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一位山水画家对头渡风光的爱恋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13年11月李光灿笔</span></p> <p class="ql-block"> 祖国大地,江山多娇!热爱自然、遍游河山、乃国人之梦想、亦我之心愿也。我自接触国画、学习山水画至今,走遍了祖国不少山川名胜;如:青城、峨眉,黄山、华山。也去过世界屋脊的西藏和新疆边陲荒漠的雪山。还登上了孔子晓天下的泰山。我热爱着祖国山河的壮丽巍峨,名山大川的恢弘辽阔。 </p><p class="ql-block"> 然而,不同的人对大自然的认识角度和欣赏习惯的不同,对美的感受也有所偏爱,往往人们对名山大川、著名景点的认知也有所差异。无论他们去过、没有去过,听说、没有听说,只要有人相邀他们都满心欢喜的与之同往。于是在节假日、高速免费时,到此一游之人是趋之若鹜、千里迢迢、接踵而至。他们乐此不疲之于高山峡谷、湖泊、草原畅游打卡,于盛名之下的景点景区游玩一下就深感平生之无憾、有幸于此、不枉此生了。 我却不然,我有我的一套观山阅景的方法和习惯。 重庆就有一处藏于深山中,美如仙境般的风光、名为“头渡”。</p> <p class="ql-block">(美不胜收的头渡风光)</p> <p class="ql-block"> 头渡者,重庆南川区头渡镇也,距重庆120余公里。我是90年代初认识的头渡。那时较为偏僻、落后的小山村,路不好走、交通不便。每天由重庆发往南川的长途汽车也是有限的。当时正逢春节各行业第一次放长假7天,我们单位(重庆建设机床厂)亦如此。这时我们几个喜欢画画的小伙伴就乐坏了,7天休假应有外出写生的计划吧。于是呼朋唤友商量出行路线,有人提意:去黑山,我立刻赞同。其实黑山在哪里我是不知道的,只想着能深入生活到大自然中去写生画画、收集一些素材提高一下画技便可。商量时一大帮人参与,最后就只有我们3个曾在一起学习国画时的谭茂召、何顺利两好友愿去。</p><p class="ql-block"> <b>初识头渡 </b></p><p class="ql-block">翌晨,我们身背画具及生活用品、坐火车前往万盛而来。下车后又沿着一条土公路边走边打听、问黑山怎么样、有吃住吗?回答得都好、有吃住。我们经6小时步行来到了目的地“黑山”深处的茫茫雪山下。</p> <p class="ql-block">(那年冬天的黑山映像)</p> <p class="ql-block">这时才知道吃住都没有。山里由于冷冻大、开旅馆那人到城里去了。我们无助的敲开了几户农家的房门,从房里出来一人。我们忙向他说明了来意、并亮出了身份证,说:我们想在他家借住一宿、还是要给他们费用的。那人说:不行、屋里住不下、没有多余的房间,你们到别家去问问吧,又说冷…,边说边把门关上了。此时的我们在门外的雪风中感到莫大的无助和绝望、正不知如何是好时,门开了、从屋里出来一汉子、说:到我们家去。就这一句话,我们觉得如遇救星,感激涕零的说:谢谢!谢谢你! </p><p class="ql-block"> 此人姓张,一米七的个头,很勤快、又孝顺。一家三口、上有七十多岁身体有病的老母,下有一个不满8岁的儿子,家庭生活说不上好、在村里只是过得去。他们家原来是在山下住,因某种原因就迁移到山上来了。老婆嫌他没本事就离婚跟人走了。以前齐乐融融的家庭,遭此变故后的老张就“疯了”。他见人就打骂,还在冬水田里学解放军的摸爬滚打之后,因受凉严重就得了一场大病。经过一年多的治疗,疯病仅然好了。之后就安于在家种地、侍奉老母、抚养孩子。</p> <p class="ql-block">(老张的家,当年的写生画)</p> <p class="ql-block"> 我们就随他来到他的家里,他的家是一栋土墙房,屋里可以说很一般,除了基本的生活用品外就没有别的什么了。吃饭都是用两张长凳拼起来当饭桌。晚饭后我们就被安排在一个堆柴火的角楼上。这里有一张空着没有用的单人床、灰巴巴的,到处都是蜘蛛网。墙上还有个脸盆大小的一个洞,有几根木条封着,上面又有一些残留的几层塑料破薄膜,风一吹就发出异响。今天我们来了还稍微收拾了一下。我们一看、这个怎么睡呀!一张单人床、铺的是一张破旧的棕垫和一张青篾席。之后又给我们抱来一床像鱼网一样的棉絮,他不好意思的说:几个老师、我们就只有这个了。没办法,如此也得睡呀!于是我们三个就划拳、谁贏了就睡中间。有幸的是、我划赢了,我们三个大小伙子为了御寒就紧紧的挤到一起、合衣而睡。身上盖一张鱼网式的棉絮、打着抖抖就睡了。屋外风大、吹得窗口的塑料薄膜发出难听的怪响。导致屋里屋外形成一派鬼哭狠嚎的混响。一夜难熬的终于等到天亮了。清晨,屋外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真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清冷寂寥的难耐。双手冻得通红的我们只有蜷缩于屋檐下不住的跳动着说:是没办法画画了、是不是另走一处?仅管这么冷、大家写生画画的热情还很高,便问老乡山那边是哪里?得知是南川的小河镇,但很远,要走两天。于是大家都说:走,这里住宿太困难、又冷,可能山那边没这么冷吧?再说沿途遇到好的风景还可以画画。这时大家都冷得不行,都想活动活动便说:那马上就走吧,我们各自拿了点钱给老张、他很厚道的坚决不收,我们就给了他妈妈并说了些谢谢的话。 </p><p class="ql-block"> 上午9点,又一次全步行的翻山越岭。出门时老张很感激我们、顺手在门后边拿了3根竹杖,和几个地瓜给我们、并且一定要送我们翻过大山。我们客气一番后于是老张帮我们背包、我们一起的走了很远的路,我们看走得太远、坚决不要他送了,就此道别。我们拄着竹杖沿着雪山高峰拾级而上。山顶雪厚赢尺,冰天雪地,我们疲惫的迎着割面的雪风穿越了冷千垭口(此山的最高处、海拔2100米左右)。此时我们能感受到当年红军过雪山草地时的英勇顽强的革命意志,与天斗与地斗的大无畏精神,是何等的悲壮。我们深一脚浅一脚无怨无悔的朝着自己心中的梦想、面露悅色的在雪地上行走着,还不实的手捧白雪互相嬉戏。可我们的双脚已磨破,在白色的雪地上早已留下了我们的斑斑血迹、此情此景我等内心实有酸楚与刺痛,而后又各自用手巾简单包扎后继续前行。在这人迹罕至的茫茫雪山中无依无靠的时走时停,时而欣赏山中的雪景、时而四脚并用的在雪坡上艰难爬行。这时我们来到一处空旷的山崖处放眼望去,辽阔苍山、银装素裹、江山如画、景色诱人,真乃一幅天然国画“苍山雪景图”。为此我们眼前一亮、精神为之振奋。再看山下两颗百年大树庇佑着一座四合小院,胜似壮观,真绝妙之点睛笔也,观之令人忘返,久久不舍离去。 </p><p class="ql-block"> 来到庄园外,见景色秀丽诱人、经不住写生欲望的冲动,于是摆开画架,到田边打水时才知道水田的水被冰冻了。这时在我们身边有几个十来岁的小男孩,他们用手中的竹杆撬开冰层为我们取来了洗笔的水。我们面对美不可言的庄园景色呵手提笔就画将起来了,这时听到一位20来岁的姑娘甜美的声音叫我们:老师外面冷,进去“向火”嘛,我们回头一看愣住了、哇:好乖呀!白白的皮肤、1米5几的娇小身材,优雅的形像简直是这冰雪世界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其超凡脱俗的气质令人心旷神怡,她轻浅的笑意、韵味十足,让人回味无穷。我们不解地看着她说:“向火”?几个小男孩也齐声的说:是的“向火”,美女比划着说:就是“烤火”。我们回过神来,笑着说:一会吧,画完了就去。一会我们的毛笔就拖不动了,笔尖也冻结了,洗笔的水也冻了。我忙又拿岀速写本,很快的完成了一幅李家坪的民居素材的小品画。</p> <p class="ql-block">(当年在李家坪画的一幅小画)</p> <p class="ql-block"> 这下不能画了,就收拾东西随着小妹妹和几个小男孩一道来到了屋里,哎呀!好暖和啊!。屋里有三个人坐在火堂边烤火,看到我们进来立刻的就站了起来道:坐坐、坐到向火。我们齐声道:好!好的!你们也坐吧。一个老者拿了3个土碗过来,另一个人就站起来、手拿木勺,从火堂上吊着的“吊子”(带盖的小铁锅)里舀开水给我们喝。并说:喝嘛、喝了热和点。我们接过碗,边喝边看着火堂里的火、红红的腾起一些柴灰,满屋都是。</p> <p class="ql-block">(当年在李光才家烤火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又顺着铁丝往上看,一条长长的细绳子上端挂了许多腊肉、香肠,血豆腐什么的。屋顶也薰得漆黑。 不一会一个大姐就为我们弄了一桌饭菜,请我们上桌吃饭。我们一脸疑惑?你们…?这时一个老者开口便说:你们还没吃饭吧?我们说:还、还没有,这时肚子确实咕咕的叫。我说:你们也还没有吃吧?一起吃吧!一个大姐端着一碗“方竹笋汤”过来说:这啥时候了约、都快到3点了,我们当然是吃了的哟。别客气,是专门为你们弄的,赶快趁热吃吧、一会就冷了。我们还一脸湖疑的坐上桌、唏哩呼噜的就吃起来了,我正吃着想起、便笑着问道:你们怎么知道我们没有吃饭呢?那个大姐说:哦,我看到你们是从山上下来的,那肯定是从黑山翻“冷千垭口”下来的,当然就不可能吃饭了哟。喝点酒吧,暖和暖和,一旁、村东头的李健大哥说,我急忙说:不不不!他已经把酒倒上了。我们就边吃、边喝、边与他们聊开了。我们感觉到、他们这里的人都很好!很客气、又好客!。这时门口挤满了村里的其他人,都往屋里张望。我们就站起来赶紧请他们、都进来吧、外面冷。当时我要抽烟、随时身上都揣着烟的,就赶紧把烟拿出来散发给他们抽起。这时我们一道的茂召就问道:我们来了这么久,饭也吃了还不晓得你们都姓啥呢?那个在门边的大姐抢着说道:我们都姓李,这时李光才老背子向她挥了挥手就说道:我们这个地方的地名叫李家坪、属南川区管…,这里的人都姓李、我呢,叫李光才、他又指到屋里的另一个、他叫李光勇、又指到为我们弄饭的大姐说:她叫李光丽、 刚才领你们进来的那个小妹妹、她叫李光惠,门外的一个人抢着说:我叫李光银,又有人在喊我叫李光……,忽然热闹起来了。这时好友顺利也说话了,他站起来把着我的肩说:他叫李光灿是我们重庆的画家也是你们李家屋里人了哟。突然就安静下来了,老者李光勇就指着我说:你当真叫李光灿?我说:当真!于是我拿出了身份证给他看,他接过去认真看了看说:真的也!这时屋里就欢腾起来了。他们就说起了李家坪的历史及这里的人和事。又介绍说庄园和大门外的山形地貌,风水形胜和两颗大树。说这两颗树是李家先祖亲手栽种的是“金丝楠木”距今已有好几百年了……。 我们在这家的饭还没有吃完、那家又来相请了。山里人家朴实好客、家家酒肉相待。今晚我们又被李光惠她老爹请到他家去了。一桌丰盛的晚宴吸引村里的其他人也端着好菜,方竹笋炒腊肉等,来拼桌一起吃了。</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晚宴成了高潮,今晚灯火辉煌、今晚月明如昼、今晚酒碗相碰、美味相劝。这时有人提意、今天这么高兴,我们是不是请我们村里会唱歌的光惠妹子唱个歌吧!大家说好啊!有人鼓掌、有人吹口哨。我说在这大山深处还藏有一只百灵鸟呀,好呀!那我们就欢迎我们的百灵鸟为我们唱一首吧!她在一片鼓掌声中害羞的捂住脸说:人家还没准备嘛,我们说:不用准备随便的清唱一首,她说:好嘛我就唱一个嘛,唱得不好不要笑话哈,我们说:不会不会你唱得好!她笑了,她说那我唱一首“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要不要得嘛,又是一遍欢呼声。在大家的掌声中她清了清嗓子后,一张口就惊艳了全场。我们静静的听完了她美妙而带有乡土朴素感的歌声,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举杯欢庆。今晚兴高彩烈、新春佳节之际来到大山深处与李姓家族的亲人们共渡“春晚”是何等的高兴!大家就放开了。同饮、同乐、同庆、不亦乐乎。都喝高了,夜宿于此。</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清晨,我们找到老背子李光才说:我们要走了,谢谢你!谢谢大家的热情款待。我们想把这两天的住宿及伙食费交了,他老人家把手一挥道:你说啥子哟,你们能到我们这里来、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我们很高兴。我们这地方偏僻,没有人来过。这时又围了几个人过来,七嘴八舌的说这两天很高兴…。老人家又把手一挥制止了他们,接着说:哪里还要收钱哟!这些人也说:不要钱、收钱好脏人哟!……。 我们3个很为难的商量了会说:那我们给你们一家一幅画吧,虽然它现在不值钱、但是它能表达我们的心意。我们冒着严寒深入到深山雪地来都是为了画画、追求艺术和实现人生目标及人生价值,所以这个画是有价值的。我们画完后分送给每一家作个纪念,并开玩笑的说:你们要把画留好,如果有一天我们中有一个,通过努力出了大名、这个画就真的不一样了……。这时我们收拾好东西就与他们一一告别了。在乡亲们的再三挽留下我们离开了李家坪。我们鞋底有漂亮的李光惠妹妹为我们编制的“草脚马〞防滑垫,在满山大雪的坡地上缓缓下山走得十分的纵容,心里也感到由衷的高兴。 此地是南川、万盛的交界处、是两地共有的大山。我们走了。我们回头看时,村口远远的还有很多人向我们挥手送行,我们也向他们挥手致谢。在全村人的欢送下我们进入了冰冷的山林。有句话说得好“上山脚软、下山脚闪”我们在山里行走了几天泥泞的山路后,终于、非常艰难的于当晚8、9点钟、来到了小河镇(今天的金山镇)。</p> <p class="ql-block">(1992年2月9日画于小河的速写)</p> <p class="ql-block">以上部分图片来原于网上的摄影家朋友的作品,在这里首先要谢谢他们,向他们致敬!</p><p class="ql-block"> 因为我那个时候可能没有照相机,或者是照了、因时间太久远找不到了。用这些图片、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把当时我发现这一美景的经历,以图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分享给更多热爱大自然,崇尚自然美的人们。并不会用于商业,如有朋友不愿意,我向你们致歉,并立即撤销。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