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文化本真,赴传承之路--记潍坊市农村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融合推进会

寿光现代明德学校

<p class="ql-block">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的精神财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塑造学生的精神底色,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化根源,增强文化自信。</p><p class="ql-block"> 11月15日,潍坊市农村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融合展示活动在文家街道中心小学举行。我校刘红秀、韩嘉苗、武广文、刘晓丽四位老师参会,本次活动设置了经验分享、参观校园、课例展示、专家报告四个环节。</p> <p class="ql-block">  在推进会伊始,文家中心小学的孩子们给老师们带来了精彩的舞蹈《小布谷》和京剧《京剧联唱》,一个个可爱努力的孩子,用自己的舞姿和歌声感染着每一位与会老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经验分享🔛</p> <p class="ql-block"> 寿光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房承明主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的路径探析》为题作报告,主要从文化传承、文化自信、立德树人、学生主题、课程赋能五个方面提出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石,教师要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根植孩子内心修养,教育孩子争做有魂、有尊严的中国人。</p> <p class="ql-block"> 房主任在分享时引导老师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在日常教学中以教师的温度教学,带动学生的参与度,把有深度的知识有梯度的提升推进,让师生共成长,让课堂更高效。</p> <p class="ql-block"> 李建丽老师作为一线老师,以《融传统文化鉴往知今,促教师专业发展》为题做经验分享。李老师指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优秀传统文化是师生成长过程的教科书、滋养剂,也是每一个人提升内心涵养的根和魂。作为老师,如何为孩子培根铸魂,更重要的事依托各学科学习与传统文化相融合。</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以语文学科为例,让我们发现传统文化已经融入到了学科教学中,如充满美感的字形、抑扬顿挫的音韵、经典鲜活的典故……</p> <p class="ql-block"> 作为老师,要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关注教材中传统文化的显性呈现,创造性使用教材,让传统文化寓于其中;充分解读传统文化内涵、选择丰富的资源拓展和深化。培养文化眼光,要有独特、敏锐的文化意识、盘活传统文化教育素材,提高自身素养。</p> <p class="ql-block">  文家中心小学王万涛校长,以《中华传统文化融合思想视域下的课程建设》为题,深入解读本校的课程融合建设。在全面规范办学、开齐课程的基础上,积极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学校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 学校不仅立足课程建设,结合学校实际发展,全面规划学校项目发展蓝图,以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和“魂”,还夯实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根基,进行校园环境建设,打造全环境育人。将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德育活动、特长活动、劳动教育中,打造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优秀传统文化大集🔑</p> <p class="ql-block"> 文家小学今日举办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大集令人眼前一亮。腰鼓、扎染、刻瓷、香包、蛋雕……各个社团的孩子们可谓是“各显神通”。孩子们通过作品展示、现场表演等方式,充分展现出了各自社团的特色,吸引老师们驻足欣赏。</p> <p class="ql-block"> 校园内不仅节目精彩不断、热闹非凡,而且香味扑鼻。寿光当地舌尖上的非遗--扒谷、虎头鸡,被搬上桌面,香味实时传来,老师们也在孩子们的盛情邀请下大快朵颐。孩子从切菜、腌制、煎炸、上料,每一个环节都如此流畅,学生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赢得老师们的赞赏,体现了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 转校园过程中,老师们被文家街道中心小学的常规吸引,语文识字小报、数学的阅读记录单、综合实践手工作品都特别值得学习和借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课堂展示🌻</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参观完校园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集后,观看了扎染、刻瓷、绳编手链、剪纸、药草香包秀、制作虎头鸡等课堂展示。每一堂课都看到了技艺精湛的同学们大显身手。 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绳编手链,同学们两两配合,有条不紊,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了一条条造型各异的创意手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绳编手链是绳结编织技艺下最美的艺术品,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五千年的华夏文明都能在绳扣之间展现,从一点一滴记事到最简单的数字,结绳技艺走过了漫长的岁月,不变的是绳结承载的文化传承。</p> <p class="ql-block"> 蜜三刀课程也让我大开眼界,同学们化身成一个个小厨师,分工明确,有条不紊的进行制作,这还是第一次吃到刚出锅的蜜三刀呢!</p><p class="ql-block"> 正宗的蜜三刀有一层晶莹剔透的糖浆,浆亮不粘,外酥里嫩,香味浓厚。蜜三刀的原料非常简单,只需要面粉、饴糖、白砂糖、脱皮的熟芝麻即可,但工艺精心繁复,看似只有简单的三刀,这三刀却成为保证糕点品质的关键,让这口甜蜜横贯百年,蜜口甜心,经久不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总结发言📖</p> <p class="ql-block"> 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逄凌晖院长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高度评价,同时,逄院长给所有参会老师提出以下四点建议:</p><p class="ql-block"> 第一,关注课程设计:处理好顶层设计和课程推进之间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第二,关注课程理解:做好专题理解和课程融合之间的关系。恰当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各个学科相融合。</p><p class="ql-block"> 第三,教师专业发展:处理好厚植素养与拓展视野之间的关系。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在学科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拓宽视野,提高境界。</p><p class="ql-block"> 第四,学校课程建设:学校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处理好课程特色与学生成长之间的关系,国家课程要进行创造性校本化实施,校本课程就可以进行特色实施,重视课程特色,发挥学校自主性,推进校本课程实施,切实发展学生素养。</p><p class="ql-block"> 最后,逄院长呼吁每一位校长和教师需具备传统文化课程意识、规划意识和实施意识,要加强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研究,让传统文化元素更好融入各学科教学中。</p>

文化

传统

课程

优秀

老师

三刀

中华

融合

文家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