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吃榆钱的记忆

平淡人生(不私聊,不加微)

<p class="ql-block">  六七十年代,我记得儿时村子里的房前屋后,凡是有空地的地方,父辈祖辈喜欢栽树,因为当时农民盖房起屋做家具,都离不开木料,所以村子里,除了低矮的房屋,都是这些树木啦,有句老话说得好“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夏天的时候,整个村子从外观看,根本看不见房子,一片茂密的树林高低错落,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把村子装点成了绿色的乐园,微风一吹,树枝摇曳多姿,发出乎乎的声音,顿时整个村庄凉爽许多,村民们在吃饭的时候,都端着碗坐在树荫下一边吃饭一边吹风,互相拉拉家常里短,交流情感,成为全村靓丽的一道风景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种多的树木中,最多的就数榆树,因为它是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榆钱是榆树的种子,阳春三月,气候咋暖还寒,太阳暖暖地照在故乡的大地上,榆树上的榆钱早早的重重叠叠的挂满枝头,翠绿翠绿的榆钱,像是在枝头上挂满了绿宝石,绿得发亮,又像一个穿着碧绿色裙子的小姑娘,爬在树枝上,调皮的在枝头上摇摇晃晃,漂漂漾漾的样子十分可爱迷人。</p><p class="ql-block"> 榆钱的形状圆圆的,扁扁的,中间包裹着一枚小小的榆树种子,像极了一枚小小的金币,顾名思义它的名字由此被称之为“榆钱”。</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国家物资贫乏的年代,作为农村人的经济更加贫困,农民种地没有化肥,地里庄稼长势不好,产量低,加上那时候家家户户孩子们多,吃不饱饭,穿不暖衣服,是常态,所以那时的农民的希望就是家家有余钱,余粮,能够吃饱穿暖就算过上好日子,也就知足了。</p> <p class="ql-block"> 村子里有一个顺口溜:“阳春三月榆钱鲜,童子携篮摘榆钱”,榆钱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散发在田间地头、羊肠小道,放学的路上,我们闻着榆钱的清香味,就忍不住想爬到树上去摘,榆钱的生长周期很短,最旺盛的只有一周左右,所以村里的小伙伴们每天都盯着它,不由得垂涎欲滴,好不容易捱到了放学回家,小伙伴们都迫不及待的、不约而同的拿着长竹杆,镰刀,提着篮子在村里摘榆钱。</p><p class="ql-block"> 有的用长长的竹竿把树枝钩断,在地上摘、有的爬到树上摘,小伙伴们你掙我抢,看谁摘的最多,我们一只手提起树枝,另一只手从枝头根部捋到枝稍,一捋一把,迫不及待往嘴里塞,嚼一嚼脆脆的,糯糯的,丝丝滑滑的,有点甜甜的,淡淡的清香味,好吃极了,树底下热闹非凡,小伙伴边吃边捋,忙得不可开交,不一会儿工夫,我们的篮子都捋满了,提回家妈妈夸我说:“小孩子干起劲儿来比大人手都要快”</p> <p class="ql-block">  妈妈把摘下来的榆钱大渣子捡出来,再用小筛子把小渣子筛出来,放水里洗干净晾干,再洒上一瓢面粉加点盐,花椒叶剁碎放一起搅拌均匀后,捏成小团儿放锅里的篦子上蒸二十分钟左右就熟了,揭开锅盖,一股浓郁的清香扑鼻而来,香气弥漫整个厨房,轻轻的拿出来一个,绿油油的原生态绿色食品,热气腾腾的,烫得小手隐隐作疼,不停的用嘴吹,左手换右手,来降低它的温度,不一会儿工夫,终于没有那么烫了,试着咬一口,嗯哼,软糯香甜、美味可口,是我们儿时最好吃的食物了,也是初春时节第一道美食,我们姊妹几个吃得赞不绝口,那几天我为了想吃的美味的“榆钱团”,天天爬树摘榆钱,把衣服都挂破啦,被妈妈唠叨说我们怎么不小心,但我们姐妹还是乐此不疲的每天去摘,直到榆钱一天天变老,飞飞扬扬落在地上,心里产生了一丝莫名的惆怅。</p> <p class="ql-block">时光匆匆,岁月如梭,转眼已经几十年过去了,但是我还希望能吃到儿时那个榆钱的味道,可是我找遍了附近所有的地方,就是没有那种榆树了,希望已成泡影,过去的一切将不再重来,儿时的味道永远刻在心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