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有道亦有术——南通景安中学跟岗学习记

原阳六初 濯·默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为了与南通先进的课改经验相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局领导千里迢迢率队南下拜师取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稻花香里说丰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景安中学之行点燃了原阳课改的新火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为了圆心中好教育的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齐心协力 热血沸腾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原阳教育必将脱胎换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向着课改的春天激情奔涌</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南通景安中学为期三天的学习结束了,我们除了震撼,更多的是深深的思考。一个仅600余名学生的乡村中学,地理位置偏僻,周围全是稻田和农庄,却能借助课堂改革,稻花香里说丰年,在教育前沿阵地的南通立于不败之地 ,且扶摇直上。全国课改学校所有的模式大同小异,为什么成功属于他们?他们成功的密码在哪里?抛却掉一切客观因素,哪些东西我们可以复制,移植后能在我们的土壤中茁壮成长?七个字突然浮现在我脑海:课改有道亦有术。我将用自己浅薄的认知和三天的所见所闻,“坐井说天阔”,来肤浅的剖析景安中学成功的奥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课改的道也许体现在规律吧。景安中学的“景行教育”——改变课堂的生态,尊重学生学的规律,教师教的规律,真正的以人为本。他们没有把课堂搞的轰轰烈烈,老师没有完全放手,而是循循善诱,动静结合,教学相长。他们的课堂关注到了学生成长的规律,不断的唤醒,唤醒学生的自觉,唤醒学生的激情,唤醒学生的潜意识,给学生阳光自信。从七年级的零起点到九年级越来越自信的展示表达,曾经为积分而合作已变成一种学习的需要、真正的习惯,一种自觉的自我成就。我们到底要给孩子怎样的课堂,景安中学再次给我们明晰了答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课改的道也许体现在道义吧。“给老师家的感觉” 、“给老师做减法”,“行政人员必须是全才,课改领头人”,“示范课,公开课领导带头讲”、“骨干教师是我校的宝贝疙瘩”……景安中学林来建校长这样说。成长在这样的团队中,景安中学的课堂是充满激情和力量的,却又充满了简单的,丰富的安静——一种真实、笃定和安宁令人感动。帮扶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善意,同时自我得以再次的提升;合作学习尊重孩子的需求,培优补差更多的是培育自信。一切符合道义的行走必能长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课改的道也许体现在“责任”“耕耘”吧。“办家门口满意的学校”,学校坚定的得以落实。墙上粘贴的一张张的过关表;孩子们手中持有的一张张的导学案和打印的试卷;班主任每天到校时间比孩子们起床早;11:40午饭,12:10,教室里除了笔划过当日练的沙沙声,就是老师巡回的小声辅导的声音;办公室没有闲谈,却随时有学生在培优补差;不计报酬,只问耕耘,是如此的纯粹而有力量。教育也好,课改也罢,没有付出,勿谈收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课改有道亦有术。景安中学课改的术也许体现在学校的高屋建瓴、统筹的,长远的规划和坚定执着的行走。课改初期,“两条腿走路”,走行政化道路、采取风暴式措施,进行行政干预。随着习惯的养成,去行政化,变常态化。同时,课改不搞一刀切,从有思想的老师、年轻的教师、几个班开始。鼓励、激励、修订、诊断、改进、升级,持之以恒的坚持。从2008年悄无声息的起步,到如今的名扬天下。一切都是那样的有序,从容而笃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景安中学课改的术也许体现在明确的指令、精细的分层培训、制度的落地生根。军训的开始就是合作学习培训的开始。从科学的分组,到小组长职责的培训,学生合作、倾听、围听等的培训、新入职教师合作学习的培训等等。学校领导的示范课,新教师的汇报课,无不有明确而具体的方向引领、方法指导,处处透露出“实”、“精”、“细”。课改之事事无巨细,但往往是细节决定成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景安中学课改的术也许体现在“灵活”、“需要”。林校长说“自由就是最好的”。导学案,不必每天有,需要时才采用;合作学习不一定必须发生,要看内容是否需要;虽然发言是按末位优先制,但难度系数大的、试卷评析课等组长是可以直接当小老师的;有欲望展示的,在不打断别人说话的情况下,是可以随时发言的;老师的讲依然是时刻存在着,只是这种讲是启发、总结、拓展、延伸,而不是肤浅的表达、简单的重复;课堂不是一味的热闹,是动静结合的,静能生慧,往上拔的时候一定是静的……简单就是高效。不禁想起老子的主张:大道至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景安中学课改的术也许体现在“润泽”和“安全”。每一间教室的老师都有双含笑的眼睛,每间教室都没有老师大声的训斥,没有恐惧的眼神,没有同伴的嫌弃,没有紧张的局促,只有循循善诱的启发,耐心的指导,同伴之间爱的互助,优秀小组的奖励。在这样润泽和安全的氛围中,一切都是阳光下的润物无声,朴实而温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所有的一切,又何尝不是我们的课改历程呢?可刀刃向内,认真剖析,我们缺乏的是什么呢?也许是执着,是精细,是务实,是勇气。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课改有道,课改就是一个明道、悟道、得道的过程吧;课改亦有术,道为术之灵,术为道之体,以道驭术,以术谋道,课改,方能走得更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幸得识卿桃花面,从此阡陌多暖春”。短短三天的跟岗学习,也许我们学到的只是景安中学课改的冰山一角,但足够我们去揣摩、消化、吸收,为我们下一步更好地工作拓展思路、取长补短、学以致用。怒意策马扬帆,最爱云开雾散,出发吧!</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初审:李国新 尹学艳</p><p class="ql-block"> 终审;胡文俊</p>

课改

景安

中学

课堂

学生

老师

也许

有术

学习

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