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游之诗意黄山

素素

<p class="ql-block">旅游是件苦差事,尤其是带有登山的旅游,通常让很多人又爱又憎,偏偏是这痛并快乐着的感觉,在登黄山的时候体现得淋漓尽致。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说:“黄山此后再无山。”我想没有到过黄山的人怕是无法体会其中的深意,登过黄山后让你有种今生再也不想登山的绝念,可待到筋骨疲乏的劲头一过,你会觉得你登过的是这世间最奇幻最峻秀的山,其它的山与之相比都黯然失色,那感觉恰似轻舟已过万重山。</p> <p class="ql-block">黄山,古称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得名。人们常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不知道黄山是不是因为这个而出名,但确有记载说这里曾是轩辕黄帝炼丹羽化成仙的地方,黄山上至今还留有与各路神仙相关的峰名,如轩辕峰、浮丘峰、仙都峰、望仙峰等。</p> <p class="ql-block">不仅如此,诸多诗画大家也与黄山有着不解的渊源,唐代诗人李白五十四岁时往来于宣城,秋浦等地,他在《送温外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一诗中,有描写黄山胜景的名句:“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的名句。在结尾处,李白恋恋不舍地写下:“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可惜李白一生放荡不羁,四海为家,并未有机会再赴黄山,但历史还是把他的这个真诚愿望留下了。</p><p class="ql-block">地理学家徐霞客一生两游黄山。至今黄山的南门外还有徐霞客的雕像,他饱览黄山秀美风光,不禁感叹: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有人问徐霞客:”游历四海山川,何处最奇?”霞客答:"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p><p class="ql-block">雪庄,清初新安画派著名画家,法名道悟,号雪庄,又号通源,有黄山野人、沧溟道者等号,1689年来到黄山,居后山之皮篷,直至终老,历33年。</p><p class="ql-block">绘画大师刘海粟先生从1918年至1988年曾经十上黄山,从“昔日黄山是我师”,到“今日黄山是我友”,黄山见证了刘海粟波澜壮阔的艺术人生。他用泼墨、泼彩、白描等诸多手法来表现黄山的奇幻景色,用不同的艺术语言追求他心中的黄山。他画的黄山从最初的形似,到最后的出神入化,他画出黄山傲视群山、气吞乾坤的意向与张力。</p> <p class="ql-block">说来惭愧,黄山这么有名,我50岁才有机会去登,人生有很多事原是身不由己的。知道黄山比较耗费体力,我们把这场硬仗放在了皖南行的第一天。还好,车安路顺,27日晚我们如约住进了汤口镇的茗清宾馆。</p> <p class="ql-block">不愧是徽州文化所在地,做起生意来也相当儒雅,每家宾馆都有为旅客准备的登山杖,免费赠送,虽然价值仅仅2元1根,体现的是黄山人民的心意。我们在28日晨吃过当地的特色面条后,由店主亲自开车送到了景区入口,旅游做到这样,真的是儒家文化的另一种传承。</p> <p class="ql-block">天清气朗,我们赶在了第一拔进山的人流中。抬头仰望,莲花峰已经遥遥可见,半空中隐隐露出黛青色的山体,气势恢弘。我们乘坐上行大巴向云谷索道进发了,云谷索道是后山,山势较缓,玉屏索道属前山,山势陡峭,我们因为整体年龄偏大,选择了山势较缓的后山。无论前山还是后山,所有人均需借助索道上下,这就是黄山的魅力与险峻之处。</p> <p class="ql-block">大巴载着我们一路上行,盘山路随着山势迂回起伏,大巴车宛如龙行一般在云雾中飞升前行,远处忽然人有惊呼,太阳出来了,我们有幸竟然在上行的车中看到了日出。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有时求而不得,有时会有意外之喜。在黄山,如果想看日出需要提前一天在山上住宿,价格不菲,10多人的多人间也需三四百元,标准间一千到二千元不等,我们因为行程紧张,并没有计划在山上住宿,想不到黄山给了我们一份惊喜。</p> <p class="ql-block">车速很快,我们定睛才看清车旁一闪而过的居然是我们北方不常见的翠竹,修长且挺拔,可以唤作竹林,也可称作竹海,竹海如云直插云天。可以说一入黄山,黄山便让我们刮目相看。黄山脚下的汤口镇,四面环山,植被茂盛,再加上空气温暖湿润,正是竹子生长的天然沃土。黄山的竹子,主要是毛竹,从黄山南门进入黄山景区,无论是去玉屏,还是到云谷寺,重叠的山峦下与道旁都是竹林,蜿蜒的盘山公路就在竹林中穿过。不禁推测,昨晚吃的笋干是不是这出自于这些毛竹身上呢?竹笋是黄山人的传统美食和徽菜的主要原料,在黄山几乎家家户户都备有竹笋干。在黄山期间,我们们所点的菜肴几乎每餐都有竹笋,返程我也为家人购买了笋干,这是后话。</p> <p class="ql-block">越十几分钟的光景,我们就在旅游中心换乘缆车了,一路轻风过耳,仿佛在云端一样,从最初的惊呼到渐渐安静,眼睛已不够用,每个人都手忙脚乱,大家生怕手中的相机漏掉了黄山的秀美风景。不过须臾,便到达白鹅岭了,这是李白大人诗中提及的地方,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却是极度惊艳的。只见山峰林立,奇松挺拔,一峰独立,不失峻秀,几峰错落,更显层恋迭嶂,有秀美之意却无敦厚之感。今天没有云海,但也一点不觉可惜,没有了面纱,黄山更加眉清目秀。</p> <p class="ql-block">太阳已经正式从黄山山顶升起,迎着乍泄的晨光,我们开始移步登山了,这才是攻坚战的开始。大家边走边拍,时而呼朋引伴,时而孤芳自赏,沿途惊喜不断。有刀劈斧砍一样的山峰,笔直耸立,上面偏又长着松树,仿佛嫌这山峰留白太多,凭空点缀几笔,又有不知名的怪石平空伸出,似乎飘浮在白云之间,伫立不坠;有酷似手掌的,也有酷似各种动物形状的的,因形就势,命题无穷。</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路急行,途经石笋峰,到达始信峰,其间有宽敞的路段,也有需侧身才能行进的窄路,山道险峻,因下一段风光的未知性,并未显得山高路阻。</p> <p class="ql-block">始信峰凸起于绝壑之上,为36小峰之一,海拔1683米。这里奇峰怪石,三面临空,可谓真正的悬崖峭壁。俗称:“不到始信峰,不见黄山松。”历史上文人雅士,曾在此登峰饱览山景、饮酒抚琴,故此峰又有琴台之称。峰前有古松名“聚音松”。民国人博增湘有诗赞美始信峰:“峰奇今始信,不负此峰名。下瞰散花坞。峰峰玉琢成。从古至今,更有无数书画名家,以始信峰为题材,赞美始信峰,像张大千、刘海粟等都留下了关于始信峰的精品佳作。始信峰旁边还有一个“卧云峰”,因为当时只是随着人流走,也没有导游,并不知道详细的名字,回家看资料才知道。</p> <p class="ql-block">我们下一个到达的景点是散花坞观景台,散花坞,好雅致的名字,莫非也和诗词相关?看了一下介绍,乃春夏之交,奇花争艳,万紫千红,若天女散花,故明代黄汝亭命名为“散花坞”。清人程之竣有诗:“何来天女散天花?原是天都仙子家。一坞花香分两度,争传秋实与春华。”此处最著名的景观当数“梦笔生花”。“梦笔生花”又名“笔峰”, 在北海景区的诸峰之中有一石挺拔而出,平空耸立,下圆上尖,像书法家的一枝倒立的毛笔,在峰尖石缝中,长有一株古松,开枝散叶,宛如盛开的鲜花。故命名为“梦笔生花”。此景形神俱备,让人叹为观止,也是黄山奇松与怪石最完美的组合。据说“梦笔生花”笔尖处的原松树已经枯萎死掉,前些年做了假的塑料松树上去,不过近些年又移植了真树在上边,已经成功存活。</p> <p class="ql-block">在“梦笔生花”景观的左侧就是笔架峰,山峰密集,像五根倒立的手指,不过解释说更像装了毛笔的笔架,因其与“梦笔生花”相对,也可理解。笔架峰诸峰中最右侧的山峰因形似一老者稳坐,故命名姜太公钓鱼,我们仔细端详确实神似,不禁感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p> <p class="ql-block">从散花坞下来途经大王松,这时候我们的转折点来了,这里有两条路,一条是直通光明顶,另一条则是通向西海大峡谷,此时上山的新奇感尚在,我们并未感觉到疲累,大家一致同意继续前往西海大峡谷,如果走不动也有小火车,此时对黄山一无所知的我们,根本想不到西海大峡谷将耗费我们大部分的体力和时间。</p> <p class="ql-block">我们继续顺着山路前行,也可说顺着人流,人很多,不用问路,大家都是朝着一个方向的。途经一个山峰又一个山峰,每一个山峰都不雷同,没有导游,我们也叫不出具体的名字,他们仿佛凭空而立,下临深渊,又似漂浮于半山之间。大凡赞美之词,此时均显得苍白失色,黄山之美,美得自然儒雅,既有玉树临风之姿,又有巍峨挺拔之态,不娘不媚,超凡脱俗。</p> <p class="ql-block">前往西海大峡谷游人越聚越多,路也愈发难走,我们打听到只有下到谷底才能坐到小火车,只能一路向前。在一环路的时候,已经开始出现拥堵现象,我们选择了走绕远的外环,这一正确的选择确实帮了我们大忙,起初在环路的部分我们还能偶尔拍照,(也正是正为在这一路段拍照,女友的拐杖被人偷走。黄山人是有素质的,没素质的是来黄山的人,有点可笑不是。)后来下山的山势开始陡峭,再加上一环内外环的人流交错,下山的路已经开始停滞不前。</p> <p class="ql-block">这一段下往谷底的路应该是走得最艰辛的,山势险峻不说,因为下山伤膝盖,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戴着护膝,但还是明显的感觉到肌肉的牵拉和体力的消耗,有的地方仅能一人低头通过,而且属于陡降的一个趋势,险峻至极,我们为了保护膝盖,如螃蟹一般横行下台阶。</p> <p class="ql-block">历经约1个小时的时间,终于下到谷底,此时稍作休整,喝水,午餐,再排队小火车,犹如行军打仗一样,没有捷径可走。一阵排队之后我们终于坐上了网红小火车。阴差阳错,虽然没坐到前面,但后面的风景似乎更胜一筹,随着小火车的向上推进,所有的景物被一点点的从谷底渐渐拉伸推后,山峰于云雾中半隐半现,两旁的树木疾闪而过,山风浩荡,云蒸霞蔚,什么云外峰,九龙峰像神仙的居处一样山势如虹,孤高入云。此时阳光灿烂,金色的阳光从半空中撒落,与山峰交相辉映,你觉得这就是天地之大美,无以言说。</p> <p class="ql-block">历经了西海大峡谷的环游,我们又被送到了山上,无论怎样,白云宾馆都是我们的必经之路。去往白云宾馆的路还算平坦,其间隐约可见远处的莲花峰。由白云宾馆可去光明顶,也可直接去迎客松。此时我们的体力已经消耗大半,光明顶上还是不上,我们有些犹豫。因为女友脚有旧疾,我征求女友的意见,女友还是决定上,这么远的奔赴,不上有些可惜。</p> <p class="ql-block">古有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今有逍遥四君子直上光明顶,其心日月可鉴,为了黄山,我们也是拼了。光明顶约半小时可达,但山势陡峭,每上一程均气喘吁吁,虽然一直都是台阶,但因为山势陡峭,一直没出大汗的我,此时也是汗流浃背。</p> <p class="ql-block">约半小时终于登顶,一览众山小。光明顶是黄山的主峰之一。海拔1860米,为黄山第二高峰,与天都峰、莲花峰并称黄山三大主峰。明代普门和尚曾在顶上创建大悲院,1955年其遗址上建有黄山气象站。因为这里视野开阔旷达,日光照射久长,故名光明顶。也正是这个原因,所以是黄山看日出日落观云海的最佳地点之一,也是摄影人选择摄影的最佳地点。</p> <p class="ql-block">此时我们体力已经消耗大半,要在下山前赶往玉屏索道,期间还要看迎客松,我们不敢过多停留,便匆匆下山了。因为白云宾馆是前后山交汇的地方,此时人流涌动,大家都在赶往迎客松。打听到还要2个小时才能到迎客松,我们顿生绝望之感,无奈硬着头皮也得下山。沿途移步换景,依然风景不断,有百步云梯,一线天等,但我们已无心观赏。途经莲花峰的山腰,我们看见导游正在讲解莲子峰,我们才对莲花峰,天都峰,莲子峰的位置有了准确的认知。期间还认识了手掌峰。</p> <p class="ql-block">我们果断放弃了莲花峰,虽然知道莲花峰过了今年再看就需要五年之后了,但我们的体力已经不允许我们透支了。时间已经快接近四点,据说玉屏索道五点就要关了,我们随着拥挤的人流缓慢向前,心中已经开始焦急。大约半个小时后终于捱到了迎客松,此时的迎客松旁人潮涌动,也许因为迎客松是黄山代表性的标志之一吧,每一个人都希望在迎客松前留下自己的照片,迎客松下几乎如走马灯似的换人拍照。</p> <p class="ql-block">迎客松在黄山玉屏楼右侧、文殊洞之上,黄山的松奇就奇在生于怪石之上,迎客松倚青狮石破石而生,据说树龄至少已有1300年,是黄山“五绝”之一。其一侧枝桠伸出,如人伸出一只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另一只手优雅地斜插在裤兜里,雍容大度,姿态优美。你看黄山从初见就给我谦谦君子的印象,徽州人一直被称为儒商,连他山上的松树都如同得了它的神韵,儒雅不凡,据说迎客松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和平友谊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余秋雨曾写过寂寞天柱山,大意是指人迹罕至的缘故,我想黄山也是寂寞的吧,它外边看起来热闹喧哗,但内心却是寂寞清冷的,这一生冠绝天下,无论云海还是雪景,总是独领风骚。余秋雨不写黄山,许是觉得黄山的底蕴不够,或许觉得它在富庶的徽州地区里没经过什么苦难,所以它的文化苦旅里没有它的身影,但是黄山向来都是孤高的,它见证了山越人的蜕变,也见证了古徽州的辉煌,而且把它儒雅诗意的一面不遗余力的展现给每个人,就象迎客松那斜斜伸出的手臂,谦卑且诗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