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武汉大学

翟慧骞

<p class="ql-block">  题记:对武大神往久矣。2023年10月22日,正值重阳节,途经武汉,打卡武汉大学。头天晚上在武汉大学微信官方公众号预约进校成功,重阳节下午四时至六时许,按预约时间进入校园,在校园内游览了将近两个小时。期间,搭乘一位校内导览人员的电动摩托车在校园内转了一圈。驻留时间虽然短暂,但武大校园内优美的生态环境,廓大的人文气象,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p><p class="ql-block"> 武汉大学的美因樱花而声名远播。到过武大才知道,武大之美何止于樱花。武大有三美:建筑之美,环境之美,人文之美。整理感悟,游记如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采桑子.重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生半百启新程,岁岁重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今又重阳,寥廓江天分外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山一湖风景秀,不似画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胜似画廊,百卅校园美无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武大老图书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武汉大学的最美建筑当数老图书馆,老图书馆简称老图,位于珞珈山麓狮子山顶的最高处,是武汉大学的制高点,也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和精神象征,武大校徽形象来源于这座老图书馆,目前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老图书馆坐北朝南,南面是珞珈山,背面是东湖,整体建筑气势恢宏,庄重而典雅。这里不仅有藏书,有自习室,也是珞珈讲坛的主讲地。老图书馆1933年10月开工建设,1935年9月竣工并投入使用,是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群的主要建筑之一,占地面积1315平方米,建筑长51.1米,宽33.7米,高25.3米,总建筑面积5346平方米,建筑平面呈“工”字形,整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观为中国传统殿堂式,又融合了欧式的建筑元素(台阶高耸、石墙宽厚是典型的欧式风格,墙中镶木、屋顶四角精配奇禽走兽是中国建筑的范式。)中部塔楼采用八角歇山顶,四周环形露天走廊,其东、南、西、北四角分别建有四幢多层歇山顶式裙楼与之相连。</p><p class="ql-block"> 老图书馆根据其建筑布局分为阅览厅、书库及办公区三个功能区。中部主楼为地下一层、地上三层的阅览区域,其中一层为阅览大厅,内厅净高达9.5米,内部感觉恢宏大气,北部两翼建筑共七层,地下三层,地上四层,作为书库使用;南部两翼建筑共四层,地下一层,地上三层,作为办公用房使用。</p><p class="ql-block"> 老图书馆是一座内部设施完备、外观精巧,外立面宏伟、高大,具有鲜明、突出中国传统建筑特点的近现代建筑典范;在设计中创造性地成功运用了大跨度钢架结构、混凝土框架结构等在当时国内较为先进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形式,其新颖的建筑风格、先进的设计理念,彰显了武汉大学作为高等学府庄严肃穆的氛围和具有开放进取的教育理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武大环境之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武大第一印象:好多的树木!武大环境之美,首在树多。校园里到处栽种着各种树木,遮天蔽日,高大挺拔!整座校园隐藏在树丛中,仿佛一座庞大的植物园。站在老图前面老斋舍屋顶的广场上凭栏远眺,南面的珞珈山郁郁葱葱,植物茂盛。山麓周围,各种高大建筑物的屋顶在树丛中若隐若现,仿佛镶嵌在林海中的一颗颗宝石。</p><p class="ql-block"> 据不完全统计,武汉大学校园内目前有种子植物120科、558属、800多种,其中属于珍稀濒危的植物有11科17种,古树名木13株;此外还有大量小灌木、野生花卉、药用植物和岩生植物,如盘龙参、海金沙、金鸡菌、挖耳草、江南毛莨等。</p><p class="ql-block"> 查资料显示,拥有多种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的武汉大学校园原来还是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植物茂盛的珞珈山上,大部分种类的植物都是国立武汉大学建立后引种的。1933年9月武汉大学植物园开始筹建,植针叶树19种,阔叶树215种,并得到美国哈佛大学Arhold树木园、英国皇家植物园、日本农林省林业试业场等惠赠的800多种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1946年抗战胜利后,武汉大学从四川乐山迁回珞珈山,再次引进湖北神农架、安徽黄山、江西庐山、云贵地区等地的大量种苗并进行培育。</p><p class="ql-block"> 怪不得呢!武大校园的环境之美,美在平常,美在四季!此外,武大环境之美,还在与校园内各个时期、各种风格的建筑以及雕塑多元共存,彰显了武汉大学传统与现代、自然与文化交相辉映的艺术和精神气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武大人文之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坐落在美丽的东湖之滨、珞珈山麓的武汉大学环境优美、人杰地灵。</p><p class="ql-block"> 每年春天樱花盛放时节,总会在网上或电视上刷到武汉大学校园内樱花烂漫、游人如织的盛况。但真正让我对武汉大学心仪而神往的却是武大的三位老校友。首先是李旦初老先生。老先生196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曾是武大中文系的高材生。毕业后先生主动报名,选择到山西支教,从此扎根黄土地,一生命运多舛,始终不屈不挠。先生筚路蓝缕,曾参与筹建现吕梁学院前身吕梁师专并担任吕梁师专首任校长,奠定了如今吕梁学院“弘毅行知”的精神基调,后调任山西大学担任常务副校长(主持工作);退休后,先生古稀之年挂帅黄河散曲社,担任首任社长和《当代散曲》主编,推动了山西散曲的发展;先生一身躬耕不辍,结集出版《李旦初文集》12卷。李旦初老先生楚才晋用,为吕梁乃至山西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先生在一篇回忆性文章中写道:“武汉大学坐落在美丽的珞珈山上、东湖之滨,湖光山色,如画如诗......”正是从先生的文章中,我第一次听到“珞珈山”这个名字,心向往之。另一位是中国互联网界的老革命、小米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CEO、金山软件董事长雷军先生。雷总199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计算机系,在校期间刻苦学习,只利用两年时间便修完了所有学分,甚至完成了大学的毕业设计,后利用所学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闯荡计算机市场,参与创办三色公司等,成了武汉电子一条街上甚有名气的人物,由其编程的作品还曾获得湖北省大学生科技成果一等奖,也是妥妥的学霸。参加工作后,从金山公司到小米集团,雷总始终奋战在中国互联网界的最前沿。尤其是创办小米集团以后,十年奋斗,他带领小米成功上市,成为世界五百强。他的互联网思维和经营方法,影响了中国制造业的潮水方向,改变了外界对“国货”制造粗制滥造的刻板印象,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天命之年,雷总又宣誓压上全部身价,再次创业,踏上新能源汽车制造的新征程。真是令人钦佩!还有一位武大的杰出校友,那就是小米集团原高级副总裁、清河大学原校长崔宝秋先生。崔校长与雷总曾是武大同班同学,也是互联网界的大咖。崔校长多次在网络空间发表图文,盛赞母校武汉大学之美,令人对武大心生向往。这三位武大的老校友,虽然身处不同的年代和业界,但他们身上都有种坚毅自强、勇于拓新的精神。从他们身上,我曾隐约感觉到,武汉大学有一种未知的美,令人神往。</p><p class="ql-block"> 到过武大才深切地体会到,武大不仅有外在自然环境的优美,更有深厚的内在人文历史底蕴之美。</p><p class="ql-block"> 珞珈山名的来历。“珞珈山”,这个名字听起来便有一种诗情画意的美感。据说,珞珈山,原名罗家山,亦名落袈山、落驾山或逻迦山,关于山名,在当地还有许多传说。国立武汉大学建校时平面总图记载,1928年于此建造校园的时候,山名为落袈山。“珞珈山”,现在这个名字,是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改的。1929年武汉大学在当时的落袈山勘查新校址,建校负责人之一的闻一多先生,鉴于山石峥嵘,山色秀丽,以诗人的敏锐灵机一动,建议将“落袈”两字按谐音改为“珞珈”,得到众人的赞同。珞,是石头坚硬的意思;珈,是古代妇女头上戴的一种精美华贵的首饰。“珞珈”象征坚硬的宝玉,寓意当年在落驾山筚路蓝缕、辟山建校的艰难,也以此标示武大是当时两湖的最高学府,于是,珞珈山名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出自名家之手的老校舍。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建筑彰显人文。武大校园内建造于上世界30年代的26栋早期建筑,目前仍在使用,而且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作为首批中国大学校园内历史建筑群现址于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正式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美丽优雅的建筑均出自名家之手。1928年8月,以地质学家李四光为委员长、以林学家叶雅各为秘书的国立武汉大学新校舍建筑设备委员会决定在珞珈山修建武大新校舍,邀请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对中国建筑艺术颇有研究的建筑师开尔斯(FHKales)先生从上海来武汉设计校园总体布局和规划,聘请同样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缪恩钊先生任新校舍监造工程师。1929年,首任校长王世杰先生在全校师生欢迎大会上提出创造新武汉大学的5个条件:巨大的校舍、良好的设备、经费独立、良好教授和严整纪律。在这五个条件中,王校长把“巨大的校舍”作为首要条件,并为新校舍的建造东奔西走,扫除障碍,筹措资金。</p><p class="ql-block"> 首任校长王世杰先生。在武汉大学樱顶老图旁边竖立着一尊半身人像雕塑,这便是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校长王世杰先生。雕塑为2003年11月武汉大学110周年校庆之际,由武汉大学台湾校友会以及王世杰先生的两位女儿王雪华、王秋华女士捐建。雕塑后面的石墙上记录:王世杰,字雪艇,湖北崇阳人,1929年至1933年任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校长。</p><p class="ql-block"> 王世杰先生曾留学英国、法国,并先后获得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政治学硕士,法国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成归国之后,他受蔡元培先生之邀,到北京大学做教授,第二年又被聘为北大法律系主任。1929年5月,经蔡元培先生推荐,王世杰先生正式出任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校长。上任之前,他明确表示:“不办则已,如果办的话就当办一所有崇高理想、一流水准的大学。”学校建成之后,在聘用教授上,王世杰先生认为聘用的原则是“要有学术成就,而无门户之见。”在他看来,一所大学是否一流,取决于它的文学院能否居于一流,因为有了一流的人文社会科学体系,校风自然活泼。在王世杰先生思想的引导下,当年的武汉大学文学院人才盛极一时,有闻一多、陈源、朱光潜、叶圣陶等诸多文化名人。他的办学思想,不仅影响了当年的武大,对武大长远的发展也产生了深刻影响。1933年,王世杰先生离开武大后,先后担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宣传部长、外交部长、“总统府”秘书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虽然长期身居要职,在学术上也做出了巨大的成就,但是,1981年4月21日,王世杰先生在台北去世,临终前,他留下遗嘱,要求在他的墓碑上只镌刻“前国立武汉大学校长王雪艇之墓”,可见武汉大学在王世杰先生心中的份量。</p><p class="ql-block"> 武大校园内,除了王世杰先生的塑像外,还建有“张之洞、闻一多、李达、李四光、爱因斯坦”等名人塑像,以及“孔子、墨子铜像”、“鲲鹏展翅”雕像等人文景观,另外还有“六.一”纪念亭、九一二操场等纪念场所。</p><p class="ql-block"> 武汉大学是国内著名的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最高学府之一。1938年,周恩来、邓颖超、郭沫若、董必武、陈潭秋等曾在此从事革命活动。国共合作抗日时期,武汉一度成为全国抗战中心,那时蒋介石在武汉,也住在珞珈山。珞珈山可谓处处是名胜,半山腰建有十八栋小别墅,住过许多名人。现有周恩来故居,郭沫若、郁达夫、蒋介石别墅等。</p><p class="ql-block"> 在武汉大学校园里游览,看到两栋现代化的场馆:万林艺术博物馆、雷军科技楼,分别为武汉大学83届经济系校友陈东升先生、91届计算机系校友雷军先生捐建。两位民营企业家事业有成后回馈母校,回报社会。</p><p class="ql-block"> 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行走武大,神游武大,武大之美未能尽知,但总算了却一桩心愿,或许他日还会再来。</p><p class="ql-block"> 11月29日,将迎来武汉大学130周年校庆日。百卅珞珈正青春。祝福武大生日快乐,各项教育事业蒸蒸日上!自强担使命,拓新创未来。祝愿武大的莘莘学子们弘毅行远,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强国路上再立新功,再创佳绩!</p><p class="ql-block"> 注:图片为小米手机摄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武大老牌楼</p> <p class="ql-block">武大校训:自强、弘毅、求是、拓新</p> <p class="ql-block">十字路口的标语牌</p> <p class="ql-block">林荫大道</p> <p class="ql-block">高大挺拔的树木</p> <p class="ql-block">道路两旁郁郁葱葱的树木</p> <p class="ql-block">老斋舍,武大早期建的学生宿舍</p> <p class="ql-block">老斋舍</p> <p class="ql-block">从老斋舍下通往樱顶的石阶</p> <p class="ql-block">位于狮子山顶的老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老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老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老图书馆建设年代碑记</p> <p class="ql-block">老图书馆东面的大玻璃窗</p> <p class="ql-block">老图书馆现辟为校史馆</p> <p class="ql-block">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校长王世杰先生塑像</p> <p class="ql-block">王世杰先生塑像后面的石刻</p> <p class="ql-block">老图书馆东面的原法学院旧址</p> <p class="ql-block">老斋舍顶部建筑</p> <p class="ql-block">仍在使用的老斋舍</p> <p class="ql-block">仍在使用的老斋舍</p> <p class="ql-block">中间的天井可以采光和晾晒衣物</p> <p class="ql-block">老斋舍顶远眺老图</p> <p class="ql-block">老斋舍顶远眺珞珈山</p> <p class="ql-block">行政楼</p> <p class="ql-block">行政楼前的花坛</p> <p class="ql-block">九一二操场(奥场)</p> <p class="ql-block">行政楼前的马路</p> <p class="ql-block">校园内的十字路口</p> <p class="ql-block">珞珈山腰早期建筑的别墅</p> <p class="ql-block">隐藏在树丛中的院系</p> <p class="ql-block">早期建造的教学楼</p> <p class="ql-block">爱因斯坦塑像</p> <p class="ql-block">万林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雷军科技楼</p> <p class="ql-block">武大校徽(中央建筑为老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谢谢欣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