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应新会籍学生之邀,有幸前往新会甲东村果园采摘新会陈皮原料茶枝柑。</p> <p class="ql-block"> 陈皮,一味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中药,是芸香科橘的成熟果皮干燥陈放三年以上而成,分为“陈皮”、“广陈皮”,南方地区橘皮加工而成的都可称为“陈皮”,而“广陈皮”指茶枝柑和行柑果皮加工而成的。而新会茶枝柑加工而成的又称“新会陈皮”,为陈皮中的上品。</p><p class="ql-block"> 《广东植物志》中述:“茶枝柑,别名大红柑、新会柑,主产新会,果皮晒干即中药陈皮的正品。”</p> <p class="ql-block"> 我们所去的果园位于新会陈皮核心产区——东甲村,这里是著名传统新会柑橘种植基地,以圈枝方式繁苗,在清代,曾被朝廷指定为贡品,世代种植,历史上未有断代,数百年来一直保持纯种至今。果园的果树树龄有8年以上,园主打理得十分细致,亩产鲜果可达7000斤左右。今年市场行情还行,鲜果价25-30元一斤。</p> <p class="ql-block"> 采下鲜果,就在果园开果取皮,我们用传统的手工开果,两刀三片。园主十分熟练,半小时不到就将20多斤鲜果取皮完成。</p> <p class="ql-block"> 园主告诉我们,正常树上摘下的果,开果后果蒂连着果皮,直至晒干后都不会脱落。如果没有果蒂的陈皮,那必定是落果的柑加工的了。</p> <p class="ql-block"> 取皮后果皮三瓣,像盛开的花朵。</p> <p class="ql-block"> 现在也有机器开果,为三刀三片。</p> <p class="ql-block"> 取皮后的果肉酸中带甜,我吃了两个,味道还不错。但由于量太大,当地只能做废物处理。我想,如果有办法把它加工成果汁或果酱,那也是个不错的产业。</p> <p class="ql-block"> 取好的果皮在阴凉通风处晾晒4-5小时,让柑皮重的水分缓慢蒸发的同时有效保留柑皮内的营养物质。</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一段时间的日晒后,柑皮不再那么容易断裂,人工翻皮将柑皮翻开成一片,也就是我们常见的陈皮外形。经过日晒至完全干透后,便可收藏陈化。</p> <p class="ql-block"> 经过几天晾晒的东甲新皮,油包饱满。</p> <p class="ql-block"> 近年,人们开发出陈皮的系列产品,最常见的是将鲜果蒂部开口,取出果肉,再放装入普洱茶,晒干后制成柑普茶,如果用7月(农历)采的青果制作的,就是常见的“小青柑”。因果皮陈化时间不足三年,严格来说不能算陈皮。</p> <p class="ql-block"> 随着陈化时间的推移,陈皮的颜色越来越深,左边那片是10年以上的,右边的是4年左右的皮。</p> <p class="ql-block"> 随着岁月沉淀,陈皮表面色泽变得乌亮,气味甘香醇厚。</p> <p class="ql-block"> 10年以上的陈皮用开水冲泡,汤色黄亮,香气扑鼻。</p> <p class="ql-block"> 中药材讲究产地,而新会陈皮作为地理标志产品更是如此。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新会区各街、镇所产的茶枝柑果皮加工而成的陈皮均为新会陈皮。而会城街道梅江、东甲、西甲、茶坑、天马等5个产区被誉为一线核心产区,这里出产的陈皮最为地道。</p> <p class="ql-block"> 民间有说法,能看见nai(熊字下少一点,说文解字中没这个字,电脑也无法打出,只在《山海经》中出现)子塔的地方产的新会陈皮为正宗。nai子为传说中的一种水怪,三条腿的鳖。该塔位于梁启超故居茶坑村后的nai子山上。</p> <p class="ql-block"> nai子塔虽然建在nai子山山顶,但是nai子山海拔不高,周边均为冲积平原,土地肥沃加上处于入海口交界处,在涨潮的时候海水会淹没较为低洼的地方,咸淡水交融,具有独特的土壤条件。能看到ni子塔而种植茶枝柑的地方,就是常说的新会陈皮五大核心产区。</p><p class="ql-block"> 特有的土壤环境,造就了新会陈皮独特的功效。现代科技研究表明广东新会栽培的陈皮生长土壤环境中的高盐分和耐盐微生物对陈皮中单萜含量合成有显著促进作用。研究发现土壤环境中高浓度的盐分、镁离子、锰离子和钾离子通过促进广陈皮盐胁迫响应基因和萜烯骨架合成酶的表达,提高了广陈皮中的单萜含量。进一步通过宏基因组——代谢组关联分析,获得可促进广陈皮单萜积累的微生物遗传信息。最后,从道地产区的广陈皮根际土壤中分离到耐盐细菌,通过合成微生物菌落验证了道地产区新会富集的耐盐细菌能促进高品质广陈皮单萜的合成与积累。</p> <p class="ql-block"> 茶坑村利用梁启超故居这个文化品牌,结合新会陈皮产品,打造成一文旅、农旅融合的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沿村后石阶而上,半小时左右便可登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nai子</span>山顶,nai子塔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 年),为七层仿楼阁式的砖石塔。</p> <p class="ql-block"> 据说建塔前新会的“文运”不佳,知县周思稷认为是东南方向有所缺陷,把这称作“青龙垂首”,便按照风水学说来补上,商议在山上建塔镇住青龙。不久后,周思稷卸任新会知县,接任的王命璿,就召集黄淳、何上新等缙绅按照田亩的多少收税,由千户张炜监督这件事,造成了共有七级的塔。过了一年后,当地出了十三个举人。癸丑年nai子塔建成后,当地又出了三个进士,从此新会文教事业日渐昌盛。</p> <p class="ql-block"> 登顶远眺,随着社会的发展,高铁站、高速公路、跨江大桥、小鸟天堂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周边的农田,全部种上了茶枝柑。</p> <p class="ql-block"> 虽然只有一天的时间匆匆走马新会,但深入产地、果园,与果农、陈皮商交流,对新会陈皮有了更深的认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