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游之惆怅篁岭

素素

<p class="ql-block">写下这个题目,我自己分明也是不甘心的,明明是皖南的景点,非要把它放进江西里。虽然现在江西大力扶持它靠旅游业成了网红,可是它却是皖南文化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于它的走红都是靠着徽文化的余热,不得不说它是现代婺源不可言说的痛。</p> <p class="ql-block">我前面写李坑的时候已经说过,古徽州分一府六县,六县指徽州府所辖的六个县:歙县、黟县、绩溪、婺源、祁门、休宁。徽州古称歙州,公元1121年,宋徽宗改歙州为徽州,但所辖六县并未变动。此六县之地元代称徽州路,明清时称徽州府,因徽州府的建制历时最久,因而又称为一府六县。婺源县共出进士552人,孕育了南宋理学家朱熹、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和现代武侠小说作家金庸等文化名人。</p> <p class="ql-block">历史向来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随着国共战争的开始,婺源被划出去两次。1934年,蒋介石第一次将婺源划分江西省管辖。当时立即遭到了所有徽州人的强烈不满。婺源人无法接受这种割裂,除了习俗、语言、经济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他们接受不了这种文化上的割裂,他们上书抗议、游行示威,甚至于月饼上都刻有“返徽”二字,他们强调“头可断,血可流,不回徽州誓不休”,;“宁做徽州鬼,不做江西人”。</p> <p class="ql-block">徽州书院同乡会纷纷站出来,他们专门写了篇公众号强烈要求蒋介石收回改隶的命令。公开信强调:一婺源位于徽州上游,是徽州的门户。从唐宋以来就一直隶属于徽州,早就和徽州融为一体,不可分割。二是理学家朱熹的祖籍是婺源,婺源对于徽州人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这重要性就像曲阜对于山东一样重要。胡适是婺源返徽的坚定支持者,以胡适为首的62位安徽籍代表,联名向政府请愿,强烈要求婺源归属安徽。国民政府派出专员调查之后,同意了婺源归属安徽。1947年8月,江西与安徽两省办理了移交手续,婺源归属安徽管辖。婺源人民奔走相告。</p> <p class="ql-block">1949 年,由于婺源及赣东北等地区由解放军“二野”解放,以屯溪为中心的徽州地区由“三野”部队接管。在两支部队军管会分割的体制下,婺源县于同年 5月再次脱离安徽,隶属华东区赣东北行政区管辖,此后隶属地区曾多次变化,但隶属江西省一直没有改变。</p> <p class="ql-block">历史就这样将婺源留在了大门之外,但婺源靠着优美的自然风光,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走进了千家万户。在古汉语中,“婺”为古星名,即“女宿”星,旧时用作对妇女的颂词,意为“美貌”。婺源自古有“书乡”的美称,从宋代以来,婺源出了文学家朱弁、理学家朱熹、纂刻家何震、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等文化名人。婺源地形以山为主,独特地形导致河流纵横交错,且河流落差非常大,弯多滩急是婺源河流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篁岭古村就是婺源代表性的村落之一,我们皖南游的最后一站就是篁岭。不管区域如何划分,在心理上,篁岭是我此次皖南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我的摄影朋友曾经不止一次的对我推销篁岭,由于工作等诸多原因,我一直望而兴叹,今年年假终于得以成行。我们从木坑竹海出来已是傍晚时分,自驾车沿着盘山公路,途径数十个转弯,终于在夜色里抵达了这个网红的“云梯村落——篁岭。</p> <p class="ql-block">多日奔波,一夜酣睡,第二天直奔篁岭。</p><p class="ql-block">没有路,进出篁岭和黄山一样需要借助于索道上下,按计划我们仍旧是第一拔到达,索道约十分钟的时间,就把我们送到了山上。</p> <p class="ql-block">秋天的篁岭,一半烟火气,一半诗意中。篁岭有着500余年的历史,至今村内还保留着一百多所建在山崖上的古老民宅,因山就势,这些民宅错落有致地点缀于在百米落差的山崖之上。因素有“地无三尺平之说”,故篁岭人家的屋顶成了晾晒农作物的主场地,当地人早已适应了这样的条件和气候,家家户户在屋顶搭起晒架,每当秋天,人们把秋收下的果实红红火火的晾晒出来,这样热闹的晾晒农作物的场景叫作“晒秋”。因篁岭地势特殊,是立体式的晒秋,这五彩缤纷的颜色搭配上背景白墙灰瓦的徽派建筑,油画一般的赏心悦目,人们从各地纷至沓来,感受不一样的秋收场面。</p> <p class="ql-block">我们随着人流从山脚向上,最先到达的是晒工坊。此时太阳刚刚升起,带着一抹金红色的光晕洒向山腰处的人家,每家每户屋顶都是铺满的晒盘,有火红的辣椒、金黄的菊花、橙色的玉米,各种颜色在晨光的照耀下交织构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农家“晒秋图”。这些图画与精致的徽州建筑相辉映,构成一幅幅油画。此时在观景台向小村对面的高山举目远眺,万亩梯田层层叠叠,更为篁岭增添了一道迷人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我们经过了晒工坊,便去了网红打卡地五桂堂,这里有著名的推窗照,此时人流已经密集,到处都是游人,勉强排队拍了照。所以来篁岭,如果有时间,还是建议晚上住在这里,然后利用一晚一早逛遍景区内的景点,既不匆忙,游人也不多,如果拍照片,镜头也不杂乱,我们因为赶时间,只能匆忙的走马观花。</p> <p class="ql-block">五桂堂往下,事观看梯田的观景台,途经怪屋,本来不想进,但女友好奇,我们遂跟随进入。不知道用的是什么原理,进去之后人就感觉屋子在晃,我们几个半百之人倒玩得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现代旅游不过如此,只要自己开心舒服,吃到了没吃过的东西,看到了没看过的风景就算完美,人生已经过半,还有什么规则与束缚,不过是自娱自乐而已。</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篁岭的古屋之间,让人感慨祖国山川的不同地貌,也感慨人类的智慧,人们高屋建瓴,把不利变有利,没有平原,那就发展茶业渔业桑业,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人与自然妥妥贴贴相融共处,自然景观因渗入了人文而余韵悠长,其实久而久之,这些人文生态也都变成了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途去了梯田景观台,也去了玻璃栈道,感觉印象一般,人工打造的景观,没什么新意,但是沿途吃了几样小吃,感觉意犹未尽,烤麻磁,软糯香甜,吃完口有余香,乌梅汁酸甜可口,入口即化,体现了野果之鲜。</p> <p class="ql-block">返程的路上,我们路过了花溪水街。小桥流水一样的情境,雅致与清新扑面而来:溪流而着山势潺潺而下,沿路满是繁花古树,两旁商铺比肩,还有亭台楼阁与小桥流水相交辉映。水雾迷蒙中,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搭配着石磨流水,点缀着各色繁花,感觉走进了人间仙境。</p> <p class="ql-block">虽然我们不喜欢人为搭建的景观,但也不得不承认,加了这些修饰后更促进了篁岭的旅游业,虽然我们排斥商业,但如果适度的商业化可以挽救濒临消失的古村落,反对的声音也会小一些,但是谁也不知道这样的路能走多远。</p> <p class="ql-block">十多年前,篁岭村和全国其他濒临消亡的古村落一样,年轻人外出打工,田荒芜、村子半空心化,村落古建年久失修、腐烂倒塌。婺源县乡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斥资1200万元对篁岭村进行整体搬迁。在保留和维护传统徽州明清古建筑风貌的前提下,彻底进行内涵挖掘、文化灌注,最终实现古村再造。现在,篁岭已经成了江西的名片。</p> <p class="ql-block">篁岭火了,2023年10月19日,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召开的第25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全体大会上,中国江西婺源篁岭村成功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p> <p class="ql-block">我不知道现代婺源年轻人的想法,但我想他们的祖辈一定和我一样,对婺源前面冠有的江西是心有不甘的,一千多年多年来的徽文化滋养了婺源,他们无法从徽文化里将它们抹去,他们的文化底蕴已经深植在骨子里了,无论姓安还是姓江,他们永远的根在徽,那是所有中国人值得尊重的历史,任何人无法抹去。</p> <p class="ql-block">翻越千年,再寻当年的历史已不现实,真正的文化是永恒的,最终留下来的人或物,才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是非功过留给后人评说,但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有过婺源,它曾经属于古徽州便足够了,这是婺源人的幸运,更是中国文化的幸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