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刘小栗</p> <p class="ql-block">【编者按】2023年11月8日,当湖南花鼓戏名伶刘小栗坐在离祖国千万里之外的加拿大自家后院中,回忆起她与爱人肖其昌的爱情故事,以及为毛主席演唱歌曲“浏阳河” 那些波澜壮阔、鲜为人知的往事时,从她的脸上我看到的是一份宁静和淡泊。</p><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青春如歌、岁月如诗,曾经的理想和追求,过往的付出与成就,如行云流水般在刘小栗的生命长河中缓缓流淌。在1971年8月29日,当她作为湖南省花鼓剧院优秀演员为毛泽东主席演唱歌曲《浏阳河》的时候,这在当时是莫大的荣誉,她感到多么的光荣和骄傲。当我询问她对生命的感悟时,刘小栗是这样告诉我的:“唱花鼓戏是我全身心热爱的工作,因为有浓烈的兴趣,才有满腔的热情,我视花鼓戏事业为生命。在艺术的海洋里畅游,不断的学习、提高和完善自己,让我充满了成就感和幸福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图:刘小栗当年为毛泽东主席演唱民歌《浏阳河》的珍贵录音</p><p class="ql-block">刘小栗的自传从儿时开始,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豆蔻年华的懵懂小姑娘成功脱颖而出考入湖南省戏剧学校的经历;讲述了她从戏剧学校毕业时,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来到通道侗族自治县独坡公社与当地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那段难忘的经历;讲述了她因为下放时表现突出,作为第一批回城青年,她被分配到湖南省花鼓剧院当了一名花鼓戏演员,担纲过几十部传统戏和现代戏的主演,如《天之骄女》、《野鸭洲》……等等。其中,《野鸭洲》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成了电影。她主演的《再婚记》获全省调演二等奖,《桃花汛》获第19届全国调演五个一工程奖、演出奖、个人配角奖。在人生巅峰时期,她被评选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标兵,在黔阳地区十一个县巡回讲用,头像高挂在黔阳地区五一劳动广场,还光荣的当选为赴北京庆国庆的观礼代表…..</p><p class="ql-block">刘小栗的人生经历与新中国的命运起伏相伴相随,如歌如泣。她的故事隐藏了中国社会变迁的大背景和整个民族的命运沉浮。现在编者节选自传中刘小栗和其爱人肖其昌的爱情篇章节,以飨读者,希望这段深刻而感人的爱情故事能够打动您的心灵。</p><p class="ql-block">以下为正文:</p> <p class="ql-block">不久,我和肖其昌的金婚纪念日就要到了。我和肖其昌曾是湖南省戏剧学校的校友,一眨眼五十年过去了,我们都已是年过七旬的老人了,但往事如昨、历历在目啊。</p><p class="ql-block">1951年4月,我出生在位于长沙市繁华闹市半湘街上的一户家境殷实的人家。湘江边上湿气重,从小我的身体就不太好。记得有一次去省人民医院小儿科看病,医生和护士都说:“这个刘晓粟怎么又来了”?护士把栗(lì)读成了粟(sù)。为此,我妈妈在生弟弟的时候,就替弟弟取名为“刘晓粟”。</p> <p class="ql-block">图:1965年刘小栗考取湖南省戏剧学校</p><p class="ql-block">爸爸写得一手好字,逢年过节,我爸爸就会帮左邻右舍的叔叔阿姨们写对联,有时他们甚至还需要排队等着我爸爸为他们写字。每当看到别人家门上贴着我爸爸写的对联时,我就感到非常自豪。我爸爸京胡也拉得好,他经常坐在屋门口的阶梯上,摇头晃脑地自拉自唱。看爸爸唱得津津有味,我也跟着手舞足蹈地唱了起来,爸爸看了很高兴地说:“小栗子唱得还蛮好哒”。后来,爸爸还教我唱了京剧《打渔杀家》的唱段。</p><p class="ql-block">妈妈和爸爸都喜欢京剧,妈妈说:“有年冬天,梅兰芳先生来长沙演出,天气很冷,我们抱着你,是带着烤火的烘篮子(相当于现在的暖手炉)去剧场看戏的”。我问道:“那为什么要带烘篮子呢”?爸爸说:“因为你体弱多病,长沙冬天太冷了,怕你又感冒发烧了”。也许,从那时候开始,唱戏就在我生命里深深地扎下了根。</p><p class="ql-block">我六岁的时候,隔壁巷子有个叫高正陪的阿姨,是长沙市花鼓戏剧团的演员,她看我喜欢唱唱跳跳,一高兴,就教我唱了花鼓戏《小姑贤》里桂妹子的唱段。</p><p class="ql-block">那年,街道成立了宣传队,我爸爸是居民委员,有一天爸爸带我去看节目,开演前,把我带到了后台,我看见叔叔阿姨们穿着戏服好漂亮的,有的在吊嗓,有的在压腿。这时有位叫大姑子的阿姨对我说:“小栗子想学戏吗”?我兴奋地直点头,并告诉她:“我会唱《小姑贤》里桂妹子的花石调”,于是我边唱、边做,还模仿起小旦的样子表演起来,逗得大家哈哈大笑。</p><p class="ql-block">有一年夏天,我去衡山伯伯家做客,晚上大家都喜欢坐在禾塘边上乘凉聊天,他们听说有长沙客人来了,都来看我,我伯伯骄傲地告诉大家:“我家小栗子会唱戏呢”,我一听到伯伯这样介绍我,人来疯就窜上心头,我说到:“我唱戏给你们听,你们给什么给我吃啰”?大家乐呵呵地都跑到屋里,毎个人手上都拿了点吃的:有阴米籽、白辣椒、甘草苦瓜、糖粒子、酸豆角、辣椒罗卜、刀豆等等,那晚上,我收获了满满的一大堆食物。</p><p class="ql-block">从那次得到许多食物的时候开始,我就觉得演戏非常得好玩,既能使自己开心,也能让别人快乐,还可以像那些叔叔、伯伯、阿姨们一样以唱戏为生,我暗暗地下决心:长大了,我要当演员、唱大戏……</p> <p class="ql-block">图:1966年刘小栗在读湖南省戏剧学校</p><p class="ql-block">十四岁那年的一天,我在教室上课,忽然看到教室门口站着几个人,对着我们教室内指指点点。这时候,班主任熊老师叫我到办公室去,我懵懵懂懂地走进了办公室,这时熊老师才告诉我说:“这是湖南省戏剧学校招生的老师们,他们想听听你唱歌”,我高兴地说:“是要我去唱戏吗”?这时,戏校老师说:“同学,那你会唱什么歌呀”?“我会唱:“《唱支山歌给党听》”。于是,我扯起嗓门就唱开了,唱完这首歌,老师开心地对我说:“不错,那你还会跳舞吗”?“我会跳越南有个小姑娘”,老师说:“哦,好!舞你就莫跳了,明天下午你可以到长沙市青少年宫参加复考好吗”?我快乐地答应了。同学们听说我要去青少年宫参加复考,都为我欢呼雀跃,兴奋异常。</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上,我照常去学校上课,女同学们都围上来你一言、她一语地问我准备梳什么辫子、穿什么衣服去参加复考,她们看到我穿的紫色花衣倒是蛮漂亮,但是觉得和裤子不太配,祥姐姐马上脱下她自己身上的裤子要我穿上,还有的同学把自己头上的发夾也取下来,戴在了我的头上,我在同学们七手八脚的忙乱中打扮好了。下午了,祥姐姐号召了20来人,浩浩荡荡地送我去了青少年宫考场。</p><p class="ql-block">我走进考场,考官老师坐成一排。我倒是一点也不怯场,扯开嗓门又唱了一回《唱支山歌给党听》,只听到一位考官悄悄地说:“这唱的是大本嗓啊”。这次让我如愿以尝地跳了《越南有个小姑娘》的舞蹈。坐在中间的一位考官,把我叫到她身边,她说:“我跟你讲个故事,然后,你用动作表演出来给我们看好吗”?“好”!老师说:“你现在是农村的小姑娘,从田里干完活回来,看到生病的奶奶躺在床上,你会怎么做,你演出来给我们看看好吗”?哇!心想“我有奶奶呀”,我突然在旁边桌上看到了一顶斗笠,顺手拿过来就往头上一戴,又看到一条毛巾,拿过来往脖子上一挂,开始想象我的奶奶就在眼前,我帮奶奶轻轻地盖好被子,然后坐下来做小时候我学过的绣花动作,那位考官连连说:好!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小品。接着老师又叫我到钢琴旁,老师弹什么就叫我跟着唱出来,还叫我跟着老师打节奏,我都做得出来。我感觉老师蛮喜欢我,考表演的考官当场就说:“这个学生我要了”。考官对我说:“不错!你回家等通知吧”。当我离开考场时,只见窗外一大帮同学个个都是伸着脖子,甚至爬到窗户上,目不转睛地看着我。一个星期后,我收到了湖南省戏校的入学通知单。</p><p class="ql-block">1965年8月,我顺利地进入了湖南省戏剧学校,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p> <p class="ql-block">1969年元月,十七岁的我随着湖南省戏剧学校五百多名师生一起下放农村锻炼,当时,我是其中年纪最小的一位。我下放的地方位于湖南、广西、贵州三省交界处的一个偏远县城—-通道县,那里是少数民族侗族人民的集聚地。一到侗乡,那里的百姓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我,热情地评论着我这位他们从未见过的漂亮汉族姑娘。他们议论着我的着装和发饰,唯有一位懂汉语的社员翻译给我听:“她们说你是下凡的仙女呀”!从侗族人民眼神中,我看到了善良和温暖,它们一扫我心中的孤独和伤感。</p><p class="ql-block">我经历过了语言不通的茫然时刻,经历过了侗乡人民只有招待贵客时,才会把平时存放在腌缸里舍不得吃的、带着血水的鱼和肉端上桌来给远道而来的知青们吃(天哪,那是生鱼、生肉呢),我还经历了青菜里面炒着蝌蚪的“佳肴”,这些曾使我一度失态地呕吐,但侗族人民的热情款待让我羞愧;我也曾倦缩在被子里哭过,是倔强的性格撑起了我的腰杆。当翌日的阳光照进侗乡山寨的时候,我感觉胸前佩戴的毛主席像章都在熠熠生辉,这让我重新振作精神。</p><p class="ql-block">从此我换上了侗装,侗乡便开始飘荡着我的“远飞的大雁,请你快快飞……”的歌声,社员们竖起大拇指赞扬我的歌声美,趁此机会我得以与侗乡人民进一步增进感情:白天我和社员们一起劳动,晚上就发挥我的艺术才能教社员们识汉字、唱歌跳舞,并成立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我和侗乡人民的歌声、笑声、织土布机的声音仿佛洒在了侗乡崎岖的山路、茂密的林荫,我与雀鸟们对歌吟唱......。</p><p class="ql-block">那年省里秘密派人下去了解我们知青的情况,也在为收集下放知青的先进事迹拟写征稿,社员们便把我的所谓事迹你一言我一语的,争先恐后的告诉来者,使我云里雾里被评为先进标兵,靓照也被挂在了黔阳地区五一劳动广场,宣传先进人物事迹的橱窗内,同年我被当选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的代表,九个月后省文工团恢复建制,我是作为同批下放知青中第一个推荐回城的,继续延续了我的艺术生涯。</p> <p class="ql-block">1969年元月,刘小栗在上山下乡时作报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