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乐 穷游天下(2016)河南好地方(二)

长弓

<h3><b> 4月16日午餐后,我们乘大巴前往嵩山少林寺。在车上我们要求增加自费游览龙门石窟,导游说安排不了,时间不允许,也只能与龙门石窟擦肩而过了。下午14:50分,大巴到达嵩山少林寺景区。</b></h3> <b> 今天是周六,少林寺的游客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景区停车场已经无处停车了,只能停在路边了。我们下车走过少溪河上的石桥,向少林景区入口处走去。</b><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少林武僧塑像</font></b></h1> <b> 在景区入口前的广场旁,耸立在一座少林武僧塑像,塑像双手合十,目视远方。</b><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少林寺景区入口</font></b></h1> <b> 这座新建的青石牌坊下是少林寺景区入口。</b><div><b> 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由于其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的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少林寺因其历代少林武僧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有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b></div><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塔沟武校训练场</font></b></h1></div> <b> 登封市嵩山少林塔沟武术学校创办于1978年,是一所以文化教学为基础,以武术教学为特色,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b><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英雄少林会</font></b></h1> <b> 英雄少林会舞台上,塔沟武校的学生正在进行武术表演。</b><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青石牌坊</font></b></h1> <b> 看了武术表演,我们继续向西走,又一座青石牌坊映现在我们面前。牌坊中间匾额:“天下第一名刹”,据说是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的手笔。</b><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少林寺</font></b></h1> <b> 少林寺在鼎盛时期,有7进院落,规模很大。可惜在1928年,军阀混战,军阀石友三火烧少林寺,把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和钟楼等主要建筑统统毁于一炬。经过多年的修复建筑,少林寺又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游客眼前。</b><div><b> 自游山西五台山以来,导游就反复说:不要给佛像拍照,也不要与佛像合影,否则会不吉利的。所以,在少林寺没有留下佛像的照片,至今后悔莫及。我只是普通的游客,不是寺院的善男信女,在佛殿里把佛像看成是文物古迹,拍几张照片也不算亵渎神灵吧!<br></b></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山门</font></b></h1> <b> 少林寺山门,建于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1974年翻修。“少林寺”三字,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御题颁赐,原悬于天王殿,兵火后移此。殿内神龛供奉弥勒坐像,神龛后面为韦驮立像。</b><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少林欢喜地</font></b></h1> <b> 走进山门,见旁边有一处院落。月亮门上匾额:“少林欢喜地”,楹联:“淘米尽沙明祖意,搬柴运水见禅心”。一看就知道是僧人用餐的地方。现在已经对外开放,游客可以进去就餐,记得可不是免费的哟!</b><div><b> 山门内,石碑林立,古树参天。<br></b><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碑 廊</font></b></h1></div> <b> 甬道两侧有许多唐宋以来的著名原始碑刻三十余座,这就是少林寺“碑林”。甬路东侧是少林寺碑石最集中处,廊内集中陈列有北齐以下碑石计124品,被称作碑廊。</b><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古 树</font></b></h1> <b> 少林寺院内古树参天,有被称为“夫妻树”的银杏树,也有枝繁叶茂的古柏,树龄都在1500年以上,粗状的树干需两三人才能抱得过来。</b><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天王殿</font></b></h1> <b> 天王殿,1928年焚毁,1981年重建。天王殿为重檐歇山式建筑,殿内前为跣脚赤背的两大金刚,后为四大天王塑像。殿前匾额:“天下第一祖庭”是清乾隆皇帝亲笔御书。</b><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赑屃驮碑</font></b></h1> <b> 出了天王殿就是一个较大的中庭。四个大石碑分别由四只赑屃驮着,非常抢眼。</b><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 钟鼓楼</font><br></b></h1> <b> 钟楼、鼓楼是1994年重建的,座落在大雄宝殿两侧 ,东为钟楼、西为鼓楼,四层,高45米,巍峨雄伟,国内罕见。</b><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李世民碑</font></b></h1> <b> 钟楼前这块碑刻为《皇帝嵩岳少林寺碑》俗称《李世民碑》,它刻立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正面是李世民告谕少林寺上座寺主等人的教文,表彰了少林寺僧助唐平定王世充的战功。背面刻的是李世民《赐少林寺柏谷庄御书碑记》,记述了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b><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乾隆御碑</font></b></h1> <b> 再往北我们看到的是清乾隆15年(公元1750年)御笔亲书的《乾隆御碑》。碑文是一首五言诗:”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心依六禅静,寺据万山深,树古风留籁,地灵夕作阴,应教半岩雨,发我夜窗吟“。</b><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大雄宝殿</font></b></h1> <b> 大雄宝殿,是寺院佛事活动的中心场所。原建筑毁于一九二八年,一九八六年重建。殿内供释迦牟尼、药师佛、阿弥陀佛。上悬挂清康熙御书"宝树芳莲"。屏墙后壁悬塑观音像。两侧塑有十八罗汉像。</b><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藏经阁</font></b></h1> <b> 藏经阁,又名法堂,明代所建,毁于1928年,1994年重建,它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殿内供少林寺的一位缅甸国弟子于1996年捐赠的汉白玉卧佛像一尊。</b> <b> 立雪亭,又名达摩亭。殿内神龛中供奉的是铜质达摩坐像,两侧分别是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殿内悬挂的“雪印心珠”四字乃乾隆皇帝御题。立雪亭还有一个“立雪断臂”的故事。</b><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达摩铜像</font></b></h1> <h3><b> 立雪亭侧前方,有一座坐在龟龙背上的达摩铜像。</b></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千佛殿</font></b></h1> <b> 千佛殿,这座明朝建筑是少林寺院的最后一座大殿,又名毗卢阁,殿高20余米,面积300余平方米,是寺内的最大佛殿,殿内神龛中供奉的是毗卢佛(即释迦牟尼佛的法身),神龛上悬挂的“法印高提”匾额是清乾隆皇帝御书,殿内东、西北三面墙壁上是明代绘制的500罗汉朝毗卢大型彩画。</b><div><b> 走出少林寺,我们去塔林游览。</b></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塔林</font></b></h1> <b> 塔林,是历代少林寺高僧的坟茔,总面积14000余平方米,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林现存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砖石墓塔240余座。少林寺塔林是我国现存古塔群中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古塔群,塔高一般在15米以下,由一级到九级不等,明塔的高低、大小、层级、形制是根据和尚生前在佛教的地位、佛学造诣、佛徒数量、威望高低、经济状况及历史条件而定的。</b><div><b> 游览了少林塔林后,我们乘景区电瓶车返回少林寺景区出口,然后步行至停车场,乘车向洛阳方向驶去。晚17时许,我们入住洛阳郊区的伊川县酒店。<br> 4月17日7时许,我们从伊川乘大巴前往洛阳,游览白马寺和神州牡丹园。9时许,我们到达白马寺,今天是周日游人特别多。</b><br></div> <b> 洛阳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为中国第一古刹,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国外友人出资在白马寺兴建了一些具有外国风格的佛殿,有“泰国风格佛殿”,“印度风格佛殿”,还有“缅甸风格的佛殿”。据说斯里兰卡、尼泊尔、日本、韩国、等国家风格的佛殿也将陆续在白马寺修建。</b> <b> 白马寺目前占地约3.4万平方米,有大小建筑百余间。寺院坐北朝南,为中轴对称格局,布局规整,主次分明。寺内主要建筑都分布在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清凉台,两侧还有钟鼓楼、门堂、云水堂、客堂、斋堂、祖堂、禅堂、方丈院等附属建筑。在白马寺西侧还建有“泰国风格佛殿”、“印度风格佛殿”和“缅甸风格的佛殿”。</b> <b> 山门前,有匹神态端庄的石马,把寺院点缀得更为古朴典雅。这雕琢细致的石马,可不是白马驮经的白马,也不是现代打造的,而是从北宋魏咸信墓前的神道石刻马移置过来的。</b><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山 门</font></b></h1> <b> 白马寺山门即寺院的大门。为牌坊式拱券三门洞,中门洞高3.08米,宽2.35米,深3.60米,两侧门洞较小。正面镶嵌“白马寺”匾,由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山门”是中国佛寺的正门,一般由三个门组成,象征佛教“空门”、“无相门”、“无愿门”的“三解脱门”。</b><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天王殿</font></b></h1> <b> 天王殿,是白马寺内第一重大殿。殿内两旁站立的四大天王,是一组清代泥塑作品。迎面而坐的是大肚弥勒佛,笑容满面,和蔼可亲,为明代造像作品。弥勒佛背后面北站像为护法神韦陀,也是清代泥塑作品。</b><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大佛殿</font></b></h1> <b> 大佛殿,是白马寺第二重大殿。供奉着七尊造像,正中释迦牟尼佛,左右两侧分列两大弟子摩诃珈叶和阿难,在两大弟子外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释迦牟尼佛与文殊、普贤菩萨,合称为“释迦三圣”,这是三尊明代泥塑造像作品。在两位菩萨的外侧则是两尊供养天人,也称“散花天女”。大佛殿内后部,这尊面向北方的坐像,为观世音菩萨,由于背对大佛,又称“倒坐观音”。</b><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大雄殿</font></b></h1> <b> 大雄殿,是白马寺内第三重大殿。大雄殿,为元代所重建,明、清时重修。殿中央有座木雕贴金双层佛龛,精雕细刻,金碧辉煌。在上层龛额正中,浮雕着一只大鹏金翅鸟,鸟吻人身。在鹏金翅鸟的两边,还各浮雕有三条龙。佛龛内的三尊主佛,正中为释迦牟尼,左侧为药师佛,右侧为阿弥陀佛。这三尊佛形制、风格大体相同。左右相对而站的是韦驮、韦力二位“护法神”。殿内两侧供置十八罗汉,西侧有一尊罗汉,头戴花冠,上衣下裙,被戏称为“十八罗汉一枝花”。东西山墙上为木雕千佛壁龛,供有壁佛5056尊。</b><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接引殿</font></b></h1> <b> 接引殿,是寺内的第四重大殿。按佛教说法,佛教徒修行到一定时候,有了一定的功果,便可由阿弥陀佛迎接、引导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正中主尊为阿弥陀佛,右侧为观音菩萨,左侧为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均为清代泥塑作品。接引殿于清代同治年间毁于火灾,光绪年间重建,是白马寺内修建最晚,规模最小的殿。</b><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毗卢阁</font></b></h1> <b> 毗卢阁座落在清凉台上,是寺内最后一重大殿,为明代重修,重檐歇山顶,殿内佛坛上中间主尊为摩诃毗卢遮那佛,简称毗卢佛,意为“大日佛”,象征着光明普照,佛法广大无边。毗卢佛,是佛教中一个重要教派一密宗(也叫真言宗)所尊奉的最高的神。毗卢佛的左侧为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这一佛二菩萨,合称“华严三圣”均为清代泥塑像。<br></b><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藏经阁 </font></b></h1> <b> 藏经阁位于清凉台东侧,阁内供奉着泰国佛教界赠送给白马寺的中华古佛,还收藏有龙藏经、中华大藏经、日本大藏经、西藏大藏经和敦煌大藏经等10余种藏经。</b><div><b> 释源美术馆,在藏经阁下,面积500平方米,经常性地展出与佛教文化相关的美术、书法作品。</b><br></div> <b> 法宝阁位于清凉台西侧,供奉着印度前总理拉奥赠送的释迦牟尼铜像,并收藏有十多种法宝。</b><div><b>从法宝阁向西走,我们进入了东南亚风格佛殿区。<br></b></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东南亚风格佛殿区</font></b></h1> <b> 东南亚风格佛殿区,现有泰国风格佛殿园区,缅甸风格佛殿园区和印度风格佛殿园区。</b><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泰国风格佛殿园</font></b></h1> <b> 泰国风格佛殿园,1992年动工,2014建成并对外开放。该苑长宽各108米,主佛殿自成一院,东门为正门。东南角是舍利塔,塔前是四面佛。东北角是流通处和博物馆。<br> 大门由三个并排的方形门组成,中间正门宽5米,两侧偏门各宽1.5米。正门和侧门上方均有尖顶装饰,其中,正门上方还立有镏金的泰国风格山门佛。正门前方两侧,各立有一匹高约2米的镏金马。门上所有的饰品、佛像、马造像,都是在泰国制成后运至佛殿安装的。</b><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舍利塔</font></b></h1> <h1><b> 舍利塔,位于苑区东南角,是仿曼谷金山寺缩建而成。塔内第一层泰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著名佛像和蓝玻璃妆金的 “三季佛”;第二层供奉着释迦牟尼佛舍利。</b><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ed2308">四面佛</font></b></div></h1> <b> 四面佛,又称"有求必应"佛,是华人地区民间对“梵天”的俗称,"梵天"在佛教中亦称造书天、婆罗贺摩天、净天。该佛有四尊佛面,分别代表爱情、事业、健康与财运,掌管人间的一切事务,是泰国香火最旺的佛像之一。</b><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主佛殿</font></b></h1> <b> 主佛殿,该殿坐南朝北,建于长27.3米,宽21.3米的台基上。大殿长14.4米,宽7.5米,高10余米,三层重檐,黄瓦覆顶,内饰壁画。殿内正中坛上供奉着一尊高7.2米,重8吨的铜质镀金释迦牟尼佛像。</b><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佛 龛</font></b></h1> <b> 在主殿台基上有八个金光闪闪的佛龛,游客纷纷坐上佛龛拍照,遭到景区人员的阻止。我趁景区人员不在时,也为老伴偷拍了两张照片。</b><h1></h1><h3><b> 走出泰国风格佛殿苑,就是缅甸风格佛殿园。</b></h3><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ed2308">缅甸风格佛殿园</font></b></div></b> <b> 缅甸风格佛殿园,2014年落成,南北长108米,东西宽65米,总面积7020平方米。缅甸风格佛塔主体建筑为大金塔,还有大金蛋、龙护佛主和尖顶阁等景观。</b><div><b> 这处出入口门上就是缅甸尖顶阁的造型。</b></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龙护佛主雕像</font></b></h1> <b> “龙护佛祖”雕像位于白马寺大金塔东门前的东北侧,形似一条巨型绿色的眼镜蛇。而在缅甸,它不是眼镜蛇,而是一种叫做“龙蛇”的吉祥物。雕像表达的是“龙蛇护佛,吉祥如意”的场景,龙身盘在一起,龙头高高昂起,盘起的龙蛇躯体形成一个宝座,上面坐着一尊金身佛祖。</b><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大金塔</font></b></h1> <b> 大金塔,是按缅甸瑞德光大金塔尺寸3 :1缩小而建,塔高32.9米,底盘直径51.7米,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b><div><b> 大金塔底层为展览馆。上层中心位置有8根白色的玉柱,每2根玉柱之间供奉1尊佛像,分别朝向东南西北4个方向。其中东西两侧为金佛,南北两侧为玉佛。</b></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尖顶阁</font></b></h1> <b> “尖顶阁”是仿缅甸曼德勒王城的城门上的建筑而建。</b><div><b> 走出缅甸风格佛殿园,我们前往印度风格佛殿园。<br></b><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印度风格佛殿园</font></b></h1></div> <b> 印度风格佛殿园,2006年动工,2009年竣工。佛殿东西长100米,南北宽50米。主体建筑大佛殿,墙壁有佛教故事浮雕,四周环廊围绕。</b><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大佛殿</font></b></h1> <h1><b> 大佛殿下部为圆柱型,上部为穹顶,高约21米,跨度24米。佛殿内供奉着一尊印度赠送的释迦牟尼佛像,高4.5米,庄重威严。</b><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浮雕柱</b></div></h1> <b> 佛殿的门柱和外墙壁有印度工匠雕刻的佛教故事壁画16幅,充满了神秘的色彩。</b><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环 廊</font></b></h1> <b> 四周的环廊展出有印度风情的画展。</b><div><b> 印度佛殿虽然没有泰国佛殿和缅甸佛殿那样金碧辉煌,但是它古朴、简约的建筑风格令人嘱目。白马寺的印度风格佛殿是印度在世界上第一次捐助的佛殿。<br> 10:18分,我们走出印度风格佛殿,10:20分,到达旅游团集合地一白马寺山门前广场。算一下,我们在白马寺的游览时间只有1小时多一点。</b><br></div><div><b> 神州牡丹园在白马寺的斜对过,导游带领我们向牡丹园走去。10:50分,我们到了神州牡丹园前广场,只见广场上游人如炽,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人山人海。据说昨天牡丹园接待游客40余万人,今天是周日游人也不会少于40万人。<br></b></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神州牡丹园</font></b></h1> <b> 神州牡丹园位于白马寺对面,占地600余亩,盛唐建筑风格,山水园林景观。集中收集国内外名优牡丹品种1021个,40余万株,汇天下牡丹精品、聚四季名卉于一园。神州牡丹园作为当今唯一的牡丹四季观赏专类园,不仅能天天看到富丽堂皇的国花牡丹,更重要的使您真正的了解牡丹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联系。</b> <b> 神州牡丹园分为五大景区:(1)牡丹文化区。(2)高科技四季牡丹展示区。(3)牡丹观赏区。(4)牡丹休闲区; (5)商品牡丹综合区。</b><br><b> 走进牡丹园大门,导游说:今天游人太多,人声嘈杂无法解说,游客可以自行游览1小时,中午12时在牡丹园出口集合,这样的导游也太不负责了。</b><br> <h3><b> 看到道旁的画廊,不禁使想起了武则天与牡丹花的故事,武则乘醉兴写下催花诗:"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有一种说法,“催花诗”可能是小说《镜花缘》作者李汝珍编纂的,而非出自武则天之手。</b></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国韵阁</font></b></h1> <b> 国韵阁内正中陈列着欧阳修汉白玉雕像。四周陈列了20余幅当代国画大师的精品佳作。由于没有导游的引导,我们绕国韵阁而过,未进去游览。</b> <b> 富贵楼内大型室内写真喷绘,图文并貌,集中全面展示了牡丹文化、牡丹技术、牡丹应用、牡丹艺术等,使人们深刻地了解了牡丹与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发展的内在联系。</b><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神州群芳图》</font></b></h1> <b> 富贵楼中的《神州群芳图》展示了100多种牡丹品种,有姚黄、魏紫、洛阳红、火炼金丹、飞燕红妆、玉版白、二乔、状元红、豆绿、宝石兰等传统名品,雍容华贵,尽显芬芳;日本品种海黄、金阁、金帝、新七福神、白王狮子等;法国金色爱丽丝等海外奇葩。</b> <b> 绕过国韵阁,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几池竞相开放的牡丹花。我是典型的“花盲”,爱花不识花,只能分清牡丹花的颜色,分不清牡丹花的品种。也只能借用几句古诗词来赞美牡丹花和我的感触。</b> <b><font color="#167efb"> 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font>— 唐 · 白居易</b><br> <b><font color="#167efb"> 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font>—唐 · 白居易</b><br> <b><font color="#167efb"> 数苞仙艳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font>—唐 · 李山甫</b><br> <b> 此牡丹花品种是“黑豹”,已经过了盛花期。</b><br> <b> 此牡丹花品种是”海黄“,是从日本引进的品种。</b> <b> <font color="#167efb">白花冷淡无有爱,亦占芳名道牡丹。</font>—唐 · 白居易</b><br><br> <b><font color="#167efb">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font>一 唐 · 刘禹锡</b><br> <b><font color="#167efb"> 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font>— 唐 · 殷文圭</b><br> <b><font color="#167efb"> 风前月下妖娆态,天上人间富贵花</font>。—元 • 吴澄</b> <b><font color="#167efb">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font>— 元 · 李孝光</b> <h3><b> 眼前这一片大面积的花丛布满花蕾,含苞欲放。因为我是“花盲”,只知道牡丹和芍药是一对姊妹花,牡丹称“王”,芍药为“相”。牡丹的盛花期是4月中下旬到5月中旬,芍药的盛花期是4月份—6月份。我无法辨认是牡丹花,还是芍药花,惭愧呀!</b></h3> <b> 牡丹园假山、池水、流瀑、回廊、牡丹、游人相映成趣。</b><br> <b> 走过这座石桥,就是神州牡丹园的出口。中午12时许,我们回到集合地点。用过午餐后,乘大巴前往洛阳火车站,准备离开河南前往西安。</b> <b> 4 月17日下午15:06分,我们乘上K125次列车前往西安,结束了河南的三天之旅。</b><div><b> 回家写游记查资料时才发现,我们在游览神州牡丹园时,由于没有导游的引导,错过了好多景观,有<font color="#333333">数亿万年天然形成的</font><font color="#167efb">世界罕见的牡丹石</font>;有当前<font color="#333333">中国牡丹的活化石</font><font color="#167efb">——三百多年树龄的牡丹王</font>;有世界上最长的百米国粹长廊——<font color="#167efb">唐三彩牡丹壁画</font>;在国韵阁内陈列的世界上最大的<font color="#167efb">欧阳修汉白玉雕像和20余幅当代国画大师的精品佳作</font>。通过山西导游的拙劣表演,到河南导游的极不负责任的表现。我认为我国的旅游市场还要进一步整顿,任重道远。</b></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