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苗岭山花分外红</p><p class="ql-block"> 2023年10月26日,我特别高兴地在原柳州地区民族歌舞剧团团友联谊会上遇见了原柳州地区文化局祝锦炎老局长、“灯花”舞剧的三位主角:杨世萍、莫文林、李文良,以及原“灯花”剧组的许多老朋友。</p><p class="ql-block"> 祝锦炎老局长和我回顾了他亲自领导的神话舞剧“灯花”创作演出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灯花”原为柳州市作家肖甘牛搜集整理的神话故事。该故事以歌颂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流传海内外,发表后,引发了另外一个故事,一个名叫北岛岁枝的日本妇女,因不堪其丈夫腐败堕落,陷于绝望而想跳海自杀。她偶然读到了肖甘牛的“灯花”故事,受到启发,放弃了自杀的念头,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这件事被誉为越过国境盛开的“灯花”。这两个故事感动了柳州地区文化局的蒙光朝和祝锦炎两位局长。于是,他们产生了将民间故事改编为神话舞剧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1981年在蒙光朝和祝锦炎两位局长的亲自领导下,神话舞剧“灯花”创作组在柳州地区民族歌舞剧团成立。创作者们以民间故事“灯花”为基础,八下苗山,体验生活,收集素材,创作期间,肖甘牛曾莅临指导。经过无数次的研讨修改,大型苗族神话舞剧“灯花”诞生了。</p><p class="ql-block"> 该剧以歌颂劳动为主题,运用苗族舞蹈为主旋律,表现灯花仙女与苗族青年都林在劳动中与石妖斗争取得胜利,同时获得爱情的故事。编剧:於贤太(执笔)、何正宇、龙老太(苗族)、彭世贤、姚旭寰、兰寿生(壮族),编导龙老太(苗族)、於贤太;作曲:兰寿生(壮族)、朱颂邠;舞美设计:梁文江、何正宇、服装:袁铺智、何正宇、李鸥华杨露霜、;布景:何正宇;灯光:李汉光、严伟诚、罗传海、刘恵明:道具:谢文潮:指导老师:特邀傅兆先(舞剧宝莲灯主演)、门文元(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编导);主要演员:杨世萍(苗族)、吴林平(饰演灯花仙女A、B角),莫文林(侗族)、雍胜军(饰演都林A、B角),李文良(壮族)(饰演石妖);乐队:柳州地区民族歌舞剧团乐队,指挥:姚旭寰。 </p><p class="ql-block"> 苗族神话舞剧“灯花”1984年参加广西第一届戏剧展览会演出,获编剧、作曲、舞美设计、优秀演员等十一项奖项;1987年获广西三中全会以来音乐舞蹈创作回顾奖;1988年获首届振兴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84年,中央文化部、中央民委联合调苗族舞剧“灯花”到首都汇报演出。接着“灯花”又到天津、南京、上海等地公演。该剧在区内外以及缅甸共演出近百场,其中在京、津、宁、沪等地演出二十二场。在缅甸以“中国广西艺术团”名称演出十二场。所有演出都盛况空前,反响强烈。在京、津、宁、沪等地演出时,有中央首长及各地党政部门的负责同志以及众多文艺界,舞蹈界的专家学者前来观看演出。并得到他们的鼓励和赞扬。 </p><p class="ql-block"> 在北京演出时,前来观看的有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杨得志、全国政协副主席杨静仁、文化部长周巍峙、越南友人黄文欢等。杨得志接见了全体演职员,并称赞说:“你们的演出很成功”。</p><p class="ql-block"> 文化部民文司、民委文化司召开了有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族画报、舞蹈杂志等十多个单位六十多人参加的记者招待会。还召开了有首都著名舞剧舞蹈编导等三十余人的专家座谈会。在天津、南京、上海等地演出时,有关部门也都召开了专家座谈会。许多报刊杂志纷纷发表文章,剧照宣传报道“灯花”的演出盛况。许多专家也发表了评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文化部民文司、民委文化司召开了有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族画报、舞蹈杂志等十多个单位六十多人参加的记者招待会。还召开了有首都著名舞剧舞蹈编导等三十余人的专家座谈会。在天津、南京、上海等地演出时,有关部门也都召开了专家座谈会。许多报刊杂志纷纷发表文章,剧照宣传报道“灯花”的演出盛况。许多专家也发表了评论。</p> <p class="ql-block"> 天津市还组织该市24个民族的代表和“灯花”的8个民族演员联欢。</p><p class="ql-block"> 人民日报黄石的文章说:“灯花”的演出使我们受到了心灵美的陶冶和艺术的享受。</p><p class="ql-block"> 舞蹈杂志陈徽的文章说“灯花”的到来使首都舞蹈界的同志为之一振。</p><p class="ql-block"> 舞蹈家协会的胡大德在北京日报发表文章说“灯花”是一首赞美劳动的抒情诗。</p><p class="ql-block"> 舞剧红楼梦的编导说:我看了很多舞剧,目前,这是个完整的舞剧。</p><p class="ql-block"> 中国歌剧舞剧院的院长汪曙看了演出后,写信给剧团说:“灯花”的创作演出,为舞剧的花园中增添了一朵艳丽的花朵。北京的专家赞扬说:“灯花”的故事是完整的,动人的,歌颂劳动为主题很有教育意义,民族特点很吸引人,三个主要演员的基本功都很好,按北京人的话来说,是盖了帽的。</p><p class="ql-block"> 著名舞蹈家张苛把“灯花”比作是照亮生活之路,照亮生命之树。</p><p class="ql-block"> 缅甸“镜报”载文盛赞“灯花”的演出是“美丽而百看不厌的舞蹈”。</p><p class="ql-block"> 任荣和龙老太在舞蹈杂志发表评论文章。滕荣在民族画报发表了剧照。</p><p class="ql-block"> 专家们还提出了“灯花”不足之处,未能把握好艺术处理上的虚实关系;没能拉开人、妖、仙三者的戏剧地位。</p><p class="ql-block"> 在这次调演和巡回演出中观众反映也很强烈,在民族文化宫的七场公演,场场满座,不少人在开演前还在剧场门口等票。美国一个大学教授麦克何尔.爱泪田看完演出后到后台会见演员并说“欢迎你们到美国演出”。在南京有一场演出结束后,全体演员已经谢幕和卸妆,但观众长时间鼓掌不肯离去。每场演出结束时及一些精彩场面,观众都报以热烈的掌声。</p><p class="ql-block"> 1981年北岛岁枝随日本“灯花”读者访问团来柳州访问,她见到了“灯花”故事的作者肖甘牛并观看了柳州地区民族歌舞剧团演出的大型苗族神话舞剧“灯花”。</p><p class="ql-block"> 弹指一挥间,四十多年过去了。2023年10月26日在原柳州地区民族歌舞剧团团友联谊会的舞台上,“灯花”中的精彩片段“伞舞”又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大家沉浸在回忆之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九零后太后 石佩荃</p><p class="ql-block"> 二0二三年十一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