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北京站前拍一张,记录一下。</p><p class="ql-block">出了北京站,住到附近的如家酒店,座地铁2号线转6号线,北海北下车,穿过三里桥胡同,到了恭王府。</p> <p class="ql-block">恭王府是中国现存唯一保存完整并开放的清代王府。前身是乾隆时期宠臣和珅宅邸(1780—1799 年居住);嘉庆四年(1799年)赐庆郡王永璘,道光三十年(1850年)赐恭亲王奕訴(1852—1898年居住),恭王府因此得名至今。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6.2万余平方米,其中府邸占地3.3万余平方米,花园占地2.9万余平方米。府邸为三路五进院落,建筑形制多样,恢弘与小巧并举,室内空间丰富灵活,独具匠心,融汇了清代官式与民间、北方与南方建筑的精华,是中国清代古建筑中的珍贵遗存。花园原名朗润园,民国时期更名为萃锦园,内有园林景观44处,糅合了皇家园林与文人园林的营造手法,富丽与雅致并存,是清代王公府园的典范。后罩楼、西洋门、大戏楼和“福”字碑堪称“三绝一宝“。</p><p class="ql-block">京城王府的分布</p><p class="ql-block">清朝定都北京后,将内城的汉人全部迁到外城,内城被旗人占据,除特例外,王公府第全部建在内城。顺治时期,最显赫的睿亲王府和礼亲王府分别建在皇城的东、西两侧。为上朝方便,一般王公府第都建在皇城周围不远的地方。晚清时期,风景秀丽的什刹海地区成为显赫王爷的聚居地,著名的晚清三大“铁帽子”王——恭亲王、醇亲王和庆亲王的王府就位于这一地区。</p> <p class="ql-block">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p> <p class="ql-block">清朝(约110年的)桧柏</p> <p class="ql-block">和珅家的后罩楼(藏宝楼)。</p><p class="ql-block">后罩楼的后墙一共有44个什锦窗,这44个什锦窗每个图形都不相同,据说是因为和珅藏宝太多,以此来区分宝物的去向。</p> <p class="ql-block">这44个什锦窗里,有一组最为特别,如下图:</p><p class="ql-block">倒挂的蝙蝠、一个磬状的窗格和一对鲶鱼,它们组成了典型吉祥图案“福庆有余,年年有余”</p> <p class="ql-block">和珅府中的“天下第一福”:康熙御笔的传奇之作。</p><p class="ql-block">这块石碑上刻着一个“福”字,这个“福”字并不普通,它是清圣祖康熙皇帝亲自题写,并盖有“康熙御笔之宝”印玺的祈福之作。这个“福”字形窄且狭长,就是民间所说的“长寿福”,极具艺术性,字中包含了“寿、田、多、子、才”等字,取“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之意。这也是世上惟一的“五福合一”、“福寿合一”之“福”,被民间称为“福中有寿,福寿双全”。</p> <p class="ql-block">恭王府佛楼位于恭王府庭院西侧,是恭亲王奕訢用于祖先敬祀的场所。</p><p class="ql-block">恭王府佛楼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高15米,共有五层,内部构造精巧,气势宏伟。佛楼外部色彩斑斓的壁画和金碧辉煌的彩绘龙柱,增添了神秘色彩。佛楼内部很多佛像是以珍贵的黑檀木制成,充满了历史和文化的魅力,藏有神奇的功效。</p> <p class="ql-block">银安殿俗称银銮殿,作为恭王府的正殿,只有在重大事件和重要节日时才会打开,主要起到礼仪的作用。最初的银安殿连同东西配殿在内的整个院落于一九二一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夜因烧香失火被毁,现在的银安殿院落是复建的。</p> <p class="ql-block">恭王府西洋门仿圆明园大法海园门所建,形制仿圆明园中大水法海园门,由汉白玉石雕砌而成,门额上刻有"静含太古",内刻"秀挹恒春",寓意着主人希望通过学习西方文化和技术来挽救清朝统治。</p> <p class="ql-block">恭王府大戏楼是恭亲王及其亲友看戏的场所,是我国现存独一无二的全封闭式大戏楼。恭王府大戏楼建于同治年间,建筑面积685平方米,建筑形式采用三卷勾连搭全封闭式结构。戏楼内四壁与顶皆彩绘缠枝藤萝与盛开的紫花,南面为戏台,北面约一米的高台上是恭亲王的专座,宽阔的大厅是大臣们的座位。戏楼的音响设计非常奇妙,无论观众置身戏楼里的任何位置都能清晰听清台上的声音,据说在戏台底下掏空放置了无数口大缸,巧妙的构造成了混响空间,还原了逼真的音响效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