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我的父亲母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我的母亲 享年77岁</b></p> <p class="ql-block"> 今年2023.12.26.(农历2023年冬月十四日)是母亲逝世三十周年祭日。在这特别的日子里,写这篇祭文来记念她,一是表达我们的哀思。更多的是把我母亲一生的艰难困苦,敢于与命运竭力抗争,追求平淡而自由的生活的顽强意志,让家中更多的后辈知道。从而学习和发扬母亲的优良品质,让母亲的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我的母亲出生在登冠蒋甲村。我母亲的父亲家有7个兄弟,称蒋甲7家头,是一个大家。母亲在娘家兄妹7个。母亲上面一个哥哥,她排老二,是女孩子中的老大,下面有四个妹妹一个弟弟。家中的兄妹多,她又是女孩的老大,自小就养成了关心别人,包容他人,肚量大,吃苦在前,同情关心人的好品质,母亲个子不高属小家碧玉型,皮肤白,性格温柔,从不计较,所以在乡里乡亲中口碑好!人缘也好!</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这是我母亲唯一的遗物,一张75岁照的照片,一顶有第五房媳妇耿素英织的线帽子。</b></p> <p class="ql-block">睹物思人,历历往事浮现心中,从记忆中择选部分叙述母亲的不容易。</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一、母亲极强的容忍度</b></p><p class="ql-block">母亲在娘家是大女,她就自觉的培养了较好的自力能力,关心别人,包容他人。在五个姐妹中团结帮助,相互尊重,一直到相继出嫁,我的那些阿姨们只要讲到新亭的大姐,就会讲我妈妈一个个好!19岁嫁到孙家,母亲把在蒋家优良传统带入孙家,让这优良品质发扬光大。母亲在一生中生育过13个子女。因缺衣少食,缺医少药夭折了6个。护养大7个子女那是何等一种艰难困苦!6个儿子6个媳妇母亲一个一个从迎娶儿媳妇进家门,到一个个相处,做到相安无事。特别对当儿媳妇生养的产后照顾更是无微不至。所以赢得了一个一个媳妇对母亲的尊重和孝敬!6房媳妇妯娌之间更是相敬如宾。</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二、能劳能怨,勤俭持家</b></p><p class="ql-block"> 母亲自从成家后就担起了沉重的家庭担子。有一年,我父亲患上严重的痢疾病,不能劳动,家里的农活全落在一个身体弱小的母亲身上,母亲一个人白天黑夜的做,把一家的生活继续下去。</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麦子成熟了,母亲因劳累,使怀孕在身上的第6个孩子流产,流产后身体非常虚弱,但麦熟透了没人收割,母亲在流产后的第三天就拿起连笳在打麦场吃力的打麦子,由于身体虚弱,染上皮诊,全身刺痒,身上都痒破溃疡。没办法了,生活所迫。母亲就这样不顾命的劳碌着。沉重的家庭生活负担压坏她原本很好的身体。只到最后,身体枯萎了,临死时人瘦的只有50多斤,那天夜里我和四哥孙敖金守夜,临近下半夜一时,母亲就象一根燃尽的腊烛一样,无声无息的熄灭了。</p><p class="ql-block"> 家里孩子多,一人一双鞋子全靠母亲在忙完农活做出来,衣服破了要补,头发长长了要理,母亲学会了给6个儿子理发。邻居夏志美老婆芮小珍生病去世,留下一儿一女,夏志美儿子夏川寿很小,夏志美就把儿子过寄给我母亲,希望母亲帮助照料,本来就有6个儿子,再加上一个干儿子,生活负担加重了许多,为了给干儿子做双鞋上学,母亲夜里一针一线做到半夜。直到母亲为干儿子找到媳妇时才了却了做干妈的心愿!</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三、母亲聪惠勤劳,心灵手巧。</b></p><p class="ql-block">母亲一生凭着勤劳聪惠,靠着一颗善良心和一双巧手,操持一大家子的生活起居。做到事事有安排,工作分轻重缓急,做的有条不紊。</p><p class="ql-block"> (1)我们家靠着爷爷奶奶的勤俭持家,开荒种地,在爷爷奶奶手里就积攒下来18亩土地。虽然土地也有这么多,但大多是人家不愿种的高岗薄地,而且东一块西一块,不成方,不连片,爷爷奶奶就廉价买下来,积少成多。这些田逢上旱季弄不好就几乎颗粒无收。可这些贫脊的田在父母亲的精耕细作下,几乎年年都有一个较好的收成。听母亲说,有一年大旱,插秧季节,老天硬是不下雨,插下去的秧在田地里,秧苗都枯萎了,为了给秧田地里汲水,母亲只好到蒋甲村娘家去搬救兵,凭着母亲与娘家堂哥堂弟的友好关系,母亲一大家子堂兄弟姐妹一呼百应,全来帮忙,架起了好几辆水车,用木桶汲水,经过三天的奋战,才解决了当年的旱情。我小时候每每听母亲说起这事,感觉到母亲分外自豪。父母亲就这么一年四季,春种秋收,靠勤劳的双手养活一家十多口人。</p><p class="ql-block"> 母亲对种粮食如此尽心尽力,对家里几分菜园地更是悉心忙碌,俗话说,种菜如绣花,一年四季,瓜果蔬菜,安排的一茬一茬,春天里种下的缸豆,茄子,辣椒,黄瓜,冬瓜,西瓜,菜瓜,香瓜,品种齐全,人家种不起来的蔬菜,凭着母亲的勤劳,细心,专心都种的相当好。满足全家一年四季的吃菜,那时候家里兄弟姐妹七八个,如弄不好,就会缺菜吃,每年秋季菜园里母亲都要种二三千斤大菜,过了霜降季节,大菜收获了,母亲都要在冰冷的塘水里清洗大菜,然后用盐腌制到两口大缸里,每一口大缸都要腌一千多斤大菜,另外母亲每年到这个季节都要腌制各种萝卜干,这样保证一年的咸菜足够吃。这两大缸大菜腌制到腊月里的时候,母亲为了不让腌制的大菜不坏,就把这些腌制的大菜从缸里拉出来晒干,风干,然后加工成封缸菜和霉干菜。我母亲亲手制出来的霉干菜可谓是一绝,具有特别的风味,母亲去世三十多年了,我几乎从没有吃过比我母亲更好的霉干菜。那个时候,我清楚记得我大哥考取北师大,在北京成家,大哥几乎每年都要老家母亲腌制的霉干菜两三斤,江米五斤,老家腌制的咸鱼咸肉。因为这些都寄托着母亲的辛劳和爱,寄托着那浓浓的乡情乡亲!</p><p class="ql-block"> 正因为有母亲的这许多巧手制作,我们家里母亲的儿子儿媳及孙子孙女长期受影响和潜移默化的也学会这么多生活技巧,甚至影响着几代人。</p><p class="ql-block"> (2)我的记忆中,觉得母亲的手特别的巧,那个年代,不象现在什么东西都可以买到,虽然现代化原素多了,但没母亲那个年代亲手制出来的食物环保,口味不是原汁原味。例如,那个年代,母亲每年到夏季都会制作一大缸酱油,大概有百把斤,制作一缸甜蜜酱。每年正月十五后都制作豆腐乳。每年我们家母亲都要养几头猪,几只羊,一群鸡,几只鹅鸭。上半年养的猪卖掉,把卖猪等钱攒下来补贴家用,下半年养的家禽,猪,羊等,到年底有的就安排杀了过新年。到年底家里都会腌制鱼和肉。这一切的饲养全靠母亲的辛苦劳作,当然我的哥哥们会在体力上帮助母亲,但没有母亲的指导还是不行的。</p><p class="ql-block"> 母亲在那个贫困落后的年代,吃面条要靠母亲的手擀出来,一年中难的吃上几次馄饨,都要靠母亲一双巧手馄饨皮擀出来。母亲包的馒头,包子从不失手,母亲制作的糯米糕,四四方方,堪称一绝,母亲蒸的米粉酥糕现在再也吃不上了,上一次我在南京遇见一个店里酥糕,虽然样子,口味还可以,因为老板们加了添加剂,所以还是没有我母亲制作的酥糕的样和味。我大哥在1956年考取北京师范大学,只要放假回来,母亲都会对我大哥分外照顾,变着花样做好吃的给大哥,什么用雪白猪油夹白沙糖包团子,什么油滋滋配豆浆,糯米饭黑芝麻饼,这些东西,你要知道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己是极高的奢侈品啊!一般的时候是吃不上的。就是这样,有时大哥有的吃,我们就不一定能吃上。尽管母亲这样,我们小弟小妹们从不会计较,只会激发我们奋发努力!每到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母亲都会安排包馒头。包包子。母亲总会在包的点心中捏一些猪呀,羊的,小狗小猴,鸡呀鸟儿等小动物,给我们幼小的心灵以美的享受,把贫困过的很开心!每到八月十五晚上,父亲从商店买回仅有的两块月饼,母亲在这时就会用菜刀把每块月饼分八分,我们兄弟姐妹七人每人分取尖尖的一小分,父母亲两人吃一小分,两块月瓶吃两次,兄弟姐妹们不抢不争,依次取走自己的那份,心安理得,觉得非常满足,愉快!即使再这么想吃,也无可奈何!所以,正因为经过这幺多的苦难经历,到现在等我们现条件改善了,我似乎报复性的吃遍天下所有的月饼而才解除那个年代的馋!</p><p class="ql-block"> (3).母亲一生生养了那么多孩子,就是夭折了6个,还有7个要养活,要是现在想都不敢想是这么养大的。我记得我童年的时候约十一二岁,大概生活条件差,每年都会犯肚子疼的毛病,乡村医生没办法治,母亲和二哥三哥抱着和背着我去丹阳人民医院看,母亲和两个哥哥从早上天不亮就徒步往丹阳走,要走40多里路,几乎到上午近十一点到丹阳医院,当看完病,再走回家已是晚上很晚了。母亲就靠着弱小的身躯承起了这个家,我们兄弟六个,就单单每月每人理个发,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母亲就托人买回来一把理发刀和剪子,试着给我们兄弟理发,我和弟小时候母亲都是给我们用理发刀括光头,一把不锋利的理发刀括光头,那叫一个疼。我记得母亲没日没夜的种棉花,纺纱织布,做被子亲手裁剪做衣服,那时候老大穿新的,老二穿旧的,修修补补给老三,老四老五穿破的。一到冬天,天寒地冻,晚上太冷了,母亲就杷稻草堆弄平,兄弟们就挤压着睡在草堆里,反而觉得那时的生活开心快乐!我们穿过母亲亲手织的白纱布衣服,冬天穿着暖和,如做外套,母亲会用什么颜色染上青色,黑色的。这样的衣服我记得穿到19岁。随着我们兄弟几个渐渐长大,有了工作,家里的各方面条件才有所改善,母亲才从苦海里走了出来。到了母亲65岁后,她经常感叹现在的生活如此之好!1986年到1987我们家购置洗衣机,冰箱,彩电,母亲总是担心我们的生活太浪费铺张,经常念叨着要节约过日子,要省着点过生活!总是担心儿子们的生活。因为毌亲这一辈吃尽了太多太多的苦和受尽了太多太多的劳累了。</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四.顾全大局,明事理,同情弱小。</b></p><p class="ql-block">在母亲的一生中与人处事,与人为善,对人真诚,不会耍嘴皮子,不会玩心眼。不会能说会道。在那个生产队干活的年代,虽然二儿子是生产队长,母亲从不占便宜,农活重的自己去,把轻活让给其他妇女,照顾好比自己更需要的人,所以生产队全体妇女同志都爱戴和尊重我母亲。村上谁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谁家缺米少油母亲都会倾其所有给予相助。朱德总司令在回忆他的母亲中时说,他的母亲是一个勤劳俭朴,同情弱小,申明大义的母亲。我可以自豪的说,我的母亲也可以说和那个时代,和朱德的母亲一样,是天下伟大的母亲!我的母亲象山一样顶天立地!我的母亲象水一样浩大如海洋!柔爱像小溪!</p> <p class="ql-block">对母亲的了解还是不多,还很片面,不能很好的写出母亲的全貌,及总结出母亲的精神品质!文笔笨拙,错漏彼多,望每个家人读后告诉我,让我日后补上,让其完善!</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呼吁新亭全体家人注意这些:</p><p class="ql-block"> (1).崇尚孝道,长幼有序,一辈人做一辈人的事。</p><p class="ql-block"> (2).家和万事兴,家里人相互歉让,不要津津计较。为家人敢于付出,勇于付出。家里人要相互尊重,相互联系,相互帮助。</p><p class="ql-block"> (3).家人要重视教育,读好书,晚辈要好好学习,力求榜上</p><p class="ql-block">有名!</p><p class="ql-block"> (4).全家人要讲纪律事,守规矩,讲健康!不要养成坏习惯,提倡不抽烟,不酗酒,不赌,不嫖。尊老爱幼!</p><p class="ql-block"> 另外附上家里人的一部分我有的照片,分享大家。</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这是母亲60岁左右在北京大哥孙敖川和大儿媳顾琳娣一家及干儿子夏川寿一家一起游玩北京动物园时合影,这照几乎保存50年了。谢谢大嫂提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母亲和孙女孙利的照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上面照片是从左到右:顾琳娣大嫂,母亲,夏川寿,大儿子孙敖川在北京动物园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23.10.2.孙敖明孙子孙媳妇结婚典礼后的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06年孙锦雷孙菱花结婚时的全家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12年大伯母顾琳娣70寿辰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大哥大嫂的结緍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大哥在人民大学的教授标准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上面几张照片这是母亲在世时一直引以为傲的大儿子孙敖川大媳妇顾琳娣的照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从左到右:孙菱花,顾琳娣,孙利</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大嫂大哥家女儿女婿及外孙王昭宏的在美国的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大哥大嫂家孙女孙维婕,8岁和18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北京母亲的干儿子夏川寿一家的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大哥大嫂和兄弟姐妹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三哥孙敖明全家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孙立荣30岁生日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大哥大嫂们相聚在常州孙蓉花和顾桃松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上面五张照片是我们在孙蓉花家参观李公朴纪念馆留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大嫂70岁生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几乎每年大年初一兄弟姐妹,侄男侄女在我们家聚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大哥大嫂和姐姐姐夫一家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和南京表姐家儿女在新亭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孙敖川和夏川寿两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孙敖川,孙敖金,孙敖连三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蒋正良一家姐妹5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母亲的9个孙女和5个孙子最多的一张照片。照片缺孙立青,蒋阿青,孙立华,孙立仙及蒋美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孙敖金一家四口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孙锦雷孙菱花一家在玄武湖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孙敖明 孙敖川 孙敖锁三兄弟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周斌,孙学东,顾琳娣,孙立花,王越在南京周斌家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周斌,朱文舟,顾琳娣,孙立花在南京周斌家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孙家最小的小朋友合影。他们是孙浩宇,孙章韵,黄嘉琪</b></p> <p class="ql-block">这一次乘母亲三十年祭,我们全家把父母的墓和我爷爷奶奶的墓重新修善了一下。</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下图是父母和爷爷奶奶原来的墓</b></p> <p class="ql-block">2023年正月初三上午我上海小姑家二儿子夏树生和陈爱珍夫妻俩特地从上海赶回老家,我专程陪他俩来到了外公外婆,舅舅舅妈墓前祭拜。</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下面是父母和爷爷奶奶重新修善后的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最后送一段话共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美篇最后附录家人们对母亲的回忆的点点滴滴,作为对母亲的颂歌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这是我大嫂顾琳娣写的一篇追忆,大嫂追忆了与婆母的点点滴滴,我大嫂文笔如行云流水,如数家珍的娓娓道来,母亲的形象跃然在纸。母亲深受家人的爱戴!母亲在世也特别喜爱大儿子,大儿媳妇。因为大儿子北师大毕业后分配到第二炮兵部队司令部工作,大嫂在北京大学工作,大儿子大儿媳妇是我母亲心里的骄傲。特别是我大嫂后来一直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工作,我们的好总理李克强在北大经济学院读博士,我大嫂负责李克强总理的论文答辩总结工作,这是我大嫂的份内工作,因此也十分荣幸!也是我母亲的荣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这是我大哥孙敖川大嫂顾琳娣的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追忆我的婆婆一一蒋美英</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2023.11.24.)</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顾 琳 娣</b></p><p class="ql-block"> 今年由五弟孙敖锁发起对母亲逝世三十周年的祭祀活动。我由衷的表示称赞和支持!在这哀思的日子里,我婆婆的许许多多的点点滴滴的往事再三在脑海里浮现,婆婆平凡的往事如数家珍!我作为婆婆的大儿媳就选取其中的几段写出来,作为对婆婆的哀思吧!</p><p class="ql-block"> 1,我和婆婆大儿子孙敖川结婚之前,我婆婆曾来北京一趟。我记得很清楚,婆母瘦弱的身体背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包,包里装有霉干菜,咸鱼咸肉⋯婆婆到我家时就小声地跟他大儿说:这都是你爱吃的,给琳娣家父母也送点尝尝。婆母住家后经常帮大儿子收拾衣服,帮助洗的干干净净净。婆母说话轻声细语一口乡音丹阳话,我一般很难懂,但感觉很温柔。婆婆告诉他大儿子,家里为了你上学,弟妹们都没买过衣服。弟弟妹妹长大啦!婆婆脑子里全是装着自己孩子。每个孩子穿衣尺寸记得清清楚楚,婆婆是一个精打细算的女人,她心灵手巧。她心里全装着自己的孩子,从未给自己买过一点用品。我婆婆干净利落。不多言不多浯,默默地为孩子操碎心。</p><p class="ql-block"> 在北京我们和婆婆的干儿夏川寿倍他就去了一趟动物园。婆婆在北京呆了几天就急着要回老家干活。</p><p class="ql-block"> 2,我们结婚后的第二年回老家,那个时候,从北京到丹阳还是绿皮火车,慢悠悠地要一天一夜到丹阳火车站。下火车后还要坐纤夫拉的乌蓬船,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水上行走才到延陵镇。从延陵到新亭老家还要走十多里弯弯绕绕的土路。当时我公公早早就等侯在船码头。我公公挑着沉重的担子走在前,我们一路小跑空着手都追不上公公,我看看想着爱人的爸爸真能干.真是一个朴实勤劳的大汉子。我一路走到家已天黑。我看着婆婆拿着煤油灯在门口迎接我们。门口两边站着许多人,有家里弟弟妹妹,还有乡里乡亲们来迎接我们。这一幕.我也是第一次下乡,当时分外感到欣慰和感动!心里真的是热呼呼的。第二天早上一睁眼看见有雪花飘,细看房顶已破了洞,四面通风真的很冷的,孙敖川告诉我这几年没钱就没修房;供大儿子上大学.还有6个弟弟妹妹吃穿实在困难至极。我心里也是很难受。觉得公公婆婆生活的太难。就这样苦的日子早上还起早给我这个大儿媳妇做鸡蛋元宵汤!还安排我们好吃好待,这些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公公婆婆为培养大孩子读书,拉扯这么多个子女太不容易啦。</p><p class="ql-block"> 3,我和敖川相依相伴50年巳到金婚。敖川告诉我说:当时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所以就考师范,因为读师范不要交学费,不要交伙食费,还补贴给零花钱。当时接到北师大入学通知书时傻眼了,那有钱去北京读书,母亲借遍了全村全家的亲朋好友。最后还是从一个姨娘家的女婿中借到了50元去到北京上学。大家想想在解放初期,民众一片困难,借钱何等容易!张口错钱多么难过呀!就这样凭我婆婆诚心把钱终于借到了,才让大儿子上了北师大!孙敖川为了省路费去北京,只能买最便宜的站票一路站到北京整个人已站昏迷了。身上还生了一个大疽子?穷苦人家读书一路谈何容易! </p><p class="ql-block"> 4.大哥孙敖川大学毕业在1962年9月参军了,分配在第二炮兵司令部情报处工作:当时家中有5个弟弟l个妹妹:最小的弟弟4岁,5弟弟6岁,妹妹9岁,正赶上农村老家最困难,最化钱的时候,大哥从不买东西:把工资寄回家来补贴家中。大哥心里最惦记的是老家的父母和弟弟妹妹,一直到临终念念不忘老家的兄弟妹,他对老家人的爱深深打动了我:也教会我勤俭持家.和精打细算过日子的优良传统.这都是和婆婆教育有关;</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感觉中婆婆对我真喜欢,我内心深处感到暖暖的.我家的咸鱼咸肉,霉干菜,干暑条,泡姜豆⋯挺多也挺好吃的,这都是我婆婆和弟妹给的。在此也要谢谢弟弟妹妹对我们的厚爱!</p><p class="ql-block"> 我婆婆的一生勤劳善良:吃苦受累的精神是留给孙家子孙后代最宝贵的财富!婆婆的为人处世是为我们树立了好的榜样!我永远深深的爱我婆婆並且向她学习![玫瑰][玫瑰][玫瑰][强][强][强][合十][合十][合十]</p><p class="ql-block"> 现在老家的农村变化太大了,日新月异!6车道的公路穿村而过,家家户户过上了城市化的生活,高铁已通到金坛县城,真是新农村新面貌,特别是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如婆婆能活到如今,那定会喜上心来,这也是婆婆所期望的!</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还是要谢谢我的婆母在世时对我们关心,关照,关爱!我衷心祝愿婆婆公公在天堂安好!保佑大家平平安安!</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母亲的干儿子原名叫夏川寿,过寄给孙家排老四,取名叫孙敖荣,曾就读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配到北京工作。和我大哥是连襟。今天看到我的美篇。特写下面短文以祭干妈。我表示万分感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这是我母亲于儿子夏川寿(孙敖荣)一家的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我 的 干 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 2023.12.2.</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原名夏川寿 过寄名孙敖荣</b></p><p class="ql-block"> 敖锁老弟,今年是干妈逝世卅十周年祭,干妈英容笑貌仍列列在目!我的母亲:刘孝珍,生前是登冠乡的第一副乡长,新亭村书记,县人大代表,我小时候身体较弱,算命先生说,找一家人丁兴旺家寄养,因些我过寄给孙家,排行老四,起名孙敖荣。记忆中,过寄是拜过帖子的,当时村上有头有面的都入宴席了。敖川,敖林,敖明,敖荣,敖金,小美,敖锁,敖连兄弟姐妹8个。母親因病去世后,我穿的鞋,盖的被都是干妈亲手缝制…敖锁老弟请谅解!从八月卄日至今你嫂一直住院,我也始终在医院陪护!精力有限!唯愿干妈千古!</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孙立荣是我母亲的第四个孙子,我第一次看到他的文笔,真是一个了得,让我刮目相看了。他在我们家里所有人的文章方面算得上是第二名了,比孙敖连叔叔有的地方稍微逊色一点,敖连叔叔的新闻类文章写的很好,但单单写这类文章我认为比敖连叔叔还强多了,当他写到见奶奶最后一面时,我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两次落泪水了,心里酸痛无比,真的立荣写的情深意切,情到深处真的很打动人!好文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母亲有5个孙子,上一张照片中5个。这一张照片是母亲的第二个孙子,叫孙学东,在北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孙立荣 孙立青 蒋正良 孙立春四堂兄弟,他们四个都是母亲最疼的孙子。加北京大哥的儿子孙学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回忆中的奶奶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 (2023.11.25.)</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孙 立 荣</b></p><p class="ql-block"> 马上就要到奶奶去世三十年的忌日了,又勾起了我内心深处关于奶奶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因为父母忙,我和姐姐从小就是爷爷奶奶带大的,所以爷爷奶奶都是我最最敬爱的人。脑海中关于奶奶最早的画面,就是爷爷坐在大门口边上一边晒太阳一边看书,然后奶奶就在家里进进出出的忙家务,我和姐姐在一旁玩耍,然后奶奶就会跟爷爷说不要光顾着看书,把小孩子看好了,然后爷爷就会一把我抱着坐在爷爷腿上,继续看书。</p><p class="ql-block"> 由于爷爷奶奶子女众多,所以在我的记忆里奶奶每天都是忙里忙外。奶奶在持家方面是一把好手,什么节气吃什么食物,都安排的明明白白,而且做的比任何人做的都精致都好吃,做出的花样也会比别人多。端午节包粽子时奶奶会给我们包四个角的棱形粽子,带到学校里去,别的小朋友都特别羡慕。年前蒸馒头时,也会做出各种花样,做的小动物可爱的样子让人拿在手上都舍不得吃,还有只有过年才能吃到的蛋饺也是奶奶的拿手一绝。小时候最喜欢吃的,还是奶奶做的糖篓,可能现在小朋友看也没看到过,下面垫一层芦竹叶,把糯米粉做成碗状,里面放上红糖,放在锅里蒸熟,吃起来又甜又香。还有奶奶做的手擀面,也是厚薄均匀、劲道十足,怎么吃也吃不够。在做美食方面,奶奶也特别愿意教我们这些小辈们,所以孙家的小辈们都会做各种美食。虽然现在时常也能吃到这些食物,但总觉得吃不出奶奶做的那种味道。</p><p class="ql-block"> 奶奶虽然身材娇小,但却是个非常坚强能干的人,在地里干农活连年轻人都干不过她,我妈妈经常夸奶奶插的秧又快又好。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五六岁时,由于我把削铅笔的小刀挂在脖子上,在玩耍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小刀正好压在嘴唇上,把嘴唇划了一个很大的口子,由于父母不在家,奶奶知道后抱着我一口气跑了三四里地,到医院缝了三针,然后又把我背回了家,小时候的我胖胖的,奶奶小小的身躯却能迸发出如此大的能量,一直让我敬佩。</p><p class="ql-block"> 奶奶可以说是辛劳了一辈子,带大了我和我姐,又帮忙带我两个叔叔家的孩子,奶奶从来没有过一句怨言,小孩子一个个的长大,奶奶的腰却越来越弯,特别是奶奶去世前的两年,由于去了常州读书,见到奶奶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每次回家看到奶奶苍老的样子,是既心疼又无奈。奶奶一辈子没读过书,也从来不会讲什么大道理,却最希望后辈们都能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我记得我初中毕业准备去常州读书的那年暑假,某一天的一大早,奶奶突然手里拿着一本红色皮面的厚厚的书来到我家,把书交给我,说这是一本好书,我一看是一本毛主席语录,当时的我感到特别的震憾,也许在奶奶心里这一本书就是特别珍贵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次见到奶奶,她的身体状态已经很差,躺在床上本身就瘦小的身材更加瘦弱了,眼神里也没有了往日的光泽,我叫了一声奶奶后,她嘴巴张了两下,虚弱的却没能吐出一个字,那时的我知道,我很快就要失去我最最敬爱的奶奶了。那个年代还没有手机,家里联系不到在外读书的我,奶奶去世的噩耗还是叔叔写信告诉我的,当时知道消息时大脑一片空白,久久不愿接受这样的结果,没能亲自送上奶奶最后一程,也变成了我对奶奶最大的遗憾。转眼间,奶奶去世都已经三十年了,我也从奶奶眼中的乖孙,变成到奔五的中年大叔,对奶奶的记忆却一直封存在心底,随着时光的流逝,回忆也渐渐变成了一幅幅画面,定格在永远,有时觉得遥远,有时又仿佛就在昨天。奶奶的在天之灵一定会保佑我们这一大家子平安幸福,作为孙家的子孙,永远也不会忘记奶奶这一生平凡中的伟大,作为后辈,我们都有责任把奶奶的优良品德传承下去,只有传承才是对生命最好的延续。</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这是母亲的第三个孙子蒋正良的回忆,虽然是点点滴滴,无处不体现母亲对家人的关爱,善良,辛劳!也反应了晚辈们对奶奶的无比尊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这上下两张照片是母亲的第三个孙子蒋正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记忆中的奶奶</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 (2023.11.23.)</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 蒋 正 良</b></p><p class="ql-block"> 我是奶奶家第三个孙孑,因为我爸是奶奶家第三个儿子,曾过寄给邻村姓蒋的做上门女婿。虽然跟奶奶接触不多,但只要提起奶奶,仍然有那么多的关于奶奶的事一直在记忆中。</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每次去奶奶家,奶奶都非常高兴,奶奶会悄悄的给我拿个热乎乎的鸡蛋塞在我小手中,那时的我特别感到奶奶和谒可亲!在那个年代一个小小的鸡蛋算是最好的零食了,它体现了奶奶对我这个外姓孙子的极大的关爱!我今年虽然50岁了,但小时候奶奶那热乎乎的鸡蛋好像仍在我手里,烙在我幼小心里直至绊随我一生也忘不了奶奶的恩情!</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大年初一我去给奶奶拜年,奶奶总是教导我,平时怎么跟人打招呼,怎么出去拜年,要讲礼貌,学会称呼长辈,奶奶给我从小的一言一句的关照,使我受益一生!</p><p class="ql-block"> 奶奶是一个勤劳的人,我小时候经常看到奶奶在电灌站旁边的自留地里干农活的情景,奶奶手提那用破布条加固的竹篮,肩扛把锄头,在我的记忆里奶奶总是在那地里劳动个不停!</p><p class="ql-block"> 我是忌讳村里老人过世的场景,唯有奶奶离开我们时,心里一点惧畏感没有,这是血缘关系还是奶奶的和渴可亲呢?我那时还敢抚摸奶奶那干枯的手,感到对奶奶的去世万分的不舍!在祭奶奶三十周年的日子里,我多么希望奶奶在天之灵能为家人驱病消灾,保祐一家平平安安!愿我善良的奶奶,辛劳的奶奶在天堂安好!</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巜纪念逝去的奶奶》这是母亲最小的孙子,也是第五个孙子孙立春写的。把对奶奶的思念和爱戴表达出来了!并表达了自己继承奶奶遗志的决心,很好!努力!加油!不要忘记奶奶的教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下面三张照片是母亲的最小儿子孙敖连一家,那小孩子是母亲的最小孙子孙立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纪念逝去的奶奶</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2023.11.25.)</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孙立春)</b></p><p class="ql-block"> 时光冉冉,转眼间已经过去三十年了!</p><p class="ql-block">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位亲人是我最重要的,那就是我的奶奶。她是我最亲近的家人,然而,三十年前病魔夺走了她的生命,那时的我还很小,在我的记忆里奶奶的手因为生病一直抖,人也越来越瘦,而奶奶对我的好让我无法忘怀她的一切。转眼间,奶奶三十周年忌日即将到来,我想以此文纪念我的奶奶,分享她的故事,以及她给我的启示。我的奶奶出生在一个艰苦的年代。然而,这并没有阻止她成为一个坚强、勇敢的人。她总是告诉我,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都是成长的垫脚石。奶奶一生都在为家庭付出,她是一个慈祥、善良的母亲和祖母。她总是毫无保留地关心着我们,给予我们无尽的爱。在我的记忆中,她总是笑眯眯的,用她慈祥的笑容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记得小时候奶奶只要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都会悄悄的塞给我,让我放好拿回家慢慢吃。还记得有年冬天奶奶拿了一瓶炒熟的黑芝麻给我吃,我和奶奶就这样两个人晒着冬日暖暖的阳光边吃边聊天,那个黑芝麻真的是美味至极!奶奶的手艺非常好,她擅长烹饪各种美食,每一道菜都让人回味无穷。她总是能用她的双手创造出美丽的作品,让我们为之赞叹。奶奶的智慧也是我一直敬仰的。她总是能用她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让我们这些晚辈也能从她身上学到很多。她告诉我们,生活中的幸福和成功并不是靠机遇得来的,而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才能实现的。然而,病魔无情地剥夺了奶奶的生命。在她去世的那一刻,我深感痛苦,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渐渐明白,奶奶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怀念,更重要的是她的精神财富。她的勇敢、坚强、善良和智慧将永远伴随着我们,激励我们前行。感谢她给我带来的一切。她的一生充满了付出和奉献,她的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p><p class="ql-block"> 三十年过去了,我也为人父,我想告诉奶奶,我们会继续努力,将她的精神传承下去,让她的笑容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我 的 婆 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 (2023.11.24.)</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 耿 素 英</b></p><p class="ql-block"> 我的婆婆,今年12月26日是她老人家去世30周年的祭日。我是她第五个媳妇,我和她相处了13年。在这13年中,有许多值得我回忆!我就概括地评价我婆婆一下吧。</p><p class="ql-block"> 我婆婆是一个勤劳的善良女人,她人面滋祥随和!我在她身上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关照我们怎样过好日子,怎样和人相处!婆婆有六房媳妇,她对每个媳妇相处的都很好,老人家最使我感动的是,家里如有人身体不好,我婆婆总是说,所有的病和灾难就让我一个人背上吧,让你们都平平安安就好了!婆婆这一朴素的意识,最让我感动!因为我上班劳累,特别是经常上夜班,头经常头昏脑胀,婆婆见状总是为我着急,为我求医问药,经常为我烧香占卜祈祷,用一碗水,在碗中央立三根筷子,为我喊魂祷告,婆婆所做的这一切,特别让我心里温暖,好像婆婆有一双无形的及安全的双手在保佑着我,我心里舒服了许多,身上的病似乎好了许多。</p><p class="ql-block"> 在婆婆最后的日子里,她最不放心的是生话过的有困难,特别放心不下是身体不好的二哥孙敖林,婆婆常叮嘱我说,我如果有一天不在了,你们要特别关照他们。她希望全家和和美美,平平安安,大家相互帮助,一家人团结起来,不要让外人们看不起!这样我就放心了!婆婆并嘱咐我们每年的清明节,七月半,大年三十都要为祖辈烧些纸钱和香火,保佑全家平安!我们遵从婆婆的嘱托去做了,所以婆婆去世的时候走得特别安详!婆婆你放心吧,你的所以叮嘱,我们都力求去做,并一定做好!你和父亲放心!阿弥陀佛!</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耿素英与我四嫂江新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耿素英与北京大嫂顾琳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耿素英在北京大哥大嫂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孙敖锁,耿素英,顾琳娣在北京大哥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耿素英在南京江心洲大桥南京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耿素英和大姑家女儿王锁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耿素英和女儿,外孙女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耿素英和外孙女孙章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孙敖锁耿素英在玄武湖月季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我学生王红俊和耿素英在南京小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耿素英和女儿小时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在树林里摘红果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上下照片和北京孙女孙维婕8岁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在镇江金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和学生耿芸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家在登冠化工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在登冠中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女儿6岁在玄武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耿素英和小阿姨,小姨夫在苏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和女儿小时候留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在南京老门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在玄武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和李连方夫妻在直溪医院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在南京长江大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在南京大报恩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照片为第五个儿子孙敖锁和第五个媳妇耿素英在南京江心洲合影</b></p> <p class="ql-block">耿素英为父母亲的第五房媳妇,1987年父亲去世后,母亲亲随着耿素英媳妇在一起生活直到了1993母亲去世。特别是母亲在最后的两个多月里,耿素英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婆婆,喂水喂饭,端屎端尿,清洗擦身,无一怨言,耿素英认为为婆婆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这就孝道,耿素英对母亲的孝道行为,不仅全家有共睹,而且在当年的全乡三级干部大会上乡长点名夸奖!而且在新亭全村赢得了老百姓极好的口碑!</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我母亲一共有9个孙女,孙菱花是我母亲最小的孙女,我女儿从哇哇落地时一直有我母亲带大。因为我们俩正当是上班的时候。父母亲帮我们忙里忙外,孙菱花7岁时爷爷离世,到十三岁时奶奶又离开了我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我的奶奶</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2023.11.26.)</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孙菱花</b></p><p class="ql-block"> 奶奶在我十二三岁就离世了,记忆中的奶奶永远是一幅:一个瘦瘦小小的老太太,穿着干干净净淡蓝色的对襟衫,戴着毛线小瓜帽,坐在门口的躺椅上,等着我们归家的画面,安安静静,不言不语,无声无息的,也只有我们回来的那一刻,苍老的脸上露出一抹笑容:“故来啦!”穿越时间的长河,回忆我与奶奶在一起的短暂岁月,才发现只有一些零碎的记忆片段。最初的记忆是老家的后门有个大树桩,上面会长一些木耳,奶奶会采下来烧着吃。奶奶在的每个端午节,她都会用糯米粉、红糖和粽叶蒸“青缸”给我们吃,三十几年了,每当回忆起奶奶,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一丝甜甜的味道。记得有一次,我和后村的孩子玩迟了,回到家已是天黑,估计爸爸骑着车子找了我一圈没找到我,在门口堵住了我,气急败坏,举起手掌要狠狠打我一顿,刚好奶奶出来了,我就躲在奶奶的身后,左右躲避爸爸的巴掌,奶奶一个小老太,急得不停地喊:“不要打了,不要打了!”可惜奶奶走后,我也失去了最后的保护伞,所以我成了在爸妈的棍棒和拳头下长大的孩子。还记得我和弟弟会经常偷大伯买给奶奶的红枸杞吃,从奶奶的木头箱子或者抽屉里翻出装着枸杞的纸袋子,那时觉得甜津津的可好吃了。我们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就剩奶奶一个人在家,现在想来其实她很孤单,也不知道她如何打发那漫长的岁月,好想回到那个时刻和她多说说话。有时同村一个老太太会来和奶奶聊天,解解闷,记得那时我们家买冰箱是村里比较早的,奶奶还拉着老太太,到冰箱跟前,自豪地讲解着这个新奇物件。奶奶比老太太先走,奶奶病中,老太太来探望奶奶,抚摸着奶奶佝偻的身子,说要抚平她不然以后不直。最后的记忆是奶奶缠绵病榻的时候,我那时年少不懂事,会拿着奶奶放在床上唯一能活动的棍子,偷偷地趁奶奶睡过去的时候,压在奶奶身上,然后趴在床下,等奶奶醒来,动弹不得:“唉唉唉”叫时,我在床下:“吃吃吃”的笑,其实估计奶奶那时已经虚弱地拿开一根棍子的力气都没有了。奶奶临走的那个冬夜,记得妈妈半夜到我床边喊醒我,告诉我:“菱花,奶奶走了,你还起来啊?”我嘟囔了一句,翻了一个身,又睡过了。现在想来,很是遗憾和懊悔。奶奶静静地躺在堂屋,我等四下无人时,一个人跪在奶奶旁边,喃喃自语,也记不清当时说了些什么。这大概是奶奶对于我的最初的死亡教育吧,让我深省如何做到对亲人不留遗憾吧。零散的记忆拼凑了我对奶奶的回忆,三十年的时光转瞬而过,如今我已是中年,看着记忆中的懵懂的小姑娘和慈爱的奶奶,更多的是感慨和释然。人生就是从生到死之间的过程,珍惜眼前,活在当下,品味人生,感恩家人的陪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