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秦诏版”

朱承俭

<p class="ql-block">喜欢“秦篆”的书家都绕不开“诏版”历代篆书名家都临过,都是在“诏版”基字上加上自己的风格使之更有时代特色和个性气质,灵动奔放多彩多姿。</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也临了一小篇,我倒想使之靠近“峄山”还原历史真相。</p><p class="ql-block">释文</p><p class="ql-block">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p> <p class="ql-block">以下内容为王博文先生<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甘肃省镇原县博物馆馆长)</span>的研究报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为了巩固统一的国家政权,他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颁布诏令统一度量衡,</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二十六年铜诏版青铜铸造,长10.8厘米,宽6.8厘米,厚0.3厘米,重150克。其上阴刻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p> <p class="ql-block">其上文字5行40字,小篆,字迹清晰,线条纤细,弥足珍贵。诏书中的“二十六年”,即公元前221年,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年,也是颁布统一度量衡诏令之年。“黔首”是当年始皇对百姓的称呼,始皇迷信“终始五德”之说,以为秦得水德,以黑为上,百姓要用黑布包头,称作“黔首”。“立号为皇帝”,是始皇认为自己统一天下,功过于“三皇五帝”,王的称号已不能显示他至高无上的权势地位,因此更改名号,把古代传说中神和人最尊贵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号称“皇帝”。规定皇帝按照世代排列,第一代称始皇帝,后世以二世、三世计,传之无穷。当时在统一六国之前各国只有王,没有称“皇帝”的。“状”即丞相隗状,生卒不详,一称隗林,战国末期楚国人。秦王朝执政时就官至丞相高位。隗林指挥了秦王陵的修建,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制定了度量衡,统一了全国一尺为23.1厘米、一石为十升、一斤为16两的标准,也在统一文字诸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绾”即丞相王绾,生卒时间不详,秦国的丞相。王绾是秦国四朝元老,即秦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始皇(秦王国与秦帝国两个时代),既能攻城,又能守土,最终做到总揽全局的丞相,统一度量衡,真可谓能臣。在秦国统一中国之后,王绾主张将秦始皇的儿子、宗族还有功臣们封到燕、齐、楚等国的偏远地方,让他们镇守各地,以保持国家的稳定。但是李斯以周室分封诸侯的说法来混淆概念,说那样国家就会像东周时期一样混乱。而主张地方郡县,中央集权,即由中央直接任命、罢免各地方的官员。结果秦始皇就采用了李斯的意见,实行了郡县制。《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是李斯,推测王绾此时已不再任职丞相,其去世很可能也在始皇三十四年前后。“法度量则”是指法律、度量等制度。诏文的大意是:秦王政二十六年,秦始皇兼并了各国诸侯,统一了天下,百姓安居乐业,于是立称号为皇帝,并下诏书给丞相隗状、王绾,把全国不统一而混乱不清的法律、度量和各种制度都明确统一起来。这一诏书,以皇帝的身份要求全国推行统一度量衡制度。当时秦朝刚刚吞并六国,秦始皇就把此事提上议事日程,足见他的重视程度。</p> <p class="ql-block">诏版,当时是钉在官定的木容器上或嵌在其它铁量、衡器上,以避免字体锈蚀。诏版上有四钉孔,两孔已残。据记载,秦始皇当时还用大字铜范铸造高约30cm,宽约65cm的诏书,并不是嵌在度量衡上的,而是悬之国门或布之郡县,作为始皇颁发的布告全国的诏书,这种大字诏版称金版(即国之典策)。目前我国出土的刻有秦始皇诏文遗物有斗,权、尺等,质地有铜、铁、竹木、陶石质等。根据器量权尺形状的大小,铭刻秦始皇诏书有长方形、条形、筒形、蛋形等,这些器物不仅数量多而且分布也广,而象这样把诏书铸成诏版的形式在全国极为稀少。</p> <p class="ql-block">罢其不与秦文合者”,以秦书为主体,变大篆为小篆标准文字,通用于公文法令,淘汰了通行于其他地区的异体字,同时规定行文时字要从右往左书写。相传最初的“秦始皇诏铭”为李斯所书,但当时全国有数不清的权量,上面的铭文不可能均出自一人之手。现今,考古学已经通过流传至今的实物证实秦诏版诏铭是出自众多工匠之手,风格颇不一致,字迹不是当时统一的文字标准秦小篆,与《泰山石刻》相反,秦诏铭文中虽然也有严肃、工整的,但大多数纵有行,横无格,字体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生动自然。更有率意者,出于工匠手中,或缺笔少画,或任意简化,虽不合法度,却给人们以天真、稚拙的美感。从中还可窥见六国文字遗迹和隶书的影响,今天看来,具有颇高的艺术价值。所以,我们今天所说的“秦诏版”,不仅仅是“秦始皇诏版”那一块诏版,而是刻有秦廿六年诏铭所有诏版的通称。镇原这枚诏版上的诏文正是秦统一文字的见证,也是统一文字后颁布统一度量衡的通用公文法令,是研究秦代书法的现存实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书家为何喜欢写“诏版”</p><p class="ql-block">《诏版》其与之后的《泰山刻石》《峄山刻石》那种完全成熟的秦代小篆作品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正因为这种“不成熟”,可以使后来的学习者在这种“不成熟”当中去挖掘和提炼有益于自身艺术创作的艺术养分,更加易于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诏文的字体欹正瘦劲,笔画折多转少,结构渐方,疏密率意,跌荡生动,每多奇趣。</p> <p class="ql-block">2023年11月15日整理编辑 朱承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