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做父亲不许失败的创业—徐曙光》读后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我第一本完整看完的关于子女教育的书籍,而且基本上是在下乡途中的车上看完的,既帮我打发了车上无聊的时光又能增长点知识。这本书在网上读者之间有些争论,可能因为作者的身份和叙事上的直白吧,但是对我来说觉得有缘读到这本书,还是有很多的收获。作者是一名成功人士,对子女的教育也有很多自己独到的见识,比如书中提到的“孩子是我的生命事业”“父亲就是父亲,父亲应该先做好父亲,再考虑做孩子的朋友”“你对孩子宽松一点,社会就对你的孩子非常严格,甚至惩罚你的孩子”等等。</p><p class="ql-block">读完书对我的启发是:首先,婚姻和家庭责任教育的重要性,结婚生育是一个人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之一,要有仪式感,更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规划好今后的日子,要筹备好相关的知识,看了这本书后才知道培养子女是一个系统的大工程,不是吃饭、穿衣、上学那么简单。而我们的教育、社会和家庭却忽略了这一点,步入婚姻殿堂的新人,在美好的祝福声中组成了“一家子”,而对组成“一家子”后要干什么,特别是今后怎么教育子女,怎么科学系统掌握子女教育这个“大工程”“大项目”,都是在外行人带着外行人在操作。</p><p class="ql-block">其次,本书提到子女教育的两个方面一是书本知识的积累;二是社会实践的培养。我们目前更多注重的是第一个方面教育,说白了就是为了“分数至上”,以小孩的分数高低评价一个孩子的“好坏”,但实践告诉我们考试成绩固然重要但不能代表所有,现在很多成绩优秀能力和心理素质一般般的案例很多,包括我的身边就有很多这种案例。至于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目前的教育形式关注的不是太多,特别是西部边缘地区这种探讨和学生参与的机会就更少,随着步入新时代科技创新时代的到来,我们的教育不仅应该停留在书本上,还要走出书本,让学生和家长都有时间和机会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文化、艺术、体育、法律、教育等方面的模拟、培训、展示等活动。作者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非常的看重,特别是小孩的习惯养成方面更多的是父母的责任,小孩过早离开父母也是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从小就应该关注孩子的个性培养,按照作者提出的培养“专才”而不是培养“偏才”的观点,当今社会是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综合能力和素质也是一个人形成完美人格的关键,今后的道路选择也会更加的宽阔。以往我们国人认知上培养兴趣爱好就好像等同于是在培养美德,让孩子画画、唱歌、练字就好像等于陶冶情操,这些里面有一定的美德教育方面的因素和效果,但这些也只是狭义的,信息爆炸时代直观、全面、身临其境的美德教育更为重要。让孩子画画不是说一定要让他成为画家,而是为了更多的汲取人类文明成果的养分,拓宽今后的道路,有更多的选择。同样,学习跆拳道,不是为了培养体育专生,而是强身健体,结交不同的朋友,说不定有一天还真能防身制敌。所以,培养后代和接班人不仅仅是政府、社会的责任,更是父母的职责和必修课,没有一定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恐怕这个育人的“摩天大楼”也是盖不好的。</p><p class="ql-block">最后,都说人生是一次次的选择,对于普通人来说结婚、子女的教育又何尝不是这一生中重大的选择,这些选择对我们来说是我们今后人生里的历史性的大事。匆匆忙忙时代背景,基本规划好的人生轨迹,我们能有多少次精打细算的机会、多少个从头再来选择、多少个不犯错误的前车之鉴,基本都是沿着前人的路走歪了自己的路。所以在这些人生关键节点,对刚刚步入婚姻家庭的新人,社会或亲人不仅要有祝福,更要教会他们责任和义务,搞那些花花绿绿的场面,还不如给他们培训婚姻、家庭、子女方面的知识,送他们红包还不如送给他们家庭、育儿、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书籍和音视频,何况学无止境,学习是改变认知的唯一途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