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午到达云台山景区。云台山是一处以太行山岳丰富水景为特色、峡谷类地质地貌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内涵,集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于一身的科普生态旅游精品景区。2004年2月13号,云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公园内由一系列具有特殊科学意义和美学价值,能够代表本地区地质历史和地质作用的地质遗迹组成。</p> <p class="ql-block">云台山位于焦作市修武县境内。之所以称为云台山是因为这里山势险峻、峰壑之间常年云雾缭绕。云台山以山称奇,以水叫绝,占地面积240k㎡,包含有红石峡、潭瀑峡、泉瀑峡、子房湖,万善寺,茱萸峰等11大景点。整个景区峰峰如画,岩岩皆景,兼具北方之雄浑、江南之灵秀,让人留连忘返。根据行程安排,我们游览了红石峡和潭瀑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红石峡景区是云台山旅游景点的精华,悬崖陡峭,红岩绝壁,构成了我国北方地区少有的丹霞地貌景观。在我国众多峡谷中,以其景观的纤巧、婉约、神奇、瑰丽而独树一帜,加之潭、溪、泉、瀑的映衬,更使其藏奇纳胜,享有“盆景峡谷”的美誉,被园林专家称之为“自然山水精品廊”。</span></p> <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是一座横架于峡谷的大桥。站在桥上俯瞰,远处依稀可见的紫红色山体被豁开一条大口子,裸露的岩石轮廓分明,纹理清晰,曼妙优美,豁口中隐约可见碧绿的湖面,这就是红石峡。</p> <p class="ql-block">入口处道路<span style="font-size: 18px;">左侧有一块景区介绍石碑,</span>走过一段绿意盎然的灌木林间小路,就开始下台阶,峡谷深邃,美景即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左拐右折慢慢接近谷底。这段路,如同科普小路,不断有标牌介绍地质知识及云台山的成因,比如“赤壁丹霞的成因”、“12亿年前的海滩遗迹”、“34亿年锆石采集地”等等。据考古发现,12亿年前,太行山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频繁的地壳运动,亿万年的山海沧田变化,古老的地层被挤压、褶皱、断裂和石英岩脉的侵入。红石峡的岩层就是石英沙岩所形成的,云台山的石英砂岩厚度深达150米,绵延长度2000多米,是12亿年前海滨沙滩环境沉入海底所形成,由于断崖层与含铁量的不同,形成了不同层次、差异的图案造型,是自然形成的壁画。用手抚摸这红色岩体,手感光滑细腻。云台山的地层结构、从上到下分别是4.7-5.1亿年前的石灰岩,10到14亿年紫红色石英砂岩。另外在红石峡的白龙潭,地质专家还发现了34亿年前的锆石,是目前地球上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p> <p class="ql-block">黑龙洞,洞长30米,洞内幽深,山风清爽,凉意丝丝。行进间,飞岩陡壁,水声涛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穿过黑龙洞,沿着山体上人工修凿的栈道走,见一座小桥架在峡谷之间,桥下是深谷瀑布,山、水、桥、人空间组合成绝佳美景,风光无限好。此处名为“白龙瀑”。瀑布分三叠,垂直落差60余米,上两段短而隐,下一段长且露,状若飞雪玉龙,银光闪闪。因它毗邻云台山西南大门,故又称“迎宾第一瀑”。峡谷中有瀑必有潭,潭随瀑名,称为“白龙潭”。白龙潭下有洞穴,形成巨大的暗河,水都潜流到远处去了。</span></p> <p class="ql-block">蓦然回首南望,绝壁高耸对峙,光线暗淡,中间只留下狭窄的缝隙透光,这便是山体常见的景观“一线天”。</p> <p class="ql-block">奇形怪状的红色岩石峡谷中,一道翠绿溪水流淌而过,既是颜色的对比,也是形成这里美景的基本要素。</p> <p class="ql-block">再往北远眺,见小桥飞瀑,那就是红石峡的标志景点——仙人桥。这是一座人工建造的仿天然石桥,潭水自上而下穿过3个石洞,形成3条瀑布。丰水期时,潭水没过桥面,急流涌下,秀丽壮观。这是云台山最知名、最经典的一张名片,很多媒体在宣传云台山时都会出现此处画面,进入红石峡的游人也都会在此处拍照留念。桥边的山崖是云台山著名的“玉面大佛”。走近桥边,细观察,慢品味,水深处湛蓝无比,水浅处清澈见底,潭中则有极具观赏性的奇石,在这里交融成一个舒适的、唯美的艺术空间。</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栈道上,随处都能看到横亘在碧水里的石头,那些从山崖上脱离坠落的山石,有的成为了独特的风景。比如这水中躺着的正方形大石头,万千年溪水的冲击,没有使它变得圆滑,依旧方方正正。看到此石,有人说像麻将骰子,有人说像印玺,有人说是魔方,有人说是“飞来石”,大自然的杰作,为这片山水增添了许多的趣味。</p> <p class="ql-block">红石峡是一段非常狭窄的线形峡谷,曲径通幽。最宽处20余米,最窄处仅有几米,由于谷内空气与外界的空气不能很好的对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小气候,冬暖夏凉,人称长春谷。峡谷内,红色岩石扑面而来,脚下溪水潺潺,水声涛涛,清风阵阵,抬头仰望,两旁峭壁耸立,犬牙交错,树木郁郁葱葱,不时有飞瀑从头顶倾泻。举目四望,处处皆景,我拍照忙得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继续走,是一组高而宽薄的瀑布群,主瀑如珠帘倒挂,沿崖石数级跌落,瀑散飞烟,婉约柔美;小瀑从石缝溢出,漫过众多塔松形状的苔藓,有的如同银色的丝线,长流不断;有的恰似珍珠线串,断断续续。这景色,这氛围,如梦似幻,命名为“一帘幽梦”。</p> <p class="ql-block">栈道转过一道拐,眼前又突然出现一道瀑布,这是首龙瀑,红石峡中最大的一条瀑布。山势陡峭,水流自高处直直落下,尽管水流不大,缺少雄浑磅礴的气势,但涓涓细流似从天而降,也不失为一道美丽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红石峡的栈道基本平坦,只有二处陡峭的地段,其中一段是只容一人通过的极陡的石阶,几乎是垂直角度,崖壁上有供行人攀登用的铁链,好在不太高,所以,登上去也不那么费劲。</p> <p class="ql-block">一堵巨大的石墙出现在眼前,墙高约有五、六十米,宽约百米,全部由石块砌成,气势雄伟,斑驳间尽显久远。这最后一段路曲折上行,相对比较费力。我们气喘吁吁地往上走,原来上面是一座水库,石墙就是水库大坝,红石峡的主要水源就来自这座水库。这里也是红石峡景区游览路线的出口。游玩红石峡,我们一行人都啧啧称奇,中原腹地竟然有如此极品山水,红石峡竟然如此美轮美奂,真的是意料之外。红石峡,一次难忘之旅。</p> <p class="ql-block">这水库原先叫“马鞍石水库”,是沿深切峡谷经堵截而成的人工湖,据传汉初的大谋士张良(字子房)曾在此隐居,故后改名叫“子房湖”。1966年始修,1982年竣工,2009年至2011年进行了除险加固。南北长、东西窄,呈带鱼状,高悬于红石峡的尽端。在那个建造年代,没有什么现代化建筑设备,其建设难度可想而知。如今,它不仅继续发挥着重要的水库功能作用,而且融入了红石峡景区之中,成为一处人文景观,丰富了红石峡的景观内涵。</p> <p class="ql-block">展目一望,库水粼粼,碧波荡漾,高峡出平湖。两岸的岩溶峰丛与湖水相辅相成,动静互变,景象万千。红石峡是单行线路,全程游玩需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子房湖出口处便是观光车乘坐点。由此乘坐景区大巴,去云台山另一个景点潭瀑峡。</p> <p class="ql-block">我们先来到小寨沟广场,这里也是潭瀑峡入口。抬眼望,近景是河流、游乐设施,中景是绿树翠坡,远景是高山峻岭、蓝天白云。很有空间层次,富于色彩。</p> <p class="ql-block">潭瀑峡,原名小寨沟,地处云台山北部略偏西,是主要河流子房河的一个源头。沟长1270米,南北走向。沟东面,峭壁耸翠,基岩裸露。沟西面,群峰俏丽,争奇斗艳。</p> <p class="ql-block">在云台山风景画廊里,潭瀑峡是大自然的杰作,峡谷极品的主要代表。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呈现出千变万化。飞瀑、流泉、彩潭和山石景观。山、水、石浑然天成,交相辉映,构成了潭瀑峡怡人的自然山水风光。</p> <p class="ql-block">进入潭瀑峡,沿峡谷逆水而上,步步引人入胜,溪水奔流,潭、瀑随处可见;险峰,瀑布,温泉,溪流,水潭巧点其中,造型奇特的花岗岩具有很强的观赏性,美景层出不穷。</p> <p class="ql-block">情人瀑——群瀑自高处倾泻而下,瀑布分三层,每个断层都有两条瀑布相吸相融流入一个潭里,如情人耳鬓丝磨,窃窃私语。流水终年不断,象征永结同心,永沐爱河之意,所以,人们把它戏称为“情人瀑”。</p> <p class="ql-block">名称与形象完美契合的丫字瀑!瀑不高,仅二叠,第一叠瀑流分两股,至第二叠合为一股流注潭内,标准的“丫”字形。近看惟妙惟肖,放远把它与山势通观,气象宏大、优美,仁山智水、刚柔相济的感觉油然而生。瀑下积水成潭,翡翠碧绿,面积百余平方米,潭周围有大片开阔地,可供游憩。</p> <p class="ql-block">峡谷两边高峰耸立,悬崖对峙,沟谷里面却是峰回路转,一步一景。</p> <p class="ql-block">清漪池,水下有一条深沟将其分为三个部分,水深不一,清澈艳丽。无论有没有微风吹拂,水面总是泛着清清的涟漪,十分可爱,令人悠然陶然。</p> <p class="ql-block">水帘瀑,泉水流经垮塌岩石堆积体时,水中析出的钙质在外部边缘不断聚集而形成的高达数十米的钙化坝。钙化坝上草本植物茂盛,泉水顺植被漫流,形如万条丝线,犹如流动的水帘,故称“水帘”瀑。</p> <p class="ql-block">踱过一座单拱小石桥,又一潭清水赫然在目,潭边石壁刻写着“洗砚池”三字。传说,东晋时的“竹林七贤”就在云台山隐居,他们都是当时风流倜傥的大才子, 时常挥挥笔墨,写写文章,常在这个池子洗砚台,因而这个池子得名“洗砚池”。</p> <p class="ql-block">唐王试剑石,这是一处自崖墙崩落的巨大石块。由于坠落沟底时撞击力的作用,使该岩块沿节理面裂开,其面平整,状如刀劈。由此而演绎出唐王李世民曾在这里试剑得天下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目不暇接的奇石危崖。路旁有一巨石,名为石虎,因状若猛虎而得名。传说,石虎是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坐骑。</p> <p class="ql-block">潭瀑峡峡谷尽头是一处呈U形的绝壁,三面环山,一面敞口,周围除了陡峭的山崖外,只剩下头顶上的一片蓝天。抬头望去,有坐井观天之势。</p> <p class="ql-block">下部正中央平坦的台面是名为“点将台”的景点。这是一处天然石板形成的平台,正好可以供游客一览谷底全貌。石板被无数的游人踩踏的光滑如镜,可知谷中之风光,引得多少游人尽折腰。过了U形谷往前就到了回程的拐点,出峡谷可从溪流的另一边绕返下坡,比进来要快很多。</p> <p class="ql-block">返回小寨沟广场,观看定时演出的国风演艺节目,演出时间约30分钟,以秀美云台山水为天然舞台,展现唯美与古风韵味。</p><p class="ql-block">唐代大诗人王维曾在云台山写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千古绝句。国风表演“王维”,一个既恬静又侠气,既不平又豁达的王维向观众走来。风华才人,诗情儒雅;古音悠悠,回荡峡谷。</p><p class="ql-block">“山水丽人”仿佛从画中翩然而来,她们或轻摇团扇,或浣花弄茶,或吟歌起舞,与丹崖碧水的峡谷,碧如翡翠的湖水,朦胧袅袅的云雾融为一体,构成一幅流动的东方古典山水写意画。</p> <p class="ql-block">“七贤游园”将历史上的“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刘伶、向秀、阮咸、山涛、王戎,从史书上“搬到”游客眼前。从历史画卷中穿越而来,在游人面前饮酒纵歌,挥毫泼墨。演出与景区自然风光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给游客带来视觉的盛宴,游客纷纷赞赏和打卡拍照。</p> <p class="ql-block">夜宿云台山征云大酒店。19日上午去洛阳。到达后参观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简称洛八办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而以其旧址为依托成立的一座革命纪念馆,也是洛阳市目前唯一的一处对外开放的革命旧址纪念馆。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河南省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位于洛阳市老城区,原是南关富豪庄延珍家的宅院,坐南朝北并肩的三所清代民居院落。三所院落的建筑结构相同,均建造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系砖木结构。每所院落都分三进,旁边留有过道,每进院落两旁对称建有二层结构的厢房。门、窗上附有雕刻花纹装饰,主要有梅、竹、兰、菊、牡丹、松柏等传统的花卉图案和神化人物传说故事等,雕刻细腻,栩栩如生。整个建筑气派大方,古色古香,具有较高的建筑水平和艺术欣赏价值。</p> <p class="ql-block">洛八办纪念馆的基本陈列分综合陈列和旧址复原陈列两部分。综合陈列以文字、图表、照片、文物等结合的形式,系统地介绍了八路军办事处的建立,工作和撤退情况,歌颂了八路军办事处在抗日战争胜利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及所作的突出贡献。旧址复原陈列有刘少奇住室、电台室、处长室、机要科、豫西省委会议室、警卫排往室等。</p> <p class="ql-block">1938年11月,党中央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抵制国民党反动派的投降卖国主义路线,经朱总司令和林伯渠亲自写信与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谈判建立。由党中央派遣刘向三同志带领部分干部与一个警卫排来到洛阳,建立通讯处,设机要室、电台。随着抗日形势的发展,通讯处逐渐扩大,增设总务科、招待所、医务室等,正式成为办事处。在延安筹备洛八办期间,毛泽东对此十分重视,亲自同负责此事的刘向三谈话并提出了具体任务。</p> <p class="ql-block">刘少奇、朱德、彭德怀、徐海东等我党我军领导人曾多次亲临办事处,指导和部署工作。特别是刘少奇同志曾三次来到办事处,主持召开了重要的豫西省委会议,传达了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毛主席的《反投降提纲》,并在此撰写和修改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p> <p class="ql-block">八路军驻洛办事处历时三年多,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坚持时间较长、规模较大的办事处。洛办不仅是我党我军在中原地区的红色前哨,还是连接延安与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重要的交通枢纽。尽管洛办当时处于极其险恶的斗争环境中,但坚决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各项方针、政策,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p> <p class="ql-block">1942年2月,鉴于洛阳形势紧张、国共两党关系恶化,办事处全体工作人员撤离。</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革命文物藏品以抗战时期的文物为主,现有馆藏文物459件,其中一级文物8件、二级文物12件、三级文物300件、一般文物139件。主要有手枪、证章、手雷、子弹、炮弹、引信、军用锨、铺等军用物品和生活用品以及侵华日军地图、侵华日军笔记资料等。在所有文物藏品中,最主要的当属从办事处旧址水井中淘出的一批军用证章,共43种59枚,大多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地下党组织,进步团体、救亡协会等与我办事处联系时留下的遗物。如“八路军驻陕办事处证章”,“东北救亡总会证章”、“朝鲜义勇队证章”等,都是比较珍贵的文物。通过透明的玻璃展柜,我们能清晰的看到岁月在这些物件上留下的斑驳痕迹。当年曾经在这里工作的人们都已去世,但他们的精神凝结在这每一件物品中,并透过这一件件物件,穿过漫长时光,向我们诉说当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中饭后游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12公里处的伊河两岸,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龙门石窟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代,雕凿碑刻断断续续长达400年之久,而其中北魏和唐代的大规模营建就有140余年。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2000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把龙门石窟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从此,龙门石窟这颗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灿烂瑰宝再度大放光彩。</p> <p class="ql-block">1980年,我到洛阳参加一个培训班,曾利用休息天到龙门石窟一游。岁月如梭,40多年了,如今,一张照片珍藏着那时的记忆,这次,我也算是故地重游了。</p> <p class="ql-block">龙门,在春秋战国时期称“伊阙”,香山(东山)与龙门山(西山)东西对峙,伊水从中流过,形成一座壮丽的门阙。隋唐之后,又称龙门。走在伊河边,绿树成荫,郁郁葱葱;碧波荡漾,伊水潺潺;远山近景,苍翠欲滴;壮观的龙门大桥横跨伊河之上。龙门大桥是三孔空腹式石拱桥,仿河北隋代赵州桥,于1960年修建,1962年竣工。它宛若一道长虹,将东西两山相连,现在成为了景区景观之一。</p> <p class="ql-block">游客通过的龙门大桥桥洞上面的“龙门”两个字,是由陈毅元帅在1960年题写的。这里是景区的最佳拍照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石窟北大门,1984年仿汉代双阙式修建,也是龙门石窟的验票口。门匾“龙门石窟”四字是郭沫若先生在1959年8月题写的。龙门石窟是全国首批的66家5A景区之一,也是河南省的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过了北大门,就是石窟观赏区。石窟大部分集中在伊水西岸的崖壁上。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依次观赏了潜溪寺、宾阳洞、万佛洞、第511-512双窟、摩崖三佛龛、奉先寺等石窟。龙门石窟虽然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但它也折射出当时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时尚。为研究北魏到唐、宋这一时期的历史、文化、民俗及雕刻、绘画、建筑、服饰、乐舞、书法、医药以及中外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是一座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潜溪寺是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因在凿洞时地下有源源不断流出的溪流而得名。它高、宽各九米多,进深近七米,大约建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初期。窟顶藻井为一朵浅刻大莲花。洞中刻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和三天王。主佛阿弥陀佛端坐在须弥台上,面颐丰满,胸部隆起,神情睿智,整个姿态给人以静穆慈祥之感。二菩萨丰满圆润,造型敦厚,双目炯炯有神,十分出色。</p> <p class="ql-block">宾阳洞,开凿于北魏时期,宾阳三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母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作功德而营造的皇家工程。当时仅开凿中洞就历时24年,后来的北洞、南洞只凿出窟形和穹顶藻井,开始造像即辍工,两洞主像乃是唐初造像。三所洞窟中最精美的当属宾阳中洞,该洞堪称龙门石窟北魏期间佛像雕刻之精品,是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在石窟造像中的体现。宾阳洞洞正壁刻主像释迦牟尼,左右两边有弟子、菩萨侍立,主尊释迦牟尼面部修长清秀,高鼻大目,微露笑意。左手向下屈三指,右手向前仰伸;衣锦纹理周密刻画,有明显西域艺术痕迹。窟顶雕有飞天,挺健飘逸。有介绍说,洞口两壁上还有一幅浮雕"帝后礼佛图",造型别致,构图美妙,有极高的艺术水准和史料价值。在1930年,这组浮雕被盗凿,偷运到海外,现在被分别收藏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宾阳南洞是在北魏废弃的基础上,唐代续凿完工的。它所供奉的主佛就是阿弥陀佛,是由唐太宗李世民第四个儿子魏王李泰为他的母亲长孙皇后做功德而做的一个功德窟。宾阳中洞外南侧,依崖镌刻一碑,即著名褚遂良碑,记载魏王泰开窟造像的一篇法愿文。此碑文已严重腐蚀,难辨其文。</p> <p class="ql-block">宾阳北洞与南洞一样,都是在北魏废弃洞窟的基础上,在唐代完成的。这里最有特点的是洞内主佛的手势,跟现在很多人拍照时伸出的“剪刀手”神似,故而被称为“龙门最萌的佛像”。其实仔细观赏可以发现,佛原本伸出的是包括大拇指在内的三根手指,但后来大拇指第一关节断裂,只留下了食指和中指。</p> <p class="ql-block">万佛洞在宾阳洞南边,洞中刻像丰富,南北石壁上刻满了小佛像,很多佛像仅几厘米高,计 15000多尊。窟顶有一朵精美的莲花,环绕莲花周围的一则碑刻题记载,该洞窟完工于唐高宗永隆元年即公元680年。主室窟门外两侧各造一尊力士,勇猛刚健、孔武有力。前室南北壁下层雕有二狮子,为龙门最精美雄浑的高浮雕狮子,可惜在20世纪30年代被盗凿,北壁狮子现藏美国堪萨斯州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南壁狮子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万佛洞前室南壁上部西侧紧挨力士的一圆拱龛内,有一尊观世音菩萨像,她是龙门石窟唐代众多菩萨像的精美范例。菩萨通高85 厘米,面额残,赤足立于圆形仰莲座上。左手拎着净瓶,右手举着拂尘,头部向右倾斜,身体成“S”形的曲线,整个姿态显得非常优美端庄,出神入化,被认为景区最美佛像。这一优美的形象,引得众多游客的驻足观赏。据说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于1957年来龙门石窟参观,看了这尊观世音造像,触发灵感,创造性运用到自己表演的京剧艺术形象中。</p> <p class="ql-block">摩崖三佛龛,因其临山,摩崖造像,故称为摩崖三佛龛,正壁是七尊式,以弥勒佛为主佛,其中三身坐佛,四身站佛,这种组合在我国石窟寺中极为罕见。摩崖三佛龛是龙门仅次于大卢舍那像龛工程的露天摩崖造像龛。由于没有完工,几乎是默默无闻的沉睡了千年。这组造像无造像题记,也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后人结合相关的文献记载,加上造像的风格特点,推测其应该是凿建于武周时期。因为武则天当皇后以前,无此造像组合的先例,二则这样规模巨大的工程不会中途废弃。只有到了武则天执政时,才有可能标新立异,将弥勒升级,以二坐佛夹侍,旨在树立女皇至高无上、唯我独尊的权威。然而,武则天退位,中宗匡复,由于政见和宗教信仰的改变,也直接导致这一皇家工程的半途而废,无人问津。</p> <p class="ql-block">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p> <p class="ql-block">奉先寺主尊卢舍那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姿态庄严肃穆,面庞丰满清秀,圆润和谐,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简朴无华,一圈圈同心圆式的衣纹,把头像烘托的异常鲜明而圣洁。嘴角微含笑意,似向人间芸芸众生传达着慈祥与和悦。长期以来,民间广泛流传着女皇与卢舍那大佛的传说,一是卢舍那大佛面容女性化,相传是按武则天的形象雕凿的。二是卢舍那像龛开凿于唐高宗时期,武则天曾以皇后身份,拿出自己的两万贯脂粉钱资助这一浩大工程。</p> <p class="ql-block">卢舍那佛像两边还有弟子、菩萨、天王、力士等造像,二弟子迦叶和阿难,形态温顺虔诚;二菩萨文殊和普贤,神情和善开朗,天王手托宝塔,显得魁梧刚劲;而力士像更为动人了,只见他右手叉腰,左手合十,威武雄壮。奉先寺大型艺术群雕以其宏大的规模、精湛的雕刻高踞于我国石刻艺术的巅峰,成为我国石刻艺术的典范之作,也成为唐朝这一伟大时代的象征。大约在宋、金时代,人们为了保护大佛像,依龛修建了木结构屋檐式建筑,这些建筑影响了佛像的通风,加速了佛像的风化,因而后来被拆除,留下了佛<span style="font-size: 18px;">像背后的一个个长方形小龛</span>。</p> <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岁月无情,龙门石窟的盛景似乎只停留在那漫长岁月里的惊鸿一瞥。我们来到龙门石窟,都会看到龙门山的崖壁上,窟龛密集如蜂巢一般,非常壮观,令人震撼。也会看到面目全非的无头佛像、空空如也的凄凉洞窟。似乎向人们诉说着这里千百年来的变故与蹉跎。据介绍,石窟破坏严重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自然风化。龙门山石质为石灰岩,虽便于雕刻,但也很容易受到风吹雨淋日晒的自然侵蚀。龙门石窟经历了1500多年的风风雨雨,且基本无保护,导致佛像受损是必然的。二是皇权的破坏,历史上曾有三武一宗灭佛事件,破坏了一些佛像和佛寺。三是战乱。在中国历史上,中原长期是主要战场,数不尽的战乱中,龙门石窟造像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四是近代文物盗窃分子与外国文物贩子的大肆破坏盗取。因为把整个佛像盗走难度太大,盗佛像头难度相对较小,而且佛头也是整个佛像艺术价值最高,最值钱的地方。这也就是龙门石窟很多佛像没有头的原因。据专家的考证,被偷盗的痕迹有800多处,很多精美的佛像和壁画就藏在美国、法国、瑞士、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博物馆里面。</p> <p class="ql-block">看过奉先寺大佛,我过桥到东山的礼佛台。站在礼佛台既可以欣赏龙门秀丽山水风光,又可以远眺奉先寺的雄伟壮观,是看山赏景的极佳位置。龙门石窟造像,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和艺术家无穷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又是外来文化和中国文化结合而成的一朵奇葩。富有才华的古代工匠和雕刻设计艺术家,面对光秃的悬崖峭壁,运用简单的锤凿,雕出如此巍峨壮观又精工细致的群体佛像,这在当时生产力和生产工具十分落后的条件下,确实令人惊叹。</p> <p class="ql-block">在龙门石窟景区,位于东(香)山的香山寺与白园,也是值得一游之处。这里是让唐代诗人白居易为之倾心的地方,诗人晚年在这里生活了18年,并把龙门香山作为自己的终老之地。他用诗词将伊水两岸秀美的风光描写的淋漓尽致,留下了许多赞美龙门的诗篇。</p> <p class="ql-block">下午3点半我们告别龙门石窟去南街村。夜宿临颖县陌秋酒店。21日早饭后参观南街村。我们分别参观了接待中心、村史馆、文化园、东方红广场,乘车观看了工业园区、文教区、村民住宅区,最后,参观南街酱园,品尝和购买了南街村特色食品。据介绍,南街村还有一个革命传统教育区,有毛泽东故居、毛泽东求学之路、黄洋界、遵义会议会址、延安宝塔、枣园窑洞、西柏坡旧址等仿建景观,不过,我们没有去看。</p> <p class="ql-block">“东方红”广场</p> <p class="ql-block">村民住宅</p> <p class="ql-block">学校</p> <p class="ql-block">朝阳门</p> <p class="ql-block">工业区</p> <p class="ql-block">南街村因坚持走集体化道路而闻名于全国。改革开放以来,南街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走的是一条与全国绝大多数村庄不同的发展道路。1991年率先成为河南省“亿元村”,如今,南街村把农业做成了大企业规模,甚至走出国门,打出中国品牌。南街村实行的是“工资+供给”的分配制度,村民共享受14项公共福利,吃水、用电、烧气、上学、就医、住房、节假日食品等,过着安居乐业的好日子。</p> <p class="ql-block">我通过实地参观,直观的感受是:1.南街村的整个氛围,红色文化气息浓厚。村广场中央是一尊“毛主席挥手我前进”的大型汉白玉塑像。外围有马恩列斯画像,走在村里,随处可见毛主席语录、红色标语,广播里播放的是毛主席语录、革命歌曲。我们身临其境,仿佛回到那个很熟悉的年代。2.党和国家对南街村模式还是比较关注的。许多中央领导人到这里考察过。有朱镕基、李克强、李岚清、乔石、宋平、曾庆红、李长春、罗干、张爱萍、曹刚川、卢展工等。3.南街村并非如网络上某些传言那样是“一团糟”,取得的成绩也是实实在在的。多年来,南街村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文明村”、“中国十大名村”、“中国幸福村”、“中国十佳小康村”、“国家级生态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 AAAA 景区”、“全国优秀乡镇企业”等。村党委书记王宏斌同志获得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中国功勋村官”、“全国兴村富民百佳领军人物”等荣誉称号;光荣当选为党的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大、十九大代表。4.南街村产业结构以传统产业食品加工为主,企业基本上是本村企业逐步扩张发展,引进的和高新技术企业少。5.从表面看,南街村整体富裕程度还不是很高。村民居住的是面积不大的单元房,也没看见道路上轿车蜂拥而过的情况。6.作为一个景区,人气不旺。我们乘坐大巴在村里转了一圈,除了接待人员外,几乎没见到其他人,游客只有我们一批。可能是我们去的时间太早,也许是我们不知道的其他原因。总之,冷清到令人难以置信。</p> <p class="ql-block">不过,无论人们怎么看待南街村,我对它还是怀有深深的敬意。南街村人因地制宜,不畏流言,踏踏实实走自己的路,努力让最具社会主义特质的集体主义,公有经济、共同富裕的优越性在他们的实践中得到检验,是难能可贵的。</p> <p class="ql-block">上午9点,我们结束南街村的参观返回郑州。车到郑州市区,我一直留意观察车外的风景,我想看一眼“二七”纪念塔(简称二七塔)。我如愿以偿,看到了并以最快的速度拍下了它的照片。40多年前,也就是我到洛阳培训的那一次,尽管人生地不熟,交通也远没有现在方便,我还是从洛阳赶到郑州,为的就是瞻仰“二七塔”。“二七塔”是为纪念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中规模最大、最有影响的“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而修建。自诞生之日起就带着历史的记忆,镌刻着红色的基因。在我的记忆里,那时,“二七塔”可能是郑州最高、最雄伟壮观的建筑。如今,与郑州市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相比,这座高63米的塔似乎已经不那么夺人眼球。但它始终是郑州的地标性建筑,也是郑州人的精神之塔。“不到二七塔,就等于没到过郑州。”足见二七纪念塔在郑州人心中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中饭后,我们在郑州东站乘坐D3349次列车返杭,结束了此次河南之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