄子,因弄子口有一家铁匠店而得名,后文革时期改为少先巷。尤其是在中午晚上,从金南校放学回家的学生特别多。可别小瞧了这个窄小的铁店弄子,它可说是藏龙卧虎之弄,所出杰出人物不少。弄内有一个大院,有一个叫做茅懿德的爷爷就住在里边,他德高望重是镇人民代表和人民陪审员,他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在共产党里任职,女婿在国民党里做官,最后两个人都有不同的结果,一个上了天堂,一个下了地狱。下地狱的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小的叫茅红均,大的叫季智,我们都叫他为季子,也就是金沙镇上的草根大文豪。他经历颇多阅历丰富,见多识广通今博古,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在我们的眼里他才高八斗满腹经纶,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他十分酷爱收藏,他只要看到有价值感兴趣的书藉字画及文物,都能千万百计的绞尽脑汁成功揽入襄中。他是金沙镇上屈指可数的活地图,他通晓金沙镇的变迂历史人文掌故,后来整理成文,自费编辑印刷出版了《金沙八大家》、《江海福地沙为金》上下集等著作。现季子先生已驾鹤西去,留下的著作成为后人研究地方志的珍贵资料。</p><p class="ql-block"> 住在季子一个院子里的有一个转业军人,叫做顾益,他在金沙公社工业科任科长,负责金沙镇的工业管理事务。其隔壁就是沈诚、叶宣渠家,叶宣渠当年是我们虹南居委会的文书,她为人挺好的。住在季子大院东边的是张老师家,他的儿子叫张苏,他身材高大健壮,喜爱体育锻炼,吊环、举重、摔跤、拳击,都拿得起放得下,并且谈吐文雅,举止不凡,人家与他一接触,就感到他是出身于书香门第之人。住在季子家后门大院里的有金沙的名厨张开扬,他家有两个儿子,大的叫文鑫,大名张惠君,南通县文工团最早的演员,建团前叫南通县文艺骨干训练班,文鑫在文训班唱杨子荣、李玉和等主角儿,建立文工团后,演样板戏巜白毛女》中黄世仁,后转业至建筑公司。小儿子文炎,大名张文炎,在刘桥插队后参军,退伍分在五金公司,他们俩都在各自的单位发挥聪明才智,起着顶梁柱的作用。这个大院里还住着一位妇联主席叫做邓碧莲,她的丈夫叫做严福如,是县委干部,邓碧莲为人和蔼可亲,丝毫没有一点官架子,她心地善良,乐意为穷人排扰解难,那时我妈妈就悄悄的和我们说,她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的好干部。可惜现在这样深得民心值得人们怀念的好干部,有也有,但是不多了。</p><p class="ql-block"> 让我终生不忘的是,在我家邻河而居的门前,发生在我身上的险象环生的惊怵一幕。因我家门前过往行人较多,我家靠此为生的高尔夫糖摊就摆在门前靠河边一侧,有时候我母亲就叫我看守糖摊,那是一个晴朗的星期天的上午,母亲坐在门口洗衣服,我遵命看糖摊,我面向南坐在兀子上,谁知道我坐着坐着就不安分了,似乎是骨头作痒,竟然做起了杂技表演动作,我坐着将兀子一前一后的翘起,想维持一个平衡点稳住,谁知道前边一翘向后一仰,一个失衡,我便从兀子上滚落下河,发生在一瞬间的一幕,正好落入我母亲的眼中,关键时刻为母则刚,母亲立刻放下手中的衣服,以异乎寻常的速度飞奔而下,迅速将我从水中捞出,我感谢母亲生我养我,如今又救了我,我感恩戴德永生不忘。我母亲是一个英雄妈妈,她生了十三个娃,可惜的是河神收走了六个,每走掉一个,我母亲都痛苦万分,因月子里多次痛哭流泪过多而致视力下降。我母亲将我从河妖手中拉回,也真是我独得造化神灵的偏爱。</p><p class="ql-block"> 因缘际会世事轮回,这个一幕竟然会重演,它发生在我和儿子之间。在我儿子五岁那年,我和玉兰带儿子到杭州西湖旅游,当我们行走到名胜景点放鹤亭时,灵动活跃的儿子,似乎被西湖美丽的景色所吸引,竞然由岸上象脱缰野马一样向湖中的九曲桥冲去,不想居然从桥栏杆的边缘冲入湖中,当时我也反应极为迅速,赶到落水处,只看到儿子的头发在水中漂荡,我急忙一伸手插入水中,正好抓住了儿子的衣领,一把将他从水中捞出。当时我想如果一把捞不到的话,我马上会用第二个动作,跳进水中将他捞起。幸好他命大,没有用到我的第二方案。后来我问他西湖的水是什么滋味的,他竟然说没有喝到水,由此可见我采取措施的反应速度可不是一般的。</p><p class="ql-block"> 若干年后,金沙街上来了很多挑河的民工,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挑来了泥土,将横贯镇中的运盐河填塞阻断,当时的这一举动,可谓是一个大手笔,(有后人评论,此举是金沙城市建设的败笔、运盐河是金沙的灵魂所在,它破坏了金沙的水系统。)从现在的和平饭店门口一直塞到邮电局,二期工程又塞到花行桥,再过了几年又从和平饭店门口塞到现在的富尔豪酒店处,后来又将原石质虹桥(后改为木质),由南北向改变为东西向,向西延长贯通了人民路,而且是新式的水泥石拱桥,取名为“团结桥”。那时候我的同学唐强华,经常和伙伴们在几个桥洞里,玩官兵捉土匪而开心的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 团结桥至西洋桥被填之后建成现在的交通路,西洋桥南边、粮库西门口有卸粮的码头,大型木船可停靠,码头边上长年停靠铜匠船,那时可以经常看到铜匠将大把的铜板倒入炉中熔化,浇铸成铜勺、汤焐子、烘缸毛坯,然后再加工成成品。河西边叫布市街,虹桥北直至西洋桥,沿街尽是经营花、纱、布、颜料、线和京庄小布、蓝麒麟花布而得名布市街。苏北兴化、高邮、宝应乃至扬泰地区运莲藕、茨菇、荸荠、菱角、咸鸭蛋、水芹菜等里下河、高宝湖地区水产品运来金沙卖,再买了布类产品回苏北。那时市场繁荣,交易频繁,解放前就有赞歌唱道“布朝北来米朝南,朝南朝北来往象穿梭,除了解放区别处哪儿有……”。为民路(原人民路)原是河道,金沙的许多街道原来都是河道填塞而成的,在五金公司门口原有一南北向木质桥,桥的北头是文化館,文化館的西邻是杂货店、楼上是照相馆,至今我还保留着在此楼上拍摄的,我们三兄弟和妹妹的合影照片呢,再西边就是杨二黑心水果店、刻图章店,图章店拐弯就是东弄子,那时候的东弄子也是从北边进金沙主街的必由之路,里边有家饭店,何吉清等人做的包子很有名气,每天都供不应求。文化馆东侧有酱油店、周明德牙科诊所、第二百货店、小胡同、修钟表店、缝纫服装店、茶食糖果店、供销合作社,往东就是鞋帽社,每年的夏天这儿热闹非凡,人们拿着编好的草带,来加工遮阳草帽,只见到制帽工人经过特制的高速缝纫机编制成帽,然后上蒸汽机压制定型,最后经过硫磺熏蒸,一顶顶漂亮的草帽就这样戴在从乡村来的小姐姐和帅哥哥们的头上了。</p><p class="ql-block"> 在茶食糖果店与供销社之间,有一弄堂门,里边住有几户人家,名望较大的是洪姓家族,也就是我的同事洪兆祥的家。他的爷爷是勤奋的徽商,创立了金沙街上第一家茶叶店,商铺名号为《洪裕源》,给金沙的居民和茶馆店,每年都带来许多品种新鲜的黄山新茶。茶客们喝着飘着清香的茗茶,品味着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给他们以无限的遐想和回味。由于买卖公道讲究信誉故生意兴隆。洪兆祥兄弟姊妹六个,个个都精明能干,尤其是洪五儿更是姣姣者,他可能是遗传了徽商勤劳勇敢,聪慧颖达的基因,聪明伶俐又慷慨仗义,能说会道而通情达理,组织能力超强人缘极好,他是成功举办石子工场45周年和50周年庆的重要推手。他爱好广泛兴趣很多,早晨经常听到他在人民公园内字正腔圆的弘扬国粹,下午能看到他在玉兰眼镜乒乓球室里挥舞球拍骄健的身影。同时他还是一个美食家,他独创研制的鱼夫园儿嵌蟹黄肉,是他的洪门秘技葵花宝典,鲜嫩而味美无比,往往令食客们拍案叫绝惊奇不已。人们都说漂亮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百里挑一,而洪五儿就是具备有这个十分受人喜欢的有趣的灵魂。</p><p class="ql-block"> 因金沙派出所要成立消防队,需要扩大面积,于是我家一处搬到老酒厂(金沙公社后门处)做宿舍,一处搬到西边高学钦隔壁做厨房。(高学钦我们叫他高伯伯,他过去开过米行,高妈妈出生于书香门第,人非常清客,知书达礼,是非分明,我们在她身上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我家原来居住的地方就变成了派出所正门,正门隔壁连在一起的是用大红油漆的两扇大铁门,上边写着“09”“火警”各两个醒目的大字,里边停放着当时颇为先进的救火车,消防员由当时的民警兼任。</p><p class="ql-block"> 又过了若干年,我家厨房门前,建起一所当时规模较大颇为漂亮的国营金沙大众旅馆,相邻又建起了少年之家、曙光理发社、副食品公司门市部。在这些建筑物的对面,相续又建造了人民银行营业部,西边又建造了供应金沙人民生活所需的百货公司。提起百货公司,我想起了当年由于种种原因,所以经济落后,物资匮乏,买什么都要凭票供应,有一天的晚上,百货公司已经下班了,我看到了百货公司大门口有很多的人在排队,经过一番打听,原来有内部消息灵通人士透露,百货公司新进了一批海绵拖鞋,这个海绵拖鞋在人们只穿草拖鞋和木板拖鞋的当时,可以算得上是稀罕之物了,所以引得众人通宵自觉发号排队,当第二天人们如愿以偿的买到海绵拖鞋时,那个兴奋的心情简直是无法形容了。</p><p class="ql-block"> 随后人民路又改建成了平坦的柏油马路,不知哪一年在金沙的镇中心十字路口,增设了第一个改善交通的红绿灯,建造了交通管理岗亭,这也是里程碑式的巨大进步。 </p><p class="ql-block"> 从此以后,金沙的市政建设稳步前进,市场繁荣昌盛,百姓购买力增强,从西边的百货公司到东边五金公司十字路口,每逢佳节,商家门庭若市,人群熙熙攘攘 ,柏油路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比肩接踵项背相望,沸沸扬扬盛况空前,成为了金沙镇上的第一大商圈。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金沙还有地名:小河川、南街头、北川门、老正街、火旺口、五茂弄、桂花弄、东弄子、西弄子、谢家弄子、东桥、西桥、青云巷、居民点、打靶场等,随着</span>拆迁改造,金沙街上的许多街、弄、巷、桥、颇有特色和内涵的名称,逐渐的湮灭而消失,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人文典故,也只能在人们的记忆中寻找了。</p><p class="ql-block"> ( 感谢黄为人先生提供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西洋桥</p> <p class="ql-block">蒋家弄</p> <p class="ql-block">虹桥至西洋桥填泥塞河景象</p> <p class="ql-block">虹桥往北布士街即将拆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