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天涯海角

梦醒时分

<p class="ql-block">  兔年深冬,北方已是天寒地冻。受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之邀,赴海南参合。会后再次到天涯海角,体验一下天涯海角景区冬季里夏日的“热情”。</p> <p class="ql-block">  来到天涯海角景区之后,还真找到了仙境般的感受,心里不禁涌出《天涯海角游》一首:</p><p class="ql-block"> 初冬南国海天蓝,</p><p class="ql-block"> 凭栏眺望粼波闪。</p><p class="ql-block"> 天涯微风吹倩影,</p><p class="ql-block"> 海角波浪戏沙滩。</p> <p class="ql-block">  天涯海角游览区,位于三亚市区西南23公里处,陆地面积10.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平方公里,背靠马岭山,面向茫茫大海,是海南省第一旅游名胜。这里海水澄碧,烟波浩瀚,帆影点点,椰林婆娑,奇石林立,水天一色。海湾沙滩上大小百块磊石耸立,“天涯”、“海角”和“南天一柱”巨石突兀其间,昂首天外,峥嵘壮观。</p> <p class="ql-block">  “天涯海角”原是用于表达旅人客居异乡的惆怅情结。经过千百年来承前启后的积淀,这一成语已经积聚了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其间的意趣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等诗句中可见一斑。而天涯海角游览区则承载了这一曼妙的文化意象。</p> <p class="ql-block">  进入天涯海角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天涯海角广场”石牌。</p> <p class="ql-block">  “天涯海角广场”从景区大门口一直通到海边,两侧是婆娑摇曳的椰树走廊。</p> <p class="ql-block">  穿过“天涯海角广场”石牌,就是“日月石”雕塑。</p> <p class="ql-block">  “日月石”,就在天涯海角前面不远的海面上。碧蓝的海水中,交叉立有两块巨大的条石,约成45度角。两块石上分别刻着“日”、“月”二字,人们便称之为日月石。日月两石构成“心”型,相依相傍,经年累月永不分离,因此也叫爱情石。1986年版的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从石头里蹦出的场景,就是在这取景拍摄的。</p> <p class="ql-block">  关于日月石有这样一个传说,一对热恋的男女分别来自两个有世仇的家族,他们的爱情遭到各自族人的反对,于是被迫逃到此地,双双跳进大海,化成两块巨石,永远相对。后人为纪念他们的坚贞爱情,刻下“日”、“月”的字样。后来男女恋爱常以“天涯海角永远相随”来表明自己的心迹。用《情缘》一首正好可以表达这样的场景:</p><p class="ql-block"> 碧海黄沙燕鸥飞,</p><p class="ql-block"> 椰风浪韵情侣随。</p><p class="ql-block"> 无情咫尺若天涯,</p><p class="ql-block"> 有缘千里来相会。</p> <p class="ql-block">  日月石,也叫“爱情石”,两块石头像“日”和“月”重叠交叉,心心相印,与爱情广场上天涯海角星遥相辉映,集日月之精华、吸天地之灵气,演绎着陪你到天涯海角,爱你到海枯石烂的浪漫爱情故事,同时也是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走过“日月石”雕塑,展现在眼前的是宽阔美丽的爱情广场。两旁高挺的椰树,整齐地延伸到海滨。醒目的“相约天涯,情定海角”,让情侣们瞬间融入“爱”的怀抱,充分彰显了天涯海角爱情广场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在爱情广场的周边,矗立着反映“爱情”的三座石刻,是爱情广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场左侧的石刻上,是让人非常喜庆的“爱”字。</p> <p class="ql-block">  有一座高数米的长圆形石头,直立在爱情广场右侧。上面刻着十二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情定天涯海角,相爱白头到老”,见证爱情的纯洁与永恒。</p> <p class="ql-block">  在爱情广场的前方,有一座鲜花簇拥的石头,上面刻有“山盟海誓”四个大字。这里是情侣们誓言的地方,今生今世,不管是富有,还是贫穷,不离不弃,相伴永远!</p> <p class="ql-block">  走过爱情广场,是“天涯海角星”雕塑。这个雕塑是为了纪念国家天文台将国际永久编号为第9668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天涯海角星”而专门设立的雕塑。雕塑主体造型由黄道坐标的三要素和一粒星体组成,体现了三亚人民同心同德、振翅高飞的美好愿望和海纳百川、热情好客的高尚品格。中心的水晶星体代表“天涯海角星”,反映它包含在浩渺无边的宇宙之中。雕塑广场采用了周易的八卦形式,雕塑底座半弧形地球突出中国地图中的三亚位置,阳面(右边)标有“天涯海角星”、小行星编号9668及发现小行星时间(1997年6月3日)的不锈钢文字,表明广阔的祖国版图中三亚这颗美丽璀璨的南海明珠与宇宙中那颗耀眼的“天涯海角星”相交辉映。水池的周边地面布置着24只蟾蜍雕像,代表天球赤道坐标系中赤经环的“24时”刻度和中国农历的24节气,意为天地合一、万物繁荣的喻义。</p> <p class="ql-block">  “天涯海角星”靠海一侧的两边,各有一座“伏波将军塑像”。这两位将军都是稳定祖国南疆,开发海南岛的有功之臣。他们身后柱子顶上的动物,就是中国易经中“南朱雀、北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中的南朱雀,它代表了南方的守护神和两位将军一直镇守我国的南大门,取稳定南疆、保护国土之意。</p> <p class="ql-block">  西侧的塑像是马援将军。马援,东汉扶风茂陵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汉光武帝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交趾(今越南)征侧、征贰两姐妹因不满当地太守的暴政,反叛自立为王。光武帝任命马援为伏波将军,南征交趾,并铸立铜柱作为汉朝最南边界。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得到后人的崇敬。马伏波在海南留有许多历史遗址,其中儋州白马井相传就是因他的白马踢沙涌出泉水而闻名于世。海南历代建有伏波将军庙以示纪念。</p> <p class="ql-block">  东侧的塑像是路博德将军。路博德,西汉西河平周人,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南越王叛乱,汉武帝授命路博德为伏波将军,领军平定南越王叛乱,南越人慑于其威名皆降,大获全胜。越地平定后,在岭南设置九郡。其中珠崖、儋耳两郡就在海南岛上,这是海南有文字记载的最早行政建制,海南自此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人建伏波将军庙以示纪念。</p> <p class="ql-block">  “伏波将军塑像”的东侧,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林荫深处,有两个凉亭,一个是中式风格,另一个是日式风格。还有8座塑像,雕刻的都是对三亚政治、经济、文化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由此构成了“三亚历史人物雕塑园”。</p> <p class="ql-block">  第一座是中国纺织之母黄道婆的塑像。黄道婆,又名黄巧儿,出生在宋末元初,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徐汇区)人。十岁左右就被卖给别人当童养媳,受到非人虐待。后来,她逃到了三亚。困苦生活的同时,她从当地黎族人那里学到了纺织技术,并融合黎汉特长,成为一个出色的纺织能手。她在三亚生活了近30年,于元朝的元贞年间,回到了她的故乡乌泥泾,并将她的纺织技术传给了内地的妇女们。当时,植棉业已经普及,但纺织技术落后。她一边教妇女们棉纺织技术,一边改革出新的纺织工具。比如加长弹棉弓,以棒击代替手拨,不仅减轻了劳力,而且效率大增。脚踏轧棉机彻底结束了手剥棉籽的历史,把女人从单调低效的劳作里解放了出来。她还改进了织布技术,织出了错纱、配色、提花等五光十色的棉布和乌泥泾被。这一系列技术革新和发明,涵盖了擀、弹、纺、织、染所有工序,泽被故里,造福一方,松江自此被誉为衣被天下之地。棉花后处理的瓶颈打破之后,真正成为了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因此,黄道婆也被后人称为我国的“纺织之母”。</p> <p class="ql-block">  第二座是林缵统的塑像。林缵统,三亚本地人,是一位晚清著名的“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的骨干分子。面对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亡国危机,他与康有为、梁启超等热血举子,一起上书光绪帝,请求迁都、变法、拒和、再战。戊戌变法失败后,他回到海南,但不忘忠心报国,多次同友人到万宁、琼海等地召集商讨议事,筹划开发西沙群岛,被赞誉为“华夏开疆之幸事”。他是晚清提倡开发西沙群岛的第一人。</p> <p class="ql-block">  第三座是冼夫人的塑像。冼夫人(其夫为高凉太守冯宝),原名冼英,广东阴江人,是南北朝时期岭南地区拥有十几万户的部族首领。冼夫人幼年时叫冼百合,自幼追随父兄逞勇斗狠,经历过几次部族之间的械斗,颇有男儿气概,稍长更得异人传授武艺及韬略,不但能够挽弓执刀与敌人拼斗,而且深诸行军布阵之法。在冼百合15岁时,她以其能行军用师、筹略超群、信义卓著而德威遍布,镇服了南越的各个部落。南海沿海地区和海南岛共千多个部落都归附在她的统领下,成了统领“部落十余万家”的贤明大首领。隋文帝统一中国后,洗夫人率各州县归附,迎接中央政府派来官员,使海南与中原有了亲和关系。今天的海南,还有几百座洗夫人庙。现在海南冯氏,基本上是她的后裔,真是巾帼不让须眉,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我国历史上巾帼英雄第一人”。塑像上,她骑着高头大马,头顶云罗伞,身后排列着成队的铠甲士兵,非常地威武。</p> <p class="ql-block">  第四座是鉴真大师的塑像。鉴真,别名过海大师,唐朝人,因学识渊博,才能卓越,蜚声海内外。日本当时佛教始兴,他曾先后六次东渡日本,弘传佛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鉴真第五次东渡日本时,海途遭遇台风,航船迷航,并漂流到振州(今三亚市),鉴真一行在振州停留一年,后经万安州(今万宁市)抵达崖州(今海口市琼山区),半年后返航中原。鉴真在三亚各地弘扬佛教文化,传播中原文明。塑像中的鉴真大师,挺直了身板,迎风而立,目光深远,瞩望着海疆。</p> <p class="ql-block">  第五座是钟芳的塑像。钟芳,原籍琼山县,出生于明代崖州高山所,也就是被誉为“海南第一文化古村”的三亚崖州水南村。他是明代的著名学者、政治家,曾做过文官、武官、法官、学官和财官等。7岁能诗,10岁中秀才,被誉为“崖州神童”。25岁中举,32岁登进士,入选翰林院,后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和户部右侍郎。才华出众,学识博精,对律法、历史、医药、卜算等无不贯通,文章“雄浑精深,气随理昌”。他提出的“知行合一,知以导行,行以践知”的哲学观点,名垂千古。所写《春秋集要》、《学易疑义》被选为考生必修书目。清朝还将他的主要著作收入了《四库全书》。钟芳是海南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上继文庄丘浚,下启忠介海瑞”,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被人们尊为“岭南巨儒”、“南溟奇才”。与明代海南第一才子的丘浚、海瑞并称“琼州三星”。汉白玉雕像上,他面向大海,端坐阅卷,一副沉思的样子,让人感到了他的学问宏博,刻苦治学的神态。</p> <p class="ql-block">  第六座是赵鼎的塑像。赵鼎,山西人,岳飞的老师,南宋抗金宰相。正是因为他的精心培植才有了岳家军的崛起。在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赵鼎因与秦桧政治意见分歧而被贬为绍兴太守。六年后,又被贬到吉阳军,也就是现在的三亚崖城。绍兴十七年(1147年),赵鼎知道秦桧不会放过他,绝食而死。赵鼎被海口五公祠列为“五公”之一,为后人所纪念。塑像中的赵鼎,头发散乱,双目悲愤,左手握拳,右掌拍案,其忧愤之心、激昂之情,非常传神。</p> <p class="ql-block">  第七座是胡铨的塑像。胡铨(quán),江西庐陵府(今吉安)人,南宋兵部侍郎。金兵渡江南攻时,他力主抗战,募招义兵保卫乡里。他因与赵鼎一样极力反对秦桧与金人议和,并掷书皇上请斩秦桧,被秦桧唆使宋高宗将他一贬再贬至吉阳军(即今三亚崖城)。他曾写出“区区万里天涯路,野草若烟正断魂”的诗句,倾吐谪臣的际遇。秦桧死后,胡铨始得北归。胡铨被海口五公祠列为“五公”之一,为后人所纪念。</p> <p class="ql-block">  第八座是李德裕的塑像。李德裕,唐代宰相,曾两度为相,后被贬到振州(今三亚)。他曾以“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表达自己的贬谪生活。相传李德裕有后裔流落在海口琼山一带。从隋代到元代共有49位宰相级官员被贬至海南,李德裕是其中的代表。李德裕也被海口五公祠列为“五公”之一,为后人所纪念。</p> <p class="ql-block">  游览完“三亚历史人物雕塑园”,往西去就是天涯海角的自然风景和石崖雕刻游览区。</p> <p class="ql-block">  婀娜摇曳的椰树在艳阳、晴空和大海的衬托下,展示着海岛特有的热带风情。</p> <p class="ql-block">  海浪长年累月的冲刷塑造出千姿百态的磊磊奇石,巍然屹立于海天之间,笑傲惊涛骇浪,见证着沧海桑田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  拾级而上登台望远,但见沧海泛波高天流云,一派海阔天空的景象。穿行于林荫“天涯路”,观石、赏花、听溪,各种奇石异木和高山流水、百川归海等园林景观营造的生态氛围和文化意境又令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西行30米,就是“情侣树”。情侣树,树干相互依靠,椰叶相互交融,所以人们称之为“情侣树”或者“夫妻树”,是恩爱和美的象征。这一自然风景,是海南椰风海韵景色的极佳代表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  穿过情侣树,很快就到了“仙人叠石”。仙人叠石是一块形状奇特的怪石。这块怪石四周悬空,只靠三个支点立于下面一块平整的大石块上。而且两者并不相连,其成因令人费解,让人猜测,莫不是有仙人将石头放上去的,才能摆出如此怪异的造型,所以人们称之为“仙人叠石”。其实它是亿万年大自然的杰作,由于海浪的长年冲刷,才形成的这种让人惊叹的大自然奇景。</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是“玉兰含苞”。“玉兰含苞”是一块椭圆形的花岗石,在漫长的海蚀风化过程中,依自身重力分裂成几瓣,形成“玉兰含苞”的奇特造型,堪称世界上最大的“玉兰花”。此花静如处子,矗立在海边,笑傲惊涛骇浪,见证着沧海桑田的变迁。正如“天涯海角”一般,历经千百年的时空变换,承载了千百年的文化和情感积淀,成为人们心中深深的情结。</p> <p class="ql-block">  “莲花桥”,是“玉兰含苞”旁边的一座石桥。正是由于有不少人将景区海边这株石化的“玉兰花”比作“莲花”,恰好与远处南山寺里108米高的南山观音遥遥相对,才道出了“莲花桥”的来历。</p> <p class="ql-block">  “赵朴初题诗”。1994年1月,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第一次游览天涯海角时,被天涯海角壮美无边的自然景象所折服,欣然题诗一首:“不知何处有天涯,四季和风四季花;为爱晚霞餐海色,不辞坐占白鸥沙”,表达了对海南和天涯海角独特气候和美丽景色的赞美,后来被镌刻于此供游人欣赏。</p> <p class="ql-block">  “蝴蝶泉”,是景区里面的两口老井的名子。海南是我国热带蝴蝶资源最丰富的省份,蝴蝶是四季可见的,如果您幸运一些的话,还可能看到成群蝴蝶翩翩飞舞,十分美丽。当地的黎族人认为这两口井有灵气,是井里散发出的灵气吸引了蝴蝶,所以黎族人称呼这两口井为“蝴蝶泉”,但更重要的是向程哲、苏东坡致敬!程哲在崖州任职时,为百姓挖井止渴,捐俸禄办学;而苏东坡途经海口时,也曾指导百姓挖井取水,留下的浮粟泉至今清泉不断。</p> <p class="ql-block">  “天涯树”,是一棵奇特的榕树,其树根和树干都被压在巨石之下,却不肯向命运低头,而是在巨石的重压下寻找缝隙顽强生长,并枝繁叶茂。这棵树成为不畏重负,不屈不挠,自强不息,拼搏向上的人生境界和精神的象征,被称为“天涯树”。著名的当代画家、雕刻家、艺术家何宝森教授,在巨石上题诗:“天涯一棵树,阅尽人生路,白发堪回首,绝境逢生处”。</p> <p class="ql-block">  “海判南天”石刻,是天涯海角游览区最早的一块摩崖石刻,是清朝进行地图测绘活动留下的测量纬度的标志。当时,康熙皇帝依据孔子的儒经《尚书》重新划定了南天的界限。随后便派遣清朝大臣苗受、绰尔代以及法国路易十四皇帝的使者耶稣会士汤尚贤,三位钦差于琼州(今海南)马岭海边主持测绘,并在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剖石刻写“海判南天”四个大字,以此为中国疆域的天地分界处。“海”则指南海,“判”是一剖两半之意,“南天”指的是太阳所行区域。“海判南天”全意就是“南海”在“海判南天”之处分为“天南海北”。据考证发现,“海判南天”题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地图(清代康熙年间《皇舆全览图》)测绘活动中,留下的测量纬度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  “南天一柱”,是高耸在景区海边的一块圆锥形奇石,高约7米,侧面看像一艘古船上升起的“双桅帆”。正面看,尤如一支神柱矗立于此,坚韧不拔、顶天立地,任由惊涛骇浪冲刷,巍然屹立不倒。“南天一柱”石背倚大海,擎天拔地,有独立南天之势。“南天一柱”四个苍劲阳刚的大字,为清代宣统元年(1909年)崖州最后一任知州范云梯所题。崖州知州范云梯,体察民情时多次经过此地,看到此石如此浩瀚,刚正不阿,心里立下了“一日为官,终生为民”的誓言。时值清朝遭受帝国侵略。在此危急之际,范云梯期望海南岛能成为祖国山河的一根擎天玉柱,故题刻“南天一柱”于巨石之上,以祈求施政一帆风顺,国泰民安、丰衣足食。“南天一柱”摩崖石刻由此而来。“南天一柱”是景区著名标志之一,成为被誉为“国家名片”的第四套人民币2圆钱币的背面图案。也正因如此,人们把“南天一柱”称为“财富石”。有感于此,题诗一首《南天一柱》:</p><p class="ql-block"> 闲游天涯踏细沙,</p><p class="ql-block"> 浩瀚海角逐浪花。</p><p class="ql-block"> 云海沙滩仙圣境,</p><p class="ql-block"> 南天一柱展奇葩。</p> <p class="ql-block">  “天涯”石是景区的标志和象征,其独占海湾一角,已有亿万年的历史。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崖州知府程哲乘兴出游,极目天涯,遥望碧海。程哲想到自己是安徽歙县人,却远赴崖州任职,触景伤怀,不禁生出宦游四海、流落天涯之感。于是题写了“天涯”二字,并命工匠刻在海边最大的一块巨石上。从此,古诗词中那些牵惹人们无限遐思而又飘渺无迹的“天涯”就有了定所,而那些渴望浪迹天涯的行者也有了去处。“天涯石”又称“平安石”,它四平八稳,雄峙南海之巅,经历着风雨和海浪的考验,它依然坚如磐石,笑傲于蓝天白云之下。相传它是南海上亿年“石祖”,被派镇守南海,祈求南海风平浪静,保佑众生四季平安。题《天涯石》诗一首:</p><p class="ql-block"> 海市蜃楼乱假真,</p><p class="ql-block"> 天涯海角醉人心。</p><p class="ql-block"> 补天巨石镇南海,</p><p class="ql-block"> 华夏九州皆安稳。</p> <p class="ql-block">  “海角”石位于“天涯”石的西南方,是现代才镌刻出来的,距今不到90年。在抗日战争中,1938年10月,广州陷落于日军,国民党广东保安第五旅少将旅长王毅,临危受命,担任琼崖守备司令,并晋升陆军中将。到任后,他提出唯战能存的指导思想,并将“唯战能存”题刻在琼中县和平镇乘坡河边的巨石上。1939年1月8日,王毅将军在崖县马岭村(今三亚市天涯区马岭社区)举行了“六千黎民歃血会盟共赴国难动员大会”。为激励广大军民抵抗日军,王毅将军在会上题写了“海角”两字,并让工匠刻在“天涯”石旁边的一块临崖绝壁上,表示要与日本侵略者背水一战、绝处逢生。经过艰苦的七年抗战,王毅作为海南岛的受降将军接受了侵琼日本军队的投降。所以,“海角”石又称“幸运”石。</p> <p class="ql-block">  “天涯海角游览区”的由来。我国著名作家、史学家郭沫若先生,曾经三次游览三亚的天涯海角(当时还不叫“天涯海角游览区”),并亲自考证“天涯”、“海角”石刻,为“天涯海角”正名,还题字、撰文、赋诗。1961年,郭沫若第一次游览天涯海角时,在“天涯”石的另一侧题写了“天涯海角游览区”七个大字。至此,天涯湾畔的这片滨海地带,便成了名副其实的“天涯海角”。有感与此拟写《阳光之旅》一首:</p><p class="ql-block"> 风光旖旎铺南天,</p><p class="ql-block"> 椰树海浪伴沙滩。</p><p class="ql-block"> 沐浴阳光天涯路,</p><p class="ql-block"> 荡涤心灵海角边。</p> <p class="ql-block">  厚重的文化与美丽的风光,使天涯海角游览区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圣地。1982年,一曲《请到天涯海角来》唱响大江南北,“天涯海角”也正式成为海南及三亚旅游绕不过的地标景观。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南端火炬传递、2008年的北京奥运火炬传递三亚首传终点站传递、世界华人运动会南端圣火采集仪式及“爱国歌曲大家唱—海南篇”等大型庆典盛会,均在天涯海角举行,使天涯海角真正走向了世界,走向了国际。如今,“天涯海角国际婚庆节”和“新丝路中国模特大赛”等大型赛事,又使这里成为情侣们表达忠贞爱情的圣殿和模特们展示美丽风采的舞台。在游览结束之际,草写《美丽海南》一首以记之。</p><p class="ql-block"> 铁树开花现南国,</p><p class="ql-block"> 娟秀椰林伴婀娜。</p><p class="ql-block"> 来到天涯与海角,</p><p class="ql-block"> 琼岛美景何其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