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7参观天安门城楼并天安门广场巡礼

郑培基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坐落在首都北京的中心,由于它具有出众的建筑风貌以及特殊的政治地位而为世人所瞩目。</p><p class="ql-block">明清两代,天安门是北京皇城的正门。该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取名为“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承天门建成时是一座黄瓦飞檐三层五座的木牌坊。</p><p class="ql-block">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颁诏正式迁都北京。</p><p class="ql-block">明成化元年(1465年),木牌坊承天门遭雷击焚毁,因之重建,重建后的承天门改为宫殿样式,是当时北京城里最大、最高的一座门楼。</p><p class="ql-block">清顺治八年(1651年),清世祖福临下令在原址上大规模改建承天门,并更名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p><p class="ql-block">天安门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总高约34米,其中城楼长66米、宽37米。城台下方开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且位于皇城中轴线上,依制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进出,侧旁的券门则供皇亲国戚和高官大臣岀入。</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之后,天安门被选用作举行开国大典、欢庆重大节日及检阅軍队等重大国亊活动的场所。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天安门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p><p class="ql-block">1969年12月15日至1970年4月7日,为彻底解决天安门城楼几百年来积存下的种种问题和不安全隐患,国务院和北京政府决定将旧城楼拆除,按原规模和建筑形制重建天安门城楼。重建的天安门实际通高34.7米,比以前高了83厘米。此次重建将原勾头滴水瓦头的龙纹改为葵花纹,将原大点金旋子彩画改为金龙和玺彩画,枋心绘西番莲。</p><p class="ql-block">自1980年始,几乎每年都对天安门城楼及附属设施进行维护保养,整亇城楼雕梁画栋,朱柱明瓦,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p><p class="ql-block">2023年6月13日,天安门城楼开始对外开放。民众可以登楼参观,但需提前一日通过实名制预约。</p> <p class="ql-block">现今的天安门。</p> <p class="ql-block">很幸运,我终于预约到2023年11月7日参观天安门城楼的门票。</p><p class="ql-block">这里是天安门最东首的门洞,由此穿行到天安门背面,在广场西侧检票登楼参观。</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背面。</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正面和背面都立有两柱华表,细心者可以观察到,前后华表顶端獸头的朝向是相反的,其中含意有多种说法,实可立为一课题深究。</p> <p class="ql-block">验票后,从西边的梯道登楼。</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城楼为中国传统的重檐歇山顶建筑,即由四个倾斜的屋顶面、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垂脊下端折向的一条)和两侧倾斜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立面组成,形成两坡和四坡屋顶的混合形式。故有“八檐九脊”之称。城楼为木结构建筑,大殿飞檐是排列有序的斗拱和梁枋。斗拱为中国传统木构架体系中独有,是斗形木弓形横木组成的具有翘、昂、拱特点的木制构件。梁枋又分额枋、檐枋。斗拱下面是额枋,上面彩绘和玺金龙图案,柱子之间的构件叫檐枋,也绘有金龙和玺图案。</p><p class="ql-block">城楼的主体建筑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重檐歇山式、黄琉璃瓦的巍峨屋顶,下层为殿厅,东西面阔九楹,南北进深五间,取“九五”之数,象征皇帝的尊严。大殿正面为36扇菱花格式的门窗。城楼内所用木材大部分是楠木,大殿内有整齐排列的60根直径92厘米的红漆木柱承受着屋顶建筑大部分重力,正面的门窗为中国传统的菱花格式,大殿顶上的天花藻井画的是团龙图案,厅堂纵横交错的梁枋上绘的是金龙和玺彩绘。殿内挂17盏古雅的大型宫灯,最大的那盏称为主灯,有8个面,全高6米,直径2.8米,重约450公斤;其余16盏为6个面的辅灯,每个高6米,直径2.2米,重约350公斤。每盏灯上的角各有一盏伞形小灯。殿厅地面铺的全是金砖,面积约2000平方米。屋顶的正脊与垂脊上装饰着螭吻、仙人、走兽,具皇宫殿堂最高等级体制。</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城楼西立面,金光闪闪。</p> <p class="ql-block">北眺,可以看见端门和午门的屋顶。</p> <p class="ql-block">请近距离欣赏城楼屋脊上的脊兽和嵌金彩画。</p> <p class="ql-block">门廊,朱柱,藻井和梁枋。</p> <p class="ql-block">从门廊正中间大门左转,眼前一亮,天安门城楼殿堂中央主厅堂光彩夺目,此时唯有用“惊艳”两字可确切形容(王实甫老先生在《西厢记》中首创此词,实在了得)。</p><p class="ql-block">主灯高挂,朱红大柱、翠色藻井、金龙彩绘、精美书画、杏黄椅帔……各色辉映争彩,怎一亇金碧辉煌了得!</p> <p class="ql-block">西首辅厅堂。</p> <p class="ql-block">东首辅厅堂。</p> <p class="ql-block">请把手机逆时针转90度。三亇厅堂列成一排的视觉效果如何?</p> <p class="ql-block">大殿最东首两楹中陈列着列届中央领导在城楼中的照片,还放着一亇国徽实样,众多游客纷纷与之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城楼大厅拍了段录像,本人技术差了点,凑合着看吧。</p> <p class="ql-block">1盏主灯和16盏辅灯明亮,映照得藻井和梁枋彩画格外五彩斑斓。</p> <p class="ql-block">请欣赏嵌金团龙天花藻井和梁枋上的金龙和玺彩画。</p> <p class="ql-block">跨出殿厅大门,在走廊可以遥看天安门广场全景。</p> <p class="ql-block">广场全景清晰,只是惊讶会看到这么多的游人。</p> <p class="ql-block">城楼的东侧面。</p> <p class="ql-block">结束参观,从城楼东侧梯道出。</p> <p class="ql-block">返回天安门,过金水桥,继续游览天安门广场。</p> <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天安门广场是北京紫禁城正门外的一个宫廷广场,东、西、南三面用围墙围成一片普通百姓不可进入的禁地。</p><p class="ql-block">民国三年(1914年)五月,北洋政府的朱启钤启动改造旧都城计划。拆除天安门前千步廊,修筑沥青路、瓮城等,原本封闭的宫廷广场变成可自由穿行和逗留的开放空间。</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对天安门广场又进行了进一步改造。1954年,拆除了中华门、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户部刑部等衙署、以及仓库棋盘街等建筑,并在广场中建人民英雄纪念碑。1958年,为迎接十周年国庆,天安门广场处又拆除了广场上的红墙。同时,在广场两侧建起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奠定了广场作为政治中心的基调。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天安门广场进行了又一次改建——修建了毛主席纪念堂。</p><p class="ql-block">现在的天安门广场北起天安门,南至正阳门,东起国家博物馆,西至人民大会堂,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广场中央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庄严肃穆的毛主席纪念堂,广场西侧是人民大会堂,东侧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侧是建于14世纪的城楼--正阳门和箭楼。这些雄伟的建筑与天安门浑然一体组成了天安门广场,成为首都北京的一大胜景。</p> <p class="ql-block">民众可在宽敞的天安门广场自由参观游览,但需提前一天实名制预约。</p> <p class="ql-block">广场西侧,人民大会堂主门(东门)。</p> <p class="ql-block">人民大会堂北门,临长安街。</p> <p class="ql-block">广场东侧,中国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广场正中,是人民英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人民英雄纪念碑南边是毛主席纪念堂。</p> <p class="ql-block">广场最南端保留着一座古建筑,是正陽门。从广场这端看到的是正陽门背面(北面)。</p> <p class="ql-block">从南边看正陽门城楼(南面)。</p> <p class="ql-block">正陽门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七年(1419年),是老北京“京师九门”之一。它集正阳门城楼、箭楼与瓮城为一体,是一座完整的古代军事防御性体系建筑。 城楼、箭楼规模宏大,形制巍峨;瓮城气势雄浑,为老北京城垣建筑的代表之作。现仅存城楼和箭楼,是北京城内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城门。</p><p class="ql-block">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从北面看过去,在正阳门城楼南面还见一座城楼,这就是正陽门箭楼。</p> <p class="ql-block">走近一点看,这是正陽门箭楼的北立面。</p> <p class="ql-block">这是正陽门箭楼的南立面。</p> <p class="ql-block">原先这两座宏伟秀丽的建筑本属一体,它们之间由弧形城墙连通,是为瓮城。这样的形制在战时利于抵御外敌。由于正陽门为皇宫内城(内城城墙今已拆除)的南大门,在南端的最前面,因此民间俗称正陽门为前门。</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北京城市建设需要,东西向的前门东大街、前门西大街正从正陽门中间穿过,正陽门的瓮城被拆除,原本一体的正陽门城楼和箭楼分立大街南北,成为两座各立的古城建筑了。</p> <p class="ql-block">在天安门广场外东南侧、正陽门东有一座玲珑秀丽的白色建筑,这就是早先的前门火车站(现在是中国铁道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门楣上方还保留着“京奉铁路正陽门东车站”字样。</p> <p class="ql-block">游览的终点是前门大街。从前门大街向北看前门楼子,风景仍是美丽得叫人难舍难忘。</p><p class="ql-block">真可谓”临去秋波那一转”(亦是《西厢记》中词),真格叫人难舍难忘!</p> <p class="ql-block">后记:上文中的许多文字说明都摘自网上“百度”的相应条目,所以摘抄于图右,一是觉得此说明(尤其历史渊源)于看图有益,二是想为读者提供方便,可免去有意诸君重复搜索之费时。</p><p class="ql-block">当然,文中全部图片都是本人亲手制作的。</p><p class="ql-block">特此说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