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虎丘可能是苏州最值得游览的名胜。虎丘山不高,仅36米,但古树参天,古迹众多,山小景多,是“吴中第一名胜”。</p> <p class="ql-block">进了大门就是“海涌广场”。“海涌山”是虎丘山的古称,这个名称昭示了这个地区桑海沧田的变迁,又因吴王阖闾死后埋葬于此而开启了非同寻常的历史。千百年来,虎丘充分利用已有的山岭作为构园基础,通过纵横布置,疏泉辟池,架桥筑亭,广植花木,使一座小山丘处处呈现出园林风光,成为别具一格的山地园林。</p> <p class="ql-block">通向千人石的甬道上有一座形似石舫的亭子,名曰“海不扬波”,似乎为虎丘山的旧称海涌山作注脚,也使虎丘山灵动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虎丘首先是一座寺。东晋时期,司徒王珣和司空王珉兄弟在虎丘剑池东西两侧营建别墅,后因佛教传播日炽而于东晋咸和二年(327年)舍宅建虎丘山寺,后改名云岩禅寺、虎阜禅寺,至南宋发展成规模宏伟的寺院,被誉为东南“五山十刹”之一。最初,佛寺大多建在山间,因此正门就称为“山门”。虎丘山寺头山门还是元代建筑,建筑三间,庄重朴实,内悬“虎阜禅寺”匾,系康熙皇帝当年游览虎丘时留下的御笔,满满的历史感。</p> <p class="ql-block">游人在进山门前 ,只见虎丘塔,并不见虎丘山,更不见寺,所谓“寺藏山里”。走过海涌桥便是虎丘二门,也是元代建筑。二山门大殿为木质结构,因正梁有两根木头对接而成,被称为断梁殿,内挂有“大吴胜壤”,其中的哼哈二将雕像看上去十分有趣味。</p> <p class="ql-block">进了二山门,忽然开朗。沿着逐步增高的斜坡,一路可看到憨憨泉、试剑石、枕头石、真娘墓、孙武亭等等诸多景点,或传说,或历史,或演绎,使通向虎丘山主要景点之途变得丰富起来。</p> <p class="ql-block">没有虎丘寺,虎丘或许就成不了“吴中第一名胜”了。虎丘建寺已有近一千七百年,期间屡有兴废。到了乾隆十五年(1750年),僧祖通募集资金对山寺进行了大修,恢复了旧貌,增建了不少建筑,逐渐使屋宇增至五千多间,虎丘山寺达到全盛时期,惜后又毁于战火。现在还有大雄宝殿可看,此殿是在清同治十年(1871年)在原天王殿的旧址上建成的。</p> <p class="ql-block">当然还有虎丘塔。位于塔院内的虎丘塔,又称云岩禅寺塔,据考证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北宋建隆二年(961年)竣工,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虎丘塔不但自成景点,还是虎丘风景区最重要的引景和借景,点化了其他景点,还是苏州标志性建筑,是虎丘风景区的点睛之笔。</p> <p class="ql-block">自宋至清,虎丘塔屡遭磨难,遭受多次火灾 ,顶部的木檐已遭破坏,无存,只剩砖塔依然傲然挺立。</p> <p class="ql-block">虎丘塔塔高47.7米,七层,塔身平面呈八角形,由外墩、回廊、内墩和塔心室组合而成,为仿楼阁式砖木套筒式结构,屋檐为仿木斗拱,飞檐翘角,充分提现了唐宋时期的建筑风格,是十世纪长江流域砖塔的代表,十分耐看。</p> <p class="ql-block">由于塔基厚薄不匀,塔墩基础设计构造不够完善等原因,从明代起,虎丘塔开始向西北倾斜。经专家测量,塔尖倾斜2.34米,塔身最大倾斜度为3度59分,成了“斜塔”。真希望专家们有办法控制住倾斜,使这个苏州代表性景观得以永存。</p> <p class="ql-block">虎丘山还是一座园林。人们在不经意间就可发现这座山林之美。在虎丘山狭小的地盘上霍然展现一块宽广的平石地是令人欣喜的。这是工匠们为营造吴王阖闾陵墓时留下的。在平石地上曾有千人听晋代高僧竺道生讲经说法,故谓“千人坐”。千人石北的石壁上有摩崖石刻。“生公讲台”为唐人李阳冰的手笔,“千人坐”系明代苏州知府胡缵宗所书--书法石刻是营建中国园林又一特色元素。</p> <p class="ql-block">千人石上立有两座石幢,中间的一座立于后周显德年间,东侧一座立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是宗教建筑,又是具有美化作用的园林小筑。</p> <p class="ql-block">还比如石崖上的“虎丘剑池”四个书风浑厚、笔力雄健、出自唐代书法大家颜真卿的红色擘窠大字,立刻点化了传说中的剑池。游人在欣赏这一风景时,似乎早已忘记了剑池底下是一代霸主阖闾的陵寝。</p> <p class="ql-block">虎丘就是这样处处体现着因地制宜的造园原则,以巧妙设计,把人工手笔成功地发挥出画龙点睛的功效。</p> <p class="ql-block">五贤堂、望苏台、小吴轩、冷香阁、致爽阁、古石观音殿、拥翠山庄等等景点顺山势而建,使整座山丘成为一座文化内涵丰富的大园林。</p> <p class="ql-block">这些建筑,或以曲廊相连,或以台阶相通,有分有合,各成景色。</p> <p class="ql-block">五贤堂,大雄宝殿东侧,原为五贤祠,为纪念唐代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和宋代王禹偁、苏轼等五贤。其中韦、白、刘三人都当过苏州刺史,王禹偁当过长洲令,苏轼没在苏州当过官,但在苏州生活过。历史上,五贤祠屡建屡毁,地址也有变动。1980年,苏州市园林局重建了五贤堂。五贤堂,位于大雄宝殿后侧,硬山式五架,粉墙黛瓦,庄重肃穆。此建筑为虎丘风景区增添了无穷的文气。</p> <p class="ql-block">五贤堂后的“千顷云阁”让人想到了仙山琼阁的意境。此阁始建于宋咸淳八年(1272年),取苏轼“云水丽千倾”之意,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曾移入行宫,后毁,是1982年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望苏台最可流连,其东侧是五贤堂,南有平远堂,北有小吴轩、万家烟火、千顷云阁等,曲园回廊把各个建筑连成一个和谐的庭院小区,而万家烟火是山顶东北端的又一小筑,也由廊和方亭组成,是眺望苏州的最佳位置,这些庭院也成就了虎丘园林最精彩的部分。</p> <p class="ql-block">致爽阁在塔院的西侧。这里是全山地势最高的地方,高阁凌空而建,气势夺人。致爽阁,始建于宋代,取“四山爽气,日夕西来”之意,清康熙年间圈入行宫,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火灾,民国十九年(1930年)由诗僧宣楞募建。阁凡三楹,环以回廊,高适明畅,视野开阔。</p> <p class="ql-block">原石观音殿位于千人石西、冷香阁北,建于北宋熙宁七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是一处石制殿式建筑,屡毁屡建,1969年在“文革”中遭拆除。1980年第一次来此时看到的是茶室和旅游商品店。2005年11月, 虎丘园林管理处拆除了原址上的茶室,对遗址按原状进行露天保护,以遗址为中心建起了轩式建筑,建有东西向、长方形的院落,在最东面的门厅上刻著“古石观音殿”的细砖门楼,门厅内设橱展示有关文物,空旷的遗址庭院很能让人发思古之幽情。</p> <p class="ql-block">值得一游的还有虎丘山南麓的“拥翠山庄”。“拥翠山庄”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三年后又增建了月驾轩。整个山庄与苏州私家园林的风格一致。整座山庄面积仅一亩余,布局十分巧妙,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按照山势分为四层。院门位于南侧,墙壁上的“龙、虎、豹、熊”大字石刻夺人眼球,使院墙生辉。山庄建有抱瓮轩、问泉亭、灵澜精舍、送青簃等建筑,一亩之地,风光无限。</p> <p class="ql-block">抱瓮轩,面阔三间,硬山式屋顶,随地势建得比较低矮,风格朴素无华。轩外又有憨憨泉,相传系梁代天监中由神僧憨憨所凿,至今井水清列甘醇。</p> <p class="ql-block">虎丘山林清幽,北侧有“一榭园”,西侧有“西溪环翠”等一系列景区,似乎有看不完的庭院和景色。</p> <p class="ql-block">虎丘,集山水、寺庙、园林于一体,既有泉石之胜,又有寺庙之幽,更有园林之美,其冶园手法之高让人叹服,是苏州一处极其难得的自然与人文高度交融的风景名胜,不可不游。(文字部分参考了网络等资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