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行·游赤壁》<br><br> 本月14日,初冬雨后晴,我携孙参加了毛田诗社组织的,极为慎重齐赴赤壁古战场的文化采风活动。<br> 初临赤壁,令人耳目一新。遍布高大巍峨的混泥土仿古建筑,似乎把《三国演义》里的故事都浓缩其中了。<br> 其实,赤壁市古称蒲圻,缘起于三国东吴设置蒲圻县,因湖多盛产蒲草(古时编织蒲团的材料)形成集市而得名。公元208年,孙权联合刘备在此击败曹操百万雄兵,而成为古战场闻名于世。后经历代文人雅士推波助澜的美化(附后),才成就了今日之赤壁。198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蒲圻县撤县设市,由咸宁市代管。1998年6月,更名为赤壁市。从此交通区位优越便捷,北倚省会武汉市,南临湘北重镇岳阳市,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成为武汉城市圈重要组成部分。<br> 如今,青山依旧,流水有声。我们购票从大门进入景区,循左手,按照旅游路线图各景点的标识,走走停停,逐一游览、打卡拍照。一路登“拜风台”,临长江,观赏江边陡峭的悬岩上刻有“赤壁”二字的“摩崖石刻”景观。环赤壁山一周而走出景区大门,全程约3小时;而乘车往返时间却在5小时以上。<br> 大家玩的得瑟!<br><br> 我为不虚此行,特填《踏莎行·游赤壁》一首如下:<br>鄂地南门,楚天赤壁。<br>五A风景群雄劈。<br>借风一炬满江红,后多词赋生花笔。<br><br>故垒新痕,摩崖旧迹。<br>客来凭吊常相忆。<br>雪泥鸿爪总皆空,争名夺利又何必!<br><br></h3> <h3>附:鉴赏古代的诗赋,对提升文章的构思及写作能力,会大有裨益。<br> 如:唐.杜牧《赤壁怀古》中“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句古诗所描绘的场景和主题,与现代社会中我们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有着共通之处;所蕴含的哲理和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br> 又如:宋.苏轼被贬谪黄州期间。于元丰二年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由好友作陪,大江月夜,泛舟江上,游黄州赤壁矶,饮酒赏月。写下了宋代散文赋中的精品——《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赋与词借古抒怀,境界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使人想起锦绣山河中涌现的千古风流人物,曾被誉为“古今绝唱”。<br> 再如:宋.戴复古的《满江红·赤壁怀古》:“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br>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br> 词的上片缅怀三国赤壁之战,盛赞周瑜”气吞区宇“、火烧曹兵的雄才大略。下片寻访遗踪,感叹兴亡,抒发忧时伤世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深深忧虑。词的风格豪健,语言朴素、自然,是怀古词中的一篇佳作。<b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