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往事:我和肖其昌的爱情故事(二)

静之境界

<p class="ql-block">作者:刘小栗</p> <p class="ql-block">1969年9月我从湖南省戏剧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湖南省文工团花鼓戏剧队(后来升级为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工作,当我进入湖南省文工团花鼓戏剧队报到的那一天,在传达室门口遇到了招我进院的唐植华和钟宜纯两位老师,唐植华非常得意的告诉钟宜纯老师,“迭,看啰,这就是刘小栗呢!刘小栗不但政治好、业务好,她还冒找男朋友呢,看哪个院里的男同胞有这个福气,能找到刘小栗”。</p><p class="ql-block">那时正值“文革”后期,整个湖南文艺界的形态也在调整过程中,而且军代表入驻湖南文艺界,更有了连、排、班化的军事建制管理,我报到后,被分配在二班,当时的肖其昌任班长,李谷一、李小佳、李力明、张耐柏、刘赵黔等十几人也都在二班。那时候每天都是学习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篇文章和讨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政策,我们的演出任务并不多,除了移植革命样板戏《沙家浜》和创作小戏《看卫星》外,再就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花鼓戏剧队推出的一台小戏,其中最受欢迎的剧目要数《好班长》。</p><p class="ql-block">剧中张思德等人物的成功塑造,得益于余谱成导演高超的全局把控力和编导肖其昌出色的创作能力,同时,更得益于肖其昌精湛的演绎技巧。当大幕徐徐打开,张思德身挎军包上场,一个小跳步跃上小山岗挥臂拭汗,来了一首“登上高山,革命战士心欢畅……”的豪迈唱腔,唱出了张思德对祖国、对人民真挚的热爱,他的举手投足是那样的豪放而舒展,赢得了观众报以热烈而经久的掌声。剧中有一段张思德从井里救出小兰(李谷一饰演)的戏,肖其昌和李谷一编排的以托举,炫子,翻身,平转,蹦子,抛接-糸列高难动作组成的双人舞蹈,也为今后湖南花鼓戏舞蹈的多样化,铺开了一条新路径。小兰也以一段感人肺腑的《小兰忘不了这一天》“ 的唱段,感谢人民子弟兵张思德的救命之恩。</p><p class="ql-block">特别是那段漂亮、优美的舞蹈在一束蓝色追光的舞台上,与剧情是那样得相互呼应,又相得益彰。这种一改英雄高、大、全的表演模式,换以淳朴、憨厚、清新和平凡中见英雄本色的自如表演,给观众带来了样板戏之后湖南花鼓戏全新的舞台视觉。《好班长》的排演在当时号称是一炮而红的开场小戏,《好班长》这出戏在整个湖南文艺界引起了当时的轰动效应。也成为了省文工团最重要的甚至接待外国友人的必演剧目。</p> <p class="ql-block">那时侯的肖其昌可是一块“红砖”(又红又专)啊,而我刚进湖南省花鼓剧院,还是一名新学员,只能参加该戏的幕后合唱,每到张思德救小兰的那点重场戏,我就早早地来到乐池,我特别喜欢张思德一个小跳步站在平台中的出场,他举手投足的毫放,让我觉得太美太帅了,他在舞台上的军人气质也深深地打动和吸引了我。</p><p class="ql-block">在基本功的训练上为了能跟上同伴们,我总是提前来到练功房,我小时候可能吃钙片太多,腿脚有些硬,他看我练功有点困难,也常来指点我。他喜欢和我开玩笑,在军事化的那几年里,所有演职员的洗漱用品都统一摆放一个地方,有一天我却为找不到的脸盆牙具非常着急,肖说他知道在哪里,他狡黠地要我叫他一声,其实,我感觉他有一点那个,我故意叫了他一声“叔叔”,弄得他怪不好意思的,然后他拿来洗漱用品送到我手上,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他故意藏起来的。</p><p class="ql-block">那时候女孩子每个月都有几天不练功,男孩子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在一个冰天雪地的日子里,见我没去练功,他一个人骑着单车,偷偷跑到五,六公里以外的浏城桥,买甜酒冲蛋给我吃,雪地路滑,他被狠狠地摔了一跤,让我好感动,开始悄悄地喜欢上了他。</p><p class="ql-block">有一次我们在一起挖防空洞,休息的闲聊中,他问我:“你为什么每到星期天晚上的民主生活会总是最后一个到?星期六你又是最早离开的呢?”我告诉他:“因为我家有个多病的爸爸,需要我回去照看”。他说:“那这个星期天,我和你一起回家看看好吗”?我想,这班长真得很关心同志啊,我满口就答应:“要得”!星期六,我回家告诉了奶奶:“奶奶,星期天我们的班长会来我家家访做客,要在我们家吃饭啊”,奶奶乐呵呵地答应了。星期天,他早早地就來到了我的家,奶奶说饭还没做好,叫我带他去轮渡码头看看洋船,我们一起漫步洋船码头,聊得非常开心。回到家,看到饭桌上奶奶已经摆上了腊鱼腊肉合蒸、红烧豆腐等菜肴。忽然,奶奶看着肖其昌问道“老肖,你还冒(没)得四十岁吧?”肖其昌不好意思地说:“我比小栗子只大4岁呢”!当时我不懂奶奶为何问这个让人尴尬的问题,多少年后,我才领悟到我奶奶多聪明啊,我想奶奶当初其实并没看上肖其昌,但又不好明说,兴许还碍着他是我的小领导吧。</p> <p class="ql-block">图:在湖南省花鼓剧院的生活照片</p><p class="ql-block">不过,那时的我确实也是很优秀的,比起同龄人一对齐腰的长辨子显得年轻,一张开心的娃娃脸,还有一张甜甜的小嘴,很是讨人喜欢,七十年代省文工团花鼓剧队的军代表,薛教导员就曾说过:以后剧队招收学员,就要招像刘小栗这样政治上、业务上都过得硬的人才。</p><p class="ql-block">记得1971年8月15日至9月12日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汪东兴、张耀祠等陪同下乘专列南巡的日子,他们的第一站是武汉,紧接着8月27日毛主席与陪同一行来到了我们湖南长沙。汪东兴、华国锋等同志提前一天抵达长沙,立刻召集文化组王庆章和湖南省文工团团长崔文耀安排布置一场以湖南地方戏剧种为特色的文艺晚会,准备招待毛主席,对外宣布的是,向一位中央首长汇报演出。8月29日那晚,时任省委书记的李振军坐镇现场,亲自指挥了这次电视晚会的专线直播工作,毛主席就在下榻的省委九所宾馆,观赏了这场专为他老人家安排的电视专线直播文艺晚会。</p><p class="ql-block">演出单位是湖南省文工团下属的花鼓、湘剧、京剧、木偶皮影等组成。在演出节目进行到一个阶段时,我和任寿云临时接到了一个光荣任务,说中央首长(毛主席)想听《浏阳河》的歌。因为事发突然,我和任寿云来不及与乐队合乐,就穿着当时省文工团统一发放的灰色制服,直奔舞台,唱完以后,我和任寿云正要下场,却被报幕员拦住了,说中央首长还想听一遍《浏阳河》,于是,我和任寿云返回舞台中央为毛主席唱得更欢了。现在,一想起这辈子能为伟大领袖毛主席连唱两遍《浏阳河》,又是第一个把湖南花鼓小戏《双送粮》中的精华唱段《浏阳河》奉献给毛主席聆听的幸运之人,我就无比的幸福和自豪,也感谢领导们给了我这次无尚光荣的机会。</p><p class="ql-block">晚饭后,我们从半湘街走回花鼓剧队宿舍,一路上我们边走边聊,不知不觉地就走到了识字岭,这时肖其昌突然问我:“要是有个人愿意帮你一起分担照顾你爸爸的身体,你同意吗”?这一问,我觉得心里有个声音使劲地在自己耳边说“同意吧”,我也感觉到其昌在殷切地等待我的回答,这让我羞涩得低下了头。这时,其昌轻轻地拥抱着我,火热的唇吻上了我的脸。从此,我俩成了一根爱情藤上的两个瓜儿......</p> <p class="ql-block">图:肖其昌与刘小栗在北京天安门</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刘小栗,长沙人,著名花鼓戏表演艺术家。1951年出生,1965年考入湖南省戏剧学校,1969年分配到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担纲过几十部传统戏和现代戏的主演。如《爱情的审判》《汉宫怨》《再婚记》《花烛恨》《杨三姐告状》《状元与乞丐》《儿女传奇》《小砍樵》《桃花汛》《天之骄女》《柜中缘》《丑人计》《神鸟》《野鸭洲》等。其中,《野鸭洲》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成了电影。1983年主演的《再婚记》参加全省调演获演出二等奖。1991年《桃花汛》参加全国调演,获五个一工程奖、演出奖,个人获配角奖。在湖南金蜂音像出版社录制出版的磁带有《思凡》《双下山》《小姑贤》《天之骄女》《卖杂货》《清风亭赶子》《秦雪梅吊孝》《花鼓新潮》《扯白歌》等几十盒。主演的《看卫星》在七十年代第一个参加对台广播。1984年,湖南日报以《天之骄女》为题介绍了刘小栗的表演艺术。1986年湖南人民广播电台专题介绍《湖南省优秀演员刘小栗》,《湖南广播电视报》也对她进行了报道。她还善于思考,勤于总结,撰写的论文《人约黄昏.创作感想》发表于长沙晚报,《眼神的运用》发表于《剧海》杂志,《众手灌得桃花开》发表于长沙晚报。</p><p class="ql-block">到加拿大定居后,刘小栗积极参与中外文化交流,努力推广湖南花鼓戏。2017年参加了由文化部、加拿大环球华语电视台和加拿大华人联合总会共同主办的《迎春专业戏曲晚会》,演出的花鼓戏《刘海砍樵》受到广泛好评,随后连续6年,刘小栗在加拿大的多伦多、蒙特利尔等地参加了春晚演出。2019年5月受加拿大多伦多FM105-9广播电视台的邀请,接受采访,向国际友人介绍湖南花鼓戏。2018年4月回国期间,受到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天天有戏》的邀请担任嘉宾。在加拿大还多次参与加拿大湖南商会、同乡会、山东济南联谊会等文艺晚会,为花鼓戏艺术的传扬与传播作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编辑:徐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