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中原行—洛阳

LF

<p class="ql-block">中原行的第三站是洛阳,洛阳的行程安排是小浪底—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p> <p class="ql-block">黄河小浪底被称为黄河的总阀门,小浪底黄河三峡景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济源市边界,地跨黄河南北两岸,景区总面积1262平方公里(其中水面296平方公里),小浪底大坝选址在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距上游的三门峡大坝130公里,距下游郑州花园口115公里,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1991年9月,举世闻名、国际招标,由德、意、法、中四国合作承建,静态投资400亿人民币的我国第二大水利枢纽工程,在小浪底村旧址开工,2001年12月竣工。</p><p class="ql-block">整个景区面积较大,我们这次只到小浪底大坝看看。</p> <p class="ql-block">雕塑广场上展示的是为了纪念小浪底的修建过程。最显眼的是三根柱子托起一块大石头。三根柱子分别代表的是业主方、设计方和施工方,大石头是指大坝是土石结构。</p> <p class="ql-block">工程文化广场上展示的工程车辆,是意大利生产的,这也反映出小浪底水利枢纽的一个特点,那就是小浪底水利枢纽是个融合各国企业先进技术的综合产物。小浪底水利枢纽是中国与世界银行合作的国际项目,工程是通过国际上公开招标的形式完成的,所以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工程标准严格,技术先进。</p> <p class="ql-block">汛期来临前,大致每年6月20日至7月10日左右,小浪底水利枢纽就会进行调水调沙,我们这个时间段来是看不到调沙的壮观景象了。</p> <p class="ql-block">从网上下载了几张图片给大家看看这壮观景象</p> <p class="ql-block">这是离得最近的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大坝上小浪底三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城南6公里处的伊阙峡谷间。由于地处都城之南,古代帝王拟己为“真龙天子”,故又称“龙门”。</p> <p class="ql-block">1961年国务院公布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龙门风景名胜区被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龙门桥,龙门桥是龙门石窟的地标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多为皇家贵族所建,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皇家石窟,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p> <p class="ql-block">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因其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在伊阙桥上看石窟</p> <p class="ql-block">关林庙,位于洛阳关林镇,是为埋葬三国名将关羽的首级之地。前为祠庙,后为墓冢,是唯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建筑。</p><p class="ql-block">关羽在我国,是唯一一位儒、道、释三教并尊的人物。其生前为蜀国大将,一生以忠义,勇猛见称。</p><p class="ql-block">据说关羽兵败麦城,途中被吴国将领马忠擒获,惨遭斩首,身首异处。在其死后,首级被孙权送与曹操,曹操因敬佩关羽而将其以诸候之礼下葬,即“关林”。而身躯则是被孙权葬在了当阳,即“关陵”。在中国古代,帝王之墓方称之为陵;王侯之墓称之为冢;圣人之墓则称之为林。故而林比陵在某种意义上,级别更高。在中国上下几千年来,在身后墓葬能以林字相称的只有文圣人孔子,其墓则位于山东曲阜的孔林。</p> <p class="ql-block">到关林庙手机没电了,就没有拍更多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历史非常悠久,是中国第一座官办佛教寺庙、中国第一古刹,被称为“释源”;从建筑维度看,白马寺不仅有传统意义上的红墙绿瓦寺庙建筑,还有东南亚国家援建的异国风情寺庙,金碧辉煌、富丽堂皇,可谓是寺庙“博物馆”,在国内能看到多国风情的寺庙,唯独白马寺一家。</p><p class="ql-block">我们现在看见的这个门,叫做“山门”,“山”是大山的山,因为古代的寺院建筑多是依山傍水,所以称作“山门”。“山门”又叫“三门”,也就是“三解脱门”,分别是“无相解脱”、“空解脱”、“无愿解脱”。这三门分别称为“无相门”、“空门”、“无愿门”。也就是要放下自己。这个“山门”为牌坊式歇山顶,建于明代。1987年翻修的顶部,木质匾额上的“白马寺”三字,是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的。三个门洞,象征着佛教所说的“三解脱门”,佛教称之为涅之门。</p> <p class="ql-block">前后有五座大殿,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缅甸、印度、泰国将本国最有特色的佛教建筑复制在白马寺旁,包括仰光大金塔、印度桑奇大塔、泰式佛堂等。</p> <p class="ql-block">拍两张黑白片也不错</p> <p class="ql-block">晚餐要去真不同饭店用餐,宾馆离用餐饭店不远,宾馆服务人员说,你们出宾馆往丽景门方向去,穿过丽景门不远就是饭店,正好还可以逛一下丽景门,又意外增加了一处景点😂。</p><p class="ql-block">丽景门,是一座重现古都洛阳风貌的城楼,这里也流行着“不到丽景门,枉来洛阳城”的美誉。丽景门作为洛阳古城的标志性地标,被评为洛阳八景之一,有诗“洛阳牡丹甲天下,丽景城楼世无双”为赞。丽景门最早始建于隋代,据《唐两京城坊考》记载,东都皇城西面有两门,南曰丽景门,北曰宣辉门。是洛阳古城的西大门。</p> <p class="ql-block">从丽景门穿过,一脚就踏进了洛阳老街——西大街。是一处集古迹、民俗、餐饮、娱乐、购物、住宿一体的综合景区。</p> <p class="ql-block">我们晚上用餐的饭店—真不同饭店,有句话说不进真不同,未到洛阳城,所以我们今晚来品尝洛阳水席,水席的含义,所谓"水席"有两个含义:一是全部热菜皆有汤-汤汤水水;二是热菜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向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p> <p class="ql-block">牡丹燕菜的故事</p><p class="ql-block">1973年10月14日,周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到洛阳访问,下榻当时的友谊宾馆,中午周总理宴请加拿大客人,上了几道洛阳水席菜,其中就有流传千年的“洛阳燕菜”。厨师们别出心裁的用蛋黄蒸皮精心雕刻了一朵牡丹花放在燕菜上,使其显得雍容华贵,吉祥如意。当周总理看到“洛阳燕菜”,风趣地说:“洛阳牡丹怎么飞到桌子上来了?”在服务员介绍菜名“洛阳燕菜”后,周总理笑着说:“洛阳牡丹甲天下,菜中也能生出牡丹花”。自此,“洛阳燕菜”改名为“牡丹燕菜”。</p><p class="ql-block">这真可谓“菜以花名,菜以花传”。周总理的改菜名,让洛阳水席名声更隆。</p> <p class="ql-block">洛阳燕菜的传说,武则天称帝后,天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有一年秋天,洛阳东关外菜地长出的一超大的萝卜,这萝卜有二三十斤重,老百姓认为这是天降祥瑞,从来没见过这么大个的啊。于是菜农就把这个大萝卜献给了女皇。女皇龙颜大悦,下令御厨将这个大萝卜做成菜品。御厨们绞尽脑汁儿,把萝卜切成细丝儿,经多道加工,并配以山珍海味,精心烹制一道汤羹趁着晚宴献给武则天。武皇品尝几口之后,赞不绝口,因感激当年在感业寺食萝卜救命之恩,即赐名“义菜”,后因汤中萝卜细若银丝,形似燕窝,所以改名为“燕菜”。</p><p class="ql-block">后来“燕菜”从宫廷流入到了民间,由于萝卜这种食材比较常见,于是民间百姓也都开始纷纷制作品尝。于是,“燕菜”在洛阳开始流传开了。因为这道菜起源于洛阳,有明显的地域色彩,所以就被称为“洛阳燕菜”。</p> <p class="ql-block">水席品尝完,洛阳行程也就结束了,夜幕下的丽景门,在流光溢彩、灯火阑珊的氛围衬托下,古城也更显得古香古色,艳丽梦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洛阳行程粗略的给大家分享到这里,我们下一站登封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