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遊大中国 (下集)

淡泊明志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紧接上集,谢谢您的阅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 六十一 )</p><p class="ql-block"> 与艺友张学军合影于河南舞阳</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舞阳农民画 起源自1958年的舞阳农民画,至今已走过65年的光阴。王文浩馆长,自1958年至今一直潜心投入农民画的辅导工作。无数画家在他的辅导下,创作了一系列农民画艺术精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 六十二 )</p><p class="ql-block"> 与艺友张学军等老师贾湖遗址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1.5公里的贾湖村,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前期重要遗址,释光测年结果显示其距今约9000―7500年,保护区面积5.5万平方米,始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p><p class="ql-block"> 贾湖遗址是淮河流域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存,提供了连接黄河中游至淮河中下游之间新石器时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六十三)</p><p class="ql-block"> 与安徽战友阮怀银、杨崇友、</p><p class="ql-block"> 郑全友、葛传德等于接风宴中合影</p> <p class="ql-block">  安微 - 合肥 - 包拯故乡 - 淮军摇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合肥市,简称“庐”或“合”,古称庐州、庐阳。合肥地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均发源于此而得名。3000余年的建城史中,有2100余年的县治、1400余年的府治历史,数为州郡治所。1945年9月,安徽省省会迁驻合肥。1949年2月,设立合肥市。1952年,安徽复省,合肥市成为新中国安徽省省会。合肥市是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中心、商埠和军事重镇,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江淮首郡、吴楚要冲”“三国故地、包拯故里、淮军摇篮”之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六十四)</p><p class="ql-block"> 与战友阮怀银、郑全友于 三国故战场</p><p class="ql-block"> 逍遥津合影</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老城区。是古逍遥津战场原址,淝水上的一个津渡,也是三国时代著名的古战场。公园内有张辽铜像等历史遗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六十五)</p><p class="ql-block"> 与阮怀银、郑全友于清大臣</p><p class="ql-block"> 李鸿章故居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鸿章故居又名李氏家族旧宅、李府、晚清大臣李鸿章府,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淮河路步行街中段208号,总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由李府和淮系展馆组成。李府占地2000平方米,淮系展馆占地1500多平方米。李府由南向北分为五进,依次为门厅、前厅、中厅和走马转心楼。是合肥市的“十大景点”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六十六)</p><p class="ql-block"> 与宗亲成德松合影于</p><p class="ql-block"> 大禹治水纪念塑像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p><p class="ql-block"> 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治水13年,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六十七)</p><p class="ql-block"> 与宗亲成德松合影于安徽蚌埠</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蚌埠市,别称珠城,辖地级市,地处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黄淮海平原与江淮丘陵的过渡地带,北与宿州市接壤,南与淮南市、滁州市相连,东与滁州市和江苏省宿迁市毗邻,西与亳州市、淮北市接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六十八)</p><p class="ql-block"> 与宗亲成德松合影于安徽凤阳龙兴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名将常遇春、清翰林院年羹尧家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龙兴寺,又名龙兴古刹,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府城镇长春路1号,始建于明洪武十六年即1383年,是明朝皇家寺庙。前身是朱元璋出家礼佛的於皇寺,后称为皇觉寺。因系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发祥之地,故与朱明王朝有着渊源关系。 元至正四年1344年,朱元璋出家於皇寺。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於皇寺毁于战火。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朱元璋在九华山(凤阳县内)的日精峰下另择新址,重建大龙兴寺,简称龙兴寺。亲自为寺院撰写《龙兴寺碑》碑文,御封“第一山”名,御书“第一山碑”,颁封龙兴寺住持为六品印信僧官。龙兴寺里有三宝,即三铜:铜钟、铜锅、铜鼓,以及古刹牌楼、明清碑刻等文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六十九)</p><p class="ql-block"> 与战友汪恕生、程宜标、江汝东、</p><p class="ql-block"> 徐秀珍、黄跃进合影于桐城六尺巷</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可见此张英,为官立品诚;</p><p class="ql-block"> 移墙谦让步,旧德最隆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尺巷”的典故成为一段历史佳话,</p><p class="ql-block">清代康熙年间,桐城境内的一桩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大学士张英的府第与吴姓相邻。吴姓盖房欲占张家隙地,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都是高官望族,县官欲偏袒相府,但又难以定夺,连称凭相爷作主。</p><p class="ql-block"> 相府家人遂驰书京都,张英阅罢,立即批诗寄回,诗曰:“一张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诗,旋即拆让三尺,吴姓深为感动,也连让出三尺。于是,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七十)</p><p class="ql-block"> 安徽桐城</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桐城著名历史人物有: 范增 秦未谋士,李公麟 宋杰出画家,张英 清名臣,姚鼐 清散文家,刘大魁 清 诗人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七十一)</p><p class="ql-block"> 与战友汪恕生、江汝东、彭志龙、</p><p class="ql-block"> 黄跃进、程宜标合影于桐城文庙</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桐城古城的中心是文庙。桐城文庙始建于元延佑年间,元末毁于兵火。明洪武初年建于桐城市广场北端,距今已有近 700 年历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七十二)</p><p class="ql-block"> 与宗亲成家海、成良秀、成春华</p><p class="ql-block"> 合影于阳新彭德怀旧居</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阳新龙港著名的红军街,又名老街。鄂东南革命根据地“四十八大机关”曾大部分在这条街上。老街136号,斑驳的红漆门,上书牌匾“彭德怀故居”。</p><p class="ql-block"> 1930年5月,彭德怀率领24纵队从江西赶来,在鄂东南根据地工作期间,一直住在此处。房主是一位朱姓商人,房屋是典型的前店后院模式,彭德怀的房间位于其中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七十三)</p><p class="ql-block">与宗亲成传斗、成志国、成良秀、成崇梁、成家海合影于红五军龙港塑像前</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30年5月,彭德怀率领红五军、红三军团在阳新纵横驰骋、征伐反革命势力。龙港作为彭德怀军队进入阳新的第一个驻扎点,至今还保留有彭德怀、滕代远等革命先辈的住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七十四)</p><p class="ql-block"> 与兄弟成海清合影于海战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海口东岸的威远炮台旧址附近,是一座专题性与遗址性相结合的博物馆。1998年竣工,江泽民题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七十五)</p><p class="ql-block"> 鸦片战争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1957年,馆名为“林则徐纪念馆”;1958年1月1日,建成了“林则徐公园”和“林则徐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1985年,重新定名为“虎门林则徐纪念馆”,又增加馆名“鸦片战争博物馆”、非常详尽展示了虎门战争、销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通过图片、文物、文字和多媒体展示,直观地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外国侵略者的侵害行为以及中国人民的抵抗和反抗。珍贵的历史文物,如战争中使用的武器、交涉的文书和当时的照片等,这些展品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真实性和触摸到了那个时代的痕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 七十六)</p><p class="ql-block"> 与宗亲成柱才合影于肇庆</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接广西梧州和贺州,南接云浮、阳江、江门,东连佛山,背靠清远。珠江主干流西江穿境而过,北回归线横贯其中。背枕北岭,面临西江,上控苍梧,下制南海,为粤西咽喉之地,有“中国砚都“之美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 七十七 )</p><p class="ql-block"> 与宗亲成宗强、成懿轩、成柱才、</p><p class="ql-block"> 成伟泉、成金海合影于肇庆包公祠</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包公名包拯。在中国历史上宋代最著名的清官和政治家。清正廉明,有“民本”思想,断案公正,十分受群众拥戴。肇庆包公祠坐落于城西厂排街(原包拯所设端州驿站处),占地11500平方米,以牌坊、山门、大殿、东西配殿、钟楼、鼓楼为主体建筑,配以亭、阁、廊、井、池组成仿宋建筑群,布局严谨、巍峨壮观。正殿塑包公金身坐像,东西配殿绘包公政绩及民间传奇壁画,并塑宋代名将岳飞、文天祥像,是古端州名郡一处重要名胜古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 七十八 )</p><p class="ql-block"> 与战友张启强合影于广西贺州</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地处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地,东与广东省怀集县、连县、连山县毗邻,北与湖南省江永县、江华县相连,西与桂林市接壤,南与梧州市相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 七十九 )</p><p class="ql-block"> 玉林游</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玉林古称鬱林,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开始设鬱林郡,至今已有2000多年州郡史,1958年更名为玉林,寓意“岭南美玉、胜景如林”,是广西人口笫二大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 八十 )</p><p class="ql-block"> 与战友林进明合影于阳江</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别称鼍城、阳江城。广东省辖地级市,地处广东西南沿海,扼粤西要冲,东部、西部和北部为群山所环抱,南面濒临南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p><p class="ql-block">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两阳地区为南海郡地、桂林郡地。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在现阳江地新设阳江县,为阳江县得名之始。曾是汉代、两晋、南北朝古高凉郡治和隋时冼夫人幕府治所;阳江历史代表文化为漠阳文化、高凉文化、海丝文化以及广府文化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 八十一 )</p><p class="ql-block"> 与战友王运交合影于南海一号</p><p class="ql-block"> 考古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从泉州港驶出,沉没地点位于广东台山海域,1987年在阳江海域发现,是国内发现的第一个沉船遗址,距今800多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 八十二 )</p><p class="ql-block"> 与战友曾健强合影于中国水下</p><p class="ql-block"> 考古发祥地</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87年3月,国家文物局牵头成立了国家水下考古协调小组,我国水下考古事业就此开端。沉船遗址相当于一个时间胶囊,它把某一个时代切片完整地保存下来;沉船既是最小的等级社会,又是高度浓缩的生存单位。它所能反映的不单单是船载货物,还有时代和航路等时空信息,以及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生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 八十三 )</p><p class="ql-block"> 与战友林进明、陈月高合影于阳江</p><p class="ql-block"> 东平国家中心渔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平渔港是浅海渔场。从原来的旧港沙咀港发展而来,沙咀港属河涌型港,由于河床浅窄只能停泊小船。1975年9月采用人工筑建防波堤办法,开辟葛洲新港。经过多年的建设,使东平渔港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港,发展为今天拥有1.5平方公里港池的全国一类群众性渔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 八十四 )</p><p class="ql-block"> 与战友李金池合影于漳州云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沿海,东界漳浦县,东南邻东山县;南界诏安县,北接平和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 八十五 )</p><p class="ql-block"> 与战友李金池合影于秋瑾故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位于云霄县云陵镇享堂村西北路,含紫阳书院和七先生祠两座互为毗邻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 八十六 )</p><p class="ql-block">与战友李金池合影于漳州云霄紫阳书院</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云霄紫阳书院与秋瑾故居相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 八十七 )</p><p class="ql-block">与战友李金池合影于闽南地委机关旧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位于云霄县与诏安县交界处,是县级文保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日战争中期,中共闽南特委机关移驻乌山,1946年11月改称闽南地委。至漳州解放前,乌山一直是闽南革命斗争的指挥中心,领导了厦门、漳州、泉州等地党组织和人民武装力量,为配合南下大军解放闽南全境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 八十八 )</p><p class="ql-block"> 与战友陈锦喜合影于潮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潮州市位于广东省最东端,濒临南海,与台湾省隔海相望,是广东“东大门”。潮州古城至今有2000多年历史,是历代州府之治所,是全球“潮文化”的发祥地,素有“岭海名邦”“海滨邹鲁”的美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 八十九 )</p><p class="ql-block"> 与战友陈锦喜合影于潮州牌坊街</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潮州牌坊街位于古城中心,是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特色小吃等为一体的文化古街。牌坊街特色建筑是中西合璧的骑楼,矗立的22座中式明清石牌坊与两侧南洋风味的骑楼互为映衬,明末清初引入具有南洋建筑风格的骑楼建筑,形成中西合璧的独特侨乡风貌。牌坊街骑楼的店铺主要围绕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潮绣、手拉壶、陶瓷、工夫茶等,以及潮式美食:潮州三宝、牛肉火锅、粿条、甘草水果……在潮州,去一趟牌坊街,就可以了解到潮州古城的前世今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 九十 )</p><p class="ql-block"> 与战友陈锦喜留影于潮州韩愈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潮州韩愈公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祠庙,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东兴北路18号,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2006年5月25日,韩文公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 九十一 )</p><p class="ql-block"> 潮州广济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潮州广济桥,古称康济桥、丁侯桥、济川桥,俗称湘子桥,又称潮州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要津,是潮州八景之一。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解放前残破不堪;1958年进行加固维修,并拆除了十八梭船,改建为三孔钢架及两处高桩承台式桥梁;2003年10月开始进行全面维修,总体按明代风格为修复依据,功能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2007年竣工。广济桥为浮梁结合结构,由东西二段石梁桥和中间一段浮桥组合而成,梁桥由桥墩、石梁和桥亭三部分组成。广济桥全长518米,东边梁桥长283.35米,有桥墩12个和桥台一座,桥孔12个;西边梁桥长137.3米,有桥墩8个,桥孔7个,石梁宽5米。中间浮桥长97.3米,由十八只木船连接而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 九十二 )</p><p class="ql-block"> 与战友吴卓明合影于惠州</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惠州市,别称鹅城,广东省辖地级市,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东岸,背靠罗浮山,南临大亚湾,境内东江蜿蜒,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气候温和。</p><p class="ql-block"> 宋天禧四年即1020年,祯州改名惠州。1368年明洪武元年,改惠州路为惠州府。清代基本沿明制。1988年1月,撤销惠阳地区,设立惠州市(地级)。惠州在隋唐已是“粤东重镇”,一直以来都是东江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古时即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之称。惠州市是中国近代抗争史的前沿阵地,曾建立华南抗日战争的主力部队—东江纵队。惠州是东江中下游的中心城市,处在客家文化、广府文化和潮汕文化的交汇地带,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兼收并蓄,广东汉剧、渔歌、山歌、舞龙、舞狮、舞春牛、瑶族的舞火狗等各种文化活动盛行。</p><p class="ql-block">惠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便是东江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 九十三 )</p><p class="ql-block"> 与战友吴卓明合影于 叶挺故里秋长镇</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叶挺将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新四军重要领导者之一,著名军事家、政治家。</p><p class="ql-block"> 叶挺原名叶为询,字希夷,广东归善县今惠阳区客家人。1896年9月10日出生,1946年4月8日逝世。</p><p class="ql-block"> 192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四军首任军长,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 九十四 )</p><p class="ql-block"> 与画家吕星南合影于海丰彭湃故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彭湃 (1896—1929),乳名天泉,原名彭汉育, 广东省海丰县城郊桥东社人今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海城镇,曾用过王子安、孟安等化名。出身于一个工商地主家庭。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初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0月,在广东海陆丰地区今汕尾市领导武装起义后,建立了海丰、陆丰县苏维埃政府,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1929年8月30日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时年仅33岁。民主革命时期,彭湃开展农民运动,撰写的《海陆丰农民运动》一书,成为从事农民运动者的必读书,被毛泽东称为“农民运动大王”、“中国农民运动领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九十五 )</p><p class="ql-block"> 与宗亲成木生、成水波、成建忠、成房德、成志明、成兆源合影于 英德市</p> <p class="ql-block"> ( 九十六 )</p><p class="ql-block"> 与英德九龙皮鼓及二胡制作师</p><p class="ql-block"> 成贵荣宗亲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皮鼓的制作流程主要为浸泡牛皮、劈木块、箍鼓桶、绷牛皮、钉竹钉、填灰补缝。</p><p class="ql-block"> 英德市以客家人居多,一直以来都有客家鸡公狮舞的传统习俗。鸡公狮轻巧玲珑,生动活泼,更因其锣鼓乐“十点梅花”声调明亮清脆,点子多变,悦耳动听,是客家鸡公狮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十点梅花”锣鼓乐的表演首先要具备四种器具:高脚鼓、铜锣、钺钹、小当锣。通过反复猛板、慢板、中板,一直打够十个板头,故称“十点梅花”。在舞狮比赛时,往往技艺超群的狮队以一轮精湛的锣鼓乐表演就压倒对手,让观众心服口服。</p><p class="ql-block"> “十点梅花”锣鼓乐是客家文化类型的典型代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 九十七 )</p><p class="ql-block"> 韶关行</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韶关市古称韶州,位于广东省北部,是客家文化的聚集地、广府文化的发祥地、马坝人的故乡、石峡文化的发祥地、禅宗文化的祖庭、一代名相张九龄的故乡。</p><p class="ql-block"> 三国两晋及南北朝时期,开始在粤北设郡置州。明朝韶州府、南雄府2个州辖8个县。清沿明制,韶州府的建置一直不变,领6个县。南雄府于清朝降为直隶州(保昌附郭),领1个县。民国到1949年4月,粤北分置3个行政督察区,辖15个县。1949年,成立韶关市人民政府,辖韶关市区。1977年1月,韶关市升格为省直辖市,脱离地区建制,韶关地区下辖13个县,韶关市下辖1个县。1983年6月,由韶关地区称为韶关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 九十八 )</p><p class="ql-block"> 与宗亲成德福、成锡宏、成波</p><p class="ql-block"> 合影于江西大余</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大余,古称南安,隶属江西省赣州市,位于赣、粤、湘三省交汇处,是江西的“南大门”。宋代周程理学起源地,有唐宋所辟梅关和古驿道、南唐丫山灵岩寺、宋嘉佑寺塔、宋牡丹亭等,其中嘉佑寺塔、梅关和古驿道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丝路故地。时越千年,控扼机枢,雄踞南方五岭之首的大庾岭,是中原与岭南的地理和文化分水岭。716年,唐朝名相张九龄奉诏拓宽梅关古驿道,千百年来,南北文化、中西文明、先哲圣贤在此络绎穿梭,一度呈现“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履,冬无寒土”空前繁荣。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两过梅关,赞誉“大江东去几千里,庾岭南来第一州”;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取材大余民间故事,创作了千古绝唱《牡丹亭》;清代状元戴衢亨父子兄弟“一门四进士,叔侄两宰相”,“西江四戴”名重一时。</p><p class="ql-block"> 宋之问、韩愈、寇准、王安石、苏辙、黄庭坚、文天祥、戚继光、朱熹等文人贤达驻足古道、留下千余首咏梅佳作,也成就了大余“梅花诗国”的千年美誉。</p><p class="ql-block"> 大余是中国理学的发源地。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周敦颐任南安军司理参军,讲学南安军学堂,与六祖惠能世传弟子正觉梅岭宝界寺谈儒论佛,将儒学与佛理熔为一炉,自成一家,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爱莲说》等。南安军通判程晌二子程颢、程颐拜周敦颐为师,后成为北宋理学奠基人。周敦颐的学说,经程颢、程颐、朱熹等人传承光大,成为显学,后人称之为周程理学。淳祐元年,宋理宗赵昀亲书“道源书院”,以表彰周程在大庾孕育理学之功。正德十一年(1516年),明朝“三立”圣人王阳明巡抚南赣,平定一方,并劝农耕种、大兴社学、开化民众、筑城自卫。1529年,经广西返乡途经大余,因病逝于大余青龙铺,于是,大余成为王阳明“立言”讲学之地、践道“立功”之地、极终圆道“立德”之地。周敦颐的潜心苦学,程颢、程颐的弘扬宣达,王阳明的践道立功,使大余千百年来沐浴着理学、心学的智慧光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 九十九 )</p><p class="ql-block"> 与兄弟成付生合影于辛弃疾塑像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南宋词人。他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但他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恢复中原的信念。辛弃疾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他的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稼轩长短句》等传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 一OO )</p><p class="ql-block"> 与兄弟成付生合影于郁孤台公园</p> <p class="ql-block"> ( 一O一 )</p><p class="ql-block"> 与宗亲成波、成锡宏、成德福合影于</p><p class="ql-block"> 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4年秋至1935年春,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在中共苏区中央分局书记项英和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陈毅等领导下,江西、福建、闽赣、赣南、闽浙赣5个军区、含闽北军分区、及各直属的地方独立部队,与红24师和红10军继续坚持游击斗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 一O二 )</p><p class="ql-block"> 与兄弟成付生合影于长征第一渡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16日至19日傍晚,中革军委、红军总司令部和中央政府所属机关、红一、三、五、八、九军团8.6万人,分别从于都梓山的山峰坝、花桥、县城的东门、南门、西门、罗坳孟口、鲤鱼、中埠和靖石渔翁埠等渡口渡过于都河,踏上漫漫的长征路。中革军委、红军总部、中央直属机关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博古就是从这里(县城东门渡口)渡过于都河开始长征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 一O三 )</p><p class="ql-block"> 四贤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贤坊是为纪念赣州历史上四位贤良之人所立的牌坊,他们分别是宋时的赵抃、周敦颐、刘彝和文天祥。始建于明代,现在的牌坊为原址重建,且已不单是一个独立牌坊,还包括了四贤铜像、广场和仿古商业街。青石立柱上镌刻着一对楹联:</p><p class="ql-block">赵抃疏险滩,刘彝福寿惠千古;</p><p class="ql-block">濂溪创理学,文山丹心昭四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 一O四 )</p><p class="ql-block"> 与兄弟成付生合影于赣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赣县区位于江西省南部,赣江上游,东邻于都、安远,南接信丰,西连南康、赣州市章贡区,北与万安、兴国接壤。因《山海经》所记远古“南方有赣巨人”活动而得名赣县。夏商周三代,赣南地处杨州域,春秋隶吴越,战国属楚,秦隶九江郡,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赣县,有了行政建制,唐代开通梅岭驿道后,这里成为“五岭之要冲”、“粤闽之咽喉”。客家先民南迁第一站。素有“世界客家摇篮”之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 一O五 )</p><p class="ql-block"> 与好友徐建合影于进贤文港</p> <p class="ql-block">  与好友章荣根合影于进贤南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进贤县,江西省南昌市,位于江西省中部北侧、南昌市东南部,东连抚州市东乡区,南接抚州市临川区,西隔抚河与南昌县、丰城市相望,北与上饶市余干县交界。进贤始建于晋太康元年(280年),具有1700多年的建县历史,因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人之澹台灭明在此南游讲学而得名,意为“进能纳贤”之地,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称。著名人物有晏殊、晏几道、董源、徐熙、巨然、舒芬、朱仙舫等名仕俊杰。 进贤县文港是抚河文化、临川文化的发祥地,是诗词歌赋浸染的礼仪之乡,是闻名遐迩的毛笔之乡,有着“华夏笔都”美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 一O六 )</p><p class="ql-block"> 文港周坊村周虎臣笔庄公园留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港地区制笔历史悠久,制笔工艺精湛传承至今,对中国文化历史产生过重要影响,作为中国重要的无形文化遗产有其独到的价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 一O七 )</p><p class="ql-block"> 赣州留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赣州简称“虔”,江西省辖地级市,别称虔城、赣南。位于江西省南部,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属亚热带丘陵山区湿润季风气候,地形以山地、丘陵、盆地为主,章江、贡江在赣州合流为赣江。</p><p class="ql-block">1998年12月,赣州地区撤地改市。赣粤闽湘四省通衢,是红色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保存的文物古迹宋代文物最多,是一座滨水城市,有“江南宋城”之誉,客家先民中原南迁的第一站,是客家民系的发祥地和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全市客家人口占90%以上,世称“客家摇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 一O八 )</p><p class="ql-block"> 与好友刘新权合影于龙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建置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地处粤东北,五代南汉至明初为循州(路)治所,是粤东北部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据旧志记载:龙川“居郡上游,当江赣之冲,为汀漳之障,则固三省咽喉,四周门户”,为“水陆之要道”。苏轼于宋绍圣元年(1094年)贬谪惠州,在惠州期间与循州人士多有来往,曾来探望其弟苏辙 - 宋元符元年(1098年)被贬为化州别驾,后安置于龙川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 一O九 )</p><p class="ql-block"> 与好友刘新权合影于南越王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越王庙,又名光孝寺、平寇祠,是后人为奉祀秦县令越佗所建,位于龙川县佗城镇中山街,因原庙碑早毁,该庙始建时间无从查考,据旧志记载:“赵佗遗址有台有井,佗令龙川时宅此,后任南海尉,特祀于此,宋改名为光孝寺”,“庙初在县署右,本平寇祠”。清康熙六十一年重修,前栋祀越王,后栋祀十贤。乾隆四十五年改建三楹,中塑越王像,两侧设店铺,正门上方镶以“南越王庙”的石刻横匾。简介碑文极力阐明了南越王赵佗的德政和后人为纪念他而多次建造重修庙宇的过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 一一O )</p><p class="ql-block"> 家乡大忠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连平县忠信镇,是河源第一大镇,历史上曾经有“广东四大名镇”之誉,是有名的商贸集散之地;忠信镇原辖油溪、高莞在内。 自古以来这里是文化之乡,有花灯、炮竹、醃罗卜、火蒜等传统制作工艺;</p><p class="ql-block"> 目前忠信镇是“全国重点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 一一一 )</p><p class="ql-block"> 古连平州府衙门</p> <p class="ql-block">三颜,是指清时连平颜氏祖孫最为显赫的三代人,颜希深、颜检、颜伯焘。</p><p class="ql-block">冠英,指清朝中叶连平大湖寨曾冠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明朝未期,连平首任州官牟应受,仁政爱民,清廉有加,刻有一御制戒石铭横匾悬挂于州府大门上,以彰为官操守德行:</p><p class="ql-block">尔俸尔禄,民膏民脂;</p><p class="ql-block">下民易虐,上天难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牟应受,字子咸,又名元善,贵州省安顺府贵筑县人,拔贡出身。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任广东永安县(今紫金县)知县。崇祯七年(1634)十一月,皇帝颁下圣旨,牟应受任连平州第一任知州。明崇祯八年(1635年)四月由广东永安县县令调升为连平州知州,开始到职视事。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死于任上,葬于连平州城城北马口头岭。</p><p class="ql-block">连平人民为了纪念他的仁政忠廉,建有专庙“牟爷祠”,至今香火不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一一二 )</p><p class="ql-block"> 与曾志明、黄庆绿、彭少伦</p><p class="ql-block"> 合影于河源新丰江公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河源万绿湖</p><p class="ql-block"> 华南地区第一大湖,又名新丰江水库,是华南最大的生态旅游名胜,因四季皆绿,处处皆绿而得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一一三 ) </p><p class="ql-block"> 家乡传统文化推介</p><p class="ql-block"> 国家级文化遗产 -- 忠信花灯节</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忠信花灯</p><p class="ql-block"> 是古老的地方传统工艺美术品。其结构从上到下分为灯盖、灯身、灯裙,从里到外一般有二至四层,规格大者直径有12米,小的也有40厘米。花灯大多用竹编骨架,有四角、六角、八角、十二角。忠信花灯的灯裙是最特别的,灯裙由各种各样的花案彩色灯带组成,外用彩色灯带点缀,灯带上有各种各样的花案;凝聚了忠信人民在地方手工艺上的卓著成就。制作工序是集削、钻、扎、剪、印、刻、描、糊、裱等多种手工艺于一身,融神话、传说、诗词、对联、书画、剪纸、编织、书法于一体的地方民间综合艺术品。花灯起源于中原,蕴含着丰富的客家文化元素,蕴含客家人久远的心灵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生有限,道路无限,路虽远行必将至;旅途所见到的城市都装点的很美丽、井井有条各俱特色,出行便捷现代化功能、设施齐全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 惟漏照了太多的山川形胜、标志建筑,也没有拍下过多的繁华时尚风釆、耸入云端的城市炫丽景观,也没敢想去照陋巷寒门疾苦的众生相…,因此在走,规划满满的是访友省亲之旅,会五十余年战友、心心相念的艺友面,省一脉共承的宗亲情;让此生无遗憾,尽可能多地去膜拜古哲祠和厚重的古文化先地,尽可能多留影在红色光辉的土地…</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近三个月的出行,还是风平浪静,秋风清爽,所到之处的战友、艺友、亲友全是热情似火,关怀入微;一路上收之大爱诚恐诚惶,万分感激永生难忘,实属无从报答,成木源唯有衷心祝福大家,身体健康、日子快乐,家庭幸福、万事胜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前左:黄庆绿 成木源 吴全然 陈立 欧阳彬</p><p class="ql-block">后左 刘新乐 吕星南 曾志明 张 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成老“华夏纪行”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耆年怀大志,访古探新奇;</p><p class="ql-block"> 塞北人文萃,江南景致痴…</p><p class="ql-block"> 三朝行两省,万里走单骑;</p><p class="ql-block"> 七秩毋言老,悠然乐不疲。</p><p class="ql-block"> 吴全然诗</p><p class="ql-block"> 2023年11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美篇”由乡友曾志明自成木源老师出行期间的看图附诗,经一个半月之后才整理编写,由于作者未亲临其境,诗中意思不够贴切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方家多多理解和包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集的音乐采用“美好的一天”;谢谢您的阅读,并请教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11、18,</p> 中华民间事 曾志明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