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林画展 2023.11.03-11

李晓林

<p class="ql-block">2023年11月3日我(李晓林)的水墨作品的在北京琉璃𠂆“如意山房”举办。</p> <p class="ql-block">画廊精致典雅。进门处挂着父亲的书法“高洁”。父亲的书法好,胜我许多。朋友说,老爷子的字会压了我的画。老朋友鲁光(报告文化“中国姑娘”的作者)一席话说到我心坎里。他写道:“不然!她的父亲是大将军,有名的书法家。“高洁”两字苍拙有力。我以为是已故的老将军对女儿的深爱和助阵。用父亲的字为自己的展览打头,也体现了女儿对父亲的怀念和厚爱。”我真是这个感觉!鲁光兄知我也。</p> <p class="ql-block">我曾任职于中国国家画院和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与当代国画大师有长期、密切的工作和个人交往。与诸位先生的合影。(由上至下,右侧:李可染,叶浅予,吴作人。左侧:华君武,关山月,何海霞,张仃)。</p> <p class="ql-block">我曾任“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公关部主任,参加了基金会的筹备工作,完成吴先生交代的多项任务。交往中与吴先生和萧先生有了深厚的感情。我保存了他脑血栓后,凢乎是生前最后送人的一副字(见右下角照片),非常珍贵。</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画研究院,我曾组织和参与许多美术交流活动,並开始画国画,得到刘勃舒院长,邓林,龙瑞等一批画家朋友的鼓励和帮助。</p><p class="ql-block">这次画展是向曾经关心我、指导过我的前辈和朋友的一次汇报。</p> <p class="ql-block">开幕式收到“中国国家画院”,“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和“老顽童”等朋友们送的花篮。</p> <p class="ql-block">朋友们陆续来到展馆。他们是:美术评论家孙克,画家邓林,杜大凯,郭石夫,金连经,程振国,李乃宙,刘牧,张进,汪维新,李自强,何山,刘长新等。</p> <p class="ql-block">还有砚雕家吳笠谷及朋友刘京生等。</p> <p class="ql-block">中国国家画院的业务领导卢禹舜,赵卫,于文江,盛鸣也来观看画展。</p> <p class="ql-block">朋友们一起赏画、品茶、聊天,气氛和谐温馨。</p> <p class="ql-block">相互交流</p> <p class="ql-block">清华美院杜大凯教授接受书画频道记者采访时说:晓林的画是从中国传统中走出来的,她对黄宾虹先生学习特别执着。看她的画,有很多黄宾虹的印记,但是也有自己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看展览中的画,一片静谧祥和之气,畅达清脱,有一种超然世象之外的境界,这应是现时的晓林。我喜欢晓林的这个展览。</p> <p class="ql-block">著名美术评论家孙克,画家郭石夫,李乃宙分别接受书画频道记者的采访。</p><p class="ql-block">孙克:她的笔墨有一种秀润,有一种灵动的感觉,女画家的精、气、神在里边。</p><p class="ql-block">郭石夫:她理解了中国的笔墨,也理解了中国山水画中追求的那种空灵的境界。</p><p class="ql-block">李乃宙:她有自己的感觉,而且笔墨在混沌之中是透的,在灵动中见笔,见墨,见形,还見情。这在许多画家中都是掌握难度很大的,而李晓林的山水画笔墨挥洒自如,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她学习前人,又有个人的体会和个性化的彰显,非常好!</p><p class="ql-block">程振国的观后感:晓林大姐近期的作品毫无娇揉造作之弊,真实、真诚、自然、平实、静谧,流露出内心世界深处的高华,其中还深黯传统笔墨之精髓。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以追求其书写性与随意性为最高境界,从中可凸显出中华文化的特殊诗性美,大姐的近作均已诠释了这一宗旨。此次虽然是小规模展览,但足可窥见大姐的真实心声。</p> <p class="ql-block">张进:晓林大姐的画,贵在一个“平”字,平中見真,真中見性,在平實的生活中发散着自己的心性,干净明丽,平淡意远。</p> <p class="ql-block">杜大凯:晓林画如其人,不扭捏,不做作,不浮华,轻松自然,天趣横生,笔迹者心迹也。</p> <p class="ql-block">陈履生:学黄宾虹先生的人很多,但李晓林沉浸在宾虹先生的笔墨中却不拘成法,在似与不似之间,率性勃发。</p> <p class="ql-block">孙克:看晓林的山水,就知道她作画的心情、境界。她追求的是宁静、深邃、广大。</p> <p class="ql-block">张修竹:晓林姐退休后悠然闲适地过着自己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绘画,作为生命一种快乐的寄托,反倒使她更轻松自然,毫不费力地抒写她对山水的感悟,充满一种自由的灵性,“一超直入如来地。”她的山水画更显闲逸空灵、清逸明豁,令人观后快心畅神。这种状态颇具中国传统文人提倡建构的那超然脱世的“心斋”。</p> <p class="ql-block">疫情期间我在家潜心作画,临摹古人手卷。这是临摹沈周长7.8米的手卷“湖山佳趣图”,很受观众喜爱。</p> <p class="ql-block">我初学国画是从学习陈子庒入手(这4张画未展出)。</p> <p class="ql-block">张修竹:晓林姐早期山水受吾蜀中山水画大家陈子庄影响颇深,深得子庄先生山水画艺术清雅旨趣,而又蕴含北方画家雄健的气质。那时她的山水多为丘壑𤨪然的蜀中山水,朴美真淳,精诚的心灵与山水融为一体,从而以率真而频生机趣之笔,从极平凡景色中活脱出山水的生命和性灵。</p> <p class="ql-block">  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和今日头条对此次画展进行了宣传报导。导语:女画家李晓林曾供职于中国画研究院。在中国画研究院这样一个大学堂中,她曾与吴作人,李可染,叶浅予,何海霞等共事,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她的创作或多或少,或隐或显有当代诸家的痕迹。如今她巳年逾七旬,依然笔耕不辍,描绘着心中向往的那份山水天地。</p><p class="ql-block"> 她的作品,丘壑的章法颇具匠心,笔墨运用成熟。山水画创作注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宗旨。画家既要亲近自然,以自然为师,更要格物体物,神与物游,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因此,山水画更追求心灵的写照,心性的抒发。李晓林的山水画就是她多年来行万里路,亲近自然,然后归结于心灵的酝酿培育,成熟于胸,发之于笔墨,证之于高于实景的笔墨意境图像。</p><p class="ql-block"> 观看李晓林的作品,沟壑邃远,布置妥帖,山有径水有源,意境清幽,笔墨清雅。她追求的是:宁静,深邃,广大。</p> <p class="ql-block">看完画展大家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画展期间,退休后一起玩了二十多年的“老顽童”朋友:赵明非、郭珊,秦晞,李卫等陆续来观展。我们国内、外旅游,节日、生日聚会,这使我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心态也极其平和,很益于我静心作画。</p> <p class="ql-block">我的老朋友、报告文学“中国姑娘”的作者鲁光先生参观画展后,题写“心中的山,情里的水。他还送我一本新版“中国姑娘”和新书“比我先走的朋友们”,其中有我熟悉的多位画家,尤其是共事多年,今年故去的刘勃舒院长。</p> <p class="ql-block">这天观展的还有我中学同学、校友和各行各业朋友。独立音乐人靳老师现场吹奏中国传统乐器-尺八,那古朴深邃的音色融入山水画空灵恬静的意境中。</p> <p class="ql-block">此次画展成功举办要特别感谢策划人、好友张进,是他鼓励我并创造条件为我举办了这个画展。我一直认为办画展是劳命伤财的事,要花钱租展馆,请媒体,请大咖站台。而这次画展,我只需提供作品,其它都是他和画廊范书砚费心。我请的嘉宾都是朋友,多是美术界的大咖,但未花一分钱,这是朋友们的深情厚义!谢谢张进和“如意山房”画廊的范书砚女士!谢谢央视书画频道!谢谢观展的朋友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此,我要特别感谢邓林大姐!我们在国家画院共事多年,退休后我们一起出游一同会友。她常对我的画提出中肯的意见。我们有近40年的友情。近几年她身体不太好,今天特来参加我的画展,特别感动!</p><p class="ql-block"> 邓林: 我们最喜欢的是那种恬淡,闲适,自然,在情意平和,心绪悠然的氛围中,感受人生最大的满足与快乐。</p><p class="ql-block"> 仅此,夫复何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后记</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这句话:“人生不是一场竞赛,只追求结果,而是像一次旅游,不在乎终点,更在乎沿途的风景。”我画画就是这样的心态,不追求获奖或多大成就,不在乎卖多少钱,我就喜欢画画时,全神贯注的平静和自我陶醉的快乐。画画对我来说是生活的调味品,而不是必需品。当我要外出旅游或是忙家里的事情时,可以很长时间搁笔不画。但是如果没有更有趣或更重要的事情,我可以每天伏案临摹古画、手卷,读黄宾虹先生的画册。疫情三年多,我在家画了不少画儿。这次展览中许多画都是那时画的。画画使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美好!</p><p class="ql-block"> 回望我的经历和画画有缘分。我父亲是从一个没有文化的放牛娃,经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在革命队伍中努力学习文化,成为一名将军书法家。可能是基因或家庭影响,我自幼喜欢画画,无论在学校,部队还是下农村,我都在宣传组画宣传画,出板报或自己画着玩,一直没有停笔。1985年有幸转业到中国画研究院,接触了许多当代中国画大师:李可染,吴作人,华君武,叶浅予,何海霞,刘勃舒以及外地陆俨少,关山月,黎雄才,亚明,宋文治等众多大家。可染先生曾评点过我的画,何老曾在他家为我作画示范,关老曾到我们家中画画。我和中国画研究院许多画家邓林,龙瑞,龚文桢,赵卫等以及其它美术单位的画家孙克老师,大凯兄,郭石夫,程振国,张修竹等都是好朋友,。我们一起采风一起办过画展。我是在朋友们的支持和帮助下,一路走到今天。谢谢我的美术界朋友!</p><p class="ql-block"> 我年轻当兵时有个口号“小车不倒只管推”。我要继承努力,不辜负朋友们对我的鼓励和支持。加油!</p> <p class="ql-block">翻出几张过去的画稿。1966年在农村四清时画我和农民,1982年画睡觉的小女儿,前几年画我和我的战友。</p> <p class="ql-block">1998年去西藏写生。</p> <p class="ql-block">闲时瞎画,画外孙女豆豆玩耍,还有舞蹈速写。</p> <p class="ql-block">父亲喜爱书画的基因传给了我们的后代。翻出小女儿杨帆八岁画我的画儿,把我画的丑丑的,但很形象,很可爱,我喜欢!</p><p class="ql-block">她以后学了理工,但她的女儿也喜欢画画。我不强求孩子们学什么,干什么。我只希望他们一生平平安安,健康快乐!</p> <p class="ql-block">我的大女儿杨蕾学了和美术相关的专业。1986年我父亲的好友刘文西先生为她(13岁)画像。她的儿子从小喜欢美术,在美国高中毕业时获得学校“视觉艺术奖”。</p> <p class="ql-block">外孙2023年考入美国最好的,位于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的“Parsons”设计学院。祝愿孩子学业有成,事业有成!一生平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