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札记

浅草

<p class="ql-block">  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儒、释、道、法、诗、词、曲、赋是先贤为我们留下享用不尽的国学经典。《资治通鉴》是其中一部经典。对我來说,这是难啃的骨头。因为距一千多年的经典,由于文字语言与现今差别颇大,读起来颇有费劲,可谓枯燥无味,如同嚼蜡,但放弃则可惜。静下心来"研读",越读越有滋味。我有时读到形象的比喻,读到其中的一些典故即成语,耳熟能详;所叙述的历史事件的知识、经验和教训有啟迪思想的作用,不会白读它。</p><p class="ql-block"> 《资治通鉴》是史书名,由北宋司马光奉命编著,另有几个人助纂。共有294卷,上下共1362,时间跨度大。内容网罗宏富,历叙国家兴衰之迹,诉民生休戚之事,并寓意切切,文繁义博,体大精深。书名"资治",目的在于供封建统治者从历代治乱兴亡中取得鉴戒。一句话:为封建统治者而偏写。我们可以批判地读这部书,借以熟悉历史事件,从中吸收经验教训。据传说,清乾隆把《资治通鉴》放入被窩里,偷偷阅读。</p><p class="ql-block"> 我选择一些段落,意译编写如下,与君共读:</p><p class="ql-block"> ◇法纪 司马光认为,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最重要的责任是维护礼教,礼教中最重要的区分地位,匡正名分。礼教就是法纪。区分地位就是君臣有别。名分就是各级领导。即使才能超群、智慧绝伦也是履行自己的职责。这种上下关係就像树木的根和干支配枝和叶;枝和叶遮护根和干。这样上下互相卫护,从而使国家长久治安。</p><p class="ql-block"> 《易经》说:"走在霜上就知道严寒冰冻将至。”《尚书》说:"最高领导人每天競競业业地处理成千上万件事情,就是防微杜渐。"所以,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团结一敢,最为重要。</p><p class="ql-block"> ◇信誉 信誉是毎个人之宝。国家靠人民来保卫;人民靠信誉來保护;不讲信誉无法使人民服从,当然无法维持国家。靠所占的小便宜救不了致命伤。信誉是生命,失信誉=失去生命。</p><p class="ql-block"> ◇人质 秦国进攻赵国,夺取三座城市。赵国王刚刚上名,由赵太后挚掌国家权力,要派人去齐国求救。齐国说:"必须让赵公子长安君当人质。”赵太后不同意。后经大臣触虫一番循循善引,赵太后才同意。齐国出兵救赵。这说明,人质的重要性。刚当国王的长安君为此为国家安危作了一次实质性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唇亡齿寒 赵国对齐国、楚国是一导屏障,就像嘴唇,唇亡齿寒。援救赵国犹如捧着漏瓦罐去浇烧焦了的铁锅那样刻不容缓。但齐国见死不救,结果,赵国45万士兵被秦国活埋。</p><p class="ql-block"> ◇毛遂自荐 毛遂是赵国平原君的门容。秦国攻打赵国时,毛遂自荐跟随他人去楚国游说,阐述联合抗击秦国的道理。最终说服了楚国,签订了抗击秦国联盟,派兵救赵。事后,赵王叹息说:"从今后我不敢再说能识别天下人才了!”</p><p class="ql-block"> ◇图穷匕首见 荆轲举燕国太子丹之命,把地图献给秦王,预先把匕首卷在地图内,待献图時刺奏王。荆轲展图时发生意外,没有刺到秦王,反而被杀。当在谈判桌面上得不到想要的非法利益时,"图穷匕见”,终于露出了赤裸裸的霸权主义者的面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