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像律师一样思考

阿昌风情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同职业有不同的思考方式,思维的不同,让人的做事方式完全不同,哪怕是同一件工作,也会出现完全不一样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你所熟知的专业领域,专业知识、思维方式和训练方法是被认为能非常高效地理解和解决一些重要问题。普通人虽然没有拥有渊博的法律知识,但能像律师一样思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改变思维方式,比找方法更重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受个体教育水平、生活经历、性格等因素的影响,公众的日常思维具有单向、线性、直观的特点。法律师也是普通人,有所不同的是法律人经过专业的法律思维训练,逐渐拥有了区别普通人的多向、发散、抽象的法律思维。律师是一个什么形象?高智商、逻辑缜密、冷静从容、理性正义......,律师是如何思考的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近阅读李涛著作《公民法律思维养成50讲:像法律人一样思考》和吴世佳著作《像律师一样思考》,归纳了几种法律思维,以供饷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海京衡律师事务所邓学平律师总结出十大法律思维,分别是:逻辑思维、证据思维、经验思维、精确思维、逆向思维、理性思维、底线思维、结构性思维、程序思维、价值思维。清华大学法学院刘晗教授也提炼出了法律六种基本思维模型,分别是:凡是讲规矩、凡是讲权利、凡是讲程序、凡是讲终局、凡是讲预期、凡是讲权威。同样的法律问题在不同的法律人看来,选择角度的不同,就能得出不同的答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法律人面对问题时,思考的习惯通常是“三步走”:识别法律关系、归纳纠纷争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佳方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价值判断的法律思维。一般而言,只有当人们遇到麻烦事的时候才会想起法律,大部分时候,法律就像空气和水一样无时无刻不在你的周围,但又让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矛盾纠纷时,习惯性的判断标准是“对”与“错”。但是,法律思维却不能简单套用对错的判断标准。而是以利与弊的价值判断思考来考量问题的,法律权衡利弊的价值思维,是当价值发生冲突的时候,法律思维总会在价值之间进行权衡。既要考虑当下,也要着眼长远;既要考虑当事人的利益,也要考虑社会风尚的引领;既要依据以前的经验,也要为以后确定规则,是要追求更高层面的公平正义和秩序价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找法思维。是指从法律规定的原点和出发点出发,尽可能地找到合法解决的方法,合法合理的说服法官,争取对自己有利的判罚。找法思维主张:打官司就是打专业,找法官不如找法律。而不是“打官司就是打专业,找法律不如找法官。找法思维坚信,法官即便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也只能在某些可左右的问题上做文章,断不敢公然违法裁判,把黑的说成白的,把假的认定为真的。虽然法官拥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但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在面对法律问题时,比找关系更靠谱的是寻找专业的法律帮助,是利用规则获胜,而不是违反规则投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权利思维。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一定是具体的,每一个具体的权利背后一定对应着某种法律所保护的利益。权利思维是法律人专业技术和智慧的体现。在道德、情感越发多元的现实生活中,需要用权利划分人们的行为边界。如,停车库能不能洗车,需要划分小区个体业主权利与全体业主权利之间的边界,恋爱分手的男女,哪些权利可以主张,哪些主张法院不予支持,离婚后父母一方的探望权,什么情况下可以剥夺,通过什么方式剥夺,都必须引入权利的语言,通过权利思维来操作和实现。权利思维可以让你的行为更有边界感,帮助你洞悉矛盾的实质,合理决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权利的语言,在法律圈你也叫法言法语。法言法语的背后是专业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思维,律师是善于把复杂的事实,借助专业的术语,进行精准、高效的表达。大众思维可以借鉴权利思维里精准、高效,并积极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可以通过多提问的方法,增加对事情的了解程度,目的是精准识别问题;在对事情进行深入了解之前,不随便发表意见,运用权利思维去探求问题的本质,在尽量用专业的语言表达出来,提升沟通的精准和效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真正运用权利思维的高手,是在找准权利的基础上,晓以利害,让对方权衡利弊,作出理性选择,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程序思维。法律之下,凡是讲程序。所谓的程序思维是指处理任何法律问题,都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办事,不可无视程序的存在,更不能遵守程序的规定。美国辛普森杀妻案,几乎所有的证据都指向辛普森杀了人,但是经过一系法律程序后,宣告无罪。在案件案例中都体现程序正当,没有程序正义,整个司法活动就会失去基本的秩序,更加难以保证实质正义的实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些思维是法律人特有的思维模式,有些思维虽然并非法律人所独有,但在法律活动中表现得非常彻底、特别突出,发挥的效果尤为明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问题导向思维。问题是所有法律思维的起点,是引发法律思维的动机与动力。掌握问题导向思维,才是厘清事实头绪、找到关键问题的有效方法。如在办理职务犯罪案件的过程中,通常按照“人—事—罪—责”的思维路径去发现问题。明确了问题就需要识别法律关系,一些问题刑民交叉,需要专业的法律人进行识别和梳理。运用找法思维识别法律关系,运用精确思维定位法律关系,可以简单的概括为“问题—找法—定性”的功能组,刑事看行为、民事看关系、行政看授权。找法思维、精确思维给我们的日常带来一些启示,遇事既要懂得找依据,也要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求精确,更要学会打“组合拳”。只有养成严谨、缜密的思维习惯,才能更加主动、精确的对应各种复杂问题的挑战。在日日常思维的基础上加点法律思维,学会在法律思维的语境下“摆事实、讲道理”,加入精确思维和逻辑思维,有逻辑、有层次地表达,让对方更容易、更准确地接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逻辑思维。法官通过理性的思考,严谨的论证得出观点或结论,都与逻辑思维离不开。逻辑思维是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运用严谨的逻辑进行推理,推理的核心规则就是逻辑思维的“三段论”,即: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如:法官在裁决一名被告人是否构成强奸罪过程中,会按照“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逻辑思维三段论进行判断。首先,确定“大前提”。我国刑法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构成强奸罪。其次,寻找“小前提”。法庭上的这名被告人有客观实施强奸妇女的行为。最后,得出“结论”。这名被告人依法构成强奸罪。大道至简,几乎所有的刑事案件都是遵从逻辑思维“三段论”作出的裁决。其实,所有法官裁判的逻辑思维,就是你在生活中经常听到的: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有的法律纠纷、案件争议的焦点无非就是两大类:一类是事实认定争议,另一类是法律适用争议。找到法律争议焦点,再进行精确精准分析,法律问题就迎刃而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逆向思维。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并不是互相排斥的,也并无优劣之分,而是可以选择是哟,甚至可以同时使用。在日常思维里,人们总习惯从问题、事实、再到结论的正向思维,而逆向思维则是结论、事实、再到问题的反向思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证据思维。打官司就是大证据,证据思维是法律思维中最具特色、最有个性的思维之一。没有证据,即使占理也没法赢得官司,即使有了证据,不会运用也无济于事。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人们心中的案件事实,一般书真正的、已经发生过的案件真实情况,法律界称之为客观事实,把能够用的证据证明的事实,称为法律事实。可以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证据思维就是从案件事实主张,寻找和使用证据材料的思维方法。用“找证据、用证据”的思维方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客观事实只有通过证据证明成为法律事实,才能最终成为法官裁判的依据。要找到一个合格的证据,必须围绕证据“三性”要求。一是证据是否客观事实,二是证据跟案件有没有关联性,三是取得证据的程序合不合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务实思维。法律人自身的定位,既是日常纠纷的解决者,也是社会矛盾的化解者,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标。务实思维是指一切从法律问题本身出发,以解决问题、实际有用作为目标导向的思维方法。除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外,还可以在情、理、法中寻找最佳平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验思维。经验思维,是以生活经验为依据决断问题的思维方式,也是普通人思维中最基础的思维。法律思维语境下的经验思维,是将法律规定与生活经验相融合实现对日常生活经验的超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什么法律人这么强调经验思维呢?一方面,因为法律本身就是来源于日常经验的总结,公众普遍接受的经验,才逐渐上升为法律层面;另一方面,因为现实生活实在是太复杂,而法律人收到的信息又十分有限,问题又迫切需要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要在如此高的要求下每次都作出一个完美决策,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许多时候法律人只能在法律框架内,借助经验作出判断,选择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务实方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个优秀的、成熟的法律人,一定是既懂得法律规定,又懂得社会运行的规律规则,还特别善于察言观色,深谙人情世故。细心的你总会发现,法律人都是雪中送炭,极少锦上添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转换思维。法律思维语境下的转换思维,是指站在对手视角审视矛盾纠纷,在法律框架内恰当转换矛盾纠纷的性质,从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现实中的法律问题可比上述案例中的纠纷复杂得多。法律工作之所以难,难就难在与人打交道。因为人性是较为复杂的,往往难以捉摸和把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出现矛盾纠纷时,虽然说事实上存在对错之分,但许多时候也并不是一眼看上去就对错分明,往往双方都会占一些理。此时你想让人认错,简直比登天还难。因为你不是跟某个人为敌,而是与人性作战,人的本性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犯错的。这时就需要运用转换思维,从尊重人性的角度,学会换位思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发散思维。转换思维运用的精髓,就在于转换角度,尊重人性,换位思考。但有时“换角度”还不够,如果某个问题按正常处理方式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你就需要换个思路来考虑问题,另辟蹊径,这种“换思路”的思维方式就是发散思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法律思维语境里的发散思维,是指面对纠纷时,在法律框架内多角度、多维度、多方向立体式思考,头脑思维呈现出发散状态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与转换思维往往结合起来使用,优秀的法律人会灵活运用两种思维交叉互动,屡屡献出精彩的解决方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情境思维。这世间有两件事情是最难办的,一件事情是把自己的思想装到别人的脑袋里,另一件事情是把别人的钱装到自己的口袋里。这虽然是个段子,但却道出了影响他人思想的难度。想通过情境设计影响法官的思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知道,法官都是各自领域的裁判专家,他们的思维和视野都相当精深和开阔,千万不要拿自己的业余水平去挑战专业实力。但是,法官也是人,是人就会有审美偏好和利弊选择。很多时候,法官裁判案件时都会面临艰难的抉择,也渴望得到尽可能多的信息辅助。作为当事人可以做的,就是通过设定解决纠纷背景,努力迎合法官的审美偏好,合法合理地影响法官的裁判思维,这就需要用到法律思维里的情境思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法律语境下的情境思维,是指对照法律规定,围绕案件事实焦点设计好情境,把事实放在情境中加以解释和说明,使之更加符合法官裁判心理的思维方式。通俗地讲,就是通过对事实的描述和评价,设计对自己有利的情境,影响法官作出有利于自己的裁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底线思维。底线思维是极具法律特色的思维方式之一,运用底线思维的精髓就在于,遇事考虑最坏,凡事留有后手,根据不同形势及时调整策略,实现利益,控制风险,正确应对法律风险,在风险面前作出最合理、最稳妥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边界思维。法律思维语境下的边界思维,是指依据法律规定划定行为边界,保持界内界外安全的距离,恪守界限不越界的思维方式。通俗地讲,就是明确界限,不踩线,不逾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界限内,你可以长袖善舞,自由发挥,在界限外,就必须谨言慎行,预防风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系统思维。系统的事情系统做。运用系统思维的精髓就在于,把握好整体目标和分解任务之间的关系,确保任务和目标能够有效对应,实现有的放矢。在具体操作中,可以通过问自己四个间题,判断你的制度预防是否有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你要实现的总体目标是什么?能分解为哪些具体任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具体任务可以通过采取哪些措施加以落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如何评估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的落实效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评估后发现法律风险问题怎样有效应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在你的方案中能够清晰地找到上述四个问题的答案,那么你的制度预防措施基本上就比较成熟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系统思维在制度预防中运用十分普遍。制度本身就具有全面、规范、稳定的特点,系统思维很好地满足了制度本身着重全面、考虑周全的本质需要,强调把整体目标和具体任务对应起来,加强对人、事的管理监督和制约,达到“想为而不敢为,欲为而不能为”的预防效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法律思维是非常试用的思维工具,帮助普通人实现思维的升级。少年成名无法律,从来高手皆白头。在法律思维领域,除了训练和积累,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