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南街回忆:一张老照片引起的百年思考……

南街马工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老照片里的旧时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01.前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通州南街闸桥上坡旧时的牛市口,是继东大街和北大街之后又一繁华的商业地界。它的历史原貌已经消失了几十年,虽有胡同里老一辈人的描述,但一直没有图像去佐证。偶然与好友互动时,发现了一张拍摄于一九三九年通州南街牛市口的老照片,让熟悉的人倍感亲切。通过这张老照片,您可以清晰地看到南街牛市口当时的街景,想象着卢沟桥事变前南街牛市口曾经有过的繁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现在,随着人们怀旧热情不断的增长,民国伪政府时期,通州的经济和文化被人为放大了许多。但那时的通州不仅是政治家较量的战场,还是日本人设立伪政府的示范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还是那时,通州更是有钱人享受的乐园,伪政府绝对是通州一段抹不掉的耻辱。所以人们在回忆旧通州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清当时通州背后的事实真相,而不能仅仅迷恋于那时的表面风光。</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02.牛市口里的旧街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在这张老照片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闸桥上坡至南街牛市口的街面上,有商家共同出资搭起的过街天棚,在高高蓆棚下面。路东面有吕记永德恒杂货店(高台阶)、谭记四明楼饭店、李记义和轩饭店(小楼饭店)、杨记大正源(公和兴)酱菜园的广告、永益典当行。还有巡警和购买商品的市民及骑脚驴子出远门的行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那么紧连这张老照片北边和西面没拍到的地方又有什么老店铺那?我们可以从时隔二十三年后在此拍摄的《野火春风斗古城》电影截图中找到一部分。路东边向北紧邻永德恒杂货店(高台阶)的店铺依次是马兆丰先生创办的万通酱园、金彩霞鞋铺、江兴甫先生的春和银号(西洋建筑) ,张春宣表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对面路西边的西大街口北有丁维九大夫牙科诊所、王国珍清真肉案子铺。再往北虽然没拍到,但上了岁数的人都知道,那里还有大顺斋南菓子铺、茶庄、浴池等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从以上的两张照片中,我们还能清楚看到永德恒杂货店的山墙上方写有“味之素”三个字,这是商家卖日本味精的广告。据考证,那时日本人不仅发明了味精,也已经生产出了合成的海鲜酱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在这张老照片里,我们还看到一名穿着黄色警服正在维持治安的巡警。据老人说,巡警是那个时候都市里很普通的一份工作,虽说没有什么特权,但属于政府承认的正式工。不像家庭有困难做兼职的那些打更人,巡警的工作时间和工资收入有保证。这让我不由的想起了《四世同堂》里那位为街坊四邻忙里忙外尽办好事的白巡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照片里的巡警,他也许就是南街人,就像南街傻舅舅的大哥一样,身穿警服,戴着日本军帽,在南城门站岗值勤,在南街街面上巡逻。其实那个时候,巡警也和大多数南街人一样,他们没有国家情怀,但也没有损害国家的目的,他们辛苦的工作,只为能让家人吃上一顿饱饭。解放后,这些人被政府定性为伪警察,文革时受到了冲击。</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03.南大街牛市口简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通州南街牛市口形成于蒙元帝国时期,当时有经商的西域回回和探马赤军中有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和色目人,他们落户在通州旧城护城河的南岸。即通惠河支流的通流河闸桥南岸,南街东南部有通流河的里漕河,即莲花寺东大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当时通州城外闸桥东南方一带,是一片水泽湿润,草茂丰盛的天然大牧场。自北端闸桥上坡有了回族人聚居后,逐渐形成了以贩牛宰羊为中心的集市贸易场所。随着经商人员的增多,经商范围的扩大,继牛羊市之后又在此地开设了骡马市、粮食市、柴市等集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据《元史》记载,辽国契丹人属游猎民族,盛行狩猎活动。在元朝十六年(1297),元人在旧时辽国黄帝狩猎的通州延芳淀(漷阴县)建训鹰房,由专人训养善捕水禽和小动物的一种雕,名曰:海东青。并在水泽地中置放鹰台和呼鹰台及晾鹰台,发军一千五百人供其使役。而供应“海东青”食用的牛羊肉则由刚落户南街闸桥上坡的回回人提供,从而促进了南街牛羊集市贸易的迅速发展。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自北端闸桥上坡有回族人聚居后,随着经济实力的逐步提高,他们搭木棚建土房,整街修巷。元末明初街巷形成了十字路口,因牛羊市在此,又因地势较高得名“牛市岗”,亦称“牛市口”。即现在南大街小楼饭店前面的十字路口。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回回人当时是以做军用皮革、草铺饲料、饲养战马、大车运输为主要职业,为其服务的行业也随之兴旺,尤其以贩牛宰羊,饭棚饮食业最为火爆,交易十分兴旺。自此回族人视牛羊肉行和饮食业为从事行业中的重中之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鉴于牛市口集市贸易的兴旺,为了便于管理,州府在此建回回掌教“哈的所”(办事处),按照伊斯兰教的教法负责处理教务及教民之间发生的商事和民事及刑事等一切事务。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元延佑仁宗二年(1315) , 朝廷明文规定政教分离,只允许“哈的所”负责教务,不能介入民事和刑事等与宗无关的一切事务,并于当年实施,通州将牛市口掌教“哈的所”改建为礼拜寺,因牛羊市在此得名牛市口礼拜寺,其规模尚小,供穆斯林礼五时拜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随着商业范围的继续扩大,回族人来此聚居的人数也在不断继续增加,他们依礼拜寺而居,逐渐向东南扩建,修街整巷,最初建成了三条胡同:即今天的回民胡同、北二条胡同、马家胡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明洪武元年(1368),徐达、常遇春率军攻克元大都后,继续北伐元军,燕山侯孙兴祖镇守大都,奉大将徐达之命令,扩修通州旧城,并将南街扩入州城东南一隅。朝廷为了训服异族人,将牛市口街区改称为“迎恩街”,意为对朝廷感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明朝嘉靖六年(1527),巡按直隶监察御史吴仲奉命巡视通仓后,改道郭守敬开挖北京至通州张家湾的通惠河。从通惠河普济闸处引水沿金代闸河旧道截弯取直,直通西海子的葫芦头。即今天通惠河入北运河的河段。并在北城门外和东城门外的运河西岸建石坝和筑土坝,通州漕运达到鼎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居住在通州南街的回族人,由原来的贩牛宰羊,皮货、运输、饭棚等生意转为以搬运漕粮为主要工作,为其服务的行业也随之兴盛,如马具社、编织业,大车店等。从而使南街回族人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居民住宅的建造也由清真寺自北向南展开,逐渐形成了今天“十八个半截儿”胡同最初的格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清康熙四年(1665),通州清真寺世袭教长马宪章大阿訇联合众教民上报州府,以改朝换代为由改掉了“迎恩街”这一带有让人心里不适的街名,更名为回回大条、回回二条、回回三条,即现在的回民胡同、北二条胡同、马家胡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同时改街占道,将北二条胡同西部并入清真寺内,将西口的粮食市和骡马市分别迁至到东城门外和南城门外,东关老粮食市日日为集,南关骡马市隔日为集。</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04.牛市口的百年兴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一九零零年,八国联军攻打天津大沽口炮台,在占领了天津之后,随之入侵北京,在途经通州时,日军从南城墙东南角的文昌阁,法军从北城门进入通州城内,随后联军入城,他们烧杀抢掠,通州街面上火光冲天,南街牛市口老铺面房大部分被焚毁,街市成为了一片废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一九零零年八月十五日,慈禧携光绪帝及亲信大臣仓皇出逃西安,第一站入住昌平西贯清真寺,回族人好吃好喝的伺候着,并派人随队护送老佛爷西逃。回族人的仗义忠诚,当时满世界的人都看得眼真真的。义和团被镇压之后,慈禧嘉奖昌平西贯清真寺的回族人,此后京城回族人做买卖较为顺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慈禧出逃西安后,晚清政府试图运粮到西安则困难重重,只能下令停止漕运,通州的漕运官署相继撤销,为其服务的行业以及商业也随之萧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一九零一年,晚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不平等的《辛丑条约》。在外国列强的干预下,晚清政府设立警署衙门,通州随后成立了巡警部,巡警以维持社会治安为首要工作,以恢复因镇压义和团而破坏的社会秩序。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随着社会治安的好转,很多有经济实力的商人开始重建自家被联军烧毁的铺面房。通州南街闸桥上坡多年以前就有的老字号小楼饭店、大顺斋得以从地摊上迅速恢复崛起。到了清末民初,小楼饭店建成起了二层楼的门市,大顺斋也在此创建了二个糕点铺。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回族人的饮食因受伊斯兰教圣训之规定,形成了回族饮食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回族人从事饮食行业为重中之重的一种行业。自通州南街闸桥上坡(牛市口)成为商业中心后,可谓是寸土寸金。回族人在此开没与饮食相关的店铺比比皆是。如西大街的庆宴楼、南街李记小楼饭馆、南街刘记大顺斋糕点铺,曾在历史上久胜不衰。当年在南街牛市口的街面上,还开有米面铺、油坊铺、豆腐铺、油鬼铺、切面铺等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一九一二年,民国成立,孙仲山颁布了中国第一部宪法,其后军阀之间虽战事不断,驻通州毅军(辫子军)闹事,发生烧毁商铺房的严重事件。但军阀政府对地方和民间的政策较为开明,南街牛市口开始繁荣,这繁荣直至一九三七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卢沟桥事变。</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05.民国时期的牛市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西方侵略者的入侵,西方文明也在不知不觉的在通州各个方面渗透着,通州牛市口街市上仿佛上了一个档次,出现了西洋式的建筑。加上通州固有的漕运文化和南街伊斯兰文化,最终形成了南街民族区域性特有的市井风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因受到西方外来文化的影响,面对京通铁路的建成,艚粮的停止,有财力的南街人睁大了眼睛,抓住时机开始了新的创业。清末民初,南街张记在东关开了大车铺客栈,谭记买下香河李记的四明楼,马兆丰乡老创建万通酱园。但也有的人在创业的同时,开始学起了西方外来人的生活方式。小孩围着巡警看,图的是个新鲜,那个时候更有人愿意看电影里那些穿着旗袍烫着卷发的大美人,听流声机里放时髦的流行歌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西方列强的侵略也带来了西方文明,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他们进住通州的土地时,重修教堂,还扩建了先进的教会学校和教会医院,随后又建造发电厂。至此,通州开始全面接触西方文明,西方文明打破了中国封闭的大门,在民国时期,通州各行各业走上了全面发展的大道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民国时期,通州闸桥上坡的牛市口除了是资本家做生意的乐园外,通州也确确实实因接触西方文明而发生了新的变化。这里是北京第一批使用电灯的地方,这里有着中国最早建造的铁路,还有娱乐场所。通州人知道了什么是霓虹灯,流声机,电话,照相机等。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当时在南街上不仅有老字号,也有许多人家新开的小买卖。在南街上不仅能够买到时髦到香水,京城有的玩意儿,通州南街一样也不会少。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通州闸桥上坡牛市口有着通州其他商业地界都比不了的购物环境。在酷热难耐的夏日里,进城购物的人感受天棚下穿堂风拂面的惬意,留恋于天棚下的那种凉爽,令人不愿离去。</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06.伪政府时期牛市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犯山海关,中国军队发起长城抗战,由于中国军队各自为战,武器落后,补给跟不上等原因,致长城抗战失败。宋哲元和商震所指挥的两支军队退至通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一九三三年五月十二日,日军从古北口长驱直入至通州东城门外的运河东岸外,隔北运河向牛市口方向和通州清真寺打炮,造成人员伤亡及清真寺和牛市口商铺损坏严重。继《塘沽协定》后,一九三五年又签署不平等的《何梅协定》。一九三五年汉奷殷汝耕在日本人的扶持下成立了通州冀东防共伪政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伪政府为了向世人展示太平,在城区修街整巷,为有钱的人家安装电灯和电话,牛市口铺面房被粉饰的光鲜亮丽。在一片繁华的表面下,老百姓的生活,依然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苦日子,且社会陋习多多,穷人早婚早育、吃喝嫖赌,有钱的人醉生梦死。银号开始卖上了大烟,典当铺的买卖兴旺。有的大户人家因抽大烟和扎吗啡败光了家业,甚至卖儿卖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在通州的回民饭店因物价飞涨,买卖难以经营,大部分饭店关张歇业。只有南街牛市口的小楼饭店,开始做起低档食材的饭菜才免强维持,如:烧鲶鱼、炒饹吱,爆炒三样等。毕竟到这里吃饭的人,大多数是指身为业靠卖力气吃饭的穷人,能经营的清真饭店,也按小楼饭店的经营模式,做起了底层人的买卖,走低端饭菜的路子才能得以勉强维持营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那时南街回族大部分人对国家缺少概念,他们只爱自己信仰的宗教。南关城门楼子上换谁站岗,仿佛与他们无关,一心做着自家的买卖,谁管理向谁交税,收入好了,就向清真寺多交月份(乜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在闸桥上坡牛市口经营的买办们,他们大多服从于通州伪政府的领导,因为他们要保住自己做买卖的最大利益,所以也不敢对当局提任何的要求,更何况还能享受当局对他们的照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在市场表面繁华的背后,有着国家的屈辱和有识之士的民族仇恨在里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总之,在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代,南街一些人能够抓住机遇,从做小买卖一步步崛起,有的成为了当时南街举足轻重的人物,细想这些人,他们都有其过人之处。</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07.日本时期的牛市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攻占了北平,通州随之沦陷,从此老百姓生活在日寇侵略者的铁蹄下,过着民不聊生的穷日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日本占领通州城以后,通州的五座城门全部由日本兵荷枪持弹地站岗把守,老百姓出入城门要向日本兵脱帽鞠躬,甚至找个理由便强行搜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日本军队到处侵占,将中仓和西仓改建成了日本鬼子的兵营,甚至将新城南门外的一块儿高坡也被强占为日本人使用的坟地,当时老百姓称它为“鬼子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为了奴役国人,每逢节假日商铺都必须在门口上方悬挂日本国旗,小学设有日语课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日本统治时期,南街回族聚居区的生活水平很苦,当时经营的行业大多数与回族生活习俗相关联,仅局限于饮食、牛羊肉案子、运输等。也有极少数回族资本家经营的小工厂,如面粉厂、绒线厂、轧花厂、骨头厂、煤厂子等。还有少数人经营酱菜、炒干货、榨油房等作坊。回族中的个体劳动者大多是指身为业,靠出卖体力挣血汗钱来养家糊口,他们从事着拉洋车、运输、装卸、瓦木工等繁重的体力工作,更多的则是推车摆摊、提篮叫卖的小商小贩,本小利微,受季节和行业的限制,生活很不稳定。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南街回族的汉文化教育发展较早,接受新式教育较快。由于日本侵略者的入侵,致通州百业萧条。创办于一九零三年的朱氏私立小学关门休学。南街汉文化的教育从此发展缓慢,甚至倒退。一九三八年本坊乡前辈金吉堂先生联合通州南街的有识之士,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在通州清真大寺义学的基础上创办了穆光小学(穆斯林之光),即现在的通州区民族小学。尽管如此,许多人家买卖破产,南街穷苦人家也无经济财力供应子女上学读书。日本统治时期,南街有着大量的文盲,大多数孩子很小就外出从事学徒,以减轻家庭的生活负担。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还是那时,南街回族聚居区的医疗卫生条件极差,缺医少药现象十分严重,小孩得病丢性命的事屡有发生。乱世之中人如草芥,有钱人为自家买卖尚能苟且偷生,穷人为了活命更是不易。</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08.国民党时期的牛市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通州城由国民党军队接管。日军在投降之前,在南街胡同里挖了许多防空壕,在街面上的重要路口儿也砌上了小型的碉堡。通州被国民党军队接管后,防空壕都被填平了,所砌的碉堡也被拆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老百姓欢庆一时的胜利,换来的是国民党官兵的伤害。“盼中央,望中央,中央军来了更遭殃”,这是老百姓当年形容国民党军队的真实写照。进驻通州城的国民党兵他们满胡同的强占民宅,看到通州清真大寺的大殿很宽敞,就强行住了进去。随后国民政府的国防部发布命令贴在了清真寺大门上。清真寺内禁止驻兵,落款白崇禧,并盖有一枚国防部红色的大印章,从此国民党军队才不敢强占清真寺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据老人讲,当时通州城满大街竟是国民党军队假扮的伤兵,他们脸上或肩裹上白纱布,架着拐,在街上抢吃抢喝,业主向他要钱,他们穷横穷横的叫喊着:“老子八年抗战,吃你点东西还敢要钱”。有的就是兵痞,他们结伙到饭馆儿去大吃大喝,待酒足饭饱后就扬长而去,饭馆的老板也是敢怒不敢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为了剿共打内战,国民党军队勾结乡伪保长到处抓兵,南街青壮年大多都被抓走,然后向家属摊派钱财买兵,每赎一名兵丁要向他们交出规定钱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一九四七年,冀东八路军夜袭通州城,通州南街地下党赵祥甫大夫为八路军提供了通州国民党军队的分布图。解放后赵祥甫大夫工作于通州三门诊,一九六二年赵祥甫大夫病逝后,按照回族殡礼习俗安葬于通州北关烈士陵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天津解放后,当时的北平守敌陷于绝境,解放军大部队至通州潮白河的宋庄附近,围攻通州城。当时通州城里的老百姓为了躲避战乱,很多人家逃往京城投亲靠友。通州知名人士马兆丰先生在后门桥低价买下了逃跑台湾商人的一所旅店,店内有三十九间客房,无偿为通州逃往京城的回民同胞居住,每户居住一间,还雇人为逃难者送饭运酱菜施舍充饥。通县当时隶属河北省,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四日,解放军解放了通县全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通州解放后,解放军随即向北京进发,使国民党上层人士人心慌慌,命令军队将京城东单广场改建为临时飞机场,为了国民党高官出逃做准备。解放军每日打炮,炮声隆隆做响,但是炮弹仅打向城外,不攻打京城内的目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北京这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由傅作义将军指挥的军队守城,在解放军强大的攻势下,为了民族大义,傅作义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八项和平主张,国民党军队被和平改编,一九四九年一月三十一日北京和平解放。</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09. 解放后的南街牛市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通州解放后,南街回族群众欢天喜地,通州各行各业及宗教界人士纷纷到城门口欢迎解放军入城。解放军进住通州后,成立军事委员会,停止伪银行的旧钞,一律使用边区政府新货币,牛市口各个商铺恢复营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五十年代初,通州进行人口普查,全面了解人口待业情况,至五十年代中期,国家公私合营南街人的私人买卖,这些掌柜子进入合营的工厂后大多担任资方经理,年岁大的老板在家吃股息,其子女大部分们也都到了合营的工厂去做工。同时政府在西大街成立劳动办事处,安排那些没有工作的人。当时由于大部分南街人文化较低,很多人选择了脚行,如:三轮社、马车社、装卸队、十四场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当时也有一部分青壮年面临着很好的就业机遇,他们可以进大工厂做工人,只因工厂不设回民食堂,限制了回族青年从事好职业的机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文化大革命前,南街牛市口还是解放前的老样子,一九六三年九月拍摄《野火春风斗古城》电影时,牛市囗的建筑大多都已过了半个世纪,加之北大街的古楼,使通州古城韵味十足,才成为了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外景地主要拍摄场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改革开放后,牛市口的商铺年久失修,有的已成为了危房。七十年初,除把西侧把角的铺面房拆除建了光明楼(三角楼)外,楼南边改为民居。东边房管所修修补补仍为铺面房。开过储蓄所、烟铺、杂货铺等。九十年初,全部拆除建了华联商业大厦。</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10.后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光阴似箭,往事如昨,眨眼已过百年。南街牛市口成为一代人残存的记忆,飘浮在我们这代人的脑海里。曾经的一切不管是好还是坏,都已悄然远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时光总是不停的向前,百年过后的通州古城变了,它还在不断的变,尤其通州成为北京副中心后,通州城更是注入了新的发展机遇。城市建设的流光溢彩,运河两岸的人文景观,西海子公园的名胜古迹,商务区的高楼大厦,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作者南街马工2023.11.15日编辑</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