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与岳阳楼记

裙袂飞扬

<p class="ql-block"><b>《范仲淹与岳阳楼记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906 袁钱程</b></p><p class="ql-block"> 范仲淹。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岳阳楼记》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文字,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颗璀璨明珠。</p><p class="ql-block"> 这片千古名篇其实是范仲淹落寞之作,彼时,他已经由宰辅贬谪到其他地方。哪怕是经历了大起大落,范仲淹也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态依旧积极乐观,好友滕子京与西夏交战过程中,使公款祭奠英烈,抚恤亲属,却被污蔑成贪污受贿,因此被谪守到巴陵郡。范仲淹为好友的遭遇不平,写下岳阳楼记,是对其不公的宽慰,也有对其励精图治的赞许,从好友身上,范仲淹看到了自己,滕子京在巴陵郡做了三件事,一是修水利,二是建书院,三是重修岳阳楼,让当地百姓富足文运昌盛,范仲淹的所作所为与好友差不多,让当地百姓安居乐业,调离时也被殷切挽留,哪怕是被贬,范仲淹依旧劳心劳力,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表达自己的心志。</p><p class="ql-block"> 再后来,范仲淹有感于自己的经历,范仲淹晚年拿出自己全部积蓄,建立了义庄,他首创的义庄制度,使鳏,寡,孤独,废嫉者皆有所养,也实现了读书人的修养性齐家的理想被后人称颂,因此,一直被延续,“处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临别之际,抚慰济困,这是真实的范仲淹。</p><p class="ql-block"> 写下岳阳楼记的范仲淹,他的生命其实只剩下六年,一个老人在他生命的最终时刻依旧在忧国忧民,颇为悲壮,岳阳楼在中国建筑史上熠熠生辉,而且出岳阳楼记的范仲淹一样流传千古保家卫国的人,值得被铭记。</p><p class="ql-block"> 历代将范仲淹的形象不断提高,范仲淹的庆历新政虽然失败,但他的继任者王安石却将他的变革思想继承了,这大概是对范仲淹最高的评价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做一个真正的古仁人</b></p><p class="ql-block"><b>——观范仲淹生平有感</b></p><p class="ql-block">906班 施锦灏</p><p class="ql-block">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也许是范仲淹毕生的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他对于国家忠心耿耿的体现。写出了极不平凡的《岳阳楼记》,却也有着十分坎坷的经历。</p><p class="ql-block"> 他是一个出生于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他字希文,世称“范文正公”。是一位有着极高文学素养的大学者。范仲淹虽自幼丧父,但生活不会停止,在其接受了启蒙教育之后,开启了他的苦读生涯。他的生活很是贫苦,每日煮两升粟米粥,冷后将其分成四块,早晚两块为食,再加入醋盐、腌菜等拌粥,如此苦读了三年,这就是“划粥断齑”典故的由来。之后在知晓自己的身世后,奋发学习,终于金榜题名,高中进士,成为朝庭中的一位官员。他虽多次被贬谪,但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还在期间,在滕子京的嘱托下,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p><p class="ql-block"> 此文不仅仅告诫了滕子京不要过于计较个人得失,要坦荡的去面对所受到的挫折,同时也告诉自己要有“不认物喜,不认己悲。”的心境,面对挫折要乐观豁达。在写下《岳阳楼记》后的第七年,范仲淹与世长辞。看完范仲淹的一生,坎坷、曲折,不知有多少词可以行容。“不以物喜,不认己悲。”是他眼中古仁人的高尚品质,也许也是他自己精神品质的象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他最大的政治报负的体现,也是他爱国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从此看来,在日常的生活中,面对任何困难,我们都要抱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态度,乐观积极的对待生活,做一个如同范仲淹眼中那样宽容豁达的真正的“古仁人”。</p> <p class="ql-block"><b>声嘶力竭的鸟</b></p><p class="ql-block">龚依依905</p><p class="ql-block"> 范仲淹是一位北宋名臣,一生为民,却遭迫害,遭遇坎坷,但仍坚定理想,穷尽一生奉献于百姓。</p><p class="ql-block"> 范仲淹的一生贯彻着忧国忧民、正直大义。在对事业仕途的认真负责也智慧中获得了宋仁宗的认可,又在为民顾政中触及了达官显贵的利益而成为众矢之的。早年,不少与他同为朝臣的人写下文章去“劝勉”他,而他则在《上资政晏侍郎书》中回应:“绝不逊言逊行,阿谀奉承”“必定秉公直言,虽有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又在回书梅尧臣的《灵鸟赋》中写道:“宁鸣而生,不默而死。”尽显为民请命的凌然大义,用了一生展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文洁傲骨。而一生从未去过岳阳楼的范仲淹,却大笔一挥,洋洋洒洒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开篇便写滕子京贬谪之事,暗喻了对仕途浮沉的悲慨,而他也正因“庆历新政”而被流放在外,或许他内心也闪过一丝苦恼和迷惘,明明他将自己置身于草芥和百姓,但被自己的“同事”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但在当他面对滕子京的嘱托是,借此之机,又安慰友人,又劝勉自己坚定内心。一句“微斯人,吾与谁归?”又表明自己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人的仰慕和发自内心地要坚持,即使自己此时正处于江湖之远,但仍心忧国事、仍不言放弃,告诉他人,真正高尚的人向来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恰似“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无畏和不懈。而后的日子中他又投身于百姓事业,将自己一生置身于忧国忧民、顽强坚定的意志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