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2023——55 几度荣衰,命运多舛的商丘开元寺

竹林清风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国的开元寺很多,因为唐玄宗开元年间,国力强盛,政通人和,史称“开元盛世”,其时天下广建佛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诏天下诸州各建一寺,以年号为名,于是开元寺遍布各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商丘开元寺,是一座千年古刹,位于商丘市睢阳区火神台旅游区东门“礼盛广场”的北侧,在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的开元寺面积虽然不大,但因为政治、水灾、战乱等原因几度荣衰,寺名也是经过几次更改,真是命运多舛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开元寺”源于“龙兴寺”,始建于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唐开元二十六年改密名为“开元寺”。初址建在雎阳城(商丘古城)内五里长街的南段。现在的寺址是在唐代书法家“颜鲁公祠”原址建成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至唐朝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唐武宗下诏大除佛寺,开元寺也因此遭难,一无遗存。北宋时,寺院复建,改称“宝融寺”,又名“隆兴寺”;南宋赵构即位后,又改其为“商丘寺”。后来恢复开元寺名称,商丘寺南迁到“商丘”东侧,即火神台东侧,就是今天的开元寺位置。而在明末李自成起义时,为防战乱,又将开元寺的僧人迁到了商丘寺,所以商丘寺又得名“西开元寺”。开元寺就变成了两座庙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夏,黄河泛滥,水决入城,睢阳古城被滔天洪水所吞噬,开元寺亦遭受灭顶之灾,寺院瞬间荡然无存。后正德年间重筑新城时,在开元寺原址北端建大殿三楹。后一度改为“颜鲁公祠”,即颜真卿真迹《八关斋会报德记》,在现商丘古城南门外的古宋河畔,立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开元寺的位置,大体就位于今《八关斋》石幢的位置,当时属于城内。明清时期几经重修后供奉佛像,复名开元寺,法鼓重振,僧侣云集,香火旺盛,弘法利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商丘因地处四省交界,是兵家必争之地。老城内的建筑多数被毁,也包括这两座开元寺。今天仅存一座开元寺,位于火神台东侧,为近年重建。而在火神台北面,还有一座“仁德法师”墓塔,立于1999年,是开元寺僧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开元寺的山门殿里面是弥勒佛坐像,殿内东西两侧有:东方持国天王和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立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为两层建筑,大殿内供奉五方佛:正中是释迦牟尼,两侧分别是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东方阿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二楼供奉卧佛。大殿东侧楼梯口有一口大铜钟,上有铭文:开元寺,佛历二五六二年。大钟造型大方优美:通体为棕褐色,顶部有龙型钟鼻用以悬挂,底部为海水波浪,线条流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寺院东西各有配殿,东面的是药师殿,可为生者祛灾祈福;西面是地藏殿,可超度逝者脱离苦海,往生极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开元寺自建成以来,就成为了商丘市民重要的宗教场所和文化中心。在这里,信徒们可以感受到佛教的独特魅力,寻求心灵的宁静和庇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伴随着晨钟暮鼓,木鱼声声,开元寺虽饱经沧桑,却依旧肃然屹立在历史的风雨之中,在留给人们文化传承的同时,向人们传递着佛教的智慧和慈悲……</p>