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古诗词里有我的寄望</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走进新落成的老年大学校区,我只有一种感觉,恬静而优雅。注目在楼层分布图前,标准教室和功能教室错落有致,卫生、涮洗、饮水甚至课间休息设施很人性化地分布。</p><p class="ql-block"> 顺便探头看了楼下的一间阶梯教室,为里面的设施感到惊讶,如此完善多媒体教学就是正规大学也不过如此。但这个阶梯教室似乎还有会议室的作用,也可以给专题的报告会使用,去过市图书馆听过鹭江讲坛的报告,那里的报告厅有些还没有这个教室庄重和气派。</p><p class="ql-block"> 政府舍得花钱,为老人花钱,于是一种愉悦就升腾了。</p><p class="ql-block"> 出了电梯往自己的教室走去,舒适的温度调节让我忘记了校园外的酷热。走进教室同样让我惊讶的是,教室的实木座椅感觉厚重,黑板和多媒体功能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方便喜欢板书的老师,也方便使用电子屏幕教学的老师,现在老师都在这两种教学的方式间转换。</p><p class="ql-block"> 我报的是周二的古诗词吟诵和鉴赏的班,同样在这间教室周四还报了一个闽南语的初级班,我不必换教室了。</p><p class="ql-block"> 我为啥来老年大学?这其实是在问退休了怎么打发自己的问题,这是所有退休的老人们都要面对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二〇一六从职场退下来时就在考虑这个问题,当时老年大学似乎也曾经进入我的选择,但我最终在二〇一八年选择了去文化馆的“打工者文学创作培训班”的学习,两年后疫情的暴发我们都陷入停滞的状态中去了。</p><p class="ql-block"> 文化馆的文学创作班的开办有年头了,现在似乎停办了。学员中好多成了省市作家协会的成员了,也许还有国家级的吧?我往大了里说,免得自己孤陋寡闻。</p><p class="ql-block"> 选学老年大学古诗词吟诵和鉴赏,加上自己不伦不类的闽南话就加修了闽南语的初级班,这就是我来老年大学的目的,为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还是打发,打发时间,打发自己的无聊,打发自己的孤独,打发自己的空虚,难道就没有其他想法?还是不要掩饰自己的初衷吧。</p><p class="ql-block"> 在自己几年的写作实践中,我发现自己的文学修养太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古诗词,甚至可以说比不过自己的孙儿。在儿孙面前谈到诗词,尤其是古诗词自己会一次次陷入汗颜的尴尬,而涉及古诗词的那些历史却又常常是张冠李戴,没有系统,我发现了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浅尝辄止”。</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十年我们早早就上山下乡去了,而我算是读过初中的“老三届”。那些后面几年的连小学都没有念完就下乡的,如果没有进入学校再学习或是自学提升,那就可想而知了。 </p><p class="ql-block"> 经历那个年代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幸运,在后来的道路上,我们这一代人又开始了学习,再学习,再教育,继续教育。感恩我们大部分的人,没有被时代淘汰,在改革的大潮,在历史的的大变革中,我们这一代人并没有躺平,而是坚强地拼搏为这个国家尽了我们的责任。</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古诗词里有历史,古诗词里有文化。翻开漫长的中国历史,除了史官们编撰的史书外,诗词其实就是这个文明古国的精神写照。从古老《诗经》里面的“风、雅、颂。”到屈原的《离骚》,千百年来我们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如汉代的司马相如,魏晋时期的曹操、曹植以及建安七子,盛唐时的李白、王维、高适、杜甫、王之涣,宋代的王安石、苏轼、辛弃疾等等,他们都是中国古代诗词的巅峰人物,虽然元明清后戏曲小说开始登上文化的舞台,但诗词的地位始终占据着中国古老文化的中心地位,以至于到了今天,我们仍在追求诗词的現代创作和突破以适应新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 学习古诗词其实就是一次系统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再教育,是一次了解我们精神文化的再认识,是寻根问祖的沉重思考,同时也是我们坚守和创新的探寻之路。</p><p class="ql-block"> 距今一百八十一年前,我们被大英帝国逼迫签下《南京条约》起,中华民族进入了被西方列强欺辱和压迫的日子。我们的文化被诟病,我们的文明被撕裂,我们的农家乐被西方的科学技术砸得七零八落,我们从世界的中心掉落到世界的边缘,我们的民族自信被摧残的苟延残喘,我们经历了洋务运动,幻想以“师夷长技以制夷”,幻想以君主立宪制来改造中国的戊戌变法都失败了。</p><p class="ql-block"> 到辛亥革命的共和制建立,但始终没有解决天下为公的问题。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这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这七十多年的砥砺前行,无不是刻在我们这一代人心里永恒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欢呼用不到一百多年的时间,实现了经济实力的涅槃重生,实现了军事能力的脱胎换骨,我们可以对那些曾经欺辱我们的国家说:“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说话。”</p><p class="ql-block"> 是啊,我们是强大了,我们是崛起了,可我的内心却总有一种暗暗的隐忧。我们的强大似乎建立在适应西方规则的基础上,而直到今天世界还是以西方的规则在运行,他们以自己的文化和意识来对照其他的文化和意识,甚至是采取各种手段来分化和瓦解以建立适应他们标准的社会体系,他们不愿看到多种文化的存在,多种文明的存在,他们害怕我们再一次回到大唐盛世。</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九年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实践,我们建立了适应西方的教育体系,我们培养着适应这个世界的通才,我们以我们兼容世界宽阔胸怀的文化去与西方主导了几百年这个的世界进行往来。而我们总是被诟病,一百多年的落后和欺侮,我们陷入了一种迷茫和相互撕裂的状态,无所适从的精致的利己主义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在高远的目标面前喊着口号而实际做着自己的精算,物质的巨大丰富并没有为我们带来精神的富足和自信。</p><p class="ql-block"> 试曾想过,盛唐时期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是何等的激动人心,大中国的民族认同是何等自豪。今天翻开我们的历史,读诵着古人的诗词,了解我们的历史,了解我们的文化,了解我们的民族气节,从我们曾经的辉煌,来认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我们在物质世界的进步让世人感到了我们的强大,但我们的精神世界却很少能拿出可以超越古人的精神食粮了。</p><p class="ql-block"> 那些空泛的高远向我们召唤,可是我够不着,一些人假装够着了,可是底气不足而常常自取其辱。而现实中的很多人根本就不想去攀爬,这种颓废的精神面貌需要我们去正视,如果我们的大中华没有一个统一的意志,没有一个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心,没有对自己文明历史的正确思考,我们失去的汉唐盛世时的自信心何时才会回来。</p><p class="ql-block"> 民族的自信心是文化和精神方面最为重要的标准。在多种文化,多种宗教,多种意识激烈碰撞的今天,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怎样坚守和创新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文明,我们的中华意识,在今天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于是我们从诗词开始,从古诗词开始,展开我们对历史的追忆,展开我们对现今的思考,展开我们飞翔的翅膀,在诗词的读诵里,在诗词的咏诵里寻找我们自己。</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还是用王安石的《元日》结束本文。</p><p class="ql-block">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p><p class="ql-block"> 千门万户憧憧日,总把新桃换旧符。</p><p class="ql-block"> 明天会更加美好的,因为我们这个民族从来没有倒下。</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