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间岂能困的住—窥破天机若等闲

苗の邨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厨间岂能困的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一出茅庐泄天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好嶺”魂系列乡土文集》选</b></p> <p class="ql-block">后厨里衝出来的博导~初出茅庐泄天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成功预测半年后发生的地震灾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三十郎当岁,初出茅庐就成功预测出了半年后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强烈地震灾害!你敢相信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真的,这件事我是为数不多的知情者之一:这位预言者,就是拼尽全力才从常川供销社康坪煤矿冲出北山营业食堂后厨,完成华丽转身后的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平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此之前,他的主业是炕火烧馍 。因为想在日益临近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边干活边读书还烤糊过火烧,为此供销社主任吴进忠大光其火。“生就的蒜臼长不成缸”,你就不是上大学的那块料,还是好好在后厨炕你的火烧吧!这是老吴当时说过的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转眼到了1989年,人家已经成了宁夏地震局的一名工程师。我则从太原调石家庄陆军学院某大队工作。腊月最后的几天,从银川回乡探亲的平林兄途经石家庄,我陪他到中国当时权威的杂志社——华北地震杂志社去咨询一篇论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他透露,半年之前编辑部就有回音说准备采用的一篇论文近来却迟迟不见动静。这两年为此文可谓是殚精竭虑,不能任其杳无音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到了杂志社,一位朴实忠厚的老编辑接待了我们,开门见人就知道因何而来,但老人家还愣是躲躲闪闪、遮遮掩掩,顾左右而言他东拉西扯就是不往论文的正题上拉。一直磨蹭到了快下班才无奈万般地拿出那一沓厚厚的手写论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其实咱什么都不懂,也算是只有打酱油的份儿,但那时候也还没学会,更没条件请人吃饭,只盼着完事拔腿走人。所以就凑上去认真的看了一下论文,最醒目的就是被红墨水删掉那个段落,写的就是预测当年大同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源、震中、震心等等比较专业但多数人也能一目了然的内容,几乎和不久前发生的那次震灾之后官方发布的消息中晒出来的数据如出一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竟然有幸拜读到了在此次地震灾害发生半年之前就交稿的论文 !我当时脑子轰的一下子,懵逼了!我亲戚这哥们儿真的太出类拔萃了,甚至有些可怕!深不见底的可怕!早就知道他厉害,没想到竟然如此厉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论文老早就投到编辑部且有过肯定的回应,虽然不曾发表但经过震災检验,预测的多个关键参数又足够精准,这等论文如果不采用谁都感觉说不过去 ,但发表的话,那些关键段落又不能不删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半天,老编辑一直不愿意说及论文,其实也很简单,我忽然也明白了不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篇论文是李工将“灰色理论”应用于地震预测的成功范例之一。像灰色理论(灰色系统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由中国华中理工大学的邓聚龙教授首先提出并创立的一门新兴学科)这些专业的东西我实在说不出子丑寅卯,好在关于“灰色理论”以及还有那一年秋冬时节华北地区发生的那一次不小的地震,大家应该轻易都还能搜的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至于论文发表后李工有多火,那些后事我也不想废话,意气风发的李工后来调河南省地震局,接下来又成了郑州大学李教授,博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两年,他和他的团队正在搞地动仪的恢复工程。据说研发团队好像是要把地动仪整成摆件和手把件。诸如变形金刚、恐龙等那样子,让每一位喜欢科学的少年儿童朋友独享、传承东方千年科学文明成果的梦成为现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三十年前的陈年旧事,曾几次冒出想写出来的念头。站在哪个角度写,怎么写才可能不伤筋动骨遭抹住邻居,写出来又有多大意义,公开来是不是还可能有人想要捂、封、堵?这个我也考虑过不少。这几天,心到了手也到了,其它不考虑那么多了。毕竟写的都是身边人身上发生的事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延伸阅读之“灰色理论”、邓聚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关于“灰色理论”及邓聚龙教授:灰色系统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由中国华中理工大学的邓聚龙教授首先提出并创立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一门基于数学理论的系统工程学科,主要解决一些包含未知因素的特殊领域的问题。灰色系统理论是一种用于研究少数据、贫信息不确定性问题的新方法。灰色系统理论以“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生成、开发,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实现对系统运行行为、演化规律的正确描述和有效监控。现实世界上普遍存在的“小数据”“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为灰色系统理论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