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游曲院风荷,赏枯荷之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今日闲暇(2023.11.19),偕夫人共游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风荷。曲院风荷景点风景优美,游客接踵而至,络绎不绝,而我们以前只知其名,从未涉足,但也是向往之地,期盼一游,今天的游院,总算落实到了实处,了却多年夙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 曲院风荷”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公园,地处杭州巿西湖区北山街89号。院内与“竹素园”公园连成一片。竹素园的正门匾额由著名的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伯敏先生题写。因我们是第一次去,路径不熟悉,就由竹素园进入。进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大照壁下,一个由青松与石笋组成的大盆景,在这个大盆景前,可以分两路左右均可入园游览,曲径通幽,小桥流水,美不胜收。整个公园占地14公顷,种植荷花100多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每个风景名胜旅游区,它那名称的由来都有其自身的、可叙述的故事。曲院风荷也不例外,所以有人说:西湖美景看不够,西湖故事说不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曲院风荷,是杭州西湖景区的热门景点之一,位于西湖的西北隅,苏堤北端。曲院风荷原是南宋时期开设的一家酒作坊,取金沙涧水制麯,取名“麯院”。主人在麯院周围种植莲藕,每到夏天,荷花绽放,美丽至极,也给麯院增添了可赏的优美风景,当时人们就称为“麯院荷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那么为什么现在叫“曲院风荷”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代田汝成在《西湖游览记》中有这样的记载:“麯院,宋时取金沙水涧造麯,以酿官酒。其地多荷花,世称'麯院风荷'是也”。在简化字使用之前,“曲”与“麯”两个不同的字,其意思也是不同的,不可通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麯院荷风”之所以演变成“曲院风荷”,源于康𤋮皇帝。据说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皇帝南巡时因不知“麯院荷风”的来历,便提笔写下了“曲院风荷”四个大字,把“麯”写成“曲”,“荷风”也改为“风荷”,并刻字立碑。当时随从的文武大臣碍于皇上的权威,未敢当面指出,就这样将错就错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至乾隆帝在位时,为了掩盖这一错误,便作了一首诗刻在该碑的背面,诗曰:“九里松旁曲院风,荷花开处照波红。莫惊误字传新榜,恶旨崇情大禹同”。意思是说:你们不要以为写错了字而胡乱议论,要知道康熙皇帝与大禹一样,是讨厌美酒而崇尚节制情欲的啊。这一辩解虽然巧妙,但也不能掩盖康熙皇帝写别字的事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现在“曲院风荷”的大石碑,落款是“茅盾题”,只见穷款,未见记年,不知题于何年何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茅盾(1896.7.4–1981.3.27),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他是我国早期的共产党员、政治家、作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他有多部著作问世,新中国成立后,出任首位文化部长。我年轻时曾在浙江省湖州市中医院进修,记得“湖州市电影院”这几个字,是茅盾先生所题,落款是“沈雁冰”,这是40多年前的事情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茅盾的书法是文人书法,笔法精劲含蓄,秀逸婉丽,淳雅遒劲。中宫收缩,线条舒展雅致,纤细而不羸弱,秀挺而富有弹性。给人以清朗、秀劲之美感,十分耐看。茅盾不以书家名世,但他的书法,不是书家而胜过书家,这就是旧式文人的文化底蕴,有其学养所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游览曲院风荷,顾名思义,一是观看“曲院”的整体风貌,二是欣赏院内的“风荷”。时值初冬,盛开的风荷已经过去,无法看到“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蓬勃美景,只能欣赏一下秋冬季节枯败的残荷。现在荷叶开始萎黄,并逐渐枯燥。荷池中“无穷碧”的荷叶,转眼间换上了“新妆”,变成一个个似头戴草帽,在寒风中摇曳的老者,这就是初冬季节枯荷的景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枯荷,是现在凋谢的荷花,又名残荷、败荷等。枯荷虽然失去了往日旺盛的生命力,但它有一种坚韧不屈、顽强的意志,等待来年春天发芽、生长。从小荷尖尖,到夏天盛放于荷池之中,绽放自己,畅开胸怀,等待游客观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枯荷,它不是衰败无用,应从另一个角度去欣赏它的枯荷美。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枯荷之美,不是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美,而是一种凄凉之美,孤独之美。欣赏这种美,能够使人的心景肃然起敬。我敬仰它的风骨,孤傲地顶着风霜雨雪,迎风摇曳。有的荷梗虽已折弯,而荷叶牢牢地挂在枝端不凋;有的荷梗与荷梗之间,互相挽扶着,不离不弃,它们在阳光的折射下,与水中的倒影组成一幅幅美丽的水墨丹青。它的姿态各异,线条之美、形态之美、意境之美,供游人欣赏、拍照留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枯荷,作为自然界中普通的一种植物,虽然经历着风霜雨雪的洗礼,但它仍然能够保持着一种独特的美丽,坚守在泥淖之中。它不再是碧绿的叶子,盛开的花朵,也不再展现它“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欣欣向荣,但它仍然以自己独特的姿态,质朴的形象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枯荷之美,不仅仅在于它的形态,而在于它所传递的一种生命力和坚韧的精神。在原岗位蓄势待放,至来年春暖花开之季,“小荷才露尖尖角”等待着蜻蜓立于它的上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总之,曲院风荷的景色是美丽的,风光旖旎而无限。欣赏枯荷,也有其特有的一种趣味,回味无穷。故回来后做了点功课,遂成此美篇,以飨诸位看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宋·杨万里早有诗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的品性是高节的,它“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故一直是诗人、书画家们常作的题材。杭州西湖荷花之美,是名闻遐迩的,一年四季不管是盛放的荷花,或是秋冬时节的枯荷,总是摄影师们喜欢拍摄的题材之一。我将待到明年荷花绽放时,再去欣赏“接天莲叶”的“别样红”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手机摄影、撰文、制作:寿楚。 </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皇帝碑图片来源网络,谢谢原作者,侵则删。</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