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一周我前往娄底学习传统文化,感受颇深,学习到了很多道理,也见识了许多人,与不同的人生,最重要的是将自己心中的执念给放下了,能够静下心来体悟这个世界。可谓是不虚此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谓不虚此行就是我本来想要的东西拿到了,这次外出学习就是为了走出校园看看外面的教育都是如何进行的,大家都在为我们祖国的教育做着怎样的努力,如果他好我该如何去吸收。带着这要的心态我来到了,普明112期“泰山伦教”的现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开始这里给我的印象就是很繁琐,吃饭要念“饭前训诫”,“食存五观”,吃饭止语,饭后要念“饭后感恩”,喝惜福水,最后再用卫生纸擦一遍我们的碗,就不洗碗了。很是不解,需要这么多的规矩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走进了课堂。主讲老师是江老师,一位资深的传统文化研究者,在他的课堂里我学到了很多。比如他讲教育是不同的身份要去完成的不同的使命,父母来进行“教”而家长教不好了再由老师来进行“育”。教者,就是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者,则是养子使做善也。他讲到体制时,并没有全盘否定说体制不好,而是很认真的讲道,体制内不是不好,而是说他不适合所有人,没有哪个教育适合所有人,因为因材施教是所有干教育的都知道的一件事情,并且这个老师还专门讲述了语文,数学,英语都该如何学。关键的是学校里的教育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只有知识,只教了孩子们如何考试,但没有讲述上学究竟是为了什么。这才会导致很多孩子学习会很痛苦,目之所及皆是迷茫。他这样一讲我发现我们学的教育不就是这样,走出体制不就是为了这个,为了让孩子有未来有自己的想法,学会做人,懂得人生的真谛。很难在外面可以看到和我们的同行者,这使我又开始思考,我们是殊途同归的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为江老师讲了许多佛家的的东西,本身对于佛家的学问是一种神神叨叨的感觉,有很多神奇但又解释不清楚的事情,觉得他很繁琐,很多形式象个宗教。但这次的学习让我对于这个词有了新的理解,从理解佛这个字开始,记得江老师的徒弟(徐嘉轩)告诉我,佛就是觉悟者,就是先觉悟的人,不是像西方的上帝一样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一个先觉者,觉醒后在带动人民觉醒。人人都可以成佛,不是不可以被超越不可以被模仿的。那怎么做到呢,就是发大愿,发一个普渡众生的愿望,然后就去干。这样的推理让我想起了我接受的教育,毛主席讲人人皆可为尧舜,怎么做到就是要立大志,立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志向。还有儒家讲的人人皆可为圣贤。这不都是一样的嘛?还有江老师说,我们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而一个真正善良的人是建立在智慧之上的。这就让我想起以前熊老师讲我们要做一个复杂的善良人,这样才能够在社会中立足。还有儒家的中庸之道教给我们要“不偏不倚”,佛家也讲不偏不倚不过他们说的是我们要有“空正见”,而马克思又教给我们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去看待问题,这样的词汇对比让我开始对佛家有些改观,发现他们都是一样的意思不过是名字不一样,既然名字不一样但意思是一样的,为什么我们就只能接受那个不能接受这个呢?那不就是带上了自己的偏见,慢慢的我又开始思考儒家与佛家的本,他们两个都属于传统文化,又有什么不同呢?刚好江老师也给了我答案,儒家是定规矩,周公制定礼乐制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告诉我们该如何去做,教化百姓,老百姓自然的做到了。而佛家则是告诉人们不做就会入地狱,做了好事就可以积攒福报,以这种方式来引导大家做好事。比如之前我的奶奶住院了,我就很自然而然去照顾她,没有想那么多为什么,或是不想去照顾,因为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如此,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做就行了。这样我就懂了,其实他们最后的道理都是一样的,不过要因材施教,每个人的能接受的东西都不一样。就像中庸里讲的,“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有的人从小熏陶就知道了,但有的人需要用惩罚和奖赏来让他知道。这样就回归到我们的主题上儒行佛心,就是讲他们最终都通“道”的,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百家争鸣只为解释着世界的真理,万物与我是一不是二,没有第二法,都要遵循天地之道,自然之法。儒行是学了儒家的学问就是当下来践行,佛心则是用佛家教给我们的慈悲心来看待世界的。他们有不同的用,但都是让我们反省自身,忏悔过错。他们都只是为了修身,不过是不同的修身方法罢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样的学习让我真正体悟到了,对于一个事情学习了才有资格说的到底是什么,而不是站在门外说屋里的东西不好,这样的否定会让我们学不到新鲜事物,也容易闭关锁国,中国人的本事就是学习,统统都吃掉,然后将其打通,为我所用。这次学习就是这样的感觉管窥蠡测,盲人摸象是万万不能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附:通过这样的学习,我学会了万物的根源都是我,我是一切的投影,可有在想那所有的百姓都安稳做自己了,领导坏了,国家坏了,所有人还在内求,又有什么用呢?江老师没有给我一个准确的答复,回来后我有持续思考这个问题,简单来讲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如果君不君臣可以不臣吗,我的答案是可以,毛主席讲造反有理嘛,就是孟子说的那句话,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那就是说君不君我们当然可以不臣。那我们之前的这种不好的感觉是什么怎么来的呢,我们细读历史,汉武帝在董仲舒的推动下独尊儒术后为了将话语权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将其改变,殊不知这样的改变就将儒术原本的意思给阉割掉了,弱化了对等的关系。也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不君了后,臣是不是不可以不臣?那这位江老师不久理解错了,后来又进行了讨论就知道了,江老师如果去和文化小白去讲可以造反,那不就会变成像刚学马克思的大学生就跑到工厂里去造反。这样我就懂了,如果下面坐的是另一个人群,老师就讲了不一样了,所以就是受众不一样,讲的话自然就不一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