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牵挂

何爱泽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作者:何爱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图片:家族亲人提供</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即使是隔着千山万水,我也能够触碰得到那份骨子里的温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题记</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午九点,在接到来自重庆大表姨父的电话时,我还未起床,这两天因着熬夜赶写文稿乱了作息。放下手机一看,两个人聊了21分23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电话里我最关心的是大表孃的近况。大表孃自今年6月端午节后摔了一跤就开始卧床不起,人也开始糊涂无法交流,待我知道这个消息时已是10月17日上午。听到这样的讯息,我不由得心生唏嘘,难以释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今天是11月13日,在与大表姨父通过话后,我的心绪再也无法平静,再一次拿起了笔。</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我与大表孃和家乡大多数亲人不曾谋面,可是近几年与上下三辈人通过微信、电话和美篇等方式连接在了一起,如同很久不见的熟人</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表孃李鸿姝是我奶奶大弟李明道的长女,一直生活在四川。而我从小跟随父母生活在北方,参军后又常年远离父母在异地工作和生活,对父亲家乡亲戚们的接触几乎是零。2005年7月,我父亲遭遇车祸意外离世,我们与远在四川老家那边的亲戚渐渐地没有了往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几年能够主动与家族亲人们联络,起因有三:一是2018年12月,我的小弟崇泽拖着带病之躯独自一人去了趟父亲老家四川宜宾。他在宜宾叙州区柏溪镇烈士陵园爷爷何怀犀烈士的墓碑前停留,在屏山的大山林场里寻找爷爷的牺牲地,在十爸十婶(我父亲的幺弟)的陪同下前往观音镇附近奶奶的安葬地祭拜。小弟的四川之行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对爷爷奶奶的过往了解不多,更没有前去祭拜过;二是小弟回京之后,十爸的女儿骏鸿和我大弟忠泽两人就在微信上建立起了家族群,人员涵盖我奶奶娘家李家三兄弟的后代、我奶奶爷爷一支的何家后代、我奶奶四姐一支的易家后代。在这个庞大的家族群里,我非常惭愧的发现我无法搞清楚我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和称谓,因为没有生活交集也无法融入其中;三是我在陆续整理父亲生前保存下来的资料、老照片和亲戚往来书信中,深深的感受到了父亲与李家、易家、何家三代人之间的深厚感情。我还从信中知道,我父亲生前有一个心愿,那就是把他从小生长在外婆家的李家花园写出来。只可惜天不遂人愿,他的意外辞世,让这个心愿成为了一件未竟之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源于上述原因,激发起了我寻根问祖和了却父亲心愿的想法。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大表孃等家族里的众多亲人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与支持,微信群里亲人们的交流问候也拉近了我与亲人们之间的感情。</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二、远方亲人助力我完成多项工作,充分展现了家族亲人纯朴善良的本性,再现了李家先辈传承下来的守望相助之家风</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几年来,因着李、易、何家五支亲人们的相助,我先后整理编辑了奶奶娘家李氏百余年的家族相册,编撰了李家与何家老辈人老辈事,编写了何家家谱,完成了我父亲手稿之中有关爷爷何怀犀烈士年事表部分的编撰等,并在美篇平台陆续发表了《照片所记录的,是李氏家族绵延百年的历史印记与血脉亲情》、《祖婆、大二姨婆与李家老屋》、《我的三位舅公与三位舅婆》、怀念爷爷何怀犀烈士的《往事在左,铭记在右》、《未曾谋面的奶奶》、《姑妈何瑜冰》等文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如今再看,这么庞大的工程仅凭我一人绝对是无法完成了的,它是整个家族亲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有关先辈与老辈们的内容出自李、易、何家五支后代们手里保存的资料、照片和珍贵回忆,出自我父亲保存的与家乡亲人数十年书信往来中的叙旧话新。我还在整理之中深深切切地感受到了李家先辈与老辈的榜样作用!特别是在我爷爷奶奶身前与身后,常年接力抚养何家子女所做的一切付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百年以前,李家先辈即祖祖与祖婆(我奶奶的父母)先后诞下5女3子(其中三女早夭),我奶奶行五,她上有3位姐姐,下有3位弟弟(我称呼他们为姨婆与舅公)。祖祖李光奎1935年去世之后,大家庭有了明确的分工:家庭内部,由祖婆、两个一生未嫁人的大二姨婆与先后嫁进门的大三舅婆掌管和参与;家庭之外,由三位舅公辛苦工作养家糊口。而外嫁出去的四姨婆和我奶奶二人,1937年四姨公英年早逝,一段时间四姨婆家庭生活困难,娘家李家的姐弟们给予了重要支撑。在易家后代王维莉的回忆里,三舅公每每出差到重庆都会捎来家庭短缺的物资。而我爷爷奶奶的子女们即我的姑妈、父亲和叔叔们(按照家乡习俗,称呼叔叔为爸)更是长期得到了娘家亲人的抚养!爷爷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秘密从事地下工作。奶奶因跟随爷爷东奔西跑居无定所,只好把我姑妈、父亲和五爸寄养在娘家。1949年6月爷爷牺牲,一年后奶奶病逝,遗留下来的5个孩子即我的六、七、八、九、十爸没有了去处。三四个月之后,奶奶娘家李家得到讯息,大二姨婆赶往宜宾观音镇,将六、七、八、九爸4个孩子带回乐山五通桥由李家老辈抚养,将年仅三岁的十爸托付给观音镇奶奶家邻居曹家爷爷奶奶收养。之后,李曹两家老辈接力抚养何家遗孤,直到他们长大成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父亲生前还记录了一段生死经历。1947年底,我的父亲因在《立言报》上发表一首诗表达对国共内战的不满,被当时驻扎在乐山的国民党第98旅一营武装士兵抓进监狱严刑拷打,手指被插进竹签,还被拉到刑场陪绑死刑犯,是三舅公李敏之多方奔走疏通关系才将其保释出来。当父亲出狱回到李家,祖婆、大二姨婆、大三舅公与舅婆皆站在大门前为父亲驱邪祝福。他们一边燃放鞭炮,为其披挂红绸,一边为父亲剪去脏乱蓬发,口中不断地说:“脱发了!脱发了!”。</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家族亲人们的鼎力相助,以及所表达出来的深情厚意,值得被看见、被记录、被记住</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算算从2018年底到如今,五年时间过去。在这五年宝贵的时光里,家族里有八位亲人先后辞世,如今大表孃李鸿姝又卧病床榻,怎不让人感叹生命之脆弱,唏嘘时光之短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去年底至今年上半年,我在着手编撰《祖婆、大二姨婆与李家老屋》一文之前,大表孃以86岁高龄还为我画出了李家老屋所在乐山五通桥具体位置、房屋功能划分以及人员居住位置,还落笔回忆往事,可谓用功、用心、用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记得有人说过:“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它的终点,而在于生命的每一个时刻。”,对此我深以为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能够共同出现在生命的一段时光里,共同为这个家族做一些事情,可以说是我们这三代人的幸运和荣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感谢有你!感恩有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3年11月19日于北京</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