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什么是“拾遗”?词典释义:</p><p class="ql-block">一是捡取他人遗失的财物;</p><p class="ql-block">二比喻轻而易举;</p><p class="ql-block">三是采补缺漏遗佚;</p><p class="ql-block">四匡正别人过失或缺点。</p><p class="ql-block"> 今天要说的“拾遗”,主要是指含义一“捡取他人遗失的财物”。但是“他人遗失”,又不仅仅指“人”遗失的财物,可不可以是自然遗失?集体遗失?动物遗失?我的理解是可以的。遗失也可以是有意遗失和无意遗失。有意遗失是弃而不要了,无意遗失是大意丢失。后者捡拾者从道德上是要归还的。另外,窃以为含义一仍包含有二三四含义。别人遗落而拾取,是不是轻而易举?采补缺漏遗佚,不是弥补不足吗?匡正别人过失或缺点,是不是有纠正浪费的现象提倡勤俭节约的意思?哈哈!有点绕,感兴趣的看官且慢慢琢磨。</p><p class="ql-block"> 对于五六十年代农村生人,想必对“拾遗”并不陌生甚至是终身难忘。</p><p class="ql-block">第一次的财物拾遗还是很小的时候。妈妈们在聊天,我在挖土。挖呀挖,竟挖出来一角钱,可不是小数目,那时候穷村的日工可能都不值一角钱。妈妈很高兴,当然也找不到失主无需归还,无关道德。妈妈承诺买糖吃,可是后来不记得有糖。</p><p class="ql-block"> 更多的财物拾遗发生在人民公社大集体的年代。那时除很少的自留地(每人不超当地人均耕地的5%)外五谷杂粮收获归集体。贫穷的年代,好像公社生产队有意放水(窃以为是人性的),在作物集体收获后,土地里总有遗落的小麦,地瓜花生豆子等等,是谓“集体有意遗失”。生产队总会集体规定在某一天“放山”,全体村民凌晨三四点即带上筐子抓钩,摸黑争先恐后奔赴某一片花生地或地瓜地拦花生或地瓜。尚小的我们自然也得跟去,拐着筐子地面上拾遗;再大点就得带上抓钩铁锹刨取遗漏泥土里的宝贝了。每每收获半筐或一筐地瓜花生,回家也会收获父母难得的笑脸和夸奖,虽然奖励是口头上的。</p><p class="ql-block"> 记忆最为深刻的一次拾遗,是永远的愧疚。最近回老家某天早晨转过村南小河经过“两铭”村时,似乎又看到了那个站在河水里哇哇大哭的小女孩。具体记不得几岁了,五六岁?背着个布口袋跟着大我一岁调皮的二哥去拾花生,结果二哥把我们带到了河南岸的一块花生地,地里有遗落的花生果,还有没拉走的花生棵。还没捡一会儿,突然听到一声大吼,原来是“看山”(生产队负责看护地里庄稼)的老头不知从哪里跳了出来。二哥他们撒丫子就跑,却丢下了被吓坏的我。那人一点都不和善,骂骂咧咧的从我手中夺去小布口袋,无助的我只能跑到河里大哭不止。回到家里以后告知妈妈,才知道那是“野毛张家”村的花生地。那时我根本不知道什么“两铭”村,也不知道“野毛张家”村的具体位置,只知道村里人都说那个村的人都很野,所以真正的村名“两铭”被叫了很多年“野毛张家”,我也是很多年后才知道“两铭”这个村名。后遗症就是印象中“野毛张家”村里都不是什么好人,至今都不愿从其村经过。那天经过时从村口看其干净整洁的街道,心想我也是够幼稚的,何必呢?哪天进去村里走一趟,看看旧时的野蛮人是不是进化成了文明人。</p><p class="ql-block"> 除了收获集体遗失农作物,记忆深刻的还有拾粉条,拾草,拾粪等。</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村南小河常年流水,河水清澈鱼虾成群。河岸是洁白的沙滩,沙里有一种叫“沙里偎”的小虫子,具体都不记得什么样子了。沙滩开外两边是茂密的小树林,里面有蜥蜴蚂蚱。那是我们儿时的天堂。可是放学之后回家是要帮家里编玉米皮小辫的,加工地毯篮子集体出口创收。只有村里粉房晒粉条的日子才被允许去河边玩,但是要带个小葫芦瓢。玩的时候要远远盯着沙滩上晾晒着的一排排一架子的粉条有没有被收走,收走了一帮子正玩的欢的小孩子就会蜂拥而上捡拾遗漏的碎粉条。这也算是集体遗失吧?</p><p class="ql-block"> 拾草也算是拾遗之一,是拾自然之遗。拾草有两种情况。一是村集体放山拾草,类似于放山拾遗农作物。河北岸是我村属地集体财产,树木是不允许随便砍伐的(虽然后来深挖洞广积粮还是毁林而耕了),但是林中的野草可以搂,但因其属于集体村民,故仍要村里一声令下齐聚之共搂之。二是小学时学校里勤工俭学,会停课让学生去割拾青草,作饲料还是沤肥不记得了,只要完成任务就行,当然多多益善。后来每次逛山,看到路边丛生茂盛的野草,总听身边人念叨起当初拾草的经历;看到辛安河河里发大水冲积的大堆浮柴也颇多感慨。</p><p class="ql-block"> 上学时拾粪不知看官们都谁干过?拾谁的粪?当然是骡马驴子的粪蛋蛋粪粑粑啦!“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是那时响当当的口号,农村的土路上,车马辙后,记不记得背着粪筐手持铲子眼睛盯紧骡马驴屁股的你的形象?那时路上粪粑粑可是稀罕物!记得我拾不着完不成任务,爸爸就指使我哥去了我家对面的马棚(我们生产队的牲口大院),撮一筐子让我去学校交任务。虽然弄虚作了假,可是我却没啥愧疚,路上没粪粑粑让我怎么办呢?!这拾粪的经历影响太大了,弄得我至今马路上见到一泡牛屎都觉得好亲切,总想把它拾回家。也别说,后来我还真去拾过牛粪,是在租地的南水桃林村河岸上,闲逛发现很多大大的牛粪坨,惊喜之余立马回去拿了好几个大编织袋装满撒到了租地里,为此还作为趣事发过朋友圈呢!</p><p class="ql-block"> 经历过那个年代的拾遗人的诸多拾遗旧事,是挥之不去的永久回忆,更是物质贫乏时代烙刻在骨子里的对生活和万物的珍惜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