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庄子在《逍遥游》里说了一句很精辟的话:“夏虫不可语于冰,井蛙不可语于海”。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这个限制,就是见识和格局,不同的人有不同见识和格局,这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p><p class="ql-block"> 晚年的曾国藩,被朝廷册封为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赢得了数不尽的名誉。历史上能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人非常之少,一旦获此谥号,必有超越常人的见识和格局,所以他才干了大事。此外,曾国藩在家庭教育方面也很厉害,他的两个儿子都是栋梁之才,一个是著名的外交家,另一个是著名的数学家。曾国藩这么厉害,他凭借的是什么?就是他非凡的见识和格局。</p> <p class="ql-block"> 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出自曾国藩家信。这里的“识”指见识、器识、学识。人做大事,见识占主导,直接决定事情的成败,然后才是能力。历史上有管鲍之交的故事,让人感动的同时,也佩服鲍叔牙的见识。管仲之所以能够位居齐国宰相,干出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也天下的重任,这与鲍叔牙的见识是分不开的。据历史记载,管仲与鲍叔牙,他们俩一起经商时,管仲总是多分给自己,少分给鲍叔牙,而鲍叔牙对此从不和管仲计较。对此人们背地议论说,管仲贪财,不讲友谊,鲍叔牙知道后就替管仲解释,他这样做,是由于他家贫困,多分给他钱,是我情愿的。管仲三次参加战斗,都从阵上逃跑回来。因此人们讥笑他,说管仲贪生怕死,没有勇敢牺牲的精神。鲍叔牙听到这讥笑后,深知这不符合管仲的实际情况,就向人们解释说,他家有年迈的母亲供养,所以他不得不那样做。管仲多次想为鲍叔牙办些好事,不但没有办成,反给鲍叔牙造成很多新困难,还不如不办好。因此人们都认为管仲没有办事本领,鲍叔牙却不这样看,他心里明白,管仲是个很有本领的人。事情所以没有办成,只是由于机会没有成熟罢了。后来管仲到了齐国,经鲍叔牙力荐,他终于成为了齐国上卿即丞相之位,被誉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希望自己获得成功,有惊人的成就,倘若你有见识,再赋予一点才能,你就可以做到。溪流里容不下江河湖海,草莽心纳不下器识,一个人的见识和格局,关系着一个人命理运势的高度、深度和广度。成大事之人,一定有见微知著的本领,有深谋远虑的见识,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有从容不迫的气度。“思想先行,行动跟进”,才能脚踏实地,稳扎稳实,快人一步,成就自己。</p> <p class="ql-block"> 见识与格局,决定了你的成就。国学大师钱穆老先生,被人誉为“一代宗师”。他的学说在国内外很有影响力,学术界流传着这样一则关于他的哲理故事。有一次,他去一座古刹游览,刚进庙门,就看到一个小和尚在一颗合抱之粗的古松树旁边,种植一种叫“风信子”的观赏作物。看着眼前的场景,老先生感慨万千的说:“从前,沙弥们植树时,已经预料到了千百年后的状况,现在,小和尚在这里种花,他的眼界想到的只是第二年呐。”种草种树便见格局,做人做事,岂无依凭!</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囿于井底,只见眼前,想的不长远,做事自然不会长久,这是心中的见识和格局的狭小所造成的。在做事方面,有这样的两种人,有的人做事,只注重眼前利益,有的人做事却目光长远。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幸的事情,真正有见识和有格局的人,会提前就预想到各种意外,他们常常有先见之明,未雨绸缪,能快人一步,早早就布下了应对之策。而有的人则是懵懵懂懂,昏昏噩噩,活一日算一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提前做规避风险的措施,结果是一旦是遇到难处,就会束手无策,不知所措,如井底青蛙,似瓶中苍蝇,找不到北,到处碰壁。拉帮结派搞小圈子,顶多也就是种花种草,一视同仁爱才惜才包容异己,才是真正让立于不惑不败的大格局气量呢!种花种草也还不错,拉帮结派的人关顾他们的哥们兄弟往往是要让对方付出代价的,当那付出的代价已经超过了他们受宠所得的好处,已经承受不了你的贪欲、欺凌与索取,最后一个把你的房子也放把烧了的,说不定就是你圈内的人!</p> <p class="ql-block"> 曾国藩说:“明有二端: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意思是“明”有两种,一种是“高明”,站得高,看得比一般人深远,高瞻远瞩;一种是“精明”,看得比一般人细致,明察秋毫。高明者有格局,成竹在胸,能纵览全局,观其大略,知机应变;精明者有见识,聚焦细节,观其精微,由果溯因,从细节处见功夫。一个人的见识和格局,犹如二龙戏珠,两者相互响应,相辅相成,决定了人的本质与成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