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年6月18日我们马赛之旅结束了,今天要坐火车去80多公里外的阿维尼翁。早晨起来,将这间由"恨"到爱的民宿干干净净地交还给房东,拿起行李下楼即到了82s公交车站。事先做的功课让我们从租住屋坐车去火车站变得十分的方便和省力!然而,马赛火车站的另一面还是让我们心里很不舒服,由于铁路工会的罢工,站内的卫生实在让人堪忧。</p> <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要离开海边,走向内陆了。沿途土地富饶,田野平整,被树木一块块地隔开,种植着各种农作物,有葡萄苹果之类,棕黄色的农舍星罗棋布…虽然我的美篇题目早早的就标上了普罗旺斯,其实只有今天才开始看到了美丽安宁的普罗旺斯田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火车上…大约1个小时20来分钟,我们抵达了阿维尼翁中央车站,记住:不是那个离市中心有点远的高铁站。</p> <p class="ql-block">由于阿维尼翁的火车站也是在修,所以我们是从边上辟出的小径出的站,眼前高大的城墙让我们一时没搞明白哪个方向是城内😇其实我们的酒店布里斯托Bristol就在正对着共和门的让-若雷林荫道上(Cours Jean-Jaurès),五分钟路的事。酒店挂着四颗星,不过这里的四星和国内的概念不大一样。</p> <p class="ql-block">酒店装饰十分复古,如同不到3点坚决不让办理入住一样,透着生硬的古板,不过客房还是不错的,面积也不小,房价125欧/晚。我们只好先到街上随意转了转,去扫了一眼离着酒店最近的圣马蒂亚尔神庙(Temple Saint Martial)。</p> <p class="ql-block">这里曾是贞德王后的宫殿:1348年在这里签署了将阿维尼翁出售给教廷克莱门特六世的协议;1363年厄本五世(Urboin V)又将其出售给了克吕尼本笃会;1373年红衣主教皮埃尔-德-奥罗斯在此创建了一所名为圣-马蒂亚尔的修道院。直到1791年法国大革命,阿维尼翁才又重新回归法国,十九世纪这里成为该市第一座博物馆的所在地,而建于1383年至1388年间的教堂则曾是师范学院(Ecole normale d'instituteurs)的所在地,教堂拥有华丽的唱诗班,内有拉格朗日红衣主教的纪念墓和厄本五世的墓碑。</p> <p class="ql-block">入口处残留的拱廊侧面镶嵌着小石片,上面写着:阿维尼翁-教皇之城,位于罗马至孔波斯特莱之间的十字路口-零公里起点。</p> <p class="ql-block">等三点办完入住后,我们再次走上大街,宁静乡村小城的气息扑面而来:三三两两的行人,树影婆娑。走到游客中心,买了教皇宫+花园+断桥的联票(13欧/人),顺着主道就看到了市政厅所在的时钟广场(Place de L'Horloge)。</p> <p class="ql-block">时钟广场上的市政厅是围绕十四世纪雅克马尔塔而建的十九世纪建筑,规规矩矩没啥亮点,但不知何故我俩竟然都没给这座钟塔来张正面照🤔边上则是阿维尼翁大歌剧院,两侧是戏剧大师莫里哀和皮埃尔·高乃依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阿维尼翁,也有叫阿维农的,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我也只在旅游书上见过。在此之前从没想到今天会来到这里,先生将功劳归于我了😊</p><p class="ql-block">整个城市都是在高大城墙包围之中,建于十四世纪,由大块方石砌成,厚实坚固,共有14个城门口,绕城墙徒步走一圈4.5公里之长,是仅次于长城的第二长的连续城墙。</p> <p class="ql-block">教皇宫(Palace of the Popes)是欧洲最大的哥特式宫殿,是十四世纪教皇们的居所,由教皇本尼迪克特十二世(Bene-dict XII)和教皇克莱门特六世(Clement VI)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建造而成。</p> <p class="ql-block">史书上的“阿维农之囚”,这是指1309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迫使克莱蒙特五世教皇从罗马迁居到阿维尼翁,前后达68年,直至1377年才迁回罗马。期间曾有九任教皇在此居住办公,他们全都是法国人。</p> <p class="ql-block">在此居住的9名教皇中,有7位属于正统教皇和2名则是对立教皇,时间较晚的本尼迪克特十三世于1403年逃亡。阿维尼翁的教皇更多是因其不甚光彩的一面而为人所知:克莱蒙特五世吃了一颗据说有强大功能的绿宝石,因为消化不良不治而亡;克莱蒙特六世则认为对上帝表示崇拜的最好方法就是过奢华的生活;彼得拉克在法庭中被"宇宙的污秽"击倒;1367年,厄本五世试图将元老院搬回罗马,1377年这次尝试成了永久的迁移。</p><p class="ql-block">大家看照片中最右边站着的教皇,手中是不是拿着一颗"大宝石"😜左侧墙面上平躺着的就是本尼迪克特十二世的石棺。</p> <p class="ql-block">作为当年罗马天主教世界的中心,它的拥有者将原本朴素的主教管辖建筑变成了奢华的宫殿。虽然不能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相比,但也气势不凡,整个建筑用石头建成,高大挺拔。今天的教皇宫就是个空壳,大多厅堂只剩下赤裸的墙壁,内部的陈设基本上都在法国大革命时期被毁。不过,游人可以借助提供的平板看到3D复原的历史场景。</p> <p class="ql-block">这里原本是接见大厅(Great Audience Hall),中间原本雕刻着动物图案的5根巨柱,现如今由方形木墩表示着。我们去过梵蒂冈,阿维尼翁的教皇宫哪怕那些珍宝不被毁坏,也是无法与之相比的。或许这正是因为它只是罗马教廷临时外移的过渡地?</p> <p class="ql-block">十四世纪的壁画和陶瓷瓷砖装饰着克莱蒙特六世的书房,使之成为宫殿中最耐看的房间,称之为"牡鹿室"-Stag Room。</p> <p class="ql-block">皇宫的内花园我们也去走了走。身处要塞式的宫殿,经历着十四世纪动荡的宗教生涯,那些教皇们倒是能够在此寻得片刻的安宁和轻松。我们因对历史和宗教背景的隔膜,更多地只是观赏建筑的本身。此地的风景毕竟有点单薄,人文更为宽广。</p> <p class="ql-block">要结束皇宫参观时,看到大庭院里已摆满了阶梯椅座,舞台也搭起来了,这里是七月即将开场的阿维尼翁戏剧节主会场,可惜我们来早了。因为这个戏剧节和普罗旺斯的薰衣草,便有了“法国七月的首都不在巴黎,而在阿维尼翁”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借两张照片,目睹一下戏剧节的盛况。</p> <p class="ql-block">阿维尼翁另一处重要景点是断桥,也叫贝内泽桥(St.Benezes Bridge),半跨在罗纳河(Rhone)上,传说是贝内泽牧师受神灵启示而建。十二世纪建成初期,通过此桥是可以到达对岸的腓力四世塔,曾是教宗领地与法国本土唯一的通道,全长900米,共20拱。</p> <p class="ql-block">但是罗纳河河水充沛,桥在建成后的几百年里多次遭遇河水泛滥。虽说补修桥梁的工事时有进行,但法国人就是那么任性,在1668年被特大洪水冲毁之后干脆废弃了桥梁,大部分被陆续拆除,愣是将阿维尼翁桥整成为断桥…这仅剩4个拱孔的断桥没了交通功能,但却因“残缺美”,成为了阿维尼翁标志性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桥上现存的建筑只有供奉建桥人圣贝内泽的圣尼古拉斯小礼拜堂。</p> <p class="ql-block">当地有一首著名的儿歌谣《在阿维尼翁桥上》:“在阿维尼翁桥上,人们跳舞,在阿维尼翁桥上,人们围成圆圈跳舞……”眼见为实,桥上已无人跳舞,倒是河中有水滑小皮船穿河而来……</p> <p class="ql-block">漫步教皇宫;跨越阿维尼翁桥;教皇城的阿维尼翁首日游,结尾是在酒店外的林荫道上饱餐了一顿海虹锅和烤大虾。啤酒助力下的微醺状态,我们进入了梦乡。</p> <p class="ql-block">6月19日我们按行程坐火车去了附近的阿尔勒Arles,单程行车时间只需20来分钟,票价是8.7欧/人。阿尔勒火车站前真是非常安静,几乎很难让人想到,这里是一座人文历史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城市。出了车站,我们沿着小路径直前行,就来到了拉马丁广场(PL.Lamartine),梵高曾于1888年在此创作的画作"黄房子"已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毁。再往前就看到了城门和城墙,阿尔勒作为罗马古城,在凯撒时期曾是退休军人的定居城市,被称为高卢人的小罗马。</p> <p class="ql-block">梵高的《黄房子》</p> <p class="ql-block">整个旧城最为壮观的建筑当属古罗马圆形竞技场。虽说现在看到的竞技场只剩双层120个圆形拱门,但当年的规模却是更大,共有3层。</p> <p class="ql-block">我们只买了古罗马竞技场Les Arenes与古代罗马剧场的联票,9欧/人。竞技场外的介绍上有梵高的《阿尔勒竞技场》这幅画,现保存于圣彼得堡的冬宫博物馆(Эрмиташ)-在俄罗斯待了那么多年我竟然不知,惭愧☺️</p> <p class="ql-block">这座竞技场如今依然在使用中,不过举办的不再是野蛮的角斗士表演,而是斗牛。是的,到了普罗旺斯我才知道,原来法国人也玩斗牛。</p> <p class="ql-block">建于公元一世纪末罗马帝国统治时期的竞技场,比我们在罗马看到的古斗兽场还要早100多年!这座可容纳2万人的古建筑,历经沧桑斑驳纵横,却依然雄伟伫立恢弘壮观!每一个拱门都是由多利安式和科林斯式柱子支撑。</p> <p class="ql-block">我们绕着圈地细看,此刻感受到的是竞技场平和安宁,全然没有那份辣眼的血腥和情绪亢奋的人群。历经2000多年的竞技场啊,不愧为是千年罗马帝国的杰作!用巨大的石块做建筑材料,就是有千年雄心的所在。</p> <p class="ql-block">我们爬到竞技场最高处,俯瞰被罗讷河和树林包绕的阿尔勒老城,橘黄色的房顶层层叠叠,教堂的尖顶接着蓝天白云。</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该去另一处-古剧院Theatre Antique,它应该是与我们在希腊、意大利以及巴尔干见过的那种半圆形台阶式坐席的一样……但当时谷歌地图上提示圣特罗菲姆教堂将在12点关门😇于是我们出了竞技场,直奔大教堂。古剧院只是透过铁栏杆遥望了一眼,它的入口是在rue de la Calade大街上。</p> <p class="ql-block">十一世纪修建的圣特罗菲姆教堂(Eglise St.Trophime)在共和广场上,得名于生活在二世纪或三世纪的阿尔勒大主教圣特罗菲姆,教堂融汇了罗马式和哥特式的风格。从四世纪到1790年,阿尔勒都是一个大主教区。教堂正好处在通往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朝拜之路上,由于众多朝圣者前来朝拜而为世人所熟知。如果你是朝圣者,则可在此签到并可获得一个贝壳。</p> <p class="ql-block">它跻身于众多楼房中间,也没有大多数教堂的富丽堂皇,但教堂门楣上和大门左右的雕塑却十分精美。门楣上耶稣基督坐在中间,左手按在圣经上,右手骈指起誓。基督右边是圣约翰的鹰和圣路加的公牛,左边是圣马太的天使和圣马可的狮子,教堂古朴深红色大门两旁,分别列有基督十二门徒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顺着别家团队导游的小白棍看过去,入口上方还真有圣特罗菲姆手持一根螺旋杖的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步入教堂,只见教堂里悬挂的巨幅壁毯画:有众神对圣母的叩拜;有基督出行得到民众的拥戴;有基督的降生得到民众的拜谒;有基督之死引起众人的悲哀。(照片是后两个场景)</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墙上还有诸多油画,正中的祭坛前是怀抱基督的圣母塑像…其内部和其他古老的教堂一样,阴暗古朴。</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还保存了大教皇保罗二世的遗骨,在1978年至2005年期间他担任教皇并于2014年被封为天主教圣人。</p> <p class="ql-block">广场中央高约20米、建于四世纪的罗马方尖碑,因为在修被裹得严严实实。它的北面就是建于1673年的挂着乌克兰国旗的阿尔勒市政厅。</p> <p class="ql-block">各类导览册上都极力推荐的教堂回廊与教堂主体不相通,必须从共和广场上的另一扇门进入,比较容易错过,且需要另买票才能入内参观,票价6欧/人,所以在阿尔勒旅游最省心的还是购买9大景点的联票-16欧(Passport Avan-tage)更合适。持此pass可参观城里的所有博物馆以及阿尔勒六处世界文化遗产:竞技场+古罗马剧院+康斯坦丁公共浴场遗址+古罗马市场地下回廊+古罗马中世纪遗址+圣托菲姆教堂回廊.。</p> <p class="ql-block">圣托菲姆教堂的回廊虽有两层楼,但规模上比不上西班牙葡萄牙修道院里的回廊。</p> <p class="ql-block">它胜在雕刻精美,每根柱子上的雕刻都不一样,精巧纤细,游走在其间便不可思议地有一种回归内心的感受,但或许是中午时分,回廊里的游人三五而已。</p> <p class="ql-block">阿尔勒又叫梵高之城,虽然梵高只在阿尔勒住了一年多。期间他还邀请了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Paul Gauguin)来此共同作画两个月,留下的画作和故事却让阿尔勒至今还沐浴着梵高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看了看指路牌,我们决定探路去卡莱尔咖啡馆-最初梵高就是住在卡莱尔咖啡馆的,后来才租下拉马丁广场2号的黄房子。</p> <p class="ql-block">弗洛姆广场这家普通的咖啡馆现已成了阿尔勒最热门的打卡之地,黄色的墙体上用红色书写着巨大的店名-梵高的咖啡馆。扛着梵高的大名,店里生意兴隆,屋内露天坐满了追寻梵高的游客,虽然大多明白,这只是一间貌似画中的咖啡馆😀但人们依然集聚在此喝着,吃着,拍照…而梵高对日常的独特诠释和画笔下的晚间寂静,无处可寻。</p> <p class="ql-block">现收藏于荷兰克罗勒·穆勒博物馆的《夜间的露天咖啡座》是梵高描绘了阿尔勒一家咖啡馆的室外景色,室内黄色灯光洒在屋外广场上,群星在深蓝色的夜空中闪烁,画面色彩明丽,气氛温馨。梵高自己说:“我画了一家咖啡馆的外景,有被蓝色夜空中的一盏大煤气灯照亮的一个平台,与一角闪耀着星星的蓝天。我时常想,夜间要比白天更加有生气,颜色更加丰富。”</p> <p class="ql-block">梵高咖啡馆旁边,矗立着一座雕像,头戴帽子,望着远方,很多游客会以为这是梵高的雕像。其实不然,他是"普罗旺斯的灵魂",普罗旺斯人的骄傲-190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Frédéric Mistral)。1859年他历时八年创作完成了普罗旺斯语的诗作《米赫伊》(Mireille),随后诗人又将诺贝尔奖金全部捐出建造了阿拉坦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阿尔勒,这个被时间静静浸染的小城,时光在此仿佛停滞。古老的石板路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温暖的光泽。漫步在街头巷尾,感受到的是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的厚重。可我们走的太随意太匆忙,打卡很不到位,现在想起来直后悔,应该在阿尔勒多停留一天!</p> <p class="ql-block">6月20日打开游客中心给的阿维尼翁周边游览地图,我们决定乘大巴去计划之外的圣雷米小镇St-Remy,长途公交站就在火车站旁,离酒店很近,往返车票4.2欧/人。大巴穿行在乡间,沿途田园是葡萄园和田野,农舍都是别墅一样的单独住宅,绿树成荫,普罗旺斯的乡下真是很美。</p> <p class="ql-block">圣雷米几个世纪以来,在两件事上名扬在外。一件是:1889年5月梵高自愿住进了该镇郊外山麓的一家精神病院接受治疗。这里带给他的安全感让他进入了创作的高峰期,在此期间他共创作了100多幅油画和150多幅素描,其中包括《鸢尾花》《星夜》《麦田的收割者》等名作。</p> <p class="ql-block">大巴到了圣雷米后,需要徒步20来分钟方可抵达这家与莫索尔圣保罗修道院(Monastere St-Paul de Mausole)为邻的医院。</p> <p class="ql-block">在通往修道院的步行小径上,沿途竖有不少绘画标牌,那些都是梵高当年架起画架进行创作的地点。</p> <p class="ql-block">等走到梵高当年创作《橄榄树》这幅画作的实景地时,圣保罗修道院也就到了。</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也就是精神病院不大,朴实无华,不在路边,掩盖在一片树木之中。入内参观需要买票,7欧/人。</p> <p class="ql-block">院内有罗马式样的教堂,一楼外面有一个回廊,中间是内庭花园,十分精美,宁静悠闲。在这里梵高拥有自己的创作室,深受爱戴,是唯一被允许自由进出医院的病患。</p> <p class="ql-block">回廊的二楼如今改建成展示厅,用以讲述十九世纪精神病院的历史,同时再现了梵高当年居住的病室。房间非常之小,除了一个小床,一张小桌,一个破旧的沙发椅之外别无它物,极尽简陋之至。隔壁房间中间有两个铁质浴缸,梵高发病时就泡在冷水里。</p> <p class="ql-block">走在梵高疗养的圣雷米精神病院内,心中始终有一份沉重和压抑-梵高到底是天才还是疯子?住在这间灰突突的古旧建筑里,他别无旁人地度过了日日夜夜……周边的自然全都是他创作的源泉,他用色随意与笔触中常见的狂野,魔力般地吸引着看客的心。</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段让人心感郁闷的小旅程…我们随即下楼来到了后花园。谁想,园里的薰衣草已开……</p> <p class="ql-block">走到小花园的另一头,抬头一望:这不是假装的"塞南克"吗?暗自窃喜,赶紧拍照,结束了修道院的参观。</p><p class="ql-block">现在想来,或许当时潜意识在提示我们:昨天的阿尔勒游览太粗略,所以补上了位于圣雷米的圣保罗修道院Saint Paul Monastery?</p> <p class="ql-block">走出修道院想再去看看离着不远的格拉纳姆Glanum,它是一处古罗马时代的城镇遗址,法国邮政还颁发过邮票。</p> <p class="ql-block">格拉纳姆凯旋门和尤利亚家族陵墓,这两座古迹昔日是格拉纳姆的入口处。我们只是在此拍了张照片,没有入内参观。始于二十世纪初期对此遗址进行的挖掘工作一直持续到今天,当日看到许多小学生到这里校外活动。</p> <p class="ql-block">再步行约20分钟我们回到了圣雷米老城区。小镇也很美啊,到处都是林荫道和喷泉。在狭窄的街道巷子里美食餐厅一家连着一家,可我们不敢坐下来,上菜太慢。</p> <p class="ql-block">镇子里的房舍都有不短的历史,斑驳的石头墙壁和攀爬的绿色植物,四处开放的鲜花,织成了一幅美丽的法国乡村画卷。目前为止,我们去过的法国小镇还没有不好的。</p> <p class="ql-block">走着看着,在风貌古朴、历史悠久的城中心竟然无意间看到了预言家诺查丹玛斯(Nostradamus)出生的宅子,但不能入内参观。</p><p class="ql-block">这就是圣雷米第二件扬名在外的事!</p> <p class="ql-block">6月21日,我们将行程中机动的一天留给当地欧法旅行社的一日游,线路是:瓦伦索勒薰衣草+凡尔登大峡谷和圣十字湖+陶瓷小镇,阿维尼翁来回,旅游票是在携程网上提前三天买的,780元/人。其实在做攻略时,我特别想借着旅行社的车去探访吕贝龙(Luberon)区域的美丽村庄,如戈尔德Gordes-国人俗称的石头城;梅纳(Menerbes)-国人口中的梅村;还有博尼约(Bonnieux);拉科斯特(Lacoste)以及阿普特(Apt),可在薰衣草季走这条线的游客少不成团,我们只好看薰衣草了。没事,既然赶上了,那就来一次薰衣草巡游吧。</p> <p class="ql-block">导游兼司机虽说姓老,却是位年轻小伙,北京人,最先到酒店接上我俩,然后再去各家宾馆接其他的人。最后一位女士竟是住在郊外的一个小庄园,那里只有四间客房,完全是家庭式的庄园生活,豪华又简朴,让人开了眼界。就这样,一辆奔驰车,满满当当地加上老导一共9人,向瓦伦索勒大田开去。</p> <p class="ql-block">早晨出门时,阿维尼翁天气阴沉,我们都备上了雨具。出城后一路看风云变幻,高高低低起伏跌宕的高速公路上,景观超好,车也不多,不管是开车的还是坐车的,都如行在画卷中。</p> <p class="ql-block">当到达瓦伦索勒Valensole时,太阳已经从云层中渐渐地露出脸,那一望无际的薰衣草田,还有黄色的不死草花田让车里的我们都兴奋了起来。老导说:别急啊,这片开的还不够,往里开开有更好的。果不然,再开过一段路,老导将车停了下来,胸有成竹地说:到了!</p> <p class="ql-block">天哪!左边正是一大片盛开的薰衣草花地。大家梦想中的那种,无边无垠伸向天际……一车人蜂拥着下车,扑向花田。</p> <p class="ql-block">一垄一垄的薰衣草就像留着蓬松发型的巨大的蓝紫色的刺猬,薰衣草的拉丁文名为“Lavare”,意思是“清洗”。普罗旺斯人用薰衣草治病、做香水、清洁、烹饪。在普罗旺斯的多种香草植物里,如罗勒草、百里香、迷迭香中,薰衣草是最重要的。</p> <p class="ql-block">在普罗旺斯的夏天,最美的色彩当然是薰衣草的紫色。在海拔七百米的瓦伦索勒高原上,有着整个普罗旺斯最大的薰衣草花田。</p> <p class="ql-block">说实话,薰衣草单独一棵拿出来看并不美丽,长相很平凡的一种“草”,但是一望无际的熏衣草田,那一眼望不到边的紫色,才是令人震撼!</p> <p class="ql-block">好在6月中旬的气温还没高到40℃;好在薰衣草怒放的时节还为时尚早,花田里没有游客汹涌,我们可以尽情地嗨尽情地拍!漫步在花田里,我越走越远,将自己完全融入了那片紫色的花海。我们误撞上的薰衣草季传递出的是如此的芬芳和幽香!</p> <p class="ql-block">依依不舍将腿从薰衣草大田拔出😜</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的车又穿越到一大片鼠尾草前:田野上那片粉紫色的海洋啊,有着远胜薰衣草的妩媚。</p> <p class="ql-block">花朵在微风中摇曳生姿,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原来鼠尾草竟然如此的迷人!</p> <p class="ql-block">中午时分我们赶到了欧洲最大的峡谷凡尔登(Gorges du Verdon)和南法著名的“天使之泪”圣十字湖(Lac de St-Croix)。没有公交可直达这里面,它们隐藏在丛山峻岭中,山路弯弯,绿植重重,难以寻觅。</p> <p class="ql-block">这条长约25公里、最深处可达700米的大峡谷,历经了数百万年的河流侵蚀,其形成的壮丽景致及两侧的峭壁间流淌着的翡翠色河水,让人叹为观止,无需任何人工调色,是真正的写实。</p> <p class="ql-block">领略这如诗如画的景色,当属踩着脚踏船,穿行于峡谷之中(20欧/船/4-5人)。湖水清澈见底,岩壁高耸如云,世外桃源一般。</p> <p class="ql-block">租了一个小时的脚踏船,非常开心地泛舟湖上。我们的船从圣十字湖的Galetas桥下穿过,向东从宽阔的湖面进入狭窄的山谷水道。水上到处都是划船的游客,两边陡峭的山岩气势恢宏。</p> <p class="ql-block">等老导说的mini瀑布出现时,我们掉头往码头赶。抬头仰望峡谷大桥(Pont de l'Artuby)我在寻找先生呢😊或许此刻他正站在桥上,看这颗遗落在人间的"天使之泪"宛如一枚碧绿的圣十字-卧躺在凡尔登峡谷中…,结果没有。</p> <p class="ql-block">借图一用,看看是不是呈十字</p> <p class="ql-block">离开大峡谷我们前往穆思捷-圣玛丽(Moustiers-Sainte-Marie),这是一个拥有法国最美乡村称号的山镇,以出产陶瓷著称。</p> <p class="ql-block">常住小镇的只有700多人。由于当地有白色石灰岩,镇民们靠山吃山,建立了20多个陶瓷艺术品制作间。听老导说,这些小门店陶器上的绘图大多有世代传承的意思,所以游客在里面不能拍照,且价格不菲。我们本就无意采购陶瓷制品,所以就用相机扫了扫街。</p> <p class="ql-block">抬头看:村庄上方悬挂着一条227米长的铁索链,上面有一颗闪亮的星,距离地面数十米。据说是布拉卡骑士在十字军东征安全归来后,为表感激而挂上去的。我的问题是,这颗被称为“普罗旺斯之星”到底是怎么挂上去的?</p> <p class="ql-block">陶瓷小镇既有山也有水,非常灵气,一道泉水从镇中心流过。波伏瓦圣母院耸立在村子的上方,普罗旺斯星星的下方。登顶大约需要30分钟,我们决定上去看看,想着离那颗星更近了,说不定能看明白点啥的。</p> <p class="ql-block">是不是看着有点疲惫?的确,这天是我们南法旅游感觉最热最渴的一天,虽然在薰衣草大田没遭罪😜</p> <p class="ql-block">一条陡峭的小径沿着瀑布向教堂延伸,用河卵石铺设的台阶,经过人们千年的踩踏变得特别的滑溜,走起来并不轻松。</p> <p class="ql-block">此刻乌云也不见了,气温也跟着向上攀升,虽然吃着刚买的薰衣草🍦还是汗流满面…但我们依然奋力而上。</p> <p class="ql-block">这座十四世纪的教堂像老鹰巢穴般紧贴在悬崖峭壁上,经过线路上的14个十字路口我们来到了顶端。</p> <p class="ql-block">站到最高处的观景台,回头望去,脚下是整片红色的屋顶。此刻方能看清,依山而建的穆斯捷·圣玛丽确实是处于峭壁的凹陷处。</p> <p class="ql-block">眺望远方,刚才的圣十字湖竟然也在视线之内。</p> <p class="ql-block">这里看似离那颗星星近了许多,晃着脑袋,来回查看横跨两座山峰将两个山顶连接在一起的那条铁链,我依然百思不解…</p> <p class="ql-block">这座小教堂最初被称为恩特雷罗切斯圣母院(Notre-Dame d'Entre-Roches),最早可追溯到九世纪。</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罗马式中殿可能可以追溯到十一世纪。最后两廊和唱诗班为哥特式风格,可追溯到十六世纪,精雕细刻的木质大门和铺着琉璃瓦的门廊也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边上有块木牌,上面写着:小教堂从十一世纪起就声名远播,主要是因为圣母玛利亚在这里创造了许多奇迹。十六世纪甚至有将死产的婴儿带到这里,片刻间复活😱而这复活过来的瞬间足够让他们接受洗礼,灵魂得到拯救。然后,他们再被虔诚地埋葬在墓地里。这种做法被称为 "养儿育女",而因这一奇迹而被认可的小教堂则被称为 "喘息小教堂"。波伏瓦圣母院是普罗旺斯最重要的圣母院。</p><p class="ql-block">有点太邪乎了,信不信由你。</p> <p class="ql-block">离开圣母院我们下山来到平地,小镇虽不大,但每个地方都让人流连忘返,古老的小桥,通幽的小径,迷你的广场,先生说:今天一日游的活动中,这个地方是最让我觉得满足的。</p><p class="ql-block">世界各国都在建设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但有颜值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有趣的灵魂”。法国政府十分重视对小镇自然景观、历史建筑的保护,尤其是针对历史悠久的建筑进行“活态保护”,所以小镇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和文化品味才是小镇最美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回到了阿维尼翁酒店,因为明天又要启程去下一个城市,所以我们晚上还是决定再上街去逛逛。谁想,一出酒店,立马就被不断涌入阿城的人潮给怔住了,什么情况?马路上方拉着的横幅告诉我们:没赶上戏剧节,却赶上了重金属音乐😄</p> <p class="ql-block">虽在阿维尼翁停留了四天,可只有第一天我们是用心地走看了当地最著名的景点,其他都是晚间散步走到哪看到哪。尤其是围绕着教皇宫后面无意间来到的岩石公园,可是让我们高瞻远瞩,弥补了没去阿维尼翁新城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断桥对面的腓力四世塔和不远处的圣安德烈要塞,这是当时法国与神圣罗马帝国的边界。美男子腓力四世修建这个防御工事可是没有敷衍了事,仅城墙就有2米之厚,从法师塔至双子塔!</p> <p class="ql-block">如有朋友再去阿维尼翁,一定不要错过公园下方那个渡船口,这里有免费的渡船可以抵达对岸的绿地公园。站在河对岸遥看老城和已剩四孔的断桥,视野更佳。</p> <p class="ql-block">从不被众人所发现的角度,去品味这座短暂的梵蒂冈还是挺有意思的。</p> <p class="ql-block">圣皮埃尔教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六世纪,据说当时阿维尼翁的第一批主教们都在这里办公,包括圣阿格里科尔(Saint Agricol)。这座教堂曾多次被毁,1358年在红衣主教德普雷斯的慷慨捐助下得以重建,并被改建为学院式教堂。钟楼始建于1495年,而外墙则始建于1511至1524年间,装饰华丽,点缀着曼纳主义风格的改建。</p> <p class="ql-block">木门是普罗旺斯文艺复兴艺术的典范,由Antoine Volard于1551年雕刻而成。</p><p class="ql-block">看说明:内部有许多重要的艺术品,包括英伯特-博阿松(Imbert Boachon)于1524年雕刻的精美祭坛画。镀金木质唱诗班由 F. de Royers de la Valfenière于1659年设计,为这座哥特式建筑增添了巴洛克气息。可惜我们到时,教堂已经关门谢客。</p> <p class="ql-block">从另一个角度看教皇宫边上的圣母院和皇家mini葡萄园,那座钟楼是不是市政厅那边的?总有走不到看不见的景点…阿维尼翁,我们还会再约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